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知识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7
高中生必知的文学常识
高中生必知的文学常识
常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生必知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1.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5.第一部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22.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23.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4.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25.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语文常考课外知识点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课本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语文常考的课外知识点。
一、历史常识1.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语文课外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我们需要了解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兴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了解齐、楚、秦、燕等国家之间的斗争与联盟。
2.世界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历史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重要内容,了解世界古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
在世界古代历史中,我们需要了解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文明的兴衰,了解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二、文学常识1.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语文课外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了解古代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需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代表诗人和代表作品,了解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流派风貌。
2.古代小说古代小说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重要内容,了解古代小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古代小说中,我们需要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和传统审美观念。
三、文化常识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外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需要了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了解古代文化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念。
2.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重要部分,了解民间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乡土文学作品。
在民间文化中,我们需要了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表现形式,了解民间文化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内容。
高中语文知识点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左传》等。
- 汉魏六朝文学:《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
- 唐宋文学: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
- 元明清文学:元曲、明清小说、《红楼梦》等。
2. 现代文学- 现代小说: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
- 现代诗歌: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等诗人的诗歌。
- 现代散文:朱自清、林语堂、沈从文等作家的散文。
3. 当代文学- 当代小说:莫言、余华、阿来等作家的作品。
- 当代诗歌:北岛、顾城、海子等诗人的诗歌。
- 当代散文:贾平凹、王小波、余光中等作家的散文。
4.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理论:文学创作的方法、技巧和原则。
- 文学批评理论: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批评方法。
- 文学史理论:文学发展的历程、流派和影响。
5. 语言知识- 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
- 古汉语:文言文的阅读、翻译和理解。
- 汉字:汉字的构造、演变和书写规则。
6. 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叙事、描写、议论等写作方法。
- 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论证等写作技巧。
- 说明文写作:说明事物、阐述观点的写作方式。
7. 阅读技巧-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和风格。
- 非文学作品阅读:提取信息、分析论点、评价内容。
- 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方法。
8. 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色。
9. 考试技巧-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率的策略。
- 写作表达:提高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的技巧。
- 应试策略: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应对考试压力的方法。
10. 课外拓展- 阅读推荐:推荐阅读书目和阅读材料。
- 实践活动: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
-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
1.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及其代表作品如《离骚》等
唐宋诗词: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及其代表作
古代散文:如《史记》司马迁、韩愈的古文运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等
元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2. 中国现代文学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现当代诗歌、小说、戏剧的发展及重要作品
3. 外国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荷马史诗、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奥维德的《变形记》等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19世纪欧洲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
狄更斯的小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
4. 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学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概念与特点
文学元素: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叙述视角等
5. 文学奖项
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的设立背景及其历年获奖者介绍
以上仅为大纲,每部分都包含大量具体的知识点和内容,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
同时,各地考试大纲和教材版本可能会有所差异,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学习。
新高一语文课外必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主要包括诗歌、楚辞、赋、曲以及散文等几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2. 《诗经》:古代华夏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周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风土民情。
3.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体裁,代表着楚国的文化和民间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1. 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古代诗歌追求音韵美和意境美,注重抒发诗人的感情与思想。
2.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3. 《黄鹤楼》:李白的代表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展现了李白的豪情与壮志。
4. 《静夜思》:李白的代表作,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散文1. 宋词:宋代散文的代表形式,以抒发情感为主,较为自由,相对于唐诗更注重细腻的表达。
2. 《枕草子》:北宋女作家齐梦桃的代表作,通过描写生活琐事,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致观察力。
3. 文言文散文:文言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将散文的写作方法应用到文言文中,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四、现代文学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的重要标志,发起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2.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作品探讨了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对中国文学与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许德拉的自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下个体的困境与无奈。
4. 《野草》:鲁迅的代表作,是一部散文、小说和杂文交织的作品集,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五、现代诗歌1. 新诗: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反对传统的诗歌形式,注重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代表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的追问和思索。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淑敏的代表作,通过对钢铁生产过程的描写,抒发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社会建设的思考。
高中语文史上最全文学常识汇总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膝下:幼年;4、华盖:运气;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南冠:囚犯;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白丁、布衣:百姓;14、伉俪:夫妻;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婵娟、嫦娥:月亮;20、庙堂:朝廷;21、社稷、轩辕:国家;2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一、中国古代文学1.《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歌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指诗人表现事物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2.《楚辞》:也称“楚词”,是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成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创始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3.乐府: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乐府最擅长表现倡优俚俗的民间生活情趣。
4.古诗:是魏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它源于乐府,同时又有别于乐府。
在唐代发展为律诗和绝句两种新的诗体。
5.律诗共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共押两韵,共十句的律诗,前两句为出句可不入韵;超过十句的律诗,第三句为出句,叫首联,全诗共有三韵。
6.绝句:古称“截句”或“断句”,此说有《诗话》引《鹤林玉露》所云:“或谓‘截句’从宋代起,可见未必有此理。
盖古镜词被楼阁所藏,后世之人不能全部看到尽致,故有’截断众句’之语。
唐人绝句,安有不尽之理?”。
7.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起于南朝而盛于宋。
豪放派:气势豪放,境界宏大;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
8.曲:没有宫调的曲子。
二、中国现代文学1.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
3.第一部话剧:《终身大事》。
4.第一部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
5.第一部童话:《小王子》。
6.第一位女性作家:吕碧城。
7.第一部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
8.第一位新诗开拓者:胡适。
9.第一位以写作为生的作家:沈从文。
语文常识积累大全高中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1)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2)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3)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4)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5)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6)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7)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8)《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9)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1)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高中文学常识必考大全高中常见的文学常识1、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
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小说有笔记、传奇、平话、章回小说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3、第一部断代史是:汉书4、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5、文章西汉两司马是:司马迁。
司马相如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1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
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
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著名作品。
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中语文知识点高中语文知识点1言:感斯人言(话语)为:因为长句(写)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自言本是京城女(说)为君翻作《琵琶行》(为,替)命:遂命酒(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短暂)命曰《琵琶行》(取名)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转:砯崖转石万壑雷(使转动)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幽: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隐晦,不畅达)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可:畏途巉岩不可攀(可以)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哪能)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若干)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数罟不入洿池(密)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百发百中(发射)扶苏以数谏故(屡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兵:非我也,兵也(兵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穷兵黩武(军事力量)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草木皆兵(兵士)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语气助词)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兼词,于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湖(横渡)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以为绝妙(到了极点)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佛印绝类弥勒(非常)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读qiǎng,竭力,勉强)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利用)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假装)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制: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指挥)博闻强志(见闻、知识)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伏)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利: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秦无亡矢遗鏃之费(丢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汝心固之,固不可彻(固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揣度)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相当“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从:惑而不从师(跟随)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引出比较对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而耻学于师(向,引出动作对象) 吾师道也(学习)不拘于时(被,引出动作主动者)师必退(军队)其皆出于此乎(在,引出动作的处所)高中语文知识点2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
高中语文课外知识大全篇一:高中语文学习基础知识汇总语文学习计划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如果你想拥有好的成绩,阅读吧!如果你想获得最佳的精神享受,阅读吧!如果你想创造美好的未来,阅读吧!!1. 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
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读书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
2. 平常得多看书,看一些美文,像记叙文相信大家都能看懂,但是美文需要找感觉,有的时候看多了,你的感觉就会来了。
阅读的多了,就对各方面有了了解,见到问题,以前阅读遇到过类似的都出来了,自然就解决了。
这是一种奇妙的现象。
3.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摘抄、摘录,钩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
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
4.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
培养独立思考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
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思想。
5.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6. 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7. 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
日记往往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8. 死记硬背(默写这种一定拿分的东西花再多时间也不过分,关键是一定拿到,不要认为反正几分无所谓,这里几分那里几分就很恐怖了)9. 古文本阅读:要上课时认真听记,老师讲的一些词意义记住,比如“以”有用来,来,凭靠等意思,(老师上课都讲过的),考试时翻译也就考察了你的这方面的基础(是基础!)文言文翻译其实无非就是掌握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把“之乎者也”这些关键的虚词和人名、地名什么的区分开来,所以平时的基础积累很重要。
个别解释不会,只要用迁移和扩充两种方法就没错。
个人认为考课外文言文大概只有两种考法。
一是纯粹考课外的,比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名人刻苦求学的故事,或者反映某位仁兄很有品格的故事。
第二种就是给你一段课内文言文再给你一段课外的。
比如说送东阳马生序有可能和凿壁借光一起考,或者是给你送东阳马升序再给你一个宋濂其他的故事。
平时多看这些典故考试兴许就会碰上,了解大概的意思,再难的句子也能翻译出一二。
即使没有碰上也是知识的积累,作文中也可以用上。
10.对于诗歌鉴赏,不仅要多做题,还要多看些模板。
有些题,怎么问,就怎么答,有固定答法,多积累,答题的专业词汇(从答案中积累关键词),尤其什么意境,诗人风格,思想感情的词语。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重点看看。
11. 现代文阅读一向是重中之重,培养你的语言表达、文章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
练习时有“捷径”可走,这个老师也讲过,“套”记得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吗?渲染,暗示,升华主旨。
这个公式是你练习现代文阅读的速成之路。
比如答:文章通过。
运用。
(手法+具体句子的分析。
分析不要害怕,就是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拉进分析里,联系文章的话怎么说都有分)表达了、揭示了。
(文章主旨。
这就要看你的基础了,为什么?词汇积累越丰富,表达越方便,通常主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战争”联系人性与罪恶的主题,“孤独”联系社会温暖与关怀的主题)做题+对照答案+总结模板,一段时间下来,一定会有成效。
其实只要把你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觉用套话包装一下,就绝对不会托你后腿了。
“题目经常出现,我写了很多,怎么和写一点的人一样多分啊?”这种问题.首先你要分析给分,批卷是按点给分的,有的题甚至只要答到关键字就给分了。
分析一下给的分可能包括几点,比如6分,可能是3点每点2分,可能是2点每点3分,自己心理要有个数,然后尽量往多里答。
多不是字多,而是点多,要从多个角度.看一些参考书,把一些答题结构背下来.比如:某句话有什么作用?答:一方面,在结构上起... 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起...一些表现手法要背下来,碰到就套,比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12. 作文和阅读分不开,经常性的多做一些阅读,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平的,有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把你读过的好的句子直接运用到你的作文当中去。
什么最重要,首先是一个构思,不需要多的,只需要比别人想得深那么一点点。
想好了,20分得到了。
标题,这个需要花点功夫,一个让人很激动的名字,一个让你自己感动的名字。
不需要长的,我的一般就是两个字,但是这总能给老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然后,开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一个精彩的开头,有很多,自己去琢磨哈。
至于中间,那个好说,无外乎就是例子嘛,我的观点是,例子不在多,关键是自己要精灵一点,随便什么题都能找到例子套。
还有中间老师能看得第二个得分点,就是你的结构,这就意味着你的每段开头句,也就是分论点也很重要。
老师一般看中间时,也就是看一下分论点,然后看一下你的例子丰富不丰富。
最后一个得分点,就是结尾了,这也是点睛的一笔,找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结尾,跟开头一起练吧!!作文不要求高分要求稳和偏高分,那么选议论文最保险,因为它不容易的低分。
议论文要开门见山,主题鲜明,开头就点出你的论点,这是你平时背的名句就有用了,能用上去就用上去,不说文采好吧,老师至少觉得你语文公底很扎实。
作文最忌讳空洞,不要一段一段讲道理,抒感情,鲜明的例子举出来,又占格子又丰富内容,例子哪来,请背。
还有书上学过的名人例子,也可以用。
批作文很快很累,别指望老师给你细看,所以作文一定不要隐晦,每段要说什么在开头灵活的提出来,开头最重要。
开头结尾用优美或哲理的文字修饰下,中间段落分明。
审题要清,切入要小,经常点题。
比如聚焦奥运,别只顾奥运把聚焦丢了,也别把聚焦变成关注之类的同意词.结尾一般要点题.不多说了,总之,语文考试是应试,你要学会应试的方法.拼命背语文书尤其古文不会错,你会被不一定会默,会默不一定会用,一定要天天被,死背,最后你会发现,你在起跑线上赢了一大节!一、语文基础知识篇附1: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44.46.杀戳(戮)47.49.罗(啰)唆50.52.沉缅(湎)53.55.大姆(拇)指56.58.出奇(其)不意59.61.磬(罄)竹难书62.64.发韧(轫)65.67.谈笑风声(生)68.70.额首(手)称庆71.73.金榜提(题)名74.76.迁徒(徙)77.79.渲(宣)泄80.82.膺(赝)品83.85.竭泽而鱼(渔)86.88.脏(赃)款89.91.装祯(帧)92.94.旁证(征)博引95.97.床第(笫)之私98.100.做(坐)月子了(瞭)望45.痉孪(挛)48.蛛丝蚂(马)迹51.名(明)信片54.沤(呕)心沥血修茸(葺)60.入场卷(券)63.搔(瘙)痒病66.人情事(世)故追朔(溯)72.走头(投)无路75.洁白无暇(瑕)78.寒喧(暄)81.不能自己(已)84.滥芋(竽)充数87.醮(蘸)水90.饮鸠(鸩)止渴灸(炙)手可热96.姿(恣)意妄为99. 水笼(龙)头美仑(轮)美奂萎糜(靡)不振默(墨)守成规凭(平)添亲(青)睐声名雀(鹊)起欣尝(赏)有持(恃)无恐鬼鬼崇崇(祟祟)趋之若骛(鹜)九宵(霄)弦(旋)律尤(犹)如猛虎下山世外桃园(源)蜇(蛰)伏坐阵(镇)九洲(州)编篡(纂)57.69.93.高中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