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8.66 KB
- 文档页数:3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精选1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乘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巩固笔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能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算。
3、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
4、培养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铺垫1、口算。
0.4×5=1.2×4=4×1.5=1×0.5=1.8×0.1=0.25×40=0.01×7=1.25×0.4=三、自主整理(一)、复习训练一。
1、用竖式计算。
1.36×2.5=10.3×5.92、笔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1)、小数的()对齐。
(2)、按()乘法计算。
(3)、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就从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
(4)、小数积末尾的0要()。
(二)、复习训练二1、在○填>、<、=1.2×7.3○7.30.95×0.8○0.955.43×0○5.434.9×1○4.92、我发现:(1)、一个不为0数乘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2)、一个不为0数乘小于1的数,积()这个数。
(3)、一个不为0数乘等于1,积()这个数。
(4)、一个数乘0,积等于()(三)、复习训练三1、填空。
12.5×3.2×2.5=12.5××=×=0.78×102=0.78×(+)=0.78×+0.78×=+=3.4×12.5+6.6×12.5=(+)×=×=2、我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新2024秋季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结果,并理解其结果的小数位数是由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够准确计算小数乘小数的结果。
•理解小数乘小数结果的小数位数是由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时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则。
•正确处理小数乘小数结果中的小数位数。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和示例。
•练习纸和笔,供学生记录和计算使用。
•实物或图片,用于模拟小数乘小数的实际情境(如购物结算等)。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小数乘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讲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和步骤。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展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通过购物结算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应用。
•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结果的小数位数如何确定?2. 知识讲解•引入小数乘小数的概念,解释小数乘小数的意义。
•讲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和步骤:•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点上小数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法则,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运算规律。
2. 能够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的判断。
3. 了解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小数乘法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价值认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培养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小数乘法有初步的了解,但需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小数乘法知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小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基本运算规律,掌握计算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二节《小数乘法》- 内容列举:小数乘法运算规则、计算步骤、例题演示2. 小数乘法运算技巧: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三节《小数乘法运算技巧》- 内容列举:简便计算方法、运算符号运用、特殊小数的处理3. 小数乘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四节《小数乘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内容列举:购物问题、长度、面积、体积计算等4. 小数乘法拓展提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拓展知识面。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运算。
2.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知道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3.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 解决实际问题中小数乘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数乘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去超市购物对吧?那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商品的价格呢?今天呀,老师就带来了一些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标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如苹果5.8 元/千克,香蕉3.5 元/千克等)- 师:同学们,这些价格都是小数,那如果我们要买一定数量的商品,该怎么计算总价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乘法。
2. 背景介绍(3 分钟)- 师:小数乘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去买文具、买零食、交水电费等等,都可能会用到小数乘法。
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哦。
3. 作者介绍(可省略,因为数学教材通常没有特定作者介绍)4. 课本讲解(15 分钟)- 课本原文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分析:- 知识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步骤,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确定小数点位置。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等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和。
- 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认真计算的态度。
- 句式手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计算方法,易于学生理解。
5. 问题思考(10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5×3.6 该怎么计算呢?请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高校路其次学校胡瑞君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学校五班级数学〔上册〕主题:小数乘法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五班级同学【学习目标的设置】:〔一〕确定学习目标的根据: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把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2.教材分析同学已经把握了整数的四那么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章均与整数相同。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常留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同学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阅历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3.学情分析同学在四班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熟悉了小数,会进展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把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学问的根底,而且教材非常重视同学的已有阅历,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同学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同学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那么阅历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同学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根底,并让同学学会探求模式、觉察规律,把握算理,学会学问内容。
〔二〕学习目标: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学问和阅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1、从同学购物情境中的答复和沟通,以及做题的正确状况,推断是否达成目标1.2、通过做题的正确状况,推断是否达成目标2.活动预案一、复习铺垫:填空:2.5元=〔〕角3.75元=〔〕元〔〕角〔〕分0.72元=〔〕元〔〕角 355角=〔〕元103角=〔〕元二、学习新知:1、谈话引入:节假日时,有不少的小伴侣们结伴到珠宝湾去放风筝,……2、出示主题图:〔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同学答复。
你能帮这个小女孩解答这个问题吗?假设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学问来解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2 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小数乘小数(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1和例2以及课堂活动1,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实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3.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密切联系实际,体现自我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服务于生活,感受小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归纳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使用法则实行计算。
【教学难点】计算法则的准确使用和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星期天,五(1)班两位同学分别测量了自己教室里的黑板和学校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和宽。
(出示测量情景:五(1)班教室里的黑板长、宽分别是3.1m和1.2m;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宽分别是12m和3.1m);怎样求这两块黑板的面积? (用长乘宽就得到黑板的面积,算式是3.1×1.2和3.1×12 )这两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前面学过的?能算出来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1×12的? (计算时,把3.1看做31,用31×12=372,再把372缩小10倍得37.2。
)把3.1×12看做31×12来计算,使用了什么方法? (使用了转化的方法。
)3.1×1.2与3.1×1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1×12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而3.1×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
五上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五上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3. 能够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数乘法的示例题目、小数乘法的练习题、学生作业本。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作业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引入小数乘法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小数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小数的乘法运算是如何进行的。
2. 展示小数乘法的示例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法的规律。
步骤二: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1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先将小数转换为整数,进行普通的乘法运算,最后根据小数位数确定结果的小数位数。
2. 解释小数位数对结果的影响,例如,两个小数相乘,小数位数的和就是结果的小数位数。
步骤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展示一些小数乘法的示例题目,引导学生逐步学习解题方法。
2. 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小数乘法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解题。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给学生布置一些小数乘法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小数乘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购物计算、长度计算等。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是什么?小数位数对结果有什么影响?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也能够将小数乘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合作解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小数乘法教案(优秀8篇)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具准备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2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2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倍.)第3栏与第1栏比较,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第3栏与第1栏相比,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倍.)第4栏与第1栏比较又怎样呢?(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扩大了1000倍.)我们现在再倒过来观察,第3栏与第4栏比较有什么变化?(第一个因数缩小了1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缩小了10倍.)那么,第2栏、第3栏与第4栏比较呢?(第一个因数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第二个因数没变,积也分别缩小了100倍、1000倍.)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二、新课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教师出示例1.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13 . 55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
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7篇老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86页例4练习15第6~9题。
教材简析: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整数加法以及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律,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所以学生有运用运算律的意识和能力。
但所有这些运算律都是在整数的范围之内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
这些运算律在小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呢,还需要验证。
在小数加减法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那么,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首先要学生研究解决的问题。
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三组式题的结果,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从而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很自然地推及到小数的乘法之中。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自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经历了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过程,对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应该没有很大的疑义,关键是让他们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感受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