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 格式:pptx
- 大小:9.11 MB
- 文档页数:34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间,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本课由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子目组成。
第一个子目内容包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建设成就与意义;第二个子目内容包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两个子目与课标一一对应。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两个子目的内容分别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过程,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教会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把握第一个五年打算的起止时刻、大体任务和一五期间取得的要紧建设成绩;2、明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发布的时刻、发布的机构、要紧内容和发布的意义;3、正确明白得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熟悉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强化;4、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打算工业交通建设要紧成绩散布示用意》,说明第一个五年打算期间取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庞大成绩,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5、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熟悉到:第一个五年打算的逾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伍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大体形成;6、通过学习一五期间工业建设的成绩,结合本地实际,使学生熟悉到:进行工业化建设,必然要遵循可持续进展战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工业建设必需幸免环境污染,爱惜好生态环境。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进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打算的大体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简介过渡时期总线路引入新课: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线路,总线路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慢慢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慢慢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依照总线路中规定的任务,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我国开始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步于第一个五年打算,这确实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朗诵教学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知识。
三、自主学习:学生自主依据自学提纲自学全文,在文中把问题题目与问题的答案标注出来。
自学提纲:(一)、第一个五年打算一、我国第一个五年打算制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第一个五年打算的目的是什么?二、我国第一个五年打算的起止时刻是什么?打算的大体任务有哪些?其中的重点任务是什么?3、在第一个五年打算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什么意义?(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发布一、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发布的时刻和制定发布的机构别离是什么?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名称、内容、性质和意义别离是什么?四、合作交流,探讨问题:学习小组组长率领,小组成员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形,对问题与答案形成统一的意见。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逐步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
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四、重点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某某国第一部宪法。
2、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六、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一五计划的成就。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旧版1分钱的纸币正面主景图案,提问:1分钱的图案上有什么?学生:一辆汽车。
教师:这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你们知道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当时的中国还有哪些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一)一五计划领风骚、(二)宪法制定利人民。
板块(一):一五计划领风骚课件展示图片和材料: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
因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