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 借助工具观察》优质课教学设计_0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认识感官——秋天的树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2、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1、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2、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1、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二、教学设计课前活动:上课前呀我们先做个小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说我们身体的部位,请你快速的在自己身上指出来。
这些都是我们的器官。
他们都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带上它们一起来上科学课吧。
(一)耳朵听1、先来听一段声音(鸟叫声、流水声、风声、小朋友嬉戏声,嬉戏逐渐变小后来没有了。
)2、听到了什么?(生说一说)3、你们的耳朵可真灵啊,从听到的声音中有这么多发现。
(二)眼睛看1、原来是秋天到了,周末的时候,小朋友约着一起走进秋天的树林。
这么开心呀,看看他们都收获了什么?点击图片,落叶。
秋天的树林里铺满了落叶,小朋友们捡到了各种各样的叶子,收集起来做了一副叶贴画,叶贴画中都用到了哪些叶子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树叶,你能从中把它们挑出来吗?带着小托盘上来交流。
你为什么觉得这一片是金鱼的尾巴呢?发现你们的盘子里有两片这样的叶子,为什么你选这一片而不是另一片。
怎么找到的?你为什么认为这一片是这里的?你是用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到把叶贴画中的树叶找出来的?(眼睛) 对啊,眼睛可以帮我们获取很多信息,比如说他们的颜色?。
(三)摸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除了收集落叶外,还采摘了很多水果你对水果有了解吗?一y ī个g è绿l ǜ娃w á娃w á,肚d ù里l ǐ水shuǐ汪wāng 汪wāng ,若r u ò是s h ì剖p ōu 开k āi 看k àn ,红hóng 汁z h ī往wǎng 外w ài 淌tǎng。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6、借助工具观察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借助工具观察》。
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当我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教材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
第二部分,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第三部分,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感官,并且能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他们有一些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但是用工具观察、尤其是用比较专业的工具观察事物的经验就比较少,所以在让学生利用观察工具观察事物时,先教会学生使用方法,再去让孩子们去观察。
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工具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听诊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两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五种感官,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进行观察?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学生回忆并回答。
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师:有了这五种感官我们就能更好的观察周围的世界了。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全部教案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17新课标版本的一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起始课,主要认识感官和感官的各种功能。
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1)明确什么是感官;(2)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3)知道一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
【学情分析】一、前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感官”这个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眼、耳、口、鼻、皮肤这几种感官的功能都有初步的认识。
一年级的孩子对“观察”这个概念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用眼睛看”的层面上。
二、年龄特征: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而且课堂的自控能力不够强,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暂,抗干扰能力较差。
三、学习特点: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是: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
【设计说明】一、教材处理1.选取教材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让学生感受感官的功能上,把了解动物感官的内容做为课堂的拓展作业,下节课再反馈;2.教材的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
在教材中,先认识感官,再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在我的教学中,我把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感官”,放到认识各个感官的功能之后,这样孩子前面的活动中,对各个感官的功能已经有所体验,再观察的器官,这样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教法说明本节,我顺应孩子“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的天性,精心创设的“去动物王国参加美食大会”的情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心组织的探究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唤醒了孩子的观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知道感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2.在感官观察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等方面的特点。
6、借助工具察活目:1、通做用感官世界察和借助工具察的活,知道使用工具能够察到事物的更多。
2、会正确使用放大、易微察物体。
3、.培育学生的察比能力、用完好的言述他察到的物体。
活要点:要点:知道使用工具能够察到事物的更多。
点:会正确使用放大、易微等察事物。
活准:活程:一、入1、出示指画。
:些画是什么画?用什么画出来的?(指)2、:那我的指在哪呢?(手上),切实的是在手指肚上【出示件,清楚展现指的所在地】(假如有小朋友:手掌上也有指,解“手”。
):你的指在哪里啊?伸出来看看。
3、提:你看看你的指得一?(一个小朋友“看不清楚”。
)引:哦,有一个小朋友指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那怎么呢?(使用放大)3、揭:哦,想到了能够借助工具来行察。
二、学使用放大1、:有小朋友提出了用放大的方法,用放大啊?能怎么用放大?(出放大,学生)2、:位同学的方法行不可以呢?我都来看好?3、:老每位同学都准了一个放大,大家看看,我拿放大手放哪里?(短处)能放中?(不可以)什么?(手拿中不方便,并且简单把片弄,看不清楚)4、:得真,因此待会儿每位同学手握在柄上来看,看看要怎看,才能看得最清楚?5、分放大,学生察,巡6、:能来放大怎用才能我看得清楚?7、指名多位学生沟通,互相充。
【投影出示】8、充提示:放大然好用,可是我不可以用放大看太阳。
9、:一开始我直接用眼睛看指,只好看到上边有多条,在你用放大察后,又有哪些新?10、学生沟通,充更多指的信息。
三、学使用易微1、【出示微下察到的指】:老里有一副指的片,看看,个指和才的比,又有什么化?你又了些什么?2、学生沟通(路更,有有白,有凹凸感⋯⋯)3、:你知道片是用什么察到的?(,易微)【投影易微】4、:你想用易微来察我的指?那,第一我先来学一学易微的使用方法。
先同学看看个微的结构。
5、【投影微结构】介各部分。
(、察孔、放大倍数、灯)6、师:那该怎么使用呢?来看看这位小朋友怎么做的?谁来谈谈看。
用放大镜察看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使用放大镜,能娴熟运用放大镜察看物件2)研究目标:用放大镜察看,发现事物的特色3)态度目标:培育察看兴趣,能借助工具帮助察看和学习课前准备:放大镜、记录单、察看资料等,提早放在组长抽屉老师准备小盆栽几盆、花束、地球仪、地图、词典等教课过程:一、讲话激趣1、出示放大镜照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放大镜)有什么作用?今日我们就来学惯用放大镜察看物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2、平时生活中哪些时候会用到放大镜?(察看《板书》植物、昆虫、渺小物件等)3、察看放大镜(组长分给组员),用手摸一摸,你能发现放大镜的秘密吗?(凸面镜)二、说明放大镜使用方法1、谁用过放大镜,说一说如何使用。
到投影前方展现给大家看,边说边做(准备小盆栽让学生展现如何使用放大镜察看)概括方法。
板书:调整距离直到清楚2、今日我们练惯用放大镜察看事物三、察看、记录1、练习使用放大镜。
要求:先把抽屉里的全部物件集中摆在组长的桌子上,而后每个同学都要用放大镜去察看小组里的物件,最后小组长依据同学的报告记录察看结果,写在察看记录单上,把用放大镜察看到的物件画在框框里,同类物件或许样子靠近的东西,比方豆子之类的,能够画在同一个框里。
(察看物件:绿豆、树叶、花朵、地图、瓦楞纸、地球仪、小盆栽、词典或小字等)。
2、集中报告:小组报告察看结果。
3、大家还想用放大镜察看更多的物件吗?大家资源共享,四人小组的同学一齐去其余小组察看你们感兴趣的物件,还能够用放大镜察看科学室里面的物件,如地图、地球仪、小盆栽,鲜花等。
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4、集中报告,并展现察看记录单。
四、小结。
1、放大镜能够放大事物的影像,让我们能更清楚更正确地去察看。
那么大家还知道,在平时生活中放大镜都用在哪些物件中吗?如:望远镜、显微镜、相机、老花镜、投影仪等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放大镜来察看物件,我们借助放大镜能更清楚更正确地进行察看,为我们的学习和察看供给了便利。
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目标:
1、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2、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借助工具观察)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
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认识工具三、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小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是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背诵成语接龙二、眼脑机能训练,手心敷眼缓解眼疲劳操三、科学坐姿1.导入:(1)谜语:两间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里可容千万人,难容沙粒在里边。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指的是我们身上哪个器官么?学生回答:眼睛。
(3)眼睛有什么用途谁知道?2.活动一:(1)眼睛可是好宝贝,通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大小,看到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可是观察也不仅仅是看哦,观看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身。
(2)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是啊,人身上可真多宝啊!眼睛、鼻子、舌头都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除了这些你还从自己身上找到哪些宝贝可以帮助你观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12页的图片。
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眼、耳、鼻、舌、皮肤)注意: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一)视觉出示ppt,提问: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二)听觉1.播放录音,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学生听录音,回答。
3.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三)嗅觉和味觉1.出示三个杯子,分别放白开水、白醋、雪碧。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观察手指指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2.通过使用听诊器听心跳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听到更多细节。
3.通过阅读资料和视频,知道各种各样的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等观察事物。
学情分析延续用感官观察一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活动主要发展的科学探究技能还是观察。
有所区别的是使用工具进行观察。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听说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但使用它们的经验几乎没有。
本节课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观察工具,以学生的体验活动为主,通过几种工具的使用,来直观的感受到观察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观察活动中,当使用感官不能很好的进行观察时,使用工具帮助自己观察事物的意识,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收获。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作业单。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比眼力)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比眼力,看看谁观察得最认真,谁的眼力最好。
1.(出示三幅美羊羊图片),提问:老师这有三个美羊羊,有一个与其它两个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很快成功找出2号图片不同。
2.(出示耳朵、眼睛、舌头、鼻子的简笔画的图片),提问:这是我们人的哪些感觉器官,除了这四种感官外,还有哪种感官?(出示手的图片,介绍皮肤也是感觉器官。
)这五副图片有哪一个图片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能发现:眼睛这幅图片下有一行小字。
师:能看清楚这行小字写的什么吗?学生觉得有难度。
师:想不想知道这行小字写的什么?怎样才能看清楚这行小字呢?(揭示课题:借助工具观察)师:待会儿我们就借助工具来看看这行小字?3.(出示三幅拇指图片)师:这三幅图中的大拇指哪个大拇指上的指纹与其它两个不一样?学生不能成功找出不同的图片。
师:为什么不能找到呢?老师一开始直接用眼睛也没能看出来,但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它找到了,你们有什么想问老师的吗?学生提问师:老师认真观察后发现,这里的2号手不一样。
依次出示2号图、1号图、3号图的指纹。
介绍三种指纹:箕形纹、斗形纹、弓形纹。
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图一以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出现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图二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让学生看,复习一下上节课学的几种感官,再让学生发现小字看不清楚得情况下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想一想,问一问,再猜一猜老师探究的结果,有意识的渗透,科学探究过程中要会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学会先猜想,再验证。
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指纹,现在指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去观察自己的指纹。
同时也有意识的渗透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探究、认识工具在观察中的作用活动一:用眼睛、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指纹和纸上的一行小字。
观察指纹: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是哪种指纹,那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观察自己左手大拇指的指纹到底什么样子,是哪一种指纹?师:为了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的指纹,我们先用眼睛直接看,再用放大镜仔细看看。
为了能知道那行小字写了什么我们也将用放大镜看看,再用显微镜看看,看看观察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注意点。
观看视频:放大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动画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指名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分步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显微镜使用的步骤,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出示活动提醒:(1)、组长分发安排工具。
(2)、先用直接用眼睛看看自己指纹,再用放大镜看一看比一比,在图中选一选自己是什么指纹。
(3)、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小字,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4)、正确使用工具,注意轻拿轻放。
(5)、音乐响起,活动结束,组长收好工具(老师带领同学们先了解活动要求,再分发工具)师:现在哪个小组首先安静下来,就请哪个组组长先分发工具,记住观察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学生观察)学生开始活动,音乐起,活动停。
收回观察工具。
交流:师:你觉得用眼睛看和用工具看有什么不同?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知道放大镜和显微镜有什么作用?它增强了我们哪个感官的功能?学生交流后小结:它们都可以放大事物,而且显微镜看得更清楚,增强了眼睛的功能。
(板书:眼睛)师: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的眼睛,介绍高倍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师:我们要看到后面的东西知道要借助什么吗?(后视镜)我们要看清楚远处的东西要用到什么呢?(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
交流后小结:用了这些工具让我们的眼睛观察更方便。
【设计意图】:先用眼睛直接观察、再借助放大镜、简易显微镜,通过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在让学生利用观察工具观察事物时,先教会学生使用方法,再这样加强了这三种观察方法的体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工具的优势。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用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一只手是观察对象,另一只手还要调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观察范围变小,学生的观察也有难度,因此,就改成用显微镜观察一行小字。
最后介绍高倍显微镜、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后视镜等延伸视觉功能的工具,进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观察工具带来的便利。
活动二:听心跳声过渡:刚刚我们看到那么多帮助眼睛观察的工具,你知道帮助耳朵听的工具有哪些吗?(板书:耳朵)1.用耳朵听谈话: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个声音,要安静哦!(放心跳的声音)你听到什么?师:现在,你们能听到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吗?怎么样才能听到心跳声?(学生回答听心跳的方法)师:对,只有靠近了,把耳朵贴在心脏的位置才能听得更清楚哦!你们知道心脏在哪里吗?(学生找一找心脏的位置,教师指导)师:我们一起来侧耳听听自己的心跳,再听听同桌的心跳。
(学生感受)提问:你听到了吗?能学一下心跳的声音吗?师:大家可能看到过医生有时候在给人看病的时候,也会听病人的心跳,但,他们通常都会用到一个工具,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听诊器)生:可以用听诊器2.用听诊器听师:你们真聪明(出示用听诊器的图片)。
你们想不想用听诊器听一听心跳呢?你知道听诊器怎么用吗?师:(出示听诊器)讲解听诊器使用方法。
让学生上台配合老师示范。
师:用听诊器听心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哦!听完之后再和同伴交流,否则会影响其他小组同学听声音的效果的。
师:四人一组轮流互相听心跳声,哪组先安静下来哪组先听。
师:你们听到什么?谁来说说看。
用听诊器听到的心跳声和用耳朵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哪一个听得更清楚?师:我们借助听诊器把微弱的声音让耳朵听得更清楚,那本来耳朵听力就不好的人,有什么工具能帮助他们听得见声音呢?出示助听器,介绍助听器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自身入手,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对比用耳朵听和听诊器听心跳的不同,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听觉功能,发现使用工具的好处。
同时了解助听器,初步感受到利用工具可以拓展人的观察能力。
活动三:认识其他观察工具,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师:工具给我们的观察带来了很多方便。
你们还知道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盲杖、体温计、酒精测试仪。
师:认识它们吗?帮助了我们的哪一个感官?有什么好处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认识更多的观察工具,进一步感受到利用工具可以拓展人的观察能力。
三、课堂总结师: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总结:说说通过今天我们使用和认识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分别帮助了我们的哪些器官。
(依次出示本节课里认识的一些工具,并按所对应的器官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详细梳理各种工具对应的感官延伸。
板书设计:借助工具观察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后视镜耳朵听诊器、助听器鼻子酒精测试仪手(皮肤)盲杖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继学生认识用感官认识世界之后,学习借助工具观察。
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观察,认识到借助工具观察能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本节课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教学:一、以比眼力的简单游戏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此游戏也是以观察为主要活动,从直接用眼睛看能看到图片明显的区别,到不能直接看清楚小字是什么,直接观察指纹不够清楚,引导学生想到要借助放大镜观察,意识到借助工具观察的需要。
二、通过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观察的实践操作认识到工具在观察中的作用。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直接用眼睛看指纹、和用放大镜观察指纹的比较,通过直接用耳朵听心跳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的比较,发现用放大镜看得更清楚,直接听几乎听不到心跳,而用了听诊器就能听到心跳了。
放大镜和听诊器的使用后的观察效果明显,学生也就自然认识到工具的作用。
放大镜的使用虽然看上去简单,但让学生自己先操作后发现,一年级的小学生在使用的时候使用方法大部分不正确,因此教学中采取了观看放大镜使用的教学视频,再通过动画演示,最后指名示范操作纠正。
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教学也是采取这样的方式,但在学生使用简易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一只手为观察对象,另一只手单独操作显微镜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在显微镜中观察物的观察也是个难点,因为放大倍数比较大,观察范围比较小,学生不会看,或认为看不到东西,或看到了也描述不出来,尤其是观察自己的指纹。
因此,把用显微镜观察指纹,换成了观察一行小字,学生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字笔画的放大样子,从而,能发现用眼睛直接看、用放大镜看、用显微镜看的明显区别。
三、认识盲杖、体温计、酒精测试仪等其他观察工具,认识到除了眼睛、耳朵有协助的观察工具外,其他感官鼻子、皮肤也有辅助观察的工具。
本环节主要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盲人使用盲杖、人们使用体温计测试体温和警察使用酒精测试仪测试酒驾人员等生活情节让学生了解到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观察工具使用的必要性,设计了观察游戏,然后引入介绍指纹的类型、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本环节费时较多,后面学生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的观察活动时间就显得比较仓促,交流观察体会,小结观察工具的作用不够到位。
2、由于观察工具的个数有限,再加上观察时间的限制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的使用还不能做到所有学生都用过。
3、对于一年级学生实验过程中课堂纪律的控制不够好,虽然实验结束用了音乐来控制,但还有学生不回归课堂的现象。
4、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操作上,讲清楚操作过程,演示后让学生模仿做,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操作还有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是否要一步一步跟老师做,逐渐由扶过度到放,还值得在教学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