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论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美国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结果表明,人们谈话时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内容是靠体态语言来表达的。
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运用动作示范、眼神传情、点头、皱眉、打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辅助教学。
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分类、作用及其运用进行了分析。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用于动作示范的示范性体态语言,二是用于暗示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一、示范性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是运用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描述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
教师正确的示范,将运动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这种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所具有的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比拟的。
它具有如下作用:1.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仅靠语言讲解是不可能表达清楚动作技术的结构的,也不利于学生理解。
例如:蹲踞式跳远的辅助动作:起跳后的腾空,教师在语言讲解后再配合动作示范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动作结构,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信心。
有些教学内容如跳山羊、跳高等,对少数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讲有一定难度,而这些困难绝大多数又是心理原因造成的。
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轻松、简单,使他们直观地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示意性体态语言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会进行得更敏捷,更富有成效。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与体态语结合并统一于学生自身的活动之中。
示意性体态语言主要是体育教师的目光和表情及简单动作,它的主要作用有:1.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用非语言行为来维持课堂纪律,有时候比语言行为效果要好得多。
如在上课时有个别同学不专心、做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教师如果直接加以训斥、批评,势必会使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整个课堂纪律。
体育教师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体育教师;形体语言;形体效应;作用0 前言身教重于言传。
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教学蕴含着身教的内容,体育教师是身教教育的直接贯彻者。
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特点决定了形体语言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总效果=7%文字+38%声音+55%面部表情。
[1]这个公式反映在体育教学中,尤为形象、准确。
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学科文化特点,体育学科文化的特点,就是大量形体语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等形体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一方面将抽象的动作形象化、具体化;另一方面可以对语言表达起到强化和补充的作用。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眉目传情”、“手舞足蹈”等就是形体语言在实际交往中的妙用。
体育课堂上教师的丰富形体语言实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往往可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效果。
1 形体语言的内容与特点形体语言亦称姿势语言,是指人们通过身体的坐卧立行等姿势表达出的情感、意向、态度等各种信息的综合表达。
它有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弥补或增强口述语言的信息传递。
[2]其内容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眼势、头部动作等,在体育教学中形体语言交流主要是就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的。
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体育教师的形体语言表达手段大部分是伴随教学语言出现的,它是对教学语言表达信息量的重要补充和强化。
形体语言表达既能帮助教学语言表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增强教学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形体语言表达在伴随性的基础上,有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当某个学生听课时,精神不集中,为不影响其它学生听课,教师可一边讲课,一边用眼睛或手势警告这些学生。
教师形体语言表达的伴随特点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各种形体语言表达方式的作用与特点,并能结合教学灵活运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1.2 表情性体育教师的形体语言表达既有表义性,又有表情性,且与口头语言表达相比更具表情性。
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运用手势语言,又谓体态语言,是指人们用身体动作、行为举止、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表达内心思想情感,传递、交流信息的动作方式与途径。
手势语言是人的非语言系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已融入身教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教育过程,身体练习是主要教学内容与任务,也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学过程和效果大都以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为身教的高级形态与具体形式,如果手势语言在体育教学中,作为师生课堂中的联系方式、途径和主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并不断创新,必将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等方面作用显著。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的特点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身教重于言教”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作为体育教学主要手段的手势语言,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特点鲜明。
(一)直观形象性体育教学中,手势语言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与有声语言相比,它更形象、直观,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
任何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有声语言讲解的同时,加以手势语言进行示范,一起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那么学生就能通过瞬间的思维理解,立即转化为脑海中的实体形象,从而建立自身的动作表象,迅速形成动作技能,有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全面互感性手势语言的运用可以加强教学双方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
体育教师用身姿动作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教师的总体态势及个人的各种身体动作所表露的具体与象征意义,实现教学交流。
教师将具有深意的表情、眼神等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的手势语言,立即作出反应。
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情、眼神、身体动作所表现的情绪色彩、思想等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手势语言传递信息,相互感染和相互影响。
(三)特定指向性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进行,空间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态度、性格、意向、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表现更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性。
其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体态语言体育教学方法一、引言体态语言是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体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充满生机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此,应十分重视这种无声语言的运用。
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规范、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视觉语言和表情、态度、服饰仪表等体态语言进行探讨。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方法(一)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肢体语言是通过肢体活动传递信息的。
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丰富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有,(1)示范动作示范动作分镜面示范、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动态示范、静态示范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示范方法对于学生的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手语经常使用一些手语便于师生之间形成默契。
如翘拇指,表示称赞,佩服。
伸出食指放于唇上,以示安静。
v形手势或击掌,表示胜利。
抬手掌心向上,此动作表示起立或出列。
鼓掌,当学生出色回答了问题,或做了精彩的示范或鼓励后进生进行练习,教师带头鼓掌,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击掌在嘈杂的练习场所,击掌能使大家安静下来。
丁字手势,表示暂停的手势。
点头,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微笑点头激励学生思考。
(二)视觉的运用方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交流,其中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浅谈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摘要: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有时难以用有声语言作出准确、全面的表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
而运用人体示范语言则能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让学生明确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态语言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运动。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体育课锻炼,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
体育教学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体育教学蕴含着身教的内容,体育教师是身教教育的直接贯彻者。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
”体育课堂上教师的丰富体态语言实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往往可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效果。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
体态语言是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其表现形式有面部表情、举止、身段表情、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等。
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从而产生视觉上的体验。
体育课堂上运用体态语言不仅可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还可使教师利用体态语言获得反馈信息更好地了解学生。
如讲解和示范动作过程中,学生作出点头、微笑、目不转睛注视教师等积极的反应,就说明教师所讲内容学生已融会贯通。
反之,学生摇头、看表、游目四顾或频繁地交头接耳,说明学生接受知识已有困难,并难以为继,此时教师应机智地调整进度和方式,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
所以从这方面讲,体育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的同时,也在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果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
浅谈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体态语言在情感的表达,态度、性格、意向、风度和气质等方面的表现更能显示出它独有的特性。
其表达的准确清晰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阐释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体态语言体育教学
一、引言
体态语言是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
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体语。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充满生机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此,应十分重视这种无声语言的运用。
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规范、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视觉语言和表情、态度、服饰仪表等体态语言进行探讨。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方法
(一)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
肢体语言是通过肢体活动传递信息的。
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丰富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有:
(1)示范动作
示范动作分镜面示范、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动态示范、静态示范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示范方法对于学生的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手语
经常使用一些手语便于师生之间形成默契。
如翘拇指,表示称赞,佩服。
伸出食指放于唇上,以示安静。
v形手势或击掌,表示胜利。
抬手掌心向上,此动作表示起立或出列。
鼓掌,当学生出色回答了问题,或做了精彩的示范或鼓励后进生进行练习,教师带头鼓掌,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击掌在嘈杂的练习场所,击掌能使大家安静下来。
丁字手势,表示暂停的手势。
点头,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微笑点头激励学生思考。
(3)视觉的运用方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交流,其中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常用的眼语主要有几种:
1、环视。
铃声刚响过,集合时教师的环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提问之后,利用环视,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练习时环视学生,不仅是监督,同时也是更好地给学
生以帮助。
2、注视。
授课中运用恰当的注视能形成比较融洽、和谐、自然的气氛,使授课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二)表情的运用策略
表情,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
它能把内心世界,最迅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
因此老师在上课时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时无刻地不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感应。
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体态语言,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学生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为此,教师面对学生都要经常面带微笑,并且把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给个别学生、少数学生。
(四)方位的运用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同,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队列前,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控制全班。
如果某些同学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违犯纪律的现象,教师可以走到这些同学附近,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教师也可走入队列,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讲课,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走
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五)服饰、仪表的运用策略
服饰和仪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
老师穿着要整洁、大方。
体育教师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对服饰和仪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干净、端庄、整齐,给人以清爽、精神的感觉,使人看了比较舒服。
(六)举止风度的运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示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
三、体态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地掌握与运用体态语言知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较好的精神调节剂,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为此,体态语言态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言。
人的外在体态语言反映人的内在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修养。
因此,提高体态语言修养水平,还必须加强道德、知识和美学等方面的修养,为人师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2、体态语言运用中应该遵循科学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的原则。
也就是说体态语言中教师的姿态动作幅度要适当,以稳重为好,应用过程中保持科学探求的严肃和郑重,不宜刻意追求夸张的效果。
3、体态语言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偏离于教学内容需求之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性动作要尽可能减少。
4、体态语言的寓意要准确,易为学生接受。
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向学生展示的动作要易懂、自然。
5、必须在学科专业方面有较好的钻研精神,只有教材内容掌握得全面、透彻、纯熟,才能选择最恰当的体态语言。
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断研究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让体态语言为我们服务,增强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