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养殖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50
大菱鲆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一种重要的渔业资源,具有高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
近年来,大菱鲆市场发展迅速,但其发展现状尚有待深入了解和分析。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大菱鲆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产地分布和市场竞争等方面,为相关产业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市场规模大菱鲆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大菱鲆的年产量从10万吨增加到15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8%。
这主要得益于技术改进、渔业管理政策的支持以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大菱鲆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出口需求。
许多国家对大菱鲆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亚洲市场。
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大菱鲆的主要进口国,其对大菱鲆的需求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这为大菱鲆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供需情况大菱鲆市场的供需情况总体平衡,但存在一定的差异。
供应端主要由渔业和养殖业提供,其中养殖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过去几年中,大菱鲆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市场供应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需求端的情况较为复杂。
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对大菱鲆的偏好也不同。
例如,亚洲市场更偏向于新鲜大菱鲆的消费,而欧洲市场则更注重加工品的进口。
因此,大菱鲆市场的供应链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产地分布目前,大菱鲆的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这些地区具备良好的海洋环境和养殖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大菱鲆产品。
此外,近年来,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养殖大菱鲆,如西班牙、美国和加拿大等,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随着大菱鲆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
各个地区和养殖企业都致力于提升大菱鲆的养殖环境、饲料配方和养殖管理技术,以获取更高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价格方面,国内外市场的差异性导致了价格的波动,供应商需要灵活调整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
大菱鲆养殖饲料配制技术大菱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具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大菱鲆的养殖中,饲料的配制是关键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大菱鲆肉的品质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大菱鲆养殖饲料配制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大菱鲆的饲料需求大菱鲆的饲料需求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其中,蛋白质是大菱鲆生长的主要动力,脂肪则是维持机体功能和提高鱼的抗病能力的重要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大菱鲆生长和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矿物质和维生素则是维持大菱鲆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
二、大菱鲆养殖饲料的配制方法2.1 配料大菱鲆养殖饲料的配制要素包括精料和粗料。
精料是指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饲料原料,通常包括鱼粉、鱼油、豆粕、麦麸、玉米粉、麦类粉、小麦粉和蛋白粉等。
而粗料则是指具有较低营养价值的饲料原料,如油菜、野草、牧草、玉米杆等。
大菱鲆养殖饲料的配制要根据大菱鲆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配料比例。
2.2 饲料配方大菱鲆养殖饲料的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所变化。
以大菱鲆的不同生长阶段为例,可制定出以下饲料配方:育苗期(10~30天龄)•精料:鱼粉50%、玉米粉30%、豆粕20%•粗料:油菜20%、野草20%、玉米杆30%、麦麸30%稚鱼期(30~60天龄)•精料:鱼粉40%、玉米粉30%、蛋白粉10%、鱼油5%、豆粕15%•粗料:牧草20%、豆腐渣10%、玉米杆20%、麦麸30%、油菜20%育成期(60天龄以上)•精料:鱼粉35%、玉米粉30%、蛋白粉10%、鱼油5%、豆粕15%•粗料:笋皮30%、油菜20%、草细米20%、玉米杆20%、豆饼渣10%饲料的配方不仅要考虑到每种原料的营养价值,还要根据大菱鲆的口味喜好和消化吸收能力来制定比例。
2.3 饲料加工饲料的加工是饲料配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加工操作主要包括原料筛选、清洗、破碎、混合、膨化、干燥等步骤。
其中,研磨和混合是加工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它们直接影响到饲料的品质和口感。
大菱鲆养殖实用技术摘自--网易广西水产信息网大菱鲆产自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大西洋北部海域,为底栖性鱼类。
我国于1992年引进大菱鲆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已在山东等地发展到一定养殖规模。
大菱鲆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前景看好。
本文就大菱鲆养殖的基本技术、条件要求做简单介绍。
一、苗种购入:大菱鲆苗种购入时体长要在5厘米以上,鱼体色泽正常,有活力,无病害、畸形。
二、水温:大菱鲆是冷水性鱼类,养殖适宜水温要求在10℃~20℃之间,14℃~17℃水温为快速生长阶段。
三、盐度:大菱鲆养殖的适宜盐度在20‰~32‰之间,25‰~30‰最为合适。
四、水质:大菱鲆养殖要求水质无污染,抽取地下海水可直接入养殖池使用,用外海水要进行过滤、杀菌。
五、用水量:根据对大菱鲆的养殖经验,以流水养殖为好。
每天换水量至少在5个以上循环,如果水量充足也可成倍增加。
六、生长速度:大菱鲆生长速度很快,据养殖经验,正常情况下从体长5厘米小苗进养殖池计算,7个月即200余天可长到每尾体重500克左右,达到商品规格。
七、饵料:大菱鲆的主要饵料是以鲜杂小鱼为粘合剂与鱼粉、各种维生素及专用粉末饲料制成软颗粒投喂,饵料越精细,生长效果越好。
八、饵料系数:大菱鲆习性集群卧底,平时很少游动,摄食量较小,饵料系数在1∶1~1∶1.5之间。
九、日投喂量:体重200克以内每天投喂3次~4次,体重200克以上每天投喂2次~3次,体重300克~400克以上每天投喂2次,每天投量应是鱼体重的1.5%~2%。
十、提倡棚养。
建温室大棚养殖大菱鲆,投资少、效果好,冬季可保温,夏季可遮阳,使棚内温度保持凉爽,适合大菱鲆的生长。
十一、清池:大菱鲆养殖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池子应2天清扫一次,防止饵料和排泄物残留导致细菌大量繁殖。
十二、药浴:为防止病害隐患,要求每隔10天~12天对养殖鱼进行药浴,使用甲醛浓度为1∶6000~1∶5000,浸泡1.5小时~2小时。
一、实习背景大菱鲆,又称多宝鱼,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大菱鲆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我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菱鲆养殖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2年7月至9月在XX养殖场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大菱鲆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及养殖技术;2. 掌握大菱鲆的繁殖、育苗、养殖、病害防治等环节的操作技能;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大菱鲆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1)生物学特性:大菱鲆属于鲽形目、鲆科、菱鲆属,身体扁平,左右对称,无眼侧为白色,有眼侧为青褐色。
大菱鲆适应低水温生活,适宜水温范围为10-20℃,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养殖技术:大菱鲆养殖主要分为育苗、养殖、病害防治三个环节。
①育苗:大菱鲆育苗采用全人工育苗技术,包括受精、孵化、育苗、分级等过程。
受精采用人工授精方法,孵化水温控制在16-18℃,孵化率较高。
育苗期间,注意控制水质、水温、溶解氧等条件,保证鱼苗健康生长。
②养殖:大菱鲆养殖可采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方式。
养殖过程中,注意控制水温、溶解氧、饲料投喂等条件,保证大菱鲆正常生长。
养殖周期一般为12-18个月,体重可达500-1000克。
③病害防治: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等。
病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定期消毒,合理投喂,减少病害发生。
2.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实践操作:(1)大菱鲆鱼苗孵化:学习人工授精、孵化、育苗等操作技能,掌握鱼苗孵化过程中的水温、溶解氧等条件控制。
(2)大菱鲆养殖:学习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方式,了解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等技术。
工厂化无公害养殖大菱鲆大菱鲆原产于欧洲大西洋海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比目鱼之一。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从欧洲引进养殖,几年功夫就在北方沿海一带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
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养殖发展迅速,养鱼方式提升到工厂化水平,成为一个大的水产养殖业。
大菱鲆肉质鲜嫩、口感清香,是制作鱼排和鱼片的上好原料,在我国的水产品消费领域也成了佼佼者。
经过药残事件,大菱鲆无公害健康养殖越来越受关注。
笔者根据近几年有关养殖单位的经验,就工厂化大棚无公害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探讨如下:场地选择选择交通便利,水电齐备靠近海边处建场,重要的是该处打出的深井水理化因子要适合大菱鲆养殖需要。
pH最好维持在7.6~8.6;盐度应在20~32;溶解氧大于4毫克/升,氨态氮小于0.2毫克/升;水温10℃~20℃,最好在14℃~19℃之间,水温过高或盐度过低,鱼病较多,不利于健康养殖。
养殖温室多采用简易塑料大棚,投入少,易回收成本。
棚顶有遮阳设施,光照要求60Lux~600Lux(200Lux~400Lux最佳)。
每个大棚应配备1口~2口海水深井,钻好井后,至少要抽水7天~10天,使其各项水质指标稳定下来方可投入使用。
棚内建一口蓄水池,井水通过蓄水池暴气后,经输水管沿池壁方向入池,形成向池中心旋转的水流。
养殖池以圆形或八角形为好,排水口位于水池中间。
养殖池面积25平方米~40平方米不等,池深60厘米~80厘米。
池中设气石通过鼓风机增氧,气石数量为3个/平方米~5个/平方米。
大棚可配纯氧供应设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一般每个大棚配有1台发电机,以便停电时正常供水供气。
苗种选择育苗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规定,设计和生产条件应符合水产苗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苗种选择应稍大一些,最好4厘米以上,尽量选择育苗场同一批卵孵化的头苗(第一茬苗)进行养殖。
头苗养殖成活率高,养殖周期短。
S h u i c h a n y u y e大菱鲆产于欧洲,属于海产鲜鳏类,由于大菱鲆自身具有生长期短、抗逆性强、口感独特、肉质细腻、胶质丰富等特点,所以,在欧洲地区成为了人们大量养殖的优质海水鱼类。
我国是从上世纪末开始陆续引进大菱鲆,通过长期的养殖,已经在育苗培育和养殖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产业化海水养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尽管目前大菱鲆养殖技术比较成熟,可是其专业养殖技术的普及度还有所欠缺,这便使得很多的养殖户的产量非常不稳定。
因此,就要对大菱鲆海水养殖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来为大菱鲆养殖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海水养殖大菱鲆的材料及方法1、材料培育大菱鲆可以使用圆形水泥池,直径在3-6m为宜,也可以根据养殖户的实际情况使用正方形玻璃钢水槽,尺寸3m*3m~5m*5m为宜,养殖大菱鲆的时候,就需要有养殖池、增氧机、分析化验室、调光、调温、水处理设施、进水渠和排水渠等。
养殖池应选在可以打出海水的地段,面积在40-75m2,深度在85cm左右为宜。
2、大菱鲆的养殖技术①选择亲鱼在选择亲鱼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色泽正常、体形完整、体表光滑、健康活泼,同时,体重应在1.5-2.0kg之间的个体作为亲鱼,雌鱼和雄鱼的比例要均衡。
单茬育苗时,亲鱼以70-250尾最佳,养殖池体积在30-65m3为宜。
②受精卵孵化通过培育大量的亲鱼,进而可以自然产卵并且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但有很多养殖场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需要进行人工授精。
取得受精卵以后,可以放置在密封的,或者是开放的水中进行孵化,水位则应保持在25℃-75℃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孵化过程中水质必须保持清新,可以采用流水培育的方法。
③培育密度的控制初孵仔鱼的面密度应控制在1.5-3.5万尾/m3。
仔鱼断奶后,初期培育密度应控制在3000尾/m3为宜,后期培育密度则应控制在1100-1600尾/m3为宜。
④光照及温度的控制培育亲鱼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对光照与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对于其性腺发育十分有利。
大菱鲆怎么养大菱鲆养殖技术【常见问题】大菱鲆怎么养?【专家解答】大菱鲆就是多宝鱼,大菱鲆的的营养价值很高,主要适合水温比较低的地方养殖,养殖大菱鲆还是有养殖技巧的,在养殖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养殖的管理问题,今天本人就来说说大菱鲆的养殖要点。
一、苗种选购鱼苗是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应选购125px以上的苗种。
最好从国家级良种场或政府指定的育苗场购买。
要求苗种体表鲜亮、体形完整、无伤痕、无发暗、无炎症、无畸形、无白化和无寄生虫,活动能力强,鳃丝整齐。
同批苗的规格整齐,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
有条件的可在购买前进行健康检测,以确认苗种的健康程度。
二、合理密养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对大菱鲆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在合理的养殖密度下,鱼体应激反应小、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生长速度快,反之易引发疾病。
可以根据池水的交换量和鱼苗的生长等情况,对养殖密度进行必要的调整:1、当池水交换量小于6个循环/天时,要适当降低密度;2、每个月对鱼进行取样称重结果,而决定是否调整密度;3、每次分池和倒池前需充分做好计划,以保证放养鱼至少在一个水池内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分池操作。
三、水质调控大菱鲆养殖要求水质无污染,抽取地下海水可直接入养殖池使用,用外海水要进行过滤、杀菌。
以流水养殖为好,换水量保持5-10个循环/天。
水温20℃时原则上要加大换水量,当水温长期处于22℃以上时,要注意采取降温措施,以防大菱鲆发生高温反应导致充血死亡。
四、饲料投喂大菱鲆饲料配方:通常用50-60%鲜杂鱼绞成鱼浆,配以40-50%大菱鲆专用粉末饲料,再根据不同的阶段添加3-5%鱼油,用饵料机挤压调配而成。
前期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
具体投饵量以不留残饵为大体原则。
鱼体重100g前每日投饵次数4-6次,体重150g以后每日投饵次数2-3次。
在水温低于12℃或高于22℃时鱼摄食不良时,可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饵量甚至停饵,尤其注意在药浴前不能投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