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作者:佚名 时间:2008-2-29 浏览量: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住宅建筑用地 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场所和规模卫生防护距离(m)养鸡场(只)200~10000100~200

村镇规划标准GB精编

书名:GB 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作者:本社 出版日期:1994年4月1日 出版社:中国建筑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工业 ISBN号:15112.14298 开本:32开 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一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2 村镇人口预测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眷人数。 和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因素进行计算。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 用地分类 3.1.1 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9大类、28小类。 3.1.2 村镇用地的类别应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一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村镇规模分级 2.1.1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 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 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 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 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 符合以表2.1.2的规定。 2.2村镇人口预测 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 = Qo (1+K)n +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2.2.4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或增长率。 2.2.4.2建设项Array目已经落实、规划 期内人口机械增 长稳定的情况下, 宜按带眷系数法 计算人口发展规 模。计算时应分析 从业者的来源、婚 育、落户等状况, 以及村镇的生活 环境和建设条件 等因素,确定增加 从业人数及其带 眷人数。 2.2.4.3根据土 地的经营情况,预 测农业劳力转移 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 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 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 三村镇用地分类 3.1用地分类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51098-2015.pdf

《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 51098-2015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用气负荷 4.1 负荷分类 4.2 负荷预测 4.3 规划指标 5燃气气源 6燃气管网 6.1 压力级制 6.2 管网布置 6.3 水力计算 7调峰及应急储备 7.1 调峰 7.2 应急储备 8燃气厂站 8.1 一般规定 8.2 天然气厂站 8.3 液化石油气厂站 8.4 汽车加气站 8.5 人工煤气厂站 9运行调度系统 附录A 城镇燃气规划编制需调研收集的资料及规划编制内容 附录B 燃气设施用地指标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1总则 1 总则 1.0.1 为提高城镇燃气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贯彻节能减排政策,保障供气安 全,促进燃气行业技术进步,指导城镇燃气工程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或镇规划中的燃气规划的编制。 1.0.3 城镇燃气规划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坚持安全稳定、节能环保、节 约用地的原则,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能源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进行编制。

1.0.4 城镇燃气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术语 2.0.1 集中负荷concentrated load 大型工业用户、燃气电厂、大型燃气锅炉房等对管网布局和稳定运行构成较大影响的负荷。 2.0.2 可中断用户interruptible customer 在系统事故、气源不足或供气高峰等特定时段内,可中断供气的用户。 2.0.3 不可中断用户uninterruptible customer 停止供气将严重影响生活秩序或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用户。 2.0.4 非高峰期用户off-peak customer 在低于城镇燃气管网年平均日供气量时才用气的用户。 2.0.5 负荷曲线load curve 在一定时间内,一类或多类用户负荷叠加后的用气量变化曲线,包括:年负荷曲线、周负荷曲线、日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反映月负荷波动,周负荷曲线反映日负荷波动,日负荷曲线反映小时负荷波动。 2.0.6 小时负荷系数hourly load coefficient 年平均小时用气量与高峰小时用气量的比值。 2.0.7 日负荷系数daily load coefficient 年均日负荷与高峰日负荷的比值,表示负荷变化的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用气越均衡。 2.0.8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he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hours 年总用气量与高峰小时用气量的比值。 2.0.9 最大负荷利用日数the maximum load utilization days 年总用气量与高峰日用气量的比值。 2.0.10 用气结构structure of gas consumption 不同种类燃气用户年用气量占年总用气量的百分比。 2.0.11 年负荷增长率yearly load growth rate 当年用气增长量与上年用气量的比值。 2.0.12 负荷密度load density

村镇卫生防护距离的选取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作者:中华人民…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点击数:545 更新时间:2006-9-11 13:42:01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Health Stanards for Township-Village Planning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天然和人为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危害,充分利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因素,为村镇居民提供卫生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保障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村镇规划卫生的基本原则、要求和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企业、场所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 本标准适用于县以下的集镇(不含县城镇)和不同规模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也适用于已编制的村镇规划的卫生评价和旧村镇的扩建和改建。 2引用标准 GB9981-88《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7959-8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标准内容 3.1村镇用地的卫生要求 3.1.1村镇规划用地应首先选择对原有村庄、集镇的改造,新选用地要选择自然景观较好、向阳、 高爽、易于排水、通风良好、土地未受污染或污染已经治理或自净、放射性本底值符合卫生要求、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并充分利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3.1.2村镇用地必须避开地方病高发区、重自然疫源地,必须避开强风、山洪、泥石流等的侵袭。 3.1.3村镇应选在有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便于保护的水源的地段。 3.2村镇各类建筑用地布局的卫生要求村镇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例如住宅、工业副业 生产、公共建筑、集贸市场等)划分合理的功能区。功能接近的建筑要尽量集中,避免功能不同的建筑混杂布置。对旧区的布局,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逐步改造。 3.2.1住宅建筑用地 3.2.1.1住宅建筑应布置在村镇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选择在本地大气主要污染源常 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和水源污染段的上游。 3.2.1.2要有足够的住宅建筑用地,其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绿地面积和基本卫生设施。 3.2.1.3住宅设计要符合农村的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并使尽量多的居室有最好的朝向, 以保证其良好日照和通风。 3.2.1.4住宅用地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乡镇工业、副业、饲养业、交通运输及农贸市场等场所之间 应设卫生防护距离。 3.2.1.5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见表)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村镇规划复习内容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 一、基本知识点: 1、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把各个方向的风的发生次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即:=100%?某一风向发生次数风向频率风向总观测次数 2、干燥度:是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用以作为判断干旱的标准。 3、聚集-扩散理论: 4、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即: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km/km 2) 5、村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 6、竖曲线:为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舒适,在纵坡转折点处设置平 滑的线,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曲线。 7、曲度系数:衡量路线的短捷程度,又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 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即:=λ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曲度系数()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8、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2=(/)l km km F δ∑∑ 。 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9、安全行车视距: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 随时发现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 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10、平面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 1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 的一个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场所 12、耕作半径:以村落为圆心画一个圆,圆周便是这个村落中农民所能耕作的最大范围,圆的半径即为耕作半径,也叫劳动半径。 13、住宅面积占居民区总建筑面积: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究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究县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则,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 (五)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六)按照城乡统筹、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36:54 村镇规划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3]732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9月27日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 2.1 村镇规模分级 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表2.1.2 2.2村镇人口预测 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2.2.3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之外的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建制镇的建设管理。第三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依靠群众、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村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引导企业向建制镇、集镇集中,促进乡镇工贸小区发展。在建制镇、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应当实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鼓励农民按规划建设多层住宅。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中,应当加强“空心村”治理、旧村改造和较分散的、生活条件差的自然村的迁村并点、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有关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二)指导、监督村镇规划的编制、调整、变更、实施;(三)负责对村镇规划区内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建设活动的管理;(四)负责

村镇房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和通用设计的推广实施工作;(五)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内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工作;(六)负责村镇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之外的住宅规划审批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规划审批;(七)负责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管理权限内住宅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八)依法查处违反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三)负责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的选址、定点及在原有宅基地和村镇空闲地上住宅建设规划审批;(四)受委托对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定位、验线和验收工作;(五)负责对村镇住宅建设项目定位和确定标高,并可委托村民委员会具体实施;(六)负责村镇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及集镇和村庄房屋的管理;(七)调解村民之间因建设引起的纠纷。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村镇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 及完善措施探讨 【摘要】通过对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历史进程的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在规划体系、规划标准、规划内容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和完善措施,大力提升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使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能够适应相关制度和乡镇村庄发展要求,以实现统筹城乡、推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村镇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own and village plans reveals that these plans havetraditionally lagged behind the sophistication of city plans. This results in less scientific planning, a lack ofinfra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planning legislation in town and village plans. This paper emphasizes methodsand directions that will improve plan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owns and villages. This will promote thecreation of plans that meet the institution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owns and villages, and ultimately therealization of integrated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planning, Plan compilation system, Planning standards

村镇规划重点

名词解释: 1、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般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3、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4、曲度系数:亦称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5、道路网密度是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L与村镇用地面积∑F的比值。 6、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7、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它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 8、沿着道路中心线方向所做的垂直剖面,称为道路的纵断面。 9、用两条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作为直角边长,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10、建筑密度=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建筑基地面积×100% 11、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指每公顷宅基地上拥有各类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或按宅基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除以宅基地总面积计算(%) 简答论述: 1、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村镇总体规划是指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规划期限。村镇总体规划期限应与乡(镇)域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为10-20年。 ?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对村镇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村镇的总体布局:合理划分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住宅、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绿化用地的布局。?确定村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充分分析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合理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位置。?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 ?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建设用地。 ?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意义的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或设施的保护措施。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估算村镇近期建设的投资。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1为促进重庆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规范村镇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村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依据国家建设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和《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有法规、条例的精神,特此制定《重庆市村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1.2本导则所指村镇包含村庄和集镇。村庄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按其地位可分为中心村或基层村,隶属于建制镇或乡(民族乡)。集镇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1.3本导则所指村镇规划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其编制应当以区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协调。编制期限宜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一般近期5年左右,远期10年至20年。 1.4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重庆市的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5本导则适用于指导重庆都市区、远郊区县(含自治县、市,以下简称区县)和建制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村镇规划编制。 2、总体规划编制 2.1内容及要求 总体规划,指乡镇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布点规划及相应的各项建设的整体部署。主要内容

包括:乡、镇行政区域内村庄、集镇的布点、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镇交通、供电、邮电、燃气、给排水、商贸市场、教育、环保、环卫、绿化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工副业生产基地的分布和主要公共建筑设施的配置。 2.2指导思想 1)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与相应的上一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城镇扩张、产业园区建设、交通通道、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对村庄建设进行控制的区域内,规划不宜再保留或安排新的村庄建设点; 3)与村庄规模调整工作紧密结合,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要求,制定规划方案。布点规划既要避免不切实际、盲目求大、过分集中而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不便,也要避免迁就现状布局而造成过于分散; 4)与当地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紧密相结合。对于那些地处高山,交通不便,水电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生存环境恶劣,缺乏致富门路的村庄,要根据“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下山脱贫要求,规划分期分批予以搬迁; 5)与防洪等其它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相衔接。现状属于易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村庄,必须要作出搬迁规划。新建村庄不得在存在自然灾害隐患的地段内选址; 6)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7)与区域交通、农田水利等专业规划相衔接,努力改善村庄的对外交通条件和水环境质量。 2.3基础资料收集 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必须对区域内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地形、区位、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等资料; 2)行政管辖范围、行政区划、行政组织机构等资料;

村庄规划标准

新农村现场交流资料 1.主要领导人联系方式: 2.村庄完整名称: 3.人口及户数:区位: 4.土地面积:耕地面积: 5.社会经济情况:村经济总收入、人均年收入、粮食年产量、特色产业及年产情况 6. 建筑居住习惯:朝向:可否引导性朝坐北朝南建筑发展?最多可几户联立基地面积: 7.是否需新规划地快,在图上表示范围,或是原地拆建? 8.重大工程:水库、高压线、路、桥…… 9.主要公共设施的设置情况(幼儿园、活动中心、卫生所、垃圾收集点、村委……),现状及规划 10.市政设施的基本情况:给排水、电力、电信 规划总平面图 1.道路网设置 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及线型整合,尽量利用原有线型,保持线型的平滑,避免过多的折角及转弯急促处,避免过近的道路交叉口。村庄主次道路间距宜为120-300m 道路分级:过境公路:6-8m;村庄主要道路:5-6m 村庄次要道路:4-4.5m 宅间道路:3m 2.建筑布设方式 砖质的主体建筑一般都予以保留。 理清原有建筑群的机理,尽量配合当地的居住习惯,如朝向、排列方式、;但要适当按规划原则进行引建筑占地面积、开间数、是否联排(习惯请确认)导性布设。避免联排建筑的前后错落。尽量不占用农田,尤其是水田,除非村中给定范围要求规划。 日照系数取1:1.1(间距可取8-10m)层高2.5 层 建筑山墙间距:4m 建筑山墙与有出口面间距:8m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

3. 配套设施布置 村委:结合现状及村庄意见布置 老年活动中心:尽量利用祠堂、庙宇设置并留出活动场地。 面积较小村庄可结合公共绿地设置活动场地。 中心绿地:紧邻主、次要道路,最小宽度不小于8M 公厕:在公共绿地等人流密集处设1-2 处 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M,结合宅间绿地设置3-5 处牲畜棚:分片集中设置2—3 处,与住宅适当隔离 4. CAD 图层线宽设置 规划建筑(外墙):0.53mm 建筑内线/屋顶填充线:0.2mm 保留建筑:0.3mm 地形:0.15mm 规划道路:0.35mm 道路中心线:0.25mm 建议: 1、村庄调查报告包含哪些内容?(图与文) 2、工作方法(调查、方案制作、成果深化)? 3、每阶段提交内容? 4、标准和规范?

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 ,是对未来整体 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小编为你整 理了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促 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村镇是指村庄、 集镇、 建制镇(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 制镇除外)。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均须遵守本条 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 护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优化环境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 境效益的统一。 村镇的规划建设, 应当注重乡镇企业的合理布局, 引导和促进乡镇企业向建 制镇、集镇适 当集中发展,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制镇、 集镇和有条件的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 应当实行综合开发, 配套建设。 第五条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区 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有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村镇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当同步编制、相互衔接。已编制 的村镇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一致、 不衔接的,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建 设、土地、农业部门指导下组织协调,并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调整。 调整规划不得减少基本农田保护区总面积和耕地总量。 第七条 严格控制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发展规模。 村镇的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 应当根据县域规划和乡(镇)域规划科 学测算,合理确定,不得任意扩大村镇建设规模。

城市用地类型及指标及村镇规划图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建设部[ 1990-7-2] 关于发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通知 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_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规划司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7月2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第250号文的要求,由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规划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交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百万庄,邮政编码10003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0年3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第1.0.3条编制城市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与规范的要求。

村镇规划重点知识讲解

《村镇规划》课程重要考点 一、名词解释 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布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耕作半径:指从村镇到耕作地尽头的距离,其数值同村镇规模和人均耕地有关,村镇规模大,人多地少的地区耕作半径就大,反之成立。随着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耕作半径的概念将会发生变化。 村镇性质:是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包括村镇的层次和类型,前者指村镇的地位与功能,后者指村镇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村镇用地: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村镇用地的选择和布局:包括原址改建、扩建和新址选建,在村镇分布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范围内的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空间环境条件、农业用地等综合分析,合理地选择和布局各项建设用地,这一工作被称为村镇用地的选择和布局。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除了对村镇用地上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交通等其他各项工程设施进行平面布置外,对于用地的地面高度也要进行合理考虑使改造的地形能适应于布置和建造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同时有利于排除地面水,满足村镇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交通运输能及敷设地下管线的要求。这就是村镇用的紧向规划。 村镇排水体制:村镇雨(雪)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除方式,称为排为体制。有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 截流式合流制:雨水、污水、工业废水合流,分数段排向沿河流的截流干管。晴天时全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雨天时雨污混合,水量超过一定数量的部分,通过溢流井排入水体,其余部分仍排至污水处理厂。 生态建筑: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二、填空题 1.提高村镇规划设计质量的主要手段是收集和分析村镇的基础资料。 2.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地域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

村镇规划说明书

村镇规划说明书

第1章村庄概况 1、位置、面积和人口 ××村西北临枫孤溪,接××镇区,诸永高速公路从村西经过,东南靠下段村,东北离孤山村 2.5公里。由于汤氏居此山岙,取名××。村庄现状用地约12.06公顷,居住户数489户,1934人。 2、自然条件 (1)××村在大山西侧山岙中,村西北枫孤溪中有三块沙洲,溪流成多股叉道,溪边是冲积地。(2)××村北低南高,西低东高,地形高差起落比较大,高差达20米。 (3)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8.2℃,年雨量1698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4)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3、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村里保护农田较多,建设用地较少。 (2)水资源 楠溪江支流枫孤溪常年流水,是村里主要过境水。 沙门地下水库即××引水工程,渠首拦水堰位于枫孤溪,坝长280米,渠道长3.79公里,左渠道至××村,灌溉300亩;右渠道和下加兰水库输水渠道连网。 (3)森林资源 ××村处于××县中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区,常见森林植被是以马尾松群系为代表的暖性针叶林及长绿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如楠溪江滩林。盛产油桐、板栗、红柿、茶叶、水果以及杉、松、竹、樟、泡桐等多种经济林和用材林。 (4)旅游资源 枫孤溪是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以清弯秀美的溪流为主体,其特色是水秀、岩奇、村古,山水风光与田园情趣相融,是供游览观光、休养度假、科研考察的理想胜地。 4、社会经济条件 (1)丰富的劳力资源,良好的耕作与传统而发展的多基础性产业。 (2)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尤以小麦为著。 (3)××村有板栗、杨梅、西瓜基地。 5、建设条件 1)用地:本村多山地,发展建设用地很少。 2)用水:本村地处水资源较丰富地区,枫孤溪流经本村,为村庄取水水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且枫孤溪水体质量基本符合国家Ⅲ类地面水质量标准。 3)电力:村电力由区域供电,生产、生活能源能够得到保证。 4)对外交通: 枫一珍路从村中通过,是本村的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 第2章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庄在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