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

丽江古城保护性规划

丽江古城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古城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危旧建筑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居住环境恶化等使古城老化和衰退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按着“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编制保护详细规划。

丽江古城“三河分流”的传统景观

仿民居建筑与传统民居建筑融为一体

规划构思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留、局部改造、加固、拆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保证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丽江古城小桥、纳西人家

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

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

一、“面”的保护

1、绝对保护区:是反映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部分,包括狮子山、四方街、木府及新华街、新义街、五一街、七一街、八一街、光义街等主要特色街巷,面积约56.775公顷。在绝对保护区内,要求全面保持传统风貌,主要空间尺度保持不变,在全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2、严格控制区:即绝对保护区外围,西面、北面到新大街,南面到民航路,东面到古城环路,以及黑龙潭公园,面积约120.85公顷。在严格控制区内,要基本保持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可稍有变化。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要较大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设施水平。在该范围内的那些与古城性质有冲突的单位应搬迁出去。

3、环境协调区:包括古城范围外约100米及象山、金虹山、玉河两岸各50—100米,面积约17 2.6公顷。环境协调区要大体保持传统风貌,尚未建房地段要以绿化为主,可充实少量新设施,按现代环境要求进行建设。空间尺度力求亲切宜人,新增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第五立面(屋顶)要和古城协调。

规划总平面图

二、“线”的保护

1、街巷保护: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增设部分疏散通道、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街巷年久失修的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五花石铺砌。沿街建筑应以维护和加固为主,不得随意拆除或重建,以保护原有的丰富的景观轮廊线,保持主要道路节点的空间尺度和外围环境。

2、水系保护:保护水系是保护古城的重点,规定不得改变现有河、沟、渠、井系统,严禁覆盖、改道、堵堆、缩小过水断面,占用或围入私人院内;严禁向河道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尽快建设排污管道,在河道的一定地段(如桥下等)设置网状遮挡物,及时清除漂浮杂物:定期疏清河道,整治驳

岸、护坡,拆除遮挡和覆盖主河道的建筑;河道两侧空地孤植柳树,改善沿河绿化,增强景观质量,恢复挡水清洗路面的传统习惯及“三眼井”的用水方式。

水系、街巷、古桥、文物保护规划图

三、“点”的保护

1、传统居民院落的保护:在修复时,重点保护民居应原址原样修复。县人民政府应与房主签订民居保护责任书,明确政府与房主双方的责、权、利和义务。房屋需修复重建时,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并优先安排其用于旅游经营、服务,并给予政策优惠,使房主通过保护民居建筑获得收益。

2、文物古迹的保护:列入文物保护的地区,应逐步拆除区内所有新建筑,恢复部分历史性建筑及设施,保护的重点应是文物古迹自身及周围环境。

3、古桥的保护:严格保护古桥,桥上禁止行驶拖拉机等机动车,严禁对古桥的人为破坏,同时要定期维护修缮古桥,防止古桥因年久失修而损坏。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 姓名:代玉年级:2010级 学号:1041064115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概述 (1) 丽江古城标识、标牌和解说 (1) 丽江古城旅游安全管理 (3) 丽江古城旅游产品管理 (4) 丽江古城旅游营销管理 (6)

旅游景区规划之·云南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 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产品管理和旅游营销管理四个方面对丽江古城经行分析。 二、丽江古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 一方面,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局专门设有旅游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丽江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标识、标牌等管理方面主要包括: 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整改:由数字化分公司负责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共信息符等相关工作。如引导标识,在景区内设置了位置合理,指示清楚的规范标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摘要: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所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重要的财富。本文着重探讨丽江的保护方法。针对现状,对保护方法进行评析且得出结论。 关键词:丽江古城古城印象保护方法 一、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 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 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 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古城印象 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时又是多余。因为,古城 来自于你的想象。走进古城会意外的发现古城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

趋于简陋。像纳西人的心一样,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 意渲染。就是这样的平静,却让人们无端的感动。 古城没有城墙。在丽江人们不禁会问浅浅流水有多远,也有人会执着青石板路的尽头在哪儿。因为,当你第一步踏入古城,你会带着无数的问题,急切的想追寻答案。古城的一切总是能 轻而易举的勾起你的好奇。悠悠的脚步,和善的面孔,唯美的 古城,让人忘记了昨天,甚至忘记了自己,却又不愿醒来,只 愿长久的沉醉。在古城,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却又一次次的找 回自我。如此新鲜,带着浪漫。没有城墙的古城,却没人相信 自己的心灵会迷路。 三、保护方法 关于如何保护与开发丽江古城,人们一直不停的在探讨。当 地政府如何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权衡。不管是外来的游客、学 者或当地居民,都在为丽江古城的发展前景高都关切和隐约 有一些担忧。下面是丽江古城的一些保护方法: 1、拆除新建的不协调民居 前些年,古城内一些机构和人家盖新房时,选择了高大的 钢筋水泥房,它们在成鱼鳞状分布的传统民居中,极不协 调。在政府的倡导下,丽江古城先后拆迁3万平方米不协 调的民居。 2、根据相关规定对房屋进行修缮

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管理主体设置的分析

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管理主体设置的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丽江古城的现实状况及突出特点,从主体设置的复杂性,主体现状的不稳定性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确立完善管理主体的相关措施。 关键字:遗产管理管理主体丽江古城旅游发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and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set,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stability an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urgenc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 of perfect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 heritage management management subject lijiang ancient city tourism development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8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7月,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5A级景区。作为拥有两块“金字”招牌的旅游目的地,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保护、管理和开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其设置管理主体,对古城保护和管理职能的有效实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世界遗产地丽江古城管理主体设置的复杂性 1、主体的行政管辖的重叠。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然而丽江古城范围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三大片区,位于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两个同级行政区域内,如果划归两个县级地方政府分别设立管理机构,就会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出现争夺旅游资源、争夺客源的问题。 2、主体的多元化管理职能的缺失。根据现行的的行政体制,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景点,为便于景区统一管理,一般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但这样的管理主体适合应用于占地面积较大、区域内居民较少,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对丽江古城这样管理对象,设置这种管理主体显然不适合。丽江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万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丽江作为一座拥有800年历史“活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经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中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

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丽江古城整改方案

丽江古城整改方案 Rectification plan of Lijiang ancient cit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丽江古城整改方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今年2月25日,安全事故与旅游乱象频发的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以下简称丽江古城景区)收到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丽江古城因游客投诉率居高不下和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等问题被重点批评,并要求6个月内整改。 日前,丽江市政府下发《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领导小组囊括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和公安局等多个市级部门。《方案》显示,丽江古城景区的整改已提出全城“明码标价”、重点整治“零负团费”和强迫购物等解决方案。 对此,中国未来研究协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向《每 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丽江旅游要解决其眼下难题,最关键还是在于多分派资源与精力,保障赴丽江旅游游客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国家旅游局处罚后,整改方案出台

今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东北女游客被打等事件,让丽江古 城景区一直处于舆论的风波中。 今年2月25日,丽江古城被国家旅游局给予“严重警告”,并限期6个月时间完成整改。3月,又发生了丽江官方 微博公开“怼”网友等事件。 在一片质疑声中,丽江近日火速出炉《方案》。3月7日,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方案》。 《方案》显示,丽江古城景区整治工作由丽江市人民政 府牵头负责,囊括市工商局、公安局、旅游发展委及古城保护管理局等10余个相关部门或办公室。 在相应官方通报中,丽江古城景区的主要问题在于:游 客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屡屡造成社会严重不良影响,古城内原住居民与旅游经营人员矛盾突出,景区产品质量下降,旅游设施品质退化等问题。 此次《方案》则针对前述问题出台解决方案。比如,针 对“游客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方案》开出7张“药方”,包括对零负团费和强迫购物等“老大难”问题进行上限处罚,实现整个古城景区旅游商品及服务明码标价全覆盖,重点对古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丽江古城保护的主要做法及对策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5000 年灿烂文明的国度,其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的丽江古城独特的魅力元素使其在中国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乃至世界名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1997年12月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上,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纳西族先民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的文明,成为全人类共同爱护、共同拥有、共同享受的宝贵财富。 丽江古城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来,倍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先后荣获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十家文明风景旅游区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中国令人向往的10个小城市之首、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CCTV2006中国魅力城市、2006 年度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十强、2006 年游客最向往的旅游景区等称号D 2001年10月在丽江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界年会,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取得的优秀经验被确定为“丽江模式一古城(遗产)保护行动计划”。2007 年8 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会议上,丽江古城又荣获2007年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丽江古城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领域创立了科学的、实用的、可供世界遗产地共享的遗产保护管理经验,同时也为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丽江旅游的“二次创业”和提质增效做出了积极贡献,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已经成为丽江旅游品牌不可或缺的决定性的核心因素。 城市类型的遗产保护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丽江古城是以完整古城,以常民生态空间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它不同于历史遗迹、博物馆、封闭式城堡等文化遗产。至今丽江古城内仍然有6000多户、25000多居民生活其间,是一个四通八达、开放式的城市,是一个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受到现代文明和强势文化的冲击而会发生建筑风格、建筑形态、生产方式、生活观念等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变化的,非常脆弱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难度也异常艰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

丽江古城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管理暂行办法

丽江古城市场经营项目准入退出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丽江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和维护丽江古城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促进丽江古城商业经营行为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及《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丽江古城市场经营项目准入退出管理的范围,是指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于2008年6月24日经丽江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即大研古城区域。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商业规划》”)及《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市场规模、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合理规划和适时调整古城内商品经营项目布局,形成有序的商业经营和管理环境。 第四条根据《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内容和要求,将《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中鼓励经营项目类的扶持鼓

励及倡导鼓励的经营项目列入准入经营项目,不鼓励经营项目列入限入或退出经营项目,对禁止经营项目类的项目列入禁入或退出经营项目进行管理。 第五条为保护和传承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突出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按照《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中扶持鼓励的经营项目范围,对经营丽江民族文化传承活动、东巴纸制作、加工、传承、展示,纳西族服装服饰的制作、展示、销售,知名人士、文化传承人、手工艺人开馆授艺等弘扬、展示传统文化特色的店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将做好指导、扶持和管理工作。符合丽江古城民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扶持范围的,依照《丽江古城民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及有关规定按程序进行申报,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 第六条经营者在本管理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亮证经营、文明服务,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禁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客源以及拉客、宰客、欺客等违法违规及扰乱古城旅游秩序、经营秩序的行为。 第七条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各行业监管部门严格按照《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它规定和要求,坚持民族文化特色经营方向,履行好范围内市场经营项目的行政审批和行业监管等职责。 第二章经营项目准入管理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保护初探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它起源于唐代的三赕城,历史上是多元文化角逐的重要场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丽江人民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丽江古城发展与演变经历了一个多因素渗透、互动的过程。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优势: 丽江古城拥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古城建筑集汉、藏、白等各民族之大成,并具纳西族独特风格,是中国现存古城中极为罕见,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纳西文化,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因此,

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是纳西族在传统宗教东巴教的经书中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劣势: 丽江古城旅游产业相对较单一,丽江古城的景点就只有古城、古镇、黑龙潭公园,而且,丽江古城商业化较严重,使古城的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古城的维护,有的地方拥有比较完整的纳西原始民居,但是,由于开发的不到位短期旅游的游客并不能完整的游览整个古城。 基础设施还不是那么的健全有待改善,如丽江的公交路线还不是那么的合理,对相关的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旅游旺季的接待能力也不是那么的好。 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机会: 随着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旅游业来说,,国家准备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对于丽江来说是个提升和完善丽江的绝佳旅游胜地的机会,丽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许多可以开发而尚未开发和完善的景区景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依托丽江古城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如:老君山的开发。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威胁: 随着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引起物价的上涨;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文化的不良“示范效应”如:良莠不齐,崇洋媚外;干扰当地的居民的正常生活;传统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增加污染源,降低环境质量;人口密度增大,生活空间狭小;危及历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摘要: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尊重城市的历史,是城市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丽江保护规划 这是一座青石板铺路,让人感到时光倒流的古镇;这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置身其中恍若隔世的小城;这里,瓦屋鳞次栉比,古风依存,集中了茶马古道上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承载着历史脉络,被学者誉为“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 “离开丽江的念头或许永远是不可忍受的,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当半个多世纪前,俄国人故彼得先生离开丽江时发出如此感慨,我们不得不赞叹丽江——这座上帝已落在人间的天堂。 一、丽江古城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全程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明末时期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2、追寻古城规划的历程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是比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和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不同之处在于,未受“方九里,胖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传统建城礼制影响。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线,呈不规则布局,更不对称。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是红色鱼砾岩,雨季也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团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它没有四周围着灰砖墙的北方四合院封闭,它比粉墙黛瓦的微州民居造型丰富,比四川、贵州山区的吊脚楼更为活泼,它的悬山顶、白粉墙、石屋居构成了丽江民居特有的风貌。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综合交错,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作用。

《分析评价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分析评价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xx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xx 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桥横跨其上,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一、独具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丽江模式” 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模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文化旅游发展丽江合作模式”,它被制定成文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

丽江古城大研镇 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 ——旅游策划方 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通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我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

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目的:为了真正把丽江城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会议和商务旅游基地,实现休闲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丽江高原和农业、文化原生态、多样性的资源优势,满足中高端旅游者对旅游的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丽江旅游发展中定向时权式原生态旅游文化度假村建设的理念 (三)原则:提升丽江游客的档次,同时达到旅游中的保护,保护原则中的体验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

丽江古城保护规划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丽江古城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古城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危旧建筑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居住环境恶化等使古城老化和衰退的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按着“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编制保护详细规划。 规划构思 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促进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整体保护的思想,重点保护和恢复古城传统环境和风貌;将古城建筑分类,提出原样保留、局部改造、加固、拆除、恢复重建等不同措施;既保护历史环境,又维持并发展其社会功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保护路、水桥、民居等古城的主要构成重素及其历史环境的同时,调整古城内不合理的用地,改善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达到人、自然、城市的和谐统一,保证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古城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 一、“面”的保护

1、绝对保护区:是反映古城风貌特色的主要部分,包括狮子山、四方街、木府及新华街、新义街、五一街、七一街、八一街、光义街等主要特色街巷,面积约56.775公顷。在绝对保护区内,要求全面保持传统风貌,主要空间尺度保持不变,在全面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 2、严格控制区:即绝对保护区外围,西面、北面到新大街,南面到民航路,东面到古城环路,以及黑龙潭公园,面积约120.85公顷。在严格控制区内,要基础保持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可稍有变化。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同时,要较大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设施水平。在该范围内的那些与古城性质有冲突的单位就搬迁出去。 3、环境协调区:包括古城范围外约100米及象山、金虹山、玉河两岸各50-100米,面积约172.6公顷。环境协调区要大体保持传统风貌,尚未建房地段要以绿化为主,可充实少量新设施,按现代环境要坟进行建设。空间尺度力求亲切宜人,新增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及第五立面(屋顶)要和古城协调。 二、“线”的保护 1、街巷保护:保持原有道路的空间线型及尺度;结合不协调建筑的拆除,增设部分疏散通道、疏散广场;街巷均以商业步行街为主,必要时微型急救车、消防车能进入街区;原有街巷年久失修的应加予修整,路面仍以五花石铺砌。沿街建筑应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赏析-丽江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 . … 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王大伟(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助教:柳王儒轩严鑫 时间: 2015年6月

古城历史要素保护规划方法的研究 摘要: 古城是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古镇,其风格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没有森严的城墙,是一座开放式接纳八方的城市。古城的整个古城空间、建筑空间、交通空间等都经历了800 多年的历史变化,融合了古城纳西族人们的智慧,同时也经历了古城纳西族人们实践的检验,是世代纳西族人“天人合一”生活方式的绝佳体现,更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历史的完整见证,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古城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要素,通过对古城的历史和文物遗迹展开讨论,评价了已有的保护现状,对其提出问题,最后简述对古城历史要素保护的几点建议,包括发展策略、完善条例和文明传承等。 关键词: 古城,纳西族,历史要素,保护,传承。 正文: 一、前言: 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省的市,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坝中部(图1),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阆中、平遥、歙县并称为“保存 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 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世袭统治者姓 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古城的 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 可知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1]。古城始建于宋末元 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 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 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 图1 雪山下的丽江古城 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 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2]。

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寻求丽江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摘要: 丽江古城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这其中被忽视被掩藏的问题在它的发展中渐渐显露出来:文化留存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求在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关键词: 丽江;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平衡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正是这样的丽江古城,以其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奇迹”:十年内,它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 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截至目前, 丽江古城每年的游客已由10年前的不到60万人次增加到500多万人次, 每年直接和间接收入由当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近30 亿元, 当地居民年均收入也由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4万多元[1]。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这座古老迷人的城镇带来了繁华欣荣,同时也代表着一串串悬而待决的问题在这追求速度的开发中被忽视了。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矛盾逐渐激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已无法回避,直接威胁着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业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而现在,它再次从不知名的边陲小镇一跃而为我国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中商业功不可没。可以这样说,一座城镇如果没有了商业, 就会缺乏活力。然而, 一个古城如果过度商业化, 那么迎接它的将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丽江古城保护开发成功经验 一、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夯实基础 2001年底丽江市政府就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形成了大众参与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发展旅游业,调整全市的产业结构,力求把旅游业形成为主导和纽带产业,形成"旅游兴则百业兴"的经济格局,全市上下出现了打旅游旗、创旅游牌、唱旅游戏的局面,掀起了全民做旅游的新高潮。 二、保护古建筑,还原历史风貌、为丽江古城游建立框架 1、生态保护 1951年,就做出了“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决策,1983年制订县域总规,明确保护古城保护方略,1986年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加大投入,努力保护和改善环境。关停周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停止对周边林区的采伐,做好生态保护。 2、整旧如旧 在1996年大地震恢复重建中,丽江闯出了“整旧如旧”的新路子:由政府补助700万元、各单位自筹3000多万元,果断拆除了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近600米长的东大街两侧的钢混建筑物。之后的10年间,投资3亿多元,拆除了32万平方米的与景区不协调建筑物。 3、建立制度,对古民居进行全方位保护 同时还建立了古城房屋维护审批制度,加大对古城保护资金投

入,对古城重点民居挂牌维护,向各业主发放维护补贴。同时成立古城保护管委会和管理公司,制定管理保护法规,对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抢救。 4、归行划市,商业布局整体性规划 加强丽江古城开发管理工作,保持其历史真性的特殊价值,对古城内的经营活动实行准入制度,核发《准营证》,对申领范围、要求、程序进行了具体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对经营项目、店面布臵、人员着装进行统一管理,经营商品相对归行划市。将与古城氛围不协调的商家迁出,恢复古城的文化风貌。 三、挖掘、传承东巴文化,为丽江古城游塑造灵魂 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是丽江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对传统文化有组织的传承和保护,只是一味开发利用,最终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庸俗化、低级化以至于消亡。丽江结合本地诸多的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营造旅游亮点。同时通过旅游区业的带动许多频临失传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在下开始复苏,促进了丽江遗产地传统民族文化传承。 1、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打造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太阳火等文化产业品牌;长期举办国际性学术交流率坛;建立东巴文化传习院,打响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文化品牌。并在此基础上2006年邀请张艺谋等著名导演策划、导演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印象丽江》,突出可视性与民族文化特色,使《印象丽江》成为主体景区内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的新亮点、丽江旅游的新看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001.doc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 关于调整《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 部分经营项目听证会的听证报告 (第3号) 按照《中共丽江市委办公室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旅游局暗访丽江旅游市场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丽办通〔2018〕2号)、《丽江古城景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丽江市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工作规定》精神及有关规定,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于2018年3月16日通过丽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及丽江读本就调整《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部分经营项目听证会的听证事宜及报名方式等发布了听证会第1号公告;于2018年3月23日通过丽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及丽江读本就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以及听证会参会人员发布了听证会第2号公告;于2018年4月9日下午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如期召开了听证会.现将听证会有关情况形成如下报告: 一、听证会参加人员情况 本次听证代表21人,其中原住居民代表杨桂芳、经营户代表尹仕民共2人因事外出,已向我局递交了书面请假条,共余19名听证代表参会,分别是: 1。原住居民代表4人:和坚李宝生和国栋袁耀荣 2.大研古城经营户代表6人:邱赞梅刘晨和永昌王志荣赵成寸兴林

3.专家、学者代表3人:和增亮李阿凡牛树勋 4。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2人:和红阳李文宇 5.古城区相关职能部门、法律工作者代表4人:和铁群梁红亮王树军周云兴 2名听证监察人、5名旁听人、11名听证人以及丽江日报社、丽江电视台(综合频道、公共频道)及丽江读本3家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会议。 二、听证会基本情况 2018年4月9日下午16:50时,由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组织的调整《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部分经营项目听证会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大会议室召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建平主持会议,会上,听证主持人(决策发言人)关建平就调整《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部分经营项目的主要内容、依据及相关情况作了说明;听证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综合管理科科长李卫华宣读了听证会纪律和注意事项;按照会议议程,参会的听证代表逐一发言,并向会议提交了书面意见建议;最后,听证主持人(决策发言人)关建平作了总结和说明,与会听证代表对各自的会议发言做了签字确认. 丽江市纪委监委驻市旅发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和春暖以及丽江市人民政府研究和法制办公室政府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科副科长雷鑫作为本次听证会的听证监察人,全程监督参与了听证会,对会议的合法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论文)

云南丽江古城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依据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丽江市古城区的一份资料报道,2003年丽江古城接待的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是数次重返丽江。旅游业的兴旺招来了四方商贾,昔日茶马重镇的繁华恍若再现。丽江古城在丽江乃至云南的经济走廊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丽江未来的经济的扩张地带,而旅游业将是该区域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该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为了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并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该区域旅游资源资源与人文兼备,个性特色鲜明。下面从旅游资源的赋存现状、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三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0105

案例分析-丽江模式 1、概况简介 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丽江古城占地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多民族聚居,纳西、彝、白、傈僳、普米、苗、藏、傣、回、壮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占了全市113万总人口的58%。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之初(1997年前后),丽江共有6200多户,2.5万多以纳西族为主的居民。 丽江核心旅游资源:“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三项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2003)、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2003) 丽江发展阶段

本地居民数量,从1996年的3万人下降到6000人,主要是老人。占地4700亩的祥和丽城和11000亩的玉龙新县正在建设,总建面8万平米的鱼米河步行街也在建设。 2、丽江旅游发展的特点: (1)旅游收入增长来自游客数量增长 1999-2013年,14年间,丽江的旅游人次从280.4万人增长到2079.6万人,旅游总收入又15.87亿元增长为278.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由2001年的634.28元增长为2013年的1250元,其中旅游人次增长了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7倍,而人均消费水平则仅仅增长不到2倍,分析可知,旅游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游客数量的激增,由消费品质和消费档次的提升所增加的收益较少。

(2)旅游的受惠群体和付出群体不一致,常年财政赤字 旅游收入巨量,丽江政府财政常年赤字,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均衡状态自丽江旅游发展以来一直持续。 丽江2010-2012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大大超过旅游收入增速,然总量仅占旅游收入总量的1/6,使得旅游投入主体和收益主体不一致。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摘要:认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明确保护丽江古城的意义,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试探讨 古城的保护方法,和对丽江古城发展的几个想法。 关键词:丽江古城世界遗产保护方法 1丽江古城的价值 说到丽江古城的价值,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完整性。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部,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丽江古城的完整性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经过岁月的冲刷所完整保留下来的不是一间房子,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整个城镇,让人震撼,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整体文化艺术价值的历史名城。古城的总体布局、民居建筑、院落装饰既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特点,又保持着纳西族的特质,反映了世代居住在丽江的少数民族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华名族的历史成就。 丽江古城开放、和谐、注重历史的文化价值观和地域群体的文化凝聚力,是它作为世界遗产为人类所贡献的突出普遍价值所在。古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做出了典范,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1]。 2 丽江古城现状分析 1990年以前甚至20世纪90年代早期,丽江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砍伐和农业,属比较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1994年以后,丽江地区经济依靠旅游业得到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丽江的经济支柱;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分别从1994年的9万人次和700万元,增加到2011年时至9月的13863.5万人次和893.1亿元[2]。 现在的丽江古镇内,没有任何的工农业生产活动,自从旅游发展以后,原古镇居民的数量一直在减少。据调查,1996年以前约有3万居民居住在古镇内,现在已不足6000人,而且其中的大部分为老年人,有30%的仍然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居民的大量外迁主要是由于旅游发展以后古镇内生活成本增加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内地价和房屋出租价格暴涨,物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居民在高消费的压力下迁离古镇,并且把房屋出租给别人赚取租金。房屋的承租者绝大部分为外地人,他们到丽江古镇来主要是为了经商,经营项目基本集中旅游产品销售、餐饮业和客栈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丽江古城中的纪念品也和其他旅游景点一样丝毫没有自己的特色。有数据显示,现在古镇的商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