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20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原理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是一种新型的等温扩增技术,它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快速扩增DNA序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LAMP技术的原理如下:
1.引物设计
LAMP技术需要设计4-6个特异性引物,其中包括两个外部引物(F3和B3),两个内部引物(FIP和BIP)和一个环形引物(loop primer)。
这些引物的设计基于目标DNA序列的特异性,以及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扩增的特异性和高效性。
2.等温扩增
LAMP技术的扩增过程是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一般为60-65℃。
引物结合到目标DNA序列上后,FIP和BIP引物通过自身的反向和正向扩增,形成一个DNA 环,这个环可以作为模板,引导F3和B3引物的扩增。
同时,环形引物也可以加速扩增速度和提高扩增效率。
3.产物检测
LAMP技术的产物是大量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检测来进行检测。
实时荧光检测可以在扩增过程中实时监测DNA量的增加,从而确定扩增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总之,LAMP技术是一种快速、特异性和高效的等温扩增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例如病原体检测、基因突变分析和DNA测序等。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2011-07-28 11:46 来源:北京蓝谱点击次数:1341 关键词:LAMP 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分享到:收藏夹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开心网PCR方法在人类及动植物疾病基因诊断、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目前最精准的基因诊断方法。
然而PCR方法操作起来较复杂,对仪器和人员要求比较高,不适合基层或现场快速诊断,因此在国内的推广速度并不是很快。
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在Nucleic Acids Res杂志上公开了一种新的基因诊断技术,即LAMP (L 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中文名为“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受到了世卫组织WHO、各国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短短几年,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SARS、禽流感、HIV等疾病的检测中,在这次甲型H1N1流感事件中,日本荣研化学公司接受WHO的邀请进行H1N1 LAMP试剂盒的研制。
通过荣研公司近十年的推广,LAM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本国内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检测、食品化妆品安全检查及进出口快速诊断中,并得到了欧美国家的认同。
LAMP方法的优势除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外,操作十分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一台水浴锅或恒温箱就能实现反应,结果的检测也很简单,不需要像PCR那样进行凝胶电泳,LAMP反应的结果通过肉眼观察白色浑浊或绿色荧光的生成来判断,简便快捷,适合基层快速诊断。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基因诊断领域,LAMP方法将占据大壁江山。
目前,在万方数据库搜索LAMP文章500多篇。
详见:/paper.asp x?q=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o=sortby+CitedCount+CoreRank+date+relevanc e%2fweight%3d5&f=top&n=10&p=11. 优缺点介绍:LAMP方法优点:灵敏度高(比传统的PCR方法高2~5个数量级);反应时间短(30~60min就能完成反应);临床使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试剂盒研发阶段推荐用实时浑浊仪);操作简单(不论是DNA还是RNA,检测步骤都是需将反应液、酶和模板混合于PCR管中,置于水浴锅或恒温箱中63℃左右保温30~60min,肉眼观察结果)。
LAMP技术原理和引物设计LAMP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中文称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于2000年由Eiken Chemical Co. Ltd.日本公司开发的基于异十四链聚合酶反应(Bst聚合酶)的异源DNA快速扩增技术。
LAMP技术通过引物设计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实现在等温条件下对目标DNA的高效扩增。
下面将分别介绍LAMP技术的原理和引物设计。
LAMP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酶的协同作用,在等温条件下进行DNA的扩增。
它利用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Bst聚合酶),能够在不需要高温退火的情况下,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效率地进行DNA合成。
LAMP技术本身具有极高的扩增速度,优势在于其在等温下,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严格的实验条件,可以简化扩增过程。
同时采用特殊设计的引物组合,能够提高扩增特异性。
1.初始化反应:将反应体系中的DNA片段与引物(包括2个外端引物和2个补体引物)结合;2. 引物扩增:引物与Bst聚合酶作用,反应体系中的DNA得到扩增;3.聚合物合成:一种特殊的引物结合到目标DNA的5'末端,通过内端引物和内部位点进行扩增;4.循环放大:扩增产物作为新的模板参与反应,进行连续循环扩增。
通过这种等温扩增的方法,LAMP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目标DNA,且具有很高的扩增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分子生物学、诊断医学和病原检测等领域。
引物设计:引物设计是LAMP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LAMP技术使用了4个单链引物,包括2个外端引物(forward outer primer,F3和reverse outer primer,B3)和2个内端引物(forward inner primer,FIP和reverse inner primer,BIP)。
外端引物负责扩增DNA的初始段,内端引物负责扩增DNA的中间段。
在引物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物的特异性:要求引物能够有高度特异地结合到目标DNA的区域,确保扩增的目标是准确的;2.引物的长度和碱基组成:引物的长度通常为20-24个碱基,碱基组成要尽量避免重复序列和形成组内结构,以保证扩增效率和特异性;3.引物的位置和方向:合理选择引物的位置和方向,以确保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有效性;4.引物的浓度:引物的浓度需要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扩增效果。
rpa等温扩增原理
RPA(循环介导等温扩增)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它与PCR(聚合酶链反应)相比,具有快速、灵敏、简便等优点,并且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高温条件。
RPA原理是利用一种特殊的酶体系,在等温条件下,特异性地扩增目标DNA序列。
该酶体系由一个主要的酶(聚合酶)和多个辅助酶组成,可以在温度为37-42℃的条件下进行。
RPA扩增的原理与PCR类似,都是使用一对引物将目标序列扩增成数以百万计的复制品。
但是,RPA使用的酶体系不同于PCR,主要包括一种重组蛋白(recombinase)、一种酶(聚合酶)和一种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
这些酶在等温条件下协同作用,能够快速扩增目标序列。
RPA的等温条件使其具有更快的扩增速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增更长的DNA序列和RNA序列。
因此,RPA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应用的拓展,RPA有望成为核酸扩增领域的重要手段。
- 1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核酸扩增;特异性;灵敏度一、引言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荧光定量PCR等,这些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存在操作繁琐、时间长、误差大等缺点。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上述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在等温条件下进行的核酸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Bst DNA聚合酶(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DNA polymerase)的特殊性质,在等温条件下在DNA模板上进行连续的DNA合成反应,形成具有特异性的DNA扩增产物。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反应体系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Bst DNA聚合酶:Bst DNA聚合酶是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的关键酶,它具有在等温条件下高效地进行DNA合成的特殊性质,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以分解反应体系中的双链DNA和单链DNA,从而释放出反应所需的DNA单链模板。
(2)四个特异性的引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需要使用四个特异性的引物(F3、B3、FIP和BIP),它们可以在等温条件下诱导DNA 链的循环扩增,从而形成高度特异性的DNA扩增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