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鼻内镜手术一般作为治疗鼻部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鼻窦炎、鼻息肉等。
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关键,可以大大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下面介绍鼻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1.遵守饮食规定:手术前6小时不能进食,饮水也要在手术前2小时停止。
这样可以避免手术中呕吐,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注意个人卫生:手术前要洗澡,更换洁净衣服。
同时清洁鼻腔,避免手术时引发感染。
3.停用药物:手术前几天要停用血液稀释药,如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等。
同时按照医生的规定停用其它的药物。
4.避免紧张:手术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松自己。
避免因为紧张而影响手术效果。
1.注意休息:手术后要保持半躺位休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
同时避免剧烈活动。
2.控制饮食:在手术后的几天内要吃软的、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避免鼻腔受刺激:手术后的几天内避免使用氧化物、纱布或其它药物来清洁鼻子。
同时避免外力的碰撞,保持耐心等待鼻腔的愈合。
4.注意药物使用:按照医生的嘱咐正确使用药物,如清洁剂、消炎药等。
5.注意防感染:与手术后一周内要避免水的接触。
同时避免接触他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三、入住医院期间的护理1.注意环境卫生:尤其是手术后的几天内,要保持整洁、干燥的环境,以避免感染。
2.多喝水:手术后的几天内可以多喝水,有利于恢复。
3.注意休息:在医院期间要注意休息和睡眠。
不要过度疲劳,避免剧烈运动。
总之,鼻内镜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前后的护理有很大关系。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大大缩短鼻内镜手术的恢复时间,使手术效果更加显著。
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术后护理作者:李红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炎;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6-01鼻内窥镜手术是耳鼻喉科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在鼻外科学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彻底清除病变、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外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
术后加强护理,使其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减低复发率,现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1 体位:局麻术后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渗出物流出或减轻鼻腔填塞症状,以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和肿胀,减少不适。
,全麻患者麻醉未清醒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6 h后改半卧位。
2 术后一般护理: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鼻腔填塞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口干、流泪等不适反应,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解释以上症状,用湿纱布擦拭,疼痛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处理,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3 术后鼻腔冲洗:患者于术后24 至48h取出鼻腔填塞的纱条,进行鼻腔清理后配合鼻腔冲洗。
术后第3天开始行鼻腔冲洗,每天2次。
冲洗液生理盐水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 及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冲洗液温度在35℃~40℃左右为宜。
术后坚持不懈的鼻腔清理是防止术后粘连的措施,指导患者冲洗鼻腔的方法。
4 常见并发症护理:渗血常在术后4 h达高峰,告知患者此时严禁剧烈体位改变,以减少伤口渗血。
嘱患者勿过度低头,勿自行拔除鼻腔纱条,如有打喷嚏的先兆可张大嘴,用舌尖顶住上腭以减轻冲击力,避免活动性鼻出血;注意观察眼部情况严密观察有无眶内血肿、眼球移位或眼球内转障碍、复视或视力下降等症状,若发现上述症状常为术中损伤纸样板所致,损伤纸样板引起眶内感染可导致视神经炎,引起失明。
内窥镜及器械术后处理流程
一、清洗:
1、流水清洗内镜及器械,去除血迹、黏液等残留物质后擦干。
2、用多酶液(7.5:1000ml)浸泡10分钟。
3、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
4、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洗涤机洗涤。
5、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毛刷反复刷洗、冲洗干净后擦干。
6、特殊感染手术用后的内镜及器械经手术台上擦净血迹,用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按以上1、2、
3、4、5条进行清洗。
二、消毒:
1、清洗后的内镜及器械经2%戊二醛浸泡20分钟后冲洗干净。
2、特殊感染用后的内镜及器械浸泡45分钟后冲洗干净。
三、存放:
消毒后的内窥镜及器械干燥后入专柜存放。
1.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出院标准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时,医生会根据手术范围,手术后愈合、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灵活掌握,一般在手术后5至10天左右予以出院。
1、手术后内窥镜下检查见鼻腔粘膜肿胀基本消退,术腔宽敞光滑;2、病人自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流脓涕等术前症状消失。
3、无鼻腔粘连及其它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4、出院后在门诊定期复查,开始时可每1-2周一次,并对新生的肉芽和小息肉要及时清除,最好在内窥镜下操作,若有粘连应予以分离,直到术腔完全愈合。
5、分侧手术者可在术后2-3周以后进行再次手术。
2.鼻息肉不再复发的关键鼻息肉多见于成年人,是由鼻部粘膜长期水肿所致,以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为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可为进行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
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但多数为多发性及双侧性。
息肉多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复发一直是困扰鼻息肉患者的主要问题。
以下是耳鼻咽喉科在线所总结,以目前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减轻鼻息肉复发的措施。
(1)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将鼻息肉彻底摘除这是降低手术后复发率的保障。
由于鼻息肉多不仅局限于鼻,还可以向周围侵犯鼻窦,使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的传统方法很容易复发。
鼻内窥镜手术不仅可以达到较深的和隐蔽的部位,完全摘除鼻内息肉,而且还可以通过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的手术操作,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
由于激光微波的局限性,病人在选择使用激光,微波等治疗鼻息肉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谨慎。
(2).手术后要定期复诊就定期到医生处了解术腔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术腔的清理,将新生的肉芽或者囊泡去除,以保证手术效果,这种复诊时间有的甚至要持续半年时间。
(3).需要坚持局部用药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复发率。
需要指出,有一部分患者,即使采用上述方法,仍有复发的可能。
如一些称做为鼻息肉病的患者。
因此完全保证不复发是不现实的,但对大部人来说,鼻息肉手术的复发是基本可以控制的。
做完鼻镜后注意事项做完鼻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手术,主要用于观察和诊断鼻腔和鼻窦的疾病。
鼻镜手术通常是微创的,恢复期较短,但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的顺利恢复和避免并发症。
以下是做完鼻镜后的注意事项:1. 鼻腔保持清洁:手术后,医生会给你一些鼻腔喷雾或滴剂,用于保持鼻腔的通畅并预防感染。
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保持鼻腔干净。
2. 规范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尽量避免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等的非甾体消炎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如果需要其他药物治疗,请咨询医生。
3. 减少鼻部摩擦:手术后,鼻子可能会有些敏感,为了避免刺激导致鼻部出血,要尽量减少鼻部的摩擦或揉搓。
可以轻轻用温水和软质纸巾清洁鼻子,避免用力擤鼻。
4. 避免剧烈运动:手术后,鼻部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所以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或剧烈活动,以免出现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如果需要锻炼,请咨询医生并调整运动强度。
5. 饮食调节:在手术后的几天内,饮食一定要清淡易消化,尽量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酒精饮料,以免刺激鼻部和消化系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帮助伤口愈合。
6. 忌烟酒和嗜好:手术后一段时间要忌烟酒和其他嗜好,如吸烟、喝酒和过度嗜茶或咖啡,因为这些会刺激鼻部黏膜,延缓愈合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7. 小心外界刺激:手术后,鼻子对外界的刺激会比较敏感,要避免强光直射,也要避免一些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
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佩戴太阳镜,保护鼻部。
8. 定期复诊:手术后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确保伤口的愈合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后续治疗。
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如剧烈疼痛、持续出血、高热等,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做完鼻镜手术后,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规范用药、减少鼻部摩擦、避免剧烈运动、调节饮食、忌烟酒和嗜好、防止外界刺激,同时定期复诊以确保恢复的顺利进行。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嘱咐,尽快康复。
鼻内镜术后护理案例一、案例背景。
小张是个年轻小伙儿,平时就爱感冒,这一感冒就容易鼻子不通气。
时间一长啊,还得了鼻窦炎,整天鼻子难受得不行。
最后实在没办法,就去做了鼻内镜手术。
这手术做完了,护理可就成了关键,下面就说说他的护理过程。
二、术后当天护理。
1. 卧位与休息。
刚从手术室出来的时候,小张就像个虚弱的小猫咪一样。
护士让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为啥呢?这是怕他麻醉还没完全过劲儿,万一呕吐了,要是平躺的话,呕吐物就容易呛到气管里,那可就危险啦。
小张虽然觉得这个姿势有点别扭,但也乖乖听话,毕竟健康最重要嘛。
他刚做完手术,精神也不好,就迷迷糊糊地睡了好久。
护士时不时地过来看看他,就像个守护小天使一样,看看他的生命体征是不是平稳。
2. 鼻腔护理。
小张的鼻子可遭了罪,里面塞着止血的东西,感觉就像鼻子里塞了两个大棉球,呼吸都只能靠嘴。
护士跟他说这是为了止血,得在鼻子里待一段时间呢。
还叮嘱他可别自己去抠鼻子或者用力擤鼻涕,不然刚止住的血又得流出来了。
小张那是谨记在心,毕竟谁也不想再遭罪啊。
3. 饮食护理。
术后小张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可是这时候也不能乱吃东西。
护士说要先从流食开始,像米汤啊就很不错。
小张看着别人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自己只能喝米汤,心里有点小委屈呢。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为了让自己的鼻子好得快些,就大口大口地喝着米汤,还自我安慰说:“这米汤喝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呢。
”三、术后第1 3天护理。
1. 鼻腔清理与观察。
到了第二天,护士开始给小张清理鼻腔周围的分泌物。
护士拿着小棉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动作轻柔得就像在擦拭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小张看着护士这么认真,心里很是感激。
护士一边清理还一边观察他的鼻腔情况,看看有没有红肿或者出血的迹象。
这时候小张觉得鼻子里塞的东西更难受了,老是想打喷嚏。
护士赶紧告诉他,如果想打喷嚏,千万不要用力,要用舌尖顶住上颚,然后做吞咽的动作,这样就能把打喷嚏的感觉压下去。
小张试了试,还真管用,他觉得护士就像个有魔法的小仙女,知道这么多小窍门。
鼻腔冲洗护理应用于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后护理中对患者鼻腔黏膜愈合的促进探讨【摘要】目的:针对患者实施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FESS)以后,护理过程中,结合鼻腔冲洗护理模式,对于鼻腔黏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在我院进行FESS,并且实施鼻腔冲洗护理,共9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
分组时,结合随机方式,划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46例。
对照组护理时,通过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时,通过鼻腔冲洗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中,愈合有效率为82.61%,实验组中,愈合有效率为95.65%,实验组愈合有效率明显更高。
对照组中,护理满意度为80.43%,实验组中,护理满意度为95.65%,实验组满意度相对更高。
结论:实施FESS以后,结合鼻腔冲洗护理展开患者护理工作,能够使鼻腔黏膜获得较好愈合,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鼻腔冲洗护理;鼻腔黏膜;护理效果在临床中,FESS比较常见,属于鼻息肉、鼻窦炎在进行治疗时,运用的较为有效方式,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产生的创伤小。
但是在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术腔结痂问题,造成黏膜粘连以及分泌物积聚,对患者鼻腔黏膜愈合产生不良影响较大,因此,应注重科学护理模式的运用[1-2]。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在我院进行FESS,并且实施鼻腔冲洗护理,共92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
分组时,结合随机方式,划分成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各46例。
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为(43.98±2.49)岁,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为(44.76±2.13)岁。
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存在的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
1.2方法对照组护理时,结合常规护理模式,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间为两周。
鼻腔内窥镜手术术后处理的体会周 涛(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1)[摘 要]鼻腔内窥镜手术术后早期阶段应用抗生素,应用吸引器,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服用吉诺通或沐舒坦,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尽快恢复。
术后后期阶段手术刀或手术剪切除粘连带,用硅胶片或油纱片将创面阻隔2 d~3d后取出,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局部应用高效类固醇激素。
均治愈,愈后良好。
[关键词]鼻腔内窥镜手术;术后处理;抗生素;生理盐水;硅胶片,类固醇激素[中图分类号]R7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0520593201 鼻腔鼻窦内窥镜外科技术包括术前检查处理、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的操作、术后的处理。
其中术后的处理极为重要。
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术后第1周为术后早期阶段,术后第2周始为术后后期阶段。
早期阶段应在医院住院期间完成,而术后后期阶段大多数患者是在门诊完成的,现分述如下。
1 术后早期阶段1.1 术后早期的鼻腔鼻窦黏膜的改变及临床表现 取出鼻腔填充物的第2天始,鼻腔及鼻窦主要是黏膜肿胀和渗出,术腔创面渗血在鼻腔内凝固成黑色的血痂,鼻甲表面形成伪膜,黏液分泌物在黏膜褶皱处形成棕黄色痂皮,数天后黏膜褶皱处出现肉芽,鼻腔水肿。
检查约半数以上上颌窦开口阻塞。
患者鼻腔通气不良,血性分泌物较多,嗅觉恢复有赖于鼻腔嗅区黏膜病变的程度。
1.2 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很必要。
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吸出鼻腔及上颌窦的分泌物。
术后第5天清理血痂伪膜,应用吸引器动作要轻柔,防止新的黏膜损伤,这个时期的操作还要防止粘连。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服用吉诺通或沐舒坦,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尽快恢复。
2 术后后期阶段2.1 鼻腔鼻窦的黏膜变化及临床表现 鼻窦黏膜水肿是这一时期的特征。
鼻腔黏膜普遍肿胀开始消退,黏膜水肿仍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黏液毯功能开始恢复。
这一时期可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小息肉形成。
功能性鼻鼻窦手术后术腔的护理
孙英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015)004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术腔的护理.方法术后注意术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注重疼痛不适的护理,重视术腔处理的重要性,做好鼻腔用药、鼻腔冲洗、鼻腔换药的护理,防止术腔粘连.结果 104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进行术腔清理及随访6~18个月以上,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鼻内镜下行鼻窦手术,同时术后配合以积极而完善的术腔护理及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复发.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孙英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扬州,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6
【相关文献】
1.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护理体会 [J], 冯平
2.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护理体会 [J], 陈瑛
3.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的影响 [J], 雷英;杨俊慧;陈继川;尹艳丹
4.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的影响 [J], 史凌改;张
文岐;杨彩荣
5.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的影响 [J], 张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处理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处理方法,提高手术质量。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速度,术后进行良好的处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后处理的原则应依据此病理过程进行,在术腔清洁时间、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正规的术后处理可以缩短术腔清洁时间并促进黏膜上皮化的恢复。
关键词:鼻窦疾病;内窥镜检查;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76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11-02
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对120例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后术腔黏膜转归作了观察并探讨了与术后处理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75例,女45例,15~76岁;分期分型如下:i型1期37例,型1期44例,型2 期6例,型33例。
按术后3个月内行正规术后处理与否分为a、b 两组,a组75例,b组45例。
120例患者均行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去除息肉及病变黏膜上皮,吸出脓性分泌物,或矫正重度的鼻中隔偏曲,和(或)切除大部分肥大下鼻甲或中鼻甲。
1. 2术后正规处理的方法
1. 2.1术后住院期间(1~7d)(1)术后次日抽出部分鼻腔填塞纱条,第3天抽出全部填塞纱条,每日用吸引器和枪状镊去除术腔血痂,用1%氯麻液棉片收敛鼻腔,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mg,氯麻液棉片处理鼻腔,红霉素眼膏涂抹术腔;(2)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单侧)冲洗上颌窦2~3次;(3)1% 氯麻液、复方薄荷油点鼻;伯克纳或辅舒良喷鼻,每日2 喷或1 喷;(4)全身应用抗生素[1]。
1. 2. 2出院后处理(1~12周)第1~2周每周清理鼻腔2次,方法同上。
第3~4周每周1 次,第5~8周每2周1次,第9周后每月复查1次,仍用1% 氯麻液、复方薄荷油点鼻,伯克纳或辅舒良喷鼻。
1. 3术后不正规处理的原因:(1)由于客观原因术后处理鼻腔间隔时间过长;(2)处理术腔时收敛不仔细,不及时分开黏连的术腔,未及时去除新生肉芽、囊泡、小息肉等;(3)窦腔冲洗不彻底。
1. 4术腔黏膜转归的表面特征及判定。
1. 4. 1术腔清洁:黏膜渗血停止,表面纤维素渗出形成的伪膜基本消退,分泌物明显减少,血痂或棕黄色痂皮减少或消失,整个术腔轮廓清楚[2]。
1. 4. 2术腔黏膜病变出现时间统计术后出现息肉,黏膜水肿,囊泡,肉芽,瘢痕形成,组织增生,黏连,窦腔积脓,窦口狭窄,术腔狭窄或闭塞等的时间。
1. 4. 3上皮化时间:统计术腔黏膜薄且光滑,与骨壁紧密连接,骨壁在黏膜紧密覆盖下清晰显示各部隆起,窦口通畅的时间。
1. 5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应用wilcoxon 秩和检验、u检验。
2结果
2.1术腔清洁时间2周内a 组为63例(84%), b组8例(17.8%);3~4周a组73例(97.3%),b组19例(42.2%);4周以上a 组0例,b组7例(15.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
2. 3术腔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2周内a 组为11 例(14.67%),b组0例;4周a组49例(65.3%),b 组22例(48.9%);12 周内a 组72例(96.0 %),b组3例(6.7%);12周内未完成上皮化a
组0例,b组4例(8.9.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3讨论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第1个月黏膜内主要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第2个月黏膜内纤维组织增生与溶解并存;第3个月黏膜基本恢复正常结构但功能不完善;第4个月黏膜恢复正常结构,同时功能基本恢复[3]。
术后处理的原则应依据此病理过程进行;通过本研究表明,在术腔清洁时间、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正规的术后处理可以缩短术腔清洁时间并促进黏膜上皮化的
恢复,其原因可能是(1)术后仔细清理术腔缩短了术腔清洁时间;(2)伯克纳或辅舒良有助于促进黏膜上皮化;(3)术后处理虽不能阻止肉芽、囊泡、息肉等的发生,但可减少其数量并及时去除而防止复发。
因此,在治疗鼻息肉、鼻窦炎时,术后的正规处理是极
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文,李学忠,唐小芳.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处理.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2004年2月第18卷第1期
[2]唐云青. 鼻渊舒在鼻窦炎内窥镜围手术期治疗效果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第06期
[3]苗军魁,王爱玲.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208例的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