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 17 孔子拜师(2篇)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导语】学语文而使人能明智的生活。
文学是人学,间接经验多了,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自家的人生就少走弯路,以攻则下,以守则固。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个自我的感觉,得有充实的内生活才成,学语文,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课前准备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情境导入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5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1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教材简析《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课文2今天,我读完《孔子拜师》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好学的精神。
孔子三十岁了,还要拜师学习。
他学习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学一两天都坚持不住回家了,而孔子跟老子学时,不懂就问,谦虚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坚持才会胜利,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
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他的老师—老子。
孔子谦虚好学,就因为它说的一句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所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想想自己,感到惭愧。
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到了班里赶紧抄学习委员王薇的。
结果,我得了个优,这个优上面好像有个小黑点,似乎在说:“你会了吗?”今天读了《孔子拜师》的故事,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班长,在班里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
17.《孔子拜师》课文类文杨万里拜师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
有一年春天,他到当时的京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应考。
他自认为知识渊博,准能考中,在客店住下后,便天天游山玩水。
一天,杨万里在西湖的苏堤上闲游,满眼秀丽的风光,令他心旷神怡,便脱口道:“西湖风光,举世无双,湖上筑堤,天下第一。
”旁边一个牧童听了,笑着说:“您说得并不准确。
’杨万里便问原因,牧童解释说:“全国有好多个西湖,风景都很美。
听说广东惠州的西湖就很不错,而且也有苏东坡筑的湖堤。
”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在回客店的路上,杨万里自言自语:“从前孔子以小孩项橐为师,我今天也得尊这位牧童为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话一点也不假。
”第二天,杨万里到云栖竹径去游玩。
虽已是春天,密密的竹林里,寒气还很重。
一群小孩在那里挖冬笋。
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身背大篾篓,手持短铁锄,在指挥着小伙伴挖。
冬笋藏在地下看不见,但经他指点,挖下去从不落空.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给我诀窍,好吗?”那小孩抬头一看,笑着说:“您是个读书人,一定懂很多知识,为什么要拜我为师?”杨万里诚恳地说:“我虽读过许多书,也是农家孩子,但我的家乡没有竹林,对挖笋一点也不懂。
请问春天怎么会有冬笋?冬笋又是怎么找到的呢?”“噢,原来是这样。
”小孩爽快地说,“道理很简单,您不必拜我为师。
已经是春天了还有冬笋,是因为这地方山深林密,春天来得晚。
学挖笋,您要记住:挖冬笋,看竹捎,叶子黄,冬笋长。
”“为什么叶子黄反而有笋呢?”“因为笋吸收了竹子的营养,所以枝叶变黄了。
”“有道理!有道理!”杨万里不断点头,然后又问:“冬笋不挖掉,竹林不更茂密?”“哈哈,您可说错了。
冬笋不挖会自己烂掉的,只有春笋才能长成竹子。
”杨万里望着竹林,怔了一会儿,又想起前一天在西湖苏堤的经历,禁不住转过头时那儿童说:“小哥,你比我懂得多,我一定要拜你为师!”那儿童笑吟吟地指着青翠的竹子,说:“竹子虚心节节往上长,它们才是我们的老师呢!”杨万里望着密密的竹林,若有所思。
孔子拜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孔子拜师孔子拜师故事梗概(旁白):《列子·汤问》中记载:孔子东游,路遇三个小儿,就跟其中的七岁孩童项橐tuó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智斗”引发出“项橐为孔子师”的新闻故事。
人物简介(旁白):孔子,中文名孔丘,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旁白: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如下四位:颜回、仲由、端木赐、卜商,剧本(部分):第一幕:课前(旁白: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
)颜回上。
颜回:睡眠是一项艺术----谁也无法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官员想着怎么合理征税,老板想着怎么合理避税,而我想着怎么合理多睡!我的兴趣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就是睡觉,动态就是翻身。
大家好,我是颜回,同学们都称呼我子渊,孔老师的教学主要分为四科,就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我是德行科的科代表,在《论语》中出现过21次。
(旁白: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格直率,孔子容而爱之)仲由上。
仲由:春天是感冒和情感高发的季节,有人不小心感冒了,有人不小心恋爱了,我属于前者。
每当我错过一个女孩,我就在地上放一块砖,于是便有了长城。
大家好,我就是由于感情很空很期待,所以生活很乱很无序,以至于钞票很少很缺乏的仲由,同学们不怎么称呼我子路,都喊大师兄,我是政事科的科代表,在《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42次。
(旁白: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极好,孔子对他青眼有加。
)端木赐上。
端木赐:钱可以买房子但买不到家,可以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可以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钱不是一切,反而是痛苦的根源。
把你们的钱给我,让我一个人承担痛苦吧!大家好,我是端木赐,同学们称呼我子贡,我是言语科的科代表,在《论语》中出现次数仅次于大师兄,28次。
(旁白: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死后,子夏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魏文侯曾拜子夏为师,并将其任命为“首席国政管理咨询顾问”。
【篇一】課文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篇二】教案學習目標①認識“兼、僕”等7個生字。
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A案課前準備①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②自製生字詞卡片。
③學生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第一課時情境導入①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影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體課件。
看了這段錄影,你想說些什麼?(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自由說說。
)③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初讀感知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课文17 孔子拜师(2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一
江苏建湖周志高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
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
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
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
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
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
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
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
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
写法。
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
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
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二
江苏建湖秦岭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
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
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
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
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
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
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
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
“仆、授”等字左右
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
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
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
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
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
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
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