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急性缺血(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2
目录急性下肢缺血 (1)流行病学 (2)病因 (2)症状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5)预后 (7)日常 (7)饮食 (9)预防 (9)就医指南 (10)急性下肢缺血急性下肢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下肢血供突然减少,而导致的血管急症。
本病常由于各种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留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腔内,造成血流阻塞所致。
本病临床症状取决于缺血的严重程度,特点是起病急骤,病史短于2周,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须积极处理。
英文名称acute limb ischemia,ALI遗传性不会遗传是否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急诊科发病部位下肢常见症状下肢疼痛、无脉、皮肤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变凉主要病因因栓子脱落堵塞血管所致检查项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造影或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CTA、MRA 重要提醒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传染性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急性下肢缺血主要是由于各种栓子随着血流冲入并停留在口径与栓子大小相似的动脉腔内,造成血流阻塞所致。
其中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如心房颤动造成的栓子。
症状总述急性下肢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5P”,即疼痛(pain)、无脉(pulsele ssness),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
此外,还可有肢体变凉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1、疼痛疼痛程度严重而顽固,常由肢体远端向栓塞部位逐渐发展,如股动脉栓塞首发症状为足趾疼痛,逐渐累及肢体,轻微的体位改变可致剧烈疼痛,故患肢常处于轻度屈曲的强迫体位。
2、无脉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近侧动脉搏动反而加强。
2024年下肢动脉讲课稿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分布特点2. 下肢动脉的生理功能3. 下肢动脉疾病及其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下肢动脉疾病对血液循环的影响3. 能够分析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重点:下肢动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下肢动脉解剖模型2. 下肢动脉疾病临床病例3. PPT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下肢动脉疾病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疾病类型。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并给出诊断意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分布特点。
(2)下肢动脉疾病有哪些常见类型?各类型的临床特点是什么?(3)针对下肢动脉疾病,简述治疗方法及原则。
2. 答案:(1)下肢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分布特点:下肢动脉主要分为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
它们呈树状分布,为下肢提供血液供应。
(2)下肢动脉疾病常见类型及其临床特点:a. 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坏疽等。
b. 动脉栓塞:突发性下肢剧痛、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动脉搏动消失等。
c. 动脉瘤:局限性动脉扩张,可触及搏动性肿块,伴有疼痛。
d.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溃疡等。
(3)下肢动脉疾病治疗方法及原则:a. 保守治疗: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等。
b. 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c. 外科手术:动脉旁路移植、动脉瘤切除等。
d. 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