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大关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阐述
- 格式:pdf
- 大小:294.36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及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促进我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成立了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使得我国在电大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随着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我国电大教育的发展进公步。
首先,国家出台了完善的政策,结合电子教育特点,明确了电大教育机构、教学过程和资源分配等,促进电子教育的发展;其次,对校园文化、学术氛围、课程开发、学生培养等重要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考核,确保电大的课程教学、组织管理等贯彻国家的政策,提高电大教育质量。
然而,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行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质量保证体系是新出台,也就是说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很多电大学术氛围不足、组织管理不够有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其次,在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费用问题,尤其是线下实践教学,如果仅以教学质量的标准进行考核,费用的支出就会过高;最后,由于电大教育发展速度较快,资源分配不均,让很多电大教学拥有有限的学术资源,影响了电大教育质量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在政策、机制、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促进电大教育改革;其次,对于对教育质量有要求的地方,要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把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最后,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投入资金,扩大课程开发、学术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以保证电大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对政策、机制、资金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质量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以保证我国电子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结语:我国电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改善电子教育的质量,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效。
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结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介绍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办学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制定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健全,质量信息统计、分析与反馈及时,质量改进途径与方法科学,质量改进效果突出,有效保障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学校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 PDCA方法,结合实际,建立了“决策、运行、监控、改进”闭合循环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形成了”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教学资源保障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测与改进系统”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达到了目标明确、全员参与、保障到位、监控全面、反馈及时、持续改进的运行效果。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组织建设学校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了责任范围,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领导机构。
校长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本科教学日常决策;教务处、高教评估中心负责总体监测和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负责教学运行、管理及质量监控工作;人事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处、学工部、团委、图书馆、信息中心等与教学质量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组成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资源保障和过程管理系统。
学院(部)是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单位教学质量管理的计划、落实、检查、保障等工作。
党政联席会议是各学院(部)教学质量管理的领导机构,院长(主任)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对学院(部)的教学进行监控管理;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教学秘书负责学院(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转;学院(部)教学督导组负责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指导工作。
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一)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学校成立了高教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的质量评估机构,承担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负责组织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估。
关于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设的思考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设涉及到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是一个关乎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
在当今信息化和开放教育的背景下,开放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形式,因此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监控制度建设进行思考。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监控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包括质量监控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监控目标应该明确,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的质量要求,范围应该覆盖到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学生评价等全过程,方法应该多样化,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有内部评估又有外部评估。
只有建立起这样一个科学的监控机制,才能够准确地了解开放教育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其次,增加监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质量监控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反馈、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因此,建立质量监控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日志、考试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质量监控报告,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质量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收集和分析,提高监控效率和准确度。
再次,加强监控结果的应用和反馈。
建立质量监控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因此监控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监控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通过数据的展示和解读,让他们了解到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同时,监控结果也可以作为内外部评估的依据,用于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认证,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
最后,加强监控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质量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随着开放教育的发展和变化,监控制度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国家开放大学质量提升思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水平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重要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满足广大成人学子学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以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就如何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打造优质课程教学质量的核心在于课程的设计和提供。
因此,要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就需要注重课程的设计和提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打造优质课程:1、课程设置相关: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国家开放大学需要重视课程的设置,优化课程体系,以满足学子不断升级与升学的强烈需求。
无论是学分制还是学习积分制,都需要定期审查调整课程设置。
2、教学内容相关:国家开放大学需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出台更加贴合现代市场需求和高校教育新趋势的课程内容体系,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化的高质量课程。
3、教学方法相关: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国家开放大学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线教学、面授教学、课程自学等,以使学习可以更加灵活化,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二、招聘高水平教师教师队伍是高水平教学的核心保障。
因此,为了提升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必须着重招聘高水平的教师。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人才引进:为了招聘到更优秀的教师,国家开放大学应该加强教师的吸引力,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如薪酬、奖金,以及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提升。
2、培训机制:在确保教师招聘到位后,国家开放大学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提高课程的质量。
3、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培训和进步尤为重要。
对于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应该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建立起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体系,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完善教学评价与管理体系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与管理体系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办法形成性考核是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
实施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改革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做好课程形成性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形式形成性考核有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等基本形式。
(一)阶段性学习测验。
是根据课程教学安排布置的阶段性综合测验。
综合性测验可以是小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学习总结等任务,也可以是类似考卷的测试任务。
每门课程一般安排3—6次,课程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测验的次数和质量评定成绩。
(二)教学实践活动。
是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操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实践、创新的过程。
课程导学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成绩评定。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教学实践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不参加或考核成绩不合格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此类教学实践活动称为“必做实验”,如口试、上机操作、实验、设计等;二是为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形成性考核任务中规定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专题讨论。
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围绕一定的主题,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或者是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网上讨论。
课程导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参加、发言、发言提纲、总结他人观点、参加讨论的体会等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
(四)小组学习。
指要求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小组学习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参加者、学习效果、存在问题等记录。
课程导学教师根据小组学习记录进行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