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的影像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73.55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病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颈椎病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病例74例,观察其X线平片,对结过作分析。
结果 74例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生理弯曲异常等明显X线平片特征。
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椎病 X线平片影像特点【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169-02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
近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MRI等技术对颈椎病的诊断也日趋明确,但X线平片检查,仍是常规颈椎病诊断的首选方法[2]。
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确诊的74例颈椎病患者,对其X线平片作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基本资料本组病例共计74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19~64岁; 19~30岁8例,31~45岁25例,46~60岁32例,60~68岁7例。
病程最长6年,最短1个月。
2、检查方法诊断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标准[3],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使用曝光条件,74例患者均摄取颈椎站立前后正位、侧位、左右双斜位,必要时加摄过伸过屈位平片。
二、结果1、X线平片表现通过X线检查发现,74例病患中颈椎生理曲度改变32例(43.24%),椎体骨质增生13例(17.57%),椎间孔变形4例(5.41%),椎间隙变小6例(8.11%),韧带钙化11例(14.86%),椎体失稳5例(6.76%),钩突增生3例(4.05%),具体统计见表1。
表1 74例颈椎病患者X线平片表现X线平片特征例数比例(%)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32 43.24椎体骨质增生 13 17.57椎间孔变形 4 5.41椎间隙变小 6 8.11韧带钙化 11 14.86椎体失稳 5 6.76钩突增生 3 4.05总计 74 100.002、结果分析 1.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表现为变直、“S”型改变、反曲和曲度增大,其中,以变直14例(43.75%)和“S”型改变12(37.5%)占绝大部分比例。
各种影像检查方法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比较
秦晓冬;陶敏燕;徐刚;侯继野;赵阳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目的比较对青年型颈椎病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临床确诊的80例有症状的青年患者分别进行X线、CT、MR等各种影像检查,并将各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型颈椎病影像表现包括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等。
结论对青年型颈椎病进行影像学检查应用,各种检查各有利弊。
X线平片虽然不能显示椎间盘改变,但可以通过生理曲度改变提示诊断,且价格低廉,易于接受。
CT在诊断价值上应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有条件的,MR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方法。
【总页数】2页(P4-5)
【作者】秦晓冬;陶敏燕;徐刚;侯继野;赵阳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1
【相关文献】
1.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青年人颈椎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2.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诊断价值
3.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4.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5.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的影像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平片X线表现颈椎X线平片检查1.标准前后位及侧位片:可观察椎体间隙椎弓根,上下关节突、钩椎关节、颈椎管以及颈椎的顺列等。
2、左、右前斜位片:可观察两次侧椎问孔及其改变。
3.过伸过曲侧位片:过曲位,第2-6颈椎体下后缘均有轻度前移;过伸位、椎体均顺次后移,小关节面在颈中段移动范围最大,过曲位时,椎间孔最大,过伸位时椎间孔狭窄。
(一)颈椎曲线改变:颈椎曲线的改变同颈椎骨和关节增生,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周围肌腱韧带失去原来平衡状态关系密切。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都具诊断意义。
但投照时颈部姿势不当可造成假阳性征象应注意。
(二)颈椎骨质增生(骨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尤其是后缘),为本病重要x线征象,可表现为椎体边缘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或呈唇突骨刺状增生。
侧位及斜位上较易发现。
(三)椎间隙变窄:在侧位上较易观察,椎间隙或关节间隙变窄均为软骨退行性变。
好发于颈5-7椎间盘,投照时姿势正确,X线中心不偏斜,很少出现假阳性。
为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相反无此改变,则不应该诊断为颈椎病。
(四)钩椎关节退变:颈2-7椎体上面后外侧缘的钩突与上位椎体对应缘构成锥椎关节,又称Lusoka关节。
正位片可显示3-7之问钩椎关节,颈2-3之间钩椎关节因下颌重叠不易显示。
体胖颈短或功能障碍者,往往对颈6-7之间钩椎关节显示困难,有的正位像钩椎关节显示正常,斜位像却出现改变。
x线表现为肥大增生,间隙变窄,严重者钩椎关节缘卷曲外展,对椎间孔影响较大,亦为诊断本病重要X线指征。
(五)韧带钙化: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项韧带及黄韧带的钙化都与外伤及慢性损伤出血有关,日久血肿钙化,骨化形成骨赘而产生临床症状,其中前纵韧带钙化多见,多发生在6-7颈椎问隙的前方,呈曲线状弯曲,弧形或点状,大部同椎体骨质增生部位一致。
项韧带钙化多见于颈4-7椎体后方,呈棒状,可分节,有的呈点块状,项韧带钙化同颈椎退变的程度无密切关系。
后纵韧带钙化于颈椎片显示有一定的困难,常同椎体后缘退变增生汇合一起,不易分辨,其骨刺形成不如前缘显著。
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摘要:目的:总结颈椎病的X线特征,探讨X线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年龄将他们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每组30例,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的X线特征。
结果:60例患者均出现显著的颈椎病X线征象。
X线征象:青年组患者以颈椎失稳性变化为主要特征,发生率93.3;老年组患者以软骨变性变化及椎骨继发性变化为主要特征,发生率分别是80.0%和90.0%。
结论:颈椎病患者年龄上的不同,X线征象改变类型也不同,采用X线诊断慢性颈椎病非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X线;颈椎病;诊断颈椎病又被称之为颈椎综合征,它是由椎间盘病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综合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规的X线检查作为一种经济、方便、易行的辅助检查方法也得到了医学界和众多患者的广泛认可。
[1]因此,为有效提高X线对颈椎病诊断的认识及临床价值,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X线征象,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各30例。
其中青年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9~38岁,平均(25.6±6.1)岁。
老年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1~82岁,平均(72.5±7.2)岁。
患者伴有肩背疼痛、上肢麻木、肿胀、头痛、颈项强直等临床症状。
两组患者性别、病情、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摄颈椎正、侧、斜位片,少数患者则加摄颈椎过伸过曲位片。
正位片主要观察有无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锥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或变窄;侧位片主要观察患者的生理曲度,是否存在椎间隙狭窄和骨赘以及韧带钙化等现象;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的大小以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过伸过曲位片主要观察患者各椎体间有无成角以及向前或向后的滑脱移位现象。
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的影像特征目的总结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平片影像特征,探讨X线平片对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青年型颈椎病患者83例,观察83例的X线平片,总结83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的平片影像特征。
结果青年型的颈椎病患者多有曲度的改变,其占总例数的942%,颈部韧带钙化的表现占总例数的48%,椎间隙改变的表现占总例数的12%,椎间孔改变的表现占总例数的181%,寰枢关节不对称的表现占总例数的381%,钩突增生的表现占总例数的692%。
多在C4、C5、C6椎体发病。
C5~6椎间受累常见。
83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明显。
结论青年型的颈椎病患者的X线表现为:(1)钩椎关节刺样增生;(2)患者多有失稳、双边征、生理曲度改变等表现。
标签: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影像特征颈椎病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及电脑教育从小学抓起及普及,颈椎病现今已经多有年轻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上颈椎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颈项强直、压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胸闷、心悸、恶心、耳鸣等也年轻化,在日常X线检查当中见到这一类患者的颈椎片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青年型颈椎病83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X线检查,笔者对所有患者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男47 例, 女34例, 年龄11~45岁; 其中11- 25岁15例, 25~35岁28例, 35~45岁40例;患者的病程为10 d~4年。
12临床表现分头部症状,颈、肩背部症状,四肢症状,心血管症状及混合症状。
头部症状13例,间断或持续性头痛、头晕,有时呈偏头痛,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颈、肩背部症状69例:颈肩背酸胀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僵直、肩背部肌肉酸胀、疼痛等,多为一侧性,有的可向头及双上肢放射;双上肢症状17例:一侧或两侧上臂出现酸胀、痛、麻木、无力、不能举肩、功能障碍很像肩周炎,有时可向肩部放射;心悸8例,混合症状16例,具有头、颈、肩背部及四肢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