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苗族医药文化,谋人民之福
- 格式:pdf
- 大小:256.59 KB
- 文档页数:1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走进贵州雷公山脚下的“代表性苗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玉忠”,说“苗医苗药”文玉忠,男,苗族,1972年出生,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族中医师。
现任雷山县福源民族医院主诊医师;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贵州黔东南州民族医药学分会副秘书长;贵州雷山县苗医药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员;贵州黔东南大健康产业发展协会成员。
文玉忠是黔东南文氏苗医第九代继承人,自幼跟随叔父学习祖传苗药知识,立志要成为苗医,继承祖传苗族医药,使人们免受疾病的折磨。
于1987年的春天,15岁的文便开始遍访民间苗医,先后拜师求艺十年有余。
在与苗医们的交流中,文医师总结诸家治疗疾病之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医术渐长,1995年取得中草医行医许可证,开始独立挂牌行医。
如今,以文玉忠医师为核心的雷山县福源民族医院,继承、结合先祖遗留医艺古籍,秘制了诸多有名苗族药方,治愈者不计其数,尤其在治疗直肠炎、结肠炎、阑尾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肠结核、克罗恩病、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妇科、不孕不育及各种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①1995年取得凯里市医疗机构《中草医行医许可证》。
②2001年雷山县卫生局特许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2001年回雷山创立玉忠草药康复中心。
④2007年获得黔东南州特许颁发的《民族医医师证书》。
⑤2008年经考试、考核通过,获得黔东南州卫生局颁发的《民族医医师执业证书》。
⑥2009参加全国中医医师考试,获得全国《中医师资格证书》。
⑦2009于第三届侗药学术研究会发表论文《苗药内服与外用治疗急性阑尾炎26例临床疗效观察》。
⑧2010年编写雷山县苗学会《雷山县苗族医药》一书里“常用苗药”所有章节。
⑨2012年创立雷山县福源诊所。
⑩2012年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
⑾2016年被评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
⑿2017年创立雷山福源民族医院⒀2017年雷山县非物质文化中心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主要传习所。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独具特色,被广泛应用于苗族社区中,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着宝贵的帮助。
本文将探索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源远流长,与苗族民俗、宗教和环境息息相关。
在苗族传统观念中,人体与自然界密不可分,人的生命力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苗族医药注重平衡与和谐,追求身心灵的整体健康。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等。
首先,草药疗法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核心。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他们采集当地特有的草药植物,通过不同的煎煮、蒸馏等方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草药粉末、浸泡剂等制剂,用于治疗感冒、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疾病等。
这些草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其次,针灸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相信,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施加适当的刺激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
他们运用细针刺入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疼痛、肌肉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此外,刮痧疗法和拔罐疗法也是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中的独特表现。
刮痧疗法通过用刮具直接刮擦患者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排除湿气等。
拔罐疗法则是通过将特制的玻璃罐或竹筒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利用气压之变形成负压效应,以改善气血循环,治疗风寒感冒、肩颈疼痛等症状。
苗族医药传统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常见的感冒、发热等病症,苗族人民还使用传统疗法治疗更为复杂的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许多研究表明,苗族医药传统疗法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慢性疾病和症状缓解有明显效果。
然而,苗族医药传统疗法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苗药出深山 传递民族情——记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仙的“心结”:“很多患者都劝我将祖上的药方系统地开发出来,以便造福更多的人。
虽然我个人能力有限,但看到民族医药受到百姓的认可与欢迎,也坚定了我进一步发扬传统医药的信心。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集苗药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苗心康”)。
“公司以文山三七种植和本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立足于产品的民族化特色,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研发生产优质高效的民族医药及健康产品。
”刘兴仙说,公司开办之后,她带着自己的团队,对爷爷传下的一些配方做了科学和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良,先后推出了数种经临床实践检验效果较佳的医药和健康产品。
“公司产品得到了一些患者的信赖,目前在全国有90多家代理商,并远销到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1+1>2”经过多年耕耘,刘兴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但多年的行医经历,也让她看到了身体病痛之外的另一个顽疾——贫困。
如何在发展民族医药的过程中,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成为了她关心的又一个问题。
“文山州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祖辈们利用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行医治病。
民族医药产业应该与地区建设结合起来,建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为脱贫攻坚作贡献。
”201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苗心康”与文山市小街镇者底村委会大转弯自然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打造了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以种植金线莲、九节枫、黑籽三七、滇重楼等濒危名贵药材为主。
基地的建成,有效整合了已荒耕地,而且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60岁的土戈寨村的张阿婆,就是基地的工作人员。
提起自己的新工作,她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里山地多,收入低,以前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挣钱。
她(刘兴仙)不但指导我们种苦参,还帮我们找销路。
”张阿婆说,以前种玉米,每亩地只能挣2000多元。
如今改种药材,每亩地能挣到5000元,收入多了一倍,而且村里年轻人还能到“苗心康”的公司上班,“日子好了,人也不走了,我们都很感激她”。
苗族传统民间医术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人民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医术,这些医术经验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成为保护和发展苗族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资源。
一、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起源和特点苗族传统民间医术起源于苗族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实践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巧传承至今,成为苗族人民治疗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方法。
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疗法:苗族传统民间医术深受自然观念的影响,推崇自然疗法。
他们相信大自然中的万物有着独特的疗效,草药、石药、虫药等天然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
苗族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很多植物和动物都具有治疗功效,比如野葛根、苦艾草等。
2. 道德观念:苗族人民注重道德观念在医疗中的作用,认为医务人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职业道德。
在治疗病人时,他们会给予慈爱和关怀,树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3. 治未病:苗族民间医术强调预防和保健,注重治未病。
苗族人民相信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他们会通过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主要疗法苗族传统民间医术有许多疗法,其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疗法包括:1. 草药疗法:苗族人民广泛运用各种天然植物制备草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他们根据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配伍和煎煮,以提取药效。
比如苗族人民常用的川木香可以治疗感冒,龙胆草可以治疗肝炎等。
2. 推拿疗法:苗族人民善于利用手法进行推拿,将经络按摩和穴位按压结合起来,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推拿疗法在苗族传统医术中有着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
3. 祈福疗法:苗族人民相信疾病与灵魂的和谐与否有关,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他们会进行一些祈福仪式,以寻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这种疗法在苗族医术中虽然并不常见,但对苗族人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苗族传统民间医术的现代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苗族传统民间医术正在逐渐受到关注和保护。
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专家揭秘:民族医药之苗族医药[导语]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黔南州中医院副院长文明昌的诊室里,堆满了中药的瓶瓶罐罐和各种书籍。
小小的诊室里每天总是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
“华佗再世”、“病人之家”、“妙手回春”等锦旗是对文明昌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称赞。
歌谣传颂防治疾病知识苗族民间及古歌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谣。
苗医药至今在苗族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黔南是苗族医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在生产生活、谈情说爱以及医疗实践中,都会传出悠扬的歌声,如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等。
他们没有民族文字,民族文化全靠山歌、民谣、故事口口相授,代代相传。
文明昌,这位出身于贵州独山县的苗族汉子,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后致力于黔南州的苗医药临床研究。
几十年来,他走遍了苗家的村村寨寨,采访有名的苗医,搜集民间验方、单方,了解苗医治疗情况和用药特点,采集民族药、中草药。
从他收集的歌诀看出,“以歌养心、以舞养身、以酒养神”就是苗家百姓普通生活的真实写照。
“独特伤药是马桑,祖代秘传好药方,煎水泡酒均有效,内服几次不见伤”;“块盐螺蛳壳,研磨成粉做眼药,一只眼睛滴一颗,五分钟后就安乐”;“有的病叫肾脏炎,鱼儿破腹加上盐,黄泥巴包火烧好,吃后犹如一爪拈”;“仙鹤草治产后寒,煎酒服下不一般,服后不久就出汗,汗干烧退就好完”。
还有“小小一味青藤香,清除肚痛功夫强”;“猫儿骨头泥猪油,可治烂疮取弹头”……他说,苗族百姓把医疗实践内容归纳成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歌诀,一方面便于推广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养生防病的哲学思想。
山歌是苗医药的血和肉,并赋予苗医药新的生命,是“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
此外,黔南的民族建筑文化、民族民间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洗浴文化等独具特色,该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原生态民族博物馆”。
苗族医药文化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群集,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其中医药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苗族人民对生命、自然的理解与尊重。
苗族医药文化融合了传统医疗理论、本土药材的运用以及苗族特色的医疗方式,深深影响和照料着苗族人民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从苗族医药的起源与特点、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医药文化的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苗族医药的起源与特点苗族医药的起源可追溯到苗族先民对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动物、矿石等资源进行的实践总结。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苗族先民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技术体系。
苗族医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哲学:苗族人民具有深厚的自然哲学思想,认为人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天地万物相互关联。
他们相信“阳”与“阴”的对立统一,以及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并将这种思想运用于医药领域。
因此,苗族医药强调平衡、和谐,追求身心健康的统一。
2. 民间传承:苗族医药文化多为民间非书面传承,由一代代的医师传授与演绎。
这种传承方式使苗族医药更加贴近民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相契合,更易被接受和实践。
3. 本土药材:苗族医药注重采用本土的草药、动物药、矿石药等自然资源进行医疗。
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苗族人民发现了许多对疾病有疗效的药材,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药物资源体系。
二、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苗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苗族人民的努力与付出。
在传统社会中,医师常常是一家人的标杆,代代相传,医术华丽而神秘。
他们将医学知识传授给后人,形成了苗族医学的专业化和特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革中,苗族医药文化面临挑战和压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苗族医药文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文化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加入苗族医药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苗族医药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增强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
2. 学术研究:通过深入研究苗族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应用,整理和系统化苗族医药文化的知识体系,为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未来苗族医药的发展思考安顺市苗学会杨志凤苗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的组成部分。
由于,苗族历史上,为躲避战乱,经历过无数次的大迁徒。
他们从北到南、到西,有的甚至到国外(传说中的小朝),最终避于大山深处。
在迁徒与劳作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伤害和疾病的威协。
为了生存,苗族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从自身与动物的灵感中,逐步发现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和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苗族医学(苗医、苗药的总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苗族医药的产生苗族医药起源很早,民间就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在西汉文献就有药苗父的记载,这可能就是现在苗族医生所敬仰的“药王”。
苗族医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结晶。
在苗族中,流传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苗家,住在深山里,他家养了几只母鸡,常下蛋。
但后来,有一天发现鸡蛋没了,一连几天都没了。
家里有的人怀疑是有人偷了,家中老汉不相信。
独自一人暗察。
他躲藏在鸡窝不远处,看到母鸡下蛋后走了,突然来了一条大蟒蛇将鸡蛋吞了后就向外跑了。
老汉不惊动它,远远跟着,要看个究竟。
大莽蛇跑到房外一个大树旁,快速地爬上树,用长长的身体卷在树杆上,用力挤压,将鸡蛋挤碎,然后下树跑了。
第二天,老汉到河滩上,捡了一些相似鸡蛋的鹅蛋石,把新下的鸡蛋调换为鹅蛋石,远远地躲藏着看。
大莽蛇又来了,把鹅蛋石当成鸡蛋吞入腹内,也在树杆上用尽全力挤压,鹅蛋石怎么也挤不碎。
老汉照样不动声色,暗暗高兴,算计鹅蛋石将把莽腹挤破,大莽是难免一死了。
可是风云难测,大莽蛇几经努力无用,从树上下来,拖着难受的身躯,滑到一块地的埂子上,找到一种小草,吃起来,然后滑到小河里喝足了水,轻快地跑了。
老汉从中得到启示,用这种小草治好了许多患胆结石、肾结石、尿结石等结石症病人。
故事虽然有些神密色彩,但是却导出一个道理:苗族医药来源于自然界,是经过动物实验和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海南黎族苗族的民间医药民俗文化作者:刘玉梅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2期●刘玉梅医药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医药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
海南黎族民间草药,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宝贵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南苗族居住的山区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苗族人对野生植物的药用性能有很丰富的知识。
1 引言民俗就是民间风俗。
它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之需要,由广大民众创造,并相沿成习,其根脉一直延伸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着民众的生活而发展、演变。
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俗文化,就是民间风俗文化或民间习俗文化,它指的是世代相传的各种文化现象。
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都有它们的民俗文化特点。
民俗是社会心理活动一种外化形式。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俗之所以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民俗现象是属于民众的,它既为民间所创造,又在民间所通行和传习。
民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和创造。
海南黎族苗族的医药民俗文化是黎族苗族人民长期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各个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过重要贡献。
由于各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不同,其医药创造和医药成就也各有千秋。
海南岛孤悬海外,做为海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苗族,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必须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严峻挑战。
为了健康地生活、劳动,黎族、苗族人民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其中有不少特殊的医药技术。
我国黎族有124.7万多人。
其中,海南省黎族人口117.2万。
在历史上,黎族先民广布整个海南岛。
民间传说五指山区是黎族的发祥地,现黎族人口主要聚居在琼中、乐东、白沙、昌江、保亭、陵水和三亚、通什、东方等县、市。
浅谈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苗医药文化遗产,是苗族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与巫文化关系密切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苗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祖国医药文化的优秀文化之一。
但传承过程又有悖于国家的《执业医师法》和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
本文就苗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出粗浅的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苗医药文化遗产的复杂性苗族祖先在沧桑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潜科学”的苗医药文化,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到今天。
苗族人民使用治病的药材品种多达2000余种,形成了诸多的苗药祖传秘方、单方、验方,能够治疗许多疾病和多种疑难杂症,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 和“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
由于苗族医药在人类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在2002年组织的民族医学调查中,全国有162个苗药(贵州占154个)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苗药已被列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
苗医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祖传性、神奇性。
治疗方法灵活多样,“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法普遍存在,但与巫文化紧密结合,治疗疾病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苗医药师不光是懂得用药治病,还懂得用非药物治病,如掐背、抹肚等手疗法,针刺、拔罐等器具疗法,水火疗法等等,还认识到气候、环境、饮食、情绪等均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甚至对由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运动、静默、想象等引发的疾病都有所认识。
有的苗医传承人丰富和发展了古人的经验技术,内科、外科均通。
他(她)们在治病时总是因地、因病、因人、因势而异。
在治疗疾病中,苗醫药师常常施以咒语、喷水、吼骂等手段配合药物治疗;认为疾病是有鬼神作祟,常用到“请来”、“送去”的方法治疗。
在巫医结合中,“好人”和病人的情绪稳定了,病魔被“送”或被“追杀”跑了,再施以药物调治,病人就很快康复了。
不难看出,苗医很早就发现并运用了暗示、诱导、转移等方法治病,疗效显著,只是无法用现代科技的语言来表达罢了。
尽管博大精深的苗医药,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是,苗医药在开发利用方面已日见成效,苗医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
苗族医药文化的简介
《苗族医药文化真神奇》
嘿,你们知道吗?苗族医药文化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去苗族聚居的地方游玩,正好碰到一位苗族的老医生在给人看病。
那场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老医生穿着他们特色的服饰,坐在一个小屋里,周围摆满了各种我都没见过的草药。
有个病人来了,哎哟,那难受的样子,说是头疼得厉害。
只见老医生不慌不忙,先是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病人的脸色、眼睛啥的,然后就开始询问一些问题,像最近吃了啥呀,有没有着凉啊之类的。
接着,老医生就走到那些草药跟前,东摸摸西看看,挑出了几样草药来。
然后他就熟练地把草药放在一个石臼里,用一个小锤子捣啊捣的,不一会儿就捣成了一团糊糊。
他把这糊糊拿出来,敷在了病人的头上,还交代了一些要注意的事项。
我就在旁边看着,心里特别好奇。
后来我还专门去问了老医生一些关于苗族医药的事儿。
老医生可热情啦,跟我讲了好多。
他说他们的医药文化那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好多独特的疗法和草药呢。
而且这些疗法和草药在他们那里可是救了不少人的命。
我越听越觉得神奇,这苗族医药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了解。
我觉得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这种独特的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魅力呀!
这就是我对苗族医药文化的一点小体验,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都忘不了呢!希望大家也能有机会去了解一下这神奇的苗族医药文化哟!。
传承中医医学之精华,弘扬千年养生之文化
传承过去,演示未来,将苗族独特的熏蒸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神秘苗族三千多年古老的养生方式。
重温苗蒸堂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与古老的苗药熏蒸剂结合,开创了重温苗蒸堂这一传世品牌,与世共享!
“重温苗蒸堂”包含自然之美,与生命激情的幸福家园,融合了悠远的中医医药文化,与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
走进她,仿佛漫步在雨后的芳草地,清晰的泥土气息,沁人心扉;仿佛置身于迷人的世外桃源,霎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
“重温苗蒸堂”采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
吸取了苗族医药文化的精髓,采用了苗岭第一山雷公山的天然中草药,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工程技术精心制作,加工成品。
“重温苗蒸堂”新颖别致的理疗形式和无任何毒素副作用的良好疗效,散发出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气息。
“重温苗蒸堂”如同一朵绽放的山茶花,生机盎然,在春日,带给你淡淡清香;重温苗蒸堂好比一泓柔柔的山泉,清澈见底,在夏日,送给你丝丝清凉;重温苗蒸堂也如一滴闪亮的露珠,晶莹剔透,在孟秋,献给你点点滋润;重温苗蒸堂更是一阵飘洒的雪花,洁白无暇,在寒冬,带给你片片希望。
无论春夏秋冬,“重温苗蒸堂”都会带给你最精致的享受和超然于俗的品质生活!!!!。
未来苗族医药的发展思考安顺市苗学会杨志凤苗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宝库的组成部分。
由于,苗族历史上,为躲避战乱,经历过无数次的大迁徒。
他们从北到南、到西,有的甚至到国外(传说中的小朝),最终避于大山深处。
在迁徒与劳作的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伤害和疾病的威协。
为了生存,苗族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从自身与动物的灵感中,逐步发现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和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苗族医学(苗医、苗药的总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苗族医药的产生苗族医药起源很早,民间就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说法,在西汉文献就有药苗父的记载,这可能就是现在苗族医生所敬仰的“药王”。
苗族医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结晶。
在苗族中,流传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苗家,住在深山里,他家养了几只母鸡,常下蛋。
但后来,有一天发现鸡蛋没了,一连几天都没了。
家里有的人怀疑是有人偷了,家中老汉不相信。
独自一人暗察。
他躲藏在鸡窝不远处,看到母鸡下蛋后走了,突然来了一条大蟒蛇将鸡蛋吞了后就向外跑了。
老汉不惊动它,远远跟着,要看个究竟。
大莽蛇跑到房外一个大树旁,快速地爬上树,用长长的身体卷在树杆上,用力挤压,将鸡蛋挤碎,然后下树跑了。
第二天,老汉到河滩上,捡了一些相似鸡蛋的鹅蛋石,把新下的鸡蛋调换为鹅蛋石,远远地躲藏着看。
大莽蛇又来了,把鹅蛋石当成鸡蛋吞入腹内,也在树杆上用尽全力挤压,鹅蛋石怎么也挤不碎。
老汉照样不动声色,暗暗高兴,算计鹅蛋石将把莽腹挤破,大莽是难免一死了。
可是风云难测,大莽蛇几经努力无用,从树上下来,拖着难受的身躯,滑到一块地的埂子上,找到一种小草,吃起来,然后滑到小河里喝足了水,轻快地跑了。
老汉从中得到启示,用这种小草治好了许多患胆结石、肾结石、尿结石等结石症病人。
故事虽然有些神密色彩,但是却导出一个道理:苗族医药来源于自然界,是经过动物实验和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
一、苗族文化概述1. 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有独特的语言、服饰、舞蹈和建筑等文化特色。
2. 苗族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 苗族文化以其神秘而深远的魅力,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二、苗医药发展史1.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
2. 苗医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起源甚为久远,被誉为我国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瑰宝。
3. 苗医药在贵州、湖南等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4. 苗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医药事业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三、苗族文化对苗医药的影响1. 苗族文化对苗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苗族的祭祀、宗教仪式、饮食习俗等都为苗医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 苗族文化中的一些传统文化符号和图腾对苗医药的理论形成和药物选择都有一定的影响。
3. 苗族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对苗医药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苗医药的特点与独特之处1. 苗医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主张“表里协调,阴阳平衡”的医学思想,注重调理阴阳,保持人体的平衡。
2. 苗医药的药物多来源于天然植物和动物,采用的药材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制药方法和配伍原则。
3. 苗医药秉承着“宁缺毋滥”的药物使用原则,更注重调整生活方式,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提倡健康养生。
五、苗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和作用1. 苗医药在现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借鉴。
2. 苗医药对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有着一定的疗效,被现代医学所重视和借鉴,拓展了医学的治疗领域。
3. 苗医药也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医药的推广和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六、苗医药的未来发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苗医药也在逐步走向现代化,注重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
试论贵州苗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苗医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来医药和内部观念转变的影响下,传承危机倍受世人关注。
文章以分析苗医药文化“活态传承”的内涵和重要性为基础,研究苗医药文化在“活态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并从民族区域保护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特权、活态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官方教育、民族性与地域性等方面提出了活态传承的多途径与机制。
标签:苗医药文化;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碎片苗族是一个大迁徙的民族。
在从北向南、从东向西迁徙的过程中,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在林木茂密的山区生存,以虫兽瘴疠为伴,故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百草皆药,人人会医”的民间谚语。
苗族有人口9426007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在全国各民族人口中占第6位,仅次于汉、壮、回、满、维吾尔族。
贵州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49%以上。
历史上,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承全凭集体记忆和口传心授。
所以,如何传承传统医药文化,特别是没有民族文字记载的民族医药文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民族医药文化传承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中,“活态传承” 是保持民族医药特殊性、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保障。
为此,本文以分析苗医药文化“活态传承”的内涵和重要性为基础,研究苗医药文化在“活态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寻苗医药文化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
1 苗医药文化活态传承的内涵2003 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质[2]的方式传承,故苗医药知识与技能通过集体记忆和口头传授的方式继承,故苗医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3]。
苗族传统医药文化苗族传统医药文化自古以来在苗族人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人民秉承着独特的医疗传统,尊重大自然的力量,通过植物草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治疗疾病,世代相传,至今仍然在苗族地区广泛应用。
一、苗族传统医药的来源和特点苗族传统医药的形成源于苗族人民长期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
苗族传统医药以植物草药为主要疗法,特点是药材种类繁多、配方复杂、取材广泛、应用广泛。
这其中包括寒热平衡理论、经络运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
苗族人民相信,万物皆灵,大自然的力量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病痛的效果。
根据医药传统,苗族医生兼具医师和巫师的角色,不但治疗疾病,还具备超自然力量,能与神灵交流,为患者引来神灵保佑。
二、苗族传统医药的主要疗法1. 植物草药疗法苗族人民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视为珍贵的疗药,通过熟悉植物的特性和功效,不同的植物草药可用来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
例如,川贝、冬虫夏草、当归等草药都是常见的治疗颈椎病、肠胃炎等疾病的药材。
2. 针灸推拿疗法针灸推拿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苗族传统医药中也有广泛应用。
针灸利用细针刺激人体穴位,以调理机体,驱散疾病。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按摩身体,通过推拿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体不适。
三、苗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苗族传统医药逐渐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深入探索苗族传统医药的理论与实践,试图将其运用于现代医学领域。
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以苗族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传统医药疗法。
然而,苗族传统医药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对传统医学的兴趣日益减少,苗族传统医药的传承面临困难;另一方面,苗族传统医药的疗效需要更多科学研究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苗族传统医药文化在苗族人民中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医疗方式,更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智慧。
贵州苗医苗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路径浅析作者:张鹏飞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6期摘要:为了积极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发展的新背景下,贵州苗医苗药文化传承和保护,本文从苗医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原则入手,旨在探索传承和保护的创新途径,本文认为,在新背景下,贵州苗医药文化传承和保护需要处理好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原真性和发展性关系,需要紧紧抓住贵州省大数据大健康背景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苗医药产地的旅游开发,着力推进苗医药产业与大数据大健康有机结合,加快苗医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机制和路径创新。
关键词:苗医苗药;文化传承;文化保护;路径分析中图分类号:R2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9-0-02根植于苗族特定地域和特定形式的苗医苗药,形成发展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苗医苗药,在长期的积累使用过程中,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医药理论知识体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下,苗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苗药作为我国六大民族药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苗医药文化强调师法自然、遵循事物之间的相资相制相需的关系,追求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理念,正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观念,也是苗医苗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哲学依据。
随着苗族传统医药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对苗族传统医药的研究掀起一股新热潮,尤其是对其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成为新的热点。
新背景下,要将贵州苗医苗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其统筹到区域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下,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新的途径致力于苗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一、苗医苗药文化的内涵及特性1.苗医苗药文化内涵“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缩写。
其实质上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的物质文化,二是影响和作用于政治经济的精神文化。
苗医苗药文化也是如此,本文认为,苗医苗药文化是指苗族人民长期与疾病和自然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苗医杨家骥:创新苗药造福人类健康贵州是我国苗族医药文化沉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苗族民间及古歌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谣,“苗药”是中华大地医药领域一朵盛开的奇葩。
特殊的自然环境及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一批批苗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苗医。
苗医杨家骥便来自苗药之乡贵州省凯里市,现年69岁,他从事苗医已有三十载,三十年来他不仅致力于苗医药文化的传承,而且更加致力于苗医药文化的创新。
他讲述了自己与苗医不解之缘,一九八零年四月他偶然的一次机遇,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原贵州省凯里渔洞煤矿老雅山监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杨通兴,经过与医师上山采药、进村寨给患者治病,长时间的接触后,杨通兴老人向他阐释了古代中医文化的奥妙及传承中医药技术的重要性,并希望他能把苗医药文化的传承下来,他们举行了一个传统的拜师仪式。
从此后,杨家骥便跟随师傅学习跌打损伤、接骨、创伤开放性伤口止血、愈合伤口及久治不愈溃烂性伤口、颈肩腰腿痛、咽炎、失眠等疑难杂症,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后,他的医疗技术越加精湛。
通过对苗药的反复揣摩,他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对以下几项产品治疗有关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展开剩余55%《金疮飞龙》产品,治疗伤口出血,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止血,治疗大小伤口不需缝合,伤口愈合后其疤痕极小,大部分伤口无疤痕,对严重感染化脓溃烂性伤口,皮肤损伤破皮出血及严重溃烂性伤口都有显著疗效。
《苗草护腰康》产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他改变原传统外敷、内服草药疗法,现在创新设计出用腰带加苗药组合疗法起到了确切的疗效,治愈后复发率较低,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赢得较多患者的认可。
《咽痛宁》产品,主要治疗咽喉炎以及慢性咽炎等症状,同时,也改变原传统治疗方法,原用纸筒等粘药粉口吹点敷入咽喉患处治疗,使用很不方便,他在10年前就创新用喷瓶,使用喷瓶中的气压将其药粉喷入咽喉患处,像这样创新疗法增加了治疗效果,该产品见效快,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使用非常之简单,携带更为方便。
传承苗族医药文化,谋人民之福
发表时间:2018-08-23T15:27:57.6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杨茜茜[导读] 关于传承,中国有着五千年宏远的历史文化,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缤纷绚烂,各有特色
贵州遵义
关于传承,中国有着五千年宏远的历史文化,五十六个民族文化缤纷绚烂,各有特色。
当现代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土生传统文化时,不少民族文化、遗产逐渐消失。
幸好的是,我们还有着很多人在守护,守护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技法与文化,总有一些可敬的人去传承。
如苗医药起源很早,在早期的医药活动中近似“巫医合一”。
但如今随着苗族文化知识的提高,苗医自成一家,也得到当今社会的认可,其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
贵州苗族第八代传承人肖海英女士表示,自1995年起跟随师傅学艺以来,肩负起传承苗医药民间配方、民间正骨接骨疗法等职责,她对苗医学研究从来不敢有半分懈怠,并将以不忘初心的责任把苗药文化发扬光大,造福世人。
医者仁心也,带着这份执着与追求,她成为了贵州苗医药正骨传承人,国家高级中医康复理疗师,国家专长中医师,民间乡村医生,多年来医治了许许多多病人。
2018年,她被聘为蓝轩苗方健康调理中心的指导老师和骨骼正骨疗法坐诊专家。
因为蓝轩苗方健康企业创始人蓝卓凡先生的理念与对未来苗药文化及发展前景与她的思想有相同之处。
期间,以传承苗药文化救济世人初衷的蓝卓凡先生不断努力,经过8年时间对亚健康养生进行深入了解,又结合对自家苗家独特痛点疏通疗法等深入研究,将苗医药文化应用于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以及对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理疗中,卓有成效。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他深知苗药文化与中西方医药结合起来,取其精华之处,必然能为广大长期生病的患者减轻痛苦。
或许,未曾得过颈椎病的人,是很难想象那份痛苦。
如脖子疼、僵硬、恶心头晕、记忆衰退噩梦不断,痛苦持续折磨着患病者。
使患者整日无法摆脱,变得精神崩溃。
蓝轩苗方健康企业的创始人蓝卓凡先生、医疗专家、以及健康调理师们能够切身感受到每一个患者的痛楚,他们也深知自己的责任有多大。
他们始终秉持着医者仁心的理念,要将已有千年苗医文化传承、研究下去,为世人奉献力量。
如将痛点疏通疗法,苗药外敷透皮疗法等结合起来,都是对基础的苗药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创始人蓝卓凡先生通过8年的时间对亚健康养生市场调研了解,又对苗家独特痛点疏通疗法深入研究、同时结合贵州苗药配方外敷透皮疗法调理:对肩颈腰腿疼痛调理、淋巴、脾胃、乳腺、肝胆预防保养;人体气、血、水循环调理;苗方小儿推拿调理、催乳调理、全身气血肌肉粘连、疲劳头疼调理;等专业亚健康保健预防调理。
希望通过长期对苗药文化的精心研究,不断发展,为人民谋求健康之福。
据了解,贵州蓝之轩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自2016年创办以来,蓝轩苗方健康企业蓝轩苗方健康调理连锁品牌进行了专业化、正规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色化、创新化的管理。
同时,通过教育信息咨询服务、市场营销策划、展览展示、健康调理咨询服务、连锁管理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及咨询、技术研发、内部职工培训、康复理疗信息咨询等多种方式,不断弘扬与传承苗药文化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好处。
如采用了千年苗医痛点疏通疗法、万年苗药外敷透皮疗法为每一个患者的理疗,实践证明,此举为每个患者带去了健康生活,但是这对于他们而言还远远不够。
他们计划将在2020年之前,在全国发展300多家直营连锁店。
因为他们希望能有更多企业,个人加入进来,相互资源共享,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弘扬苗医药文化,并希望能给更多深陷痛苦之中的病人奉献绵薄之力。
早在2008年,苗医药已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年的医药文化是祖宗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苗医药的精髓,让苗医药治疗更多的病人,同时让苗医药的传承与研究继续下去。
因此,蓝卓凡先生表示,他非常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共同创业,他们将招收更多的有志青年进行专业化培训,让他们也能将苗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可以让苗医药文化的传承群体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蓝轩苗方健康企业非常欢迎有意愿的创业人士加入他们,只要他们想要开店并愿意为苗医药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蓝轩苗方企业将大力扶持,包括提供专家坐诊、人才输送、长期免费学习等。
在这浮华的时代里,幸而还有一群人在坚持着。
他们以“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为宗旨,因“德”,“才”为发展理念。
并以“德”为基施行管理,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把患者的满意度放在首位,纵然道路艰难且孤寂,他们依然始终如一。
或许正因为有他们,苗医药这样的文化传统才能为中国医药文化注入新力,为人民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