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医药简史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黎族医药概述作者:杨丽娜杨颜瑛王桂珍杨大忠张鹰执笔:张鹰===================================================== ======================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文化的构成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并与多民族文化差异相互融合共存的集合。
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居于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有着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中国黎族。
她曾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类文明,而自己却鲜为人知。
早在中国古代的元朝时期,由黎族人民所创造的棉纺织文化,经黄道婆的推动,创造了中华纺织文明的辉煌。
在18世纪乃至19世纪,中国的淞江布匹曾一度远销欧美,取得“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伟大成就。
而黎族文化中更深邃与精华的内容却是能够为人类的生命筑造出坚强与辉煌的部分——黎族医药。
二、黎族概况中国黎族是海南岛的原居民族。
跟据海南历年的考古资料,黎族的先民们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来到了这座海岛,在这个雨林密布的热带孤岛上繁衍、生息,演绎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
跟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黎族现有人口124.86万人,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5.87%。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的五指山、保亭、三亚、陵水、琼中、东方、白沙、乐东、昌江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
分布区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
黎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支系。
按各自习惯沿用的五个方言群的称呼是“哈”、“杞”、“赛”、“润”、“美孚”。
“哈”黎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与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少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58%,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
“杞”黎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和乐东的尖峰。
部分居住陵水的大里,昌江的王下。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的24%。
黎藥的發展與應用綜述201202010454 張艷嬌漢語言文學專業五班一、黎藥的概述海南黎族地區地處熱帶北緣,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3℃一25℃),終年無霜雪,熱量充足(太陽輻射量為120~140千卡/釐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嶺,呈中間高四周低的環形多層狀結構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資源極其豐富,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藥材,素有“天然藥庫”之稱。
為我國的南藥生產基地。
黎族地區種植南藥的歷史悠久,是南藥品種原產地。
據明代張天複著《皇輿考》一書所列舉,就有檳榔、沉香等,檳榔的種植已有1500年的歷史。
全島現有高等植物4200多種,占南方廣東植物的70%,可入藥的植物達2000多種,占全國的40%,《中藥大辭典》.收載的就有500種,其中經過篩選的抗癌植物有137種,南藥30多種。
靈芝據最近調查有38種,占全國的59.4%。
二、黎藥的應用早在宋元時期,黎族民間對草藥的形態、功效、性味、採集、加工及分類就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在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內傷、外傷)、接骨、風濕、瘧疾、肝病等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在如今的山區村寨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中發現,黎族醫生的醫療活動主要是以草藥為主,一般來說是以植物的根、莖、葉直接用藥。
黎族醫生將藥物的性能分為寒、熱、溫、涼、清、輕、重,認為藥物的性能與地理、氣候有密切關係,如在陽光強烈照射的地方生長的草藥性能燥熱,而生長在陰涼地帶的則藥性寒涼;他們在研究中還發現,黎醫在用藥時認為不同顏色藥材可以治療相應的疾病。
如開黃花的植物可以治療黃疸型肝炎,紅色的植物可以養血,有白乳汁的植物可以治產後少乳。
海南黎藥在治療風濕病上大量使用專病專方。
現已收集的數千個黎族醫藥的專病專方,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有的確實具有十分顯著的療效。
這些都是在驗方、秘方的基礎上研製而成。
而且它們在抗炎鎮痛作用顯著,療效確切:具有祛風除濕、通絡除痹、消腫止痛的功效。
海南民族植物---黎药摘要:热带药用植物黎药是中药宝库中重要的资源。
本文主要阐述了黎药的定义,介绍了黎药的渊源和在近代的发展,并重点推介了几种黎药的性能和用途。
关键词:民族植物,黎药,鸡屎藤,槟榔,土沉香,发展前言:海南有丰富的黎药资源,黎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曾为省内黎族同胞及各族居民防病治病作出重要的贡献。
目前,国家及海南省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民族药研发的支持和引导,苗药、藏药等民族药的发展为海南省发展黎药提供了经验,发展振兴黎药(南药)产业时机已经成熟,海南省黎药研发掀起热潮。
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南师省范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药检所和药研所等研究机构和部分药企都积极开展黎药产品的开发;黎族医药理论的整理、挖掘也取得突破,《黎药学概论》、《黎族医药》等已经出版;海口制药厂、奇力药业、海南九芝堂药业、万州药业、金光药业等数家药企已成功开发出枫蓼、胆木、裸花紫珠等系列黎药产品,多个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基地(GAP)也在积极建设中。
正文:1.黎药的定义海南黎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少数民族,有110多万人口,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主要聚居在以五指山区为中心的海南岛中南部,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他们的生活起居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黎族最大传统节日三月三有制作五色饭的习俗,其中染色所用原料均来自植物。
如:枫香树叶常被海南黎、苗族民间用作食物着色的黑色素原料。
黎族人还积累了许多利用野生植物进行食疗保健的经验,如黄姜做成的黄色米饭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山兰糯米甜酒具有滋补强身的作用;米酒泡黑芝麻或黑豆具有补血的作用。
炎热的夏季,为预防中暑和感冒,黎族人常采集五月茶、葫芦茶、广东金钱草、田基黄、地胆头、地耳草、鸡骨草、小叶海金沙等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植物煮水服用。
海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岛屿区域,受热带季风影响,全年气候温湿,常温在25℃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富含矿产、能源、动植物、水产、海盐等资源。
黎族医药概述黎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五指山市等地。
作为一个古老而有文化特色的民族,黎族人在医药方面有着独特的传统和医疗经验。
他们的医学在历史上曾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仍然被广泛的传承和应用。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黎族医药进行介绍和概述。
一、黎族医药简述黎族医药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它秉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联,在医疗中强调个性化、综合治疗和预防。
在古代社会,黎族医学主要由巫医、方士、木匠、药工、针灸师等人士传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随着时代的推移,黎族医药不断发展壮大,反映出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重大创新,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医学实践中,黎族医药多用草药治疗病症,如糖尿病、结核病、肺炎等常见疾病都有独具特色的疗法。
二、黎族医药的特点1. 采用许多草药和本地药材治疗疾病黎族人天生热爱自然,他们善于利用当地资源中的各种草药、本地药材和特殊树种来制作药膏、药包、药丸等等。
黎族药方以其药材的精细、量的准确和比例的科学性,以及药材的独特出名。
常用药材有佛手、夏枯草、龙眼、姜黄、香茅、脐橙等。
这些草药可治疗许多疾病,包括肠胃疾病、心脏病、胃病、消化不良、妇科病等。
药物性质丰富,药性独特,适用面广。
2. 精通针灸和牵引术在黎族医药中,针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它被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黎族人善于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研究出针灸的适用范围,并建立了独特的针灸理论和技术。
早期的黎族针灸主要用于止痛、解毒、调节内分泌等,现在则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
另外,黎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医学疗法——牵引疗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科疾病的技术,可恢复骨骼位置和正确骨骼与肌肉之间的关系,减轻疼痛,增加骨骼的稳定性。
3. 融合精华学派各流派的做法,医疗经验黎族医学的研究中,吸取了传统的中医、藏医、蒙古医学等流派中的精华和先进成果。
五指山区黎医药——海南岛黎族医药调查报告
诸国本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全国黎族有124.7万多人。
其中,海南省黎族人口117.2万。
在历史上,黎族先民广布整个海南岛。
民间传说五指山区是黎族的发祥地,现黎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琼中、乐东、白沙、昌江、保亭、陵水和三亚、通什、东方等县、市。
作为100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里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加上琼州海峡的阻隔,交通不便,从前连中医都很少,人民的医疗问题,主要靠民族民间医生解决。
但是,当全国各民族地区都在发掘整理民族医药的时候,却很少听到海南黎族医药的信息。
【总页数】6页(P11-16)
【作者】诸国本
【作者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北京1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6.61
【相关文献】
1.江苏省中医药系统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实施情况调查报告--兼谈对中医药系统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思考 [J], 黄亚博;冯广清;陈宁;商璐
2.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J], 金欢;孔祥国
3.黎族医药亟须抢救与研发 [J], 陈小琼
4.黎族医药亟须抢救与研发 [J], 陈小琼;
5.论黎族医药发展的三个时期 [J], 唐菲;刘洋洋;邢益涛;杨诚;林天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黎族医药概述作者:杨丽娜杨颜瑛王桂珍杨大忠张鹰执笔:张鹰===========================================================================一、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中华文化的构成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并与多民族文化差异相互融合共存的集合。
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居于祖国南疆的最南端,有着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中国黎族。
她曾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灿烂的人类文明,而自己却鲜为人知。
早在中国古代的元朝时期,由黎族人民所创造的棉纺织文化,经黄道婆的推动,创造了中华纺织文明的辉煌。
在18世纪乃至19世纪,中国的淞江布匹曾一度远销欧美,取得“淞江布匹,衣被天下”的伟大成就。
而黎族文化中更深邃与精华的内容却是能够为人类的生命筑造出坚强与辉煌的部分——黎族医药。
二、黎族概况中国黎族是海南岛的原居民族。
跟据海南历年的考古资料,黎族的先民们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来到了这座海岛,在这个雨林密布的热带孤岛上繁衍、生息,演绎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
跟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黎族现有人口124.86万人,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5.87%。
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部和南部的五指山、保亭、三亚、陵水、琼中、东方、白沙、乐东、昌江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
分布区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海南全省陆地面积的55.02%。
黎族在长期的社会演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个支系。
按各自习惯沿用的五个方言群的称呼是“哈”、“杞”、“赛”、“润”、“美孚”。
“哈”黎主要分布于五指山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与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少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58%,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
“杞”黎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保亭、琼中和乐东的尖峰。
部分居住陵水的大里,昌江的王下。
人口约占黎族总人的24%。
海南黎族苗族的民间医药民俗文化作者:刘玉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2期●刘玉梅医药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医药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
海南黎族民间草药,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宝贵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南苗族居住的山区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苗族人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性能有很丰富的知识。
1 引言民俗就是民间风俗。
它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之需要,由广大民众创造,并相沿成习,其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民众的生活而发展、演变。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就是民间风俗文化或民间习俗文化,它指的是世代相传的各种文化现象。
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都有它们的民俗文化特点。
民俗是社会心理活动一种外化形式。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俗之所以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
海南黎族苗族的医药民俗文化是黎族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各个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过重要贡献。
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
海南岛孤悬海外,做为海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苗族,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必须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严峻挑战。
为了健康地生活、劳动,黎族、苗族人民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其中有不少特殊的医药技术。
我国黎族有124.7万多人。
其中,海南省黎族人口117.2万。
在历史上,黎族先民广布整个海南岛。
民间传说五指山区是黎族的发祥地,现黎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琼中、乐东、白沙、昌江、保亭、陵水和三亚、通什、东方等县、市。
理论研究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琼财社[2018]186号),全国名中医林天东传承工作室项目。
作者简介:唐菲(1975-),男,汉族,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黎医药挖掘与整理。
E-mail:641439285@qq com通信作者:林天东(1946-),男,汉族,大专,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及黎医药挖掘。
E-mail:574081278@qq com论黎族医药发展的三个时期唐 菲1 刘洋洋2 邢益涛3 杨 诚2 林天东31.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海南 海口 570216;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 海口 570311;3.海南省中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3【摘 要】 黎族医药在海南黎族地区广泛应用。
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人们主要靠口传心授、师徒传教的方法传承医药知识,导致黎族医药知识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自然地遗失,传承与发展受阻。
文章通过查阅海南历朝历代的地方志和古籍,并实地调查黎族民间的行医用药方法,梳理黎族医药的发展历程,以期抢救和发掘黎族传统医药,弘扬黎族传统医药文化。
【关键词】 黎族医药;发展历程;巫医;草医【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1-0001-05ThreePeriodsofTheDevelopmentofLiNationalityMedicineTANGFei1 LIUYangyang2 XINGYitao3 YANGCheng2 LINTiandong31.HainanInstituteforFoodControl,Haikou570216,China;2.HainanBranchoftheInstituteofMedicinalPlantDevelopment,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Haikou570311,China;3.Haina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ikou570203,ChinaAbstract:LinationalitymedicineiswidelyusedinLinationalityareaofHainanProvince.DuetothelackofLinationality'sowncharacters,peoplemainlypassonmedicalknowledgebyoralandpersonalteachingandapprenticeteaching,whichnaturallyleadstothelossofLinationality'smedicalknowledgeintheprocessofpassingo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andhinders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ByconsultingthelocalchroniclesandancientbooksofthepastdynastiesinHainanProvince,andinvestigatingthefolkmedicinemethodsoftheLinationality,thispaperaimstorescueandexplorethetraditionalmedicineoftheLinationalityandcarryfor wardthetraditionalmedicinecultureoftheLinationality.Keywords:LiMedicine;DevelopmentProcess;WitchDoctor;HerbDoctor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居民,传承了百越文化的水稻种植、制陶、树皮布、踞地式纺织、筒裙、文身、“干栏式”建筑、鸡卜等,并在海南岛上发展起来了医药、历法、工艺美术、饮食习惯、三月三节、山栏节、船形屋以及故事传说等[1-3]。
黎族醫藥簡史
查考黎族原始社會的歷史文化,經濟醫藥文化,無不記載著崇神信仰,祖先崇拜,雞卜、殺牲求神治病等,黎族中普遍存在。
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請巫師到家中殺雞、殺豬、殺牛祭神救治,這种施巫術的人,男性稱“道公”,女性稱“娘母”,這种施巫術治病的史跡,20世紀50年代仍有巫術的殘存,說明是黎族崇神的醫學模式。
但是除殺牲求神治病之外,還采用草藥治療,草藥醫是黎族先民傳授下來的特殊醫技,有內服草藥、外敷草藥、蒸熏法、骨傷療法、佩藥法。
黎族醫療方法的傳授沒有文字記載,主要是口傳心授,師徒傳教,一代一代傳授下來,傳授方法,開始由“藥母”帶著學徒上山去識別藥物,稱為“踏草”,包括藥用植物(草藥)的名稱如根、莖、葉、果形態,生長的地方等。
草藥醫平時就留心察看,那些草藥生長在什么地方,遇到病人需要用時,就直往那里采集。
學徒先掌握草藥的作用,識別草藥使用方法后,就由“藥母殺雞祭神,搞一种傳授藥方的登藥儀式,黎族人稱為“交刀”。
交刀后,學徒才可單獨采藥行醫。
從醫學模式史料查考,黎族醫術的原始時代,主要是祖先崇拜,雞卜、殺牲祭神治病的崇神醫學模式。
到20世紀50年代,已發展到生物醫學模式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醫學建設的發展和黎族醫藥人才的培養,如黎族苗族自治州醫院,黎族苗族自治州衛生防疫站,黎族苗族自治州衛生學校,黎族苗族自治州婦幼保健所,黎族苗族自治州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黎族苗族自治州中醫院,黎族苗族自治州藥材公司等等。
足見黎族地區醫學的發展已從崇神醫學開始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