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 格式:pptx
- 大小:41.92 KB
- 文档页数:17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语法是将语文课文功能性思维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具体的语文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发生的现象识别、解释、归类以及体现出的抽象规律的称谓。
正确运用语法,可以让我们的结构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清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句子的分类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七个句子类型,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让步句、比喻句。
它们涉及到句子形式、句式结构、全句主干和从句,以及句子的表述和强调等信息,表达出语言信息的不同内涵。
二、声调声调是语言发音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内容,赋予句子不同的意思,改变句子的强调方向等。
高中语文语法对声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介绍了声调的基本概念、归类、平调、感叹调、升调和降调等概念,重点讲解了中文句子的声调变化规律。
三、时态时态是指表示动词过去或将来的特定的形式,它能帮助我们表达出不同的时间,表达出主语的一种语言行为。
高中语文语法对时态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完成时态、现在时态和未来时态。
它包含的子类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以及过去将来时等等。
四、词性词性是指词语语法形式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词分类。
词性是表达句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内涵。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两个主要的词性类型,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介词和冠词等词类。
五、状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叫复合状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结果等信息的从句,是高中语文语法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
它常常出现在主句前,用来丰富主句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语法中介绍了多种状语从句,包括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等等。
总结高中语文知识点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尤为重要。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一系列语文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包括语法、修辞、文学常识、作品鉴赏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语法知识点1. 词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3. 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4. 时态和语态一般时、进行时、完成时、过去将来时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5. 语法错误的辨析和修改主谓一致、语病、虚拟语气、倒装句等。
二、修辞知识点1.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
2. 修辞目的和效果通过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修辞引申,增加文采和艺术感染力。
3. 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使用和效果分析。
三、文学常识知识点1. 文学主题和艺术手法文学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手法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意义至关重要。
2.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的学习和鉴赏。
3. 古代文学名篇精品《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文学名篇的学习和鉴赏。
四、作品鉴赏知识点1. 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情节对于不同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情节进行分析和理解,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2. 文学作品的人物和形象对于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了解他们的性格、命运和作用。
3. 文学作品的意境和艺术风格通过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意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鉴赏作品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以上列举的知识点只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知识点需要学生们掌握。
在学习语文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不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另外,学生们还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写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语文语法知识大总结一.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e”,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an ke”,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二.词类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作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③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②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④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⑤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⑥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①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②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语法总结(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
高中语法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语法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和通顺。
本文将对高中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
一、句子成分1. 主语:句子中具有主动性或表达动作的实施者。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2. 谓语:句子中主语的状态、行为、存在等情况。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3.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接受者。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4. 状语:修饰动作或行为的情况、时间、地点等。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5. 定语:修饰名词,限定或说明名词的特征。
例:小明喜欢的动物是大熊猫。
二、句子结构1. 简单句:一个主谓结构即可构成完整句子。
例:小明吃了水果。
2.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
例:小明告诉我他吃了水果。
3. 并列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简单句共同构成一个句子。
例:小明喜欢吃苹果,也喜欢吃橙子。
4. 主从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从句对主句进行修饰或说明。
例:小明说他喜欢吃苹果。
三、时态和语态1. 时态:动词所处的时间状态。
例:我昨天去了图书馆。
2. 语态:动作发出的主体与所受的影响关系。
例:这本书被我读了。
四、动词的语气1. 陈述句:陈述事实或提出观点。
例:今天天气很好。
2.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等。
例:请给我一杯水。
3. 感叹句:表示感叹或惊讶的情绪。
例:多美丽的风景啊!五、语法修辞1. 比喻: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意义更加生动。
例:她如花般美丽。
2. 拟人:给予非人或非生物以人的特点或行为。
例:树叶轻轻地低头。
3.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例:出来了一位名人。
六、虚词运用1. 介词:表示方位、时间、方式等关系。
例:在校门口等我。
2. 连词: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
例: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3. 代词:代替名词,避免重复。
例:他是我的朋友,我很喜欢他。
七、从句的使用1. 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扮演名词的角色。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归纳语文语法知识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高一的语法知识点总结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通过对语法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则,提高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下面将对高一阶段常见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名词及其用法名词是词语的基本分类之一,它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
名词的常见用法包括单数和复数形式、所有格、名词所有格的表达方式等。
1. 单数和复数形式:大部分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词尾加s或es,但也有一些特殊变化,例如man变为men,child变为children等。
2. 所有格:名词所有格表示所属关系,通常在名词后面加's来表示,如Tom's book。
当名词以s或es结尾时,只需在名词后加'即可,如girls' books。
3. 名词所有格的表达方式:有时也可以使用“of”来表达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如the leg of the table。
二、代词及其用法代词是替代名词的词语,它可以替代人或事物,起到简化句子结构的作用。
代词的常见用法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指代人的称谓,包括主格代词(I, you, he, she, it, we, they)和宾格代词(me, you, him, her, it, us, them)。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代特定的人或事物,包括this, that, these, those等。
3.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指代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包括some, any, no, someone, anyone, nothing等。
三、动词及其时态和语态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事情发生的词语,它的时态和语态可以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动或被动的关系。
1. 时态:动词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或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
高一笔记语文语法知识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正确的语法运用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下面是高一语文中常见的语法知识点。
一、词类1.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的名称。
它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又可分为单数和复数形式。
2. 代词: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并在句子中扮演名词的角色。
常见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
3.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者存在的词。
它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具体的动作,系动词用于连接主语和表语。
4.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它可以修饰名词或代词,并且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
5.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
6. 连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成分。
常见的连词有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介词: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介词有在、在...上、对于等。
8. 数词:数词用来表示数量或顺序。
它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数词表示具体的数量,序数词表示顺序。
二、句子成分1. 主语:主语是句子的中心,通常是动作发出者或者是状态的拥有者。
它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等。
2. 谓语:谓语是句子的核心,表示主语所进行的动作或具有的状态。
它由一个或多个动词构成。
3. 宾语:宾语是句子中受到动作的对象,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者动词不定式。
4.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的前面或者后面。
形容词、限定词、从句等都可以充当定语。
5. 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原因等概念。
三、从句从句是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构成的句子成分,它分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1. 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可以在主句中充当名词的成分,通常作主语、宾语、表语或同位语。
高中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中语法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句子的成分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根据不同的语法成分,句子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在学习句子成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主语:句子的主语是执行动作或者被动作作用的人或者事物,它通常位于句子的主语位,可以是名词、代词、动名词等。
2. 谓语:谓语部分是句子的核心,描述了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谓语可以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等,也可以加上宾语和补语来完整表达。
3. 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的对象或接受者。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名词等。
4. 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者整个句子的成分,用来说明时间、地点、方式等。
5. 定语: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描述或限制名词的属性。
6. 补语:补语是指在某些动词后面需要加上一些补充的成分,才能完整表达动作的状态。
二、句子的语法关系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是我们学习语法知识时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语法关系:1. 主谓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主语是执行动作的主体,谓语描述了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2. 主宾关系: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主语执行动作,宾语接受动作,说明了动作的对象。
3. 动宾关系: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动词是执行动作的核心,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4. 定状关系:定语和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限制名词的属性。
5. 主语从句:主语从句是句子中充当主语成分的句子,一般引导主语从句的词有“谁”、“何物”、“怎样”等疑问词。
三、句子的句式结构句子的句式结构是句子的组成方式和形式。
在学习句式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种常见的句式结构:1. 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简单句,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大全高中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陶渊明《桃花源记》)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⑺无标志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