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

村镇规划的编制

2005.3

1、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

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镇)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署。

?在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前可以先制定村镇总体规划纲要,作为编制村镇总

体规划的依据。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作为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依据。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

?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综合评价乡(镇)发展条件;

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预测乡(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

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

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

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2、村镇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根据县(市)域规划,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

确定乡(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⒉根据对乡(镇)本身发展优势、潜力与局限性的分析,评价其发展条

件,明确长远发展目标;

?⒊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调整村庄布局的建议,原则确定村

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⒋预测人口的规模与结构变化,重点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

度、流向与城镇化水平;

?⒌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⒍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

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3、村镇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⒉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

的职能分工;

⒊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人口发展规模的确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长加机械增长的方法计算出规划期末乡(镇)域的总人口。在计算人口的机械增长时,应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分别计算出从事一、二、三产业所需要的人口数,估算规划期内有可能进入和迁出规划范围的人口数,预测人口的空间分布。

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根据现状用地分析,土地资源总量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⒋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⒌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⒍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4、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村镇建设规划是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镇区或村庄建设进行的具体

安排,分为镇区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

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

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宜与总体规划一致。村镇近期

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5、镇区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

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⒉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

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

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⒊根据村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

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⒋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⒌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⒍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

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⒎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和设施;

?⒏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建设项目应当

落实到指定范围,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道路或公用工程设施要标有控制点坐标、标高,并说明各项目的规划要求

6、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⑴乡(镇)域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10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

1:5000-1:25000之间选择);

?⑵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乡(镇)域现状分析图一致)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

?⑴规划文本,主要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

?⑵经批准的规划纲要;

?⑶规划说明书,主要说明规划的指导思想、内容、重要指标选取的依据,

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事项;

?⑷基础资料汇编。

7、镇区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图纸应当包括:

?⑴镇区现状分析图(比例尺1:2000,根据规模大小可在1:1000-1:5000

之间选择);

?⑵镇区建设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⑶镇区工程规划图(比例尺必须与现状分析图一致);

?⑷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可与建设规划图合并,单独绘制时比例尺采用

1:200-1:1000)。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镇区建设规划

与村镇总体规划同时报批时,其文字资料可以合并。

?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可以分别参照以上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适当

简化。(村庄建设规划可以在村镇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批准后逐步编制。)

8、规划图纸目录

?1、镇域体系区域位置分析图

?2、镇域村庄分布现状图

?3、镇域村庄结构规划图

?4、镇域村庄综合交通规划图

?5、镇域村庄旅游规划图

?6、镇域村庄社会设施、水资源规划图

?7、镇域工程规划图

?8、镇区用地现状图

?9、镇区用地评价图

?10、镇区用地规划图

?11、镇区规划结构图

?12、镇区居住用地规划图

?13、镇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14、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15、镇区绿地景观规划图

?16、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17、镇区污水工程规划

?18、镇区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19、镇区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20、镇区抗震、消防、人防规划图

?21、镇区电力、电信规划图

?22、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

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

资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

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9、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

生产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⒉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⒊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

货车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⒋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⒌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⒍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10、镇区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行政区和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

?⒉各类建筑的分布和质量分析;

?⒊道路走向、宽度,对外交通以及客货站、码头等的位置;

?⒋水厂、给排水系统,水源地位置及保护范围;

?⒌电力、电讯及其他基础设施;

?⒍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与规模;

?⒎固体废弃物、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占地范围;

?⒏其他对建设规划有影响的,需要在图纸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村庄现状分析图的内容可参照第十条适当简化。

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送审稿)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 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所 一九九八年八月

编制说明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深圳市政府于1998年7月1日正式颁布了《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规划法》)为基础,根据深圳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深圳十几年城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并借鉴了香港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初步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立法为手段、以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为目标的五层次规划体系。期间,为配合《条例》制订与实施,市规划国土局规划处于1997年7月委托我所着手《深圳市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规定》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的研究,于1998年7月基本完成初步成果,以下就本次工作的基本思路及存在的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下简称《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4.《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二.结构体系的比较分析 深圳市的城市规划体系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及详细蓝图。与《规划法》所规定的规划阶段相比较,全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实质上均属于总体规划范畴;分区规划与《规划法》的分区规划基本一致,但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在内容深度及重要性上均有所加强;法定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层次上相同,但在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及编制审批程序上有较大差别;详细蓝图基本类同于修建性详细规划,但主要作为规划管理的内部工作图则,较为偏重于对城市设计及工程规划的控制与引导。 次区域规划层次的增加,缘于深圳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已不仅仅局限于特区内,特区外围已进入高速城市化的进程。1993年,原宝安县撤县建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全市域,但由于特区内外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许多问题很难在一个层面上解决,因

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

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三章城市总体规划 (5) 第四章村镇规划 (6) 第五章城市分区规划 (14) 第六章专项规划 (16)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6) 2.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8) 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专项规划 (19) 4.城市防灾系统专项规划 (20) 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1) 6.旅游规划 (23) 第七章风景名胜区规划 (25) 第八章控制性详细规划 (27) 第九章城市设计 (29) 第十章修建性详细规划 (31) 1.居住区详细规划 (31) 2.公共中心地区详细规划 (31) 3.交通枢纽地区详细规划 (32) 4.新区详细规划 (35) 5.历史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36) 6.公园绿地规划与设计........................37 7.景观规划 (38) 8.城市工程管线专项详细规划…………… 39 第十一章收费标准 (40) 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规划设计各项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提高规划质量, 规范收费标准,特制定《城市规划设计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收费标准》,以下简称《规定》,作为技术审查与收费的依据。第二条各项城市规划编制,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该符合国家 和各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由建设部城乡规划司负责解释。第四条本《规定》自2002年5月1日起试行。 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条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则两个部分。规划文件包 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解释,应该附有基础资料汇编。 第五条城镇体系规划规划文本 1、综合评价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职能分工;

建筑工程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规定

建筑工程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规定 1 总则 1.0.1为统一市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详细蓝图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 法制化,依据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条例》及《城市 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规划标准与准则》)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编制技 术规定。 1.0.2详细蓝图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及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 的指导下,对规划区内用地在功能方面(包括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 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和形体环境方面(城市空间组织、建筑形态 和景观环境等)做出详细的控制规定的规划控制图则。重点是对法定图则所确 定的各项指标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并对规划区空间形态提出详细的设计控制要 求。 1.0.3详细蓝图经批准后作为城市建设的政府内部管理图则,是确定建设项目选址方 案和下达规划设计要点的重要设计依据,其目的是对下层次的总图设计和工程 设计进行指导和控制。 1.0.4按照详细蓝图的编制对象和编制范围的特点,详细蓝图可划分为A、B两类, 各类详细蓝图在编制内容和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A类:包括城市重点地区、近期建设地区(新建/改造)、多功能的综合区和单一功能的产权分散区,以及在法定图则中因条件不成熟,需进行深入研 究再确定土地利用的用地。 B类:上层次规划条件已确定、有明确开发意向的用地。 其它未包括在上述范围的情况,可根据实际需要纳入A类或B类。 1.0.5城市规划区内的详细蓝图的编制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1.0.6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守《规划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法 律、法规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1.0.7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 1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_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

□ 郐艳丽,刘海燕 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生活设施配套不足、建筑材料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方针把焦点指向了农村,在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做出回应和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政策要求: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2007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相应地,村镇规划编制体系需要进行重新修正,明确村镇规划体系、规划标准及内容、规划编制主体及程序等内容。因此,现行的村镇规划编制体系是相对于城市规划而言的,是在计划经济二元结构、城乡分割行政管理体制下形成的。本文所述的乡镇,是指经国家批准设乡、镇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 [摘 要]通过对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历史进程的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在规划体系、规划标准、规划内容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和完善措施,大力提升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使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能够适应相关制度和乡镇村庄发展要求,以实现统筹城乡、推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关键词]村镇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 [文章编号]1006-0022(2010)06-0069-06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Compilation Status Quo, Problem and Perfection Measure of T own and Village Planning/Kuai Y anli, Liu Haiyan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own and village plans reveals that these plans have traditionally lagged behind the sophistication of city plans. This results in less scientific planning, a lack of infra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planning legislation in town and village plans. This paper emphasizes methods and directions that will improve plan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owns and villages. This will promote the creation of plans that meet the institution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owns and villages, and ultimately the realization of integrated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Town and village planning, Plan compilation system, Planning standards 建制的行政地域。村庄均指行政村,即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村级管理机构所辖的行政地域。 1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历史进程 (1)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1957年,全国农村地区主要进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建设了一批住房,大幅度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农村卫生条件初步好转。1957年~1977年之间的20年间,中国农村以大跃进为开端,开展“人民公社化”和“农业学大寨”运动,农村高级合作化,农业生产由个体转为集体,在村庄建设中规划了与集体生产和集体活动相适应的场所和建筑物。村庄规划的原则是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美观[1] 。村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5A05)

02-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10.28修改)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六年十月

1 总则 1.0.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要点。 1.0.2 适用范围 本要点用于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1.0.3 编制主体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具体工作由村民委员会负责。 1.0.4 编制原则 编制村庄规划,应遵循需求导向、解决基本,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的原则,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1.0.5 规划期限和审批 村庄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5年。 村庄规划方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示,并由县级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1.0.6 解释权 本要点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 基础调研 2.1调查阶段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踏勘、村民访谈等方法,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产业发展、村庄用地、各类设施及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2.1.1 调查准备。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村庄1/500地形图、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2.1.2 初步调查。进行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现场踏勘着重调查村庄产业发展、用地类型、建筑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灾害发生情况等内容。村民访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情况和发展诉求。 2.1.3 深入调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 2.1.4 补充调查。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结合相

村 镇 规 划 编 制 办 法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编制村镇规划一般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 第四条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承担编制村镇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第六条编制村镇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现状分析图的绘制 第七条现状分析图是用图的形式表示规划范围内村镇建设的现状,分为乡(镇)域、镇区和村庄现状分析图。 绘制现状分析图应当以适当比例的地形图为底图。 第八条规划人员在绘制现状分析图前,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村镇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第九条乡(镇)域现状分析图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乡(镇)域行政辖区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工矿生产 基地、仓储用地以及河湖水系、绿化等的分布; ⒉行政区划,各居民点的位置及其用地范围和人口规模; ⒊道路交通组织、给排水、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走向,以及客货车 站、码头、水源、水厂、变电所、邮政所等的位置; ⒋主要公共建筑的位置、规模及其服务范围; ⒌防洪设施、环保设施的现状情况; ⒍其他需要在现状分析图上表示的内容。 现状分析图上还应当附有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赤壁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1.总则 1.0.1为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定。 1.0.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定为依据~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范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发衔接~将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为微观控制的规划编制层次。 1.0.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对象主要是城市近、中期建设地域中的新区,含开发区,或旧城改建地区。其规划成果是城市建设管理、修建设计和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1.0.4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法经当地人民政府或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生效。 1.0.5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技术规定。 1.0.6本规定由湖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1 ——赤壁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胡杰】 赤壁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2.规划基础资料

2.0.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对所在城市的建设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等情况作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2.0.2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2.0.3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2.0. 3.1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区的规划要求及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0. 3.2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1/2000,~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和补充细分类, 2.0. 3.3人口分布现状资料: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等, 2.0. 3.4建筑物现状资料:建筑物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2.0. 3.5公共设施规划与分布情况, 2.0. 3.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资料及专项工程规划资料, 2.0. 3.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 2.0. 3.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2.0. 3.9所在城市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自然资料及城市环境质量资料, 2.0. 3.10有关部门对该地区的要求及近期建设项目内容。 2 ——赤壁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胡杰】 赤壁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3.规划内容 3.0.1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编制内容: 3.0.1.1确定有规划区性质、规划、发展方向或目标~划定规划区用地范围~确定规划结构、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及用地构成~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梧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梧州市城市规划 管理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略) 第二章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略) 第三章城市用地 用地分类 3 . 1 适用范围 3 . 2 分类标准(略) 3 . 3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略) 3.4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必须与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符合。需要变更规划用地性质和范围的;须按以下规定: (一)用地性质和范围的变更在符合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下,经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对原规划用地布局结构、市政设施、人口容量、环境等不受影响、或影响在容许,范围内,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二)规划用地性质的变更不符合和超出《土地使用相容性规定表》规定的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涉及学校、医院、公共绿地、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文化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停车场(库)、集市贸易市场、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设施用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用地和其他重要公共活动场地的用地性质和范围的改变、调整,除了提出相应的调整规划,包括如变更规模或置换位置等规划和对策外,尚需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最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学校、医疗、体育、公共绿地和文化设施等特殊公益性事业用地,在其配套区域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用地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其用地性质不得变更。 (四)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自治区政府审批。 (五)规划用地性质的变更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相关程序报批。土地使用相容性按附表一《土地使用相容性规定表》执行。 3.5地质灾害危险区内,除进行危岩滑坡整治、绿化和必不可少的市政工程外,严禁其他建

设活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从严控制工程建设活动。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申请选址,必须先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经有关部门审查认定。 3.6根据梧州市现状,按照《梧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梧州市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两类建设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具体划分如下: 一类建设控制区:河东旧城区,即北至冷水冲、东至云龙桥、西至桂江、南至西江的用地范围。(见附录二) 二类建设控制区:除上述一类建设控制区之外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其他地区。 地块控制指标 3.7城市用地开发过程中,地块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细分地块要求为依据进行划分;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按总体规划和本规定及其它相关要求进行控制。 3.8零散地块开发时,地块的最小净用地面积应不低于表3—2的规定。 表3—2开发地块最小净用地面积指标 3.9零散地块不足表3—2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三)因土地权属等现状用地情况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居住用地 3.10居住用地宜相对集中布局,形成相应规模的居住区、居住小区或居住组团,规模标准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居住用地分级规模 注:每户按照3.2人计算。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推进社会主义村镇规划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结合起来,不仅是促进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而且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久之计。为此,针对当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新型城镇化;村镇规划;科学发展观;方案设计思路 1村镇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规划管理缺位,规划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村镇规划的问题在村镇的建设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在村镇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启用原有的演进模式,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村镇规划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很多地区在村镇规划中没有相关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很多村镇着重视建设却轻视管理,进而形成了规划编制体系的不完整、规划编制标准的不明确、规划编制内容的不完善和规划编制实施的不全面现象。 1.2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生态环境的好与坏决定着村镇建设的步调,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长久以来,因为村镇的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乡镇企业的分散式发展,都导致村镇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与此同时,村民居住布局过于分散,使得土地利用率不高,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甚至造成耕地荒废、宅基地浪费的现象。再加上村镇规模小,布局分散,使得村镇环境治理难度很大。 1.3村镇整体收入偏低,村镇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的低下以及名特优农产品比例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在自然条件方面造成影响的同时,产业化率不高的农业生产也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改进。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造成了村镇规划建设中公益事业发展难、村容村貌改善难、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1.4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弱,村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基层党员干部是村镇规划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在群众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需要他们去引导。但是,目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由于缺乏培训导致自身的能力素质与村镇规划形式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发挥不了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我国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湖北仙桃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布署,为有效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高村庄生产水平、加快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特制定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二十字方针;发挥国土资源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 (二)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和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节约用地,贯彻落实土地管理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四)公众参与。发挥民主,公众参与,充分体现当地群众愿望。 (五)便于操作,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更好地指导实施。 (六)分步实施,分年度有计划实施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规划依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村镇建设规划; (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四、编制程序及相关要求 (一)规划期限及范围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一致。规划期限内,重点作好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行政村为单位。 (二)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 2、调查研究 3、确定规划目标 4、编制供选方案 5、规划协调 6、确定规划方案 7、上报审批 (三)编制单位和人员要求 1、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 2、承担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单位和人员,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地规划机构资质和人员资格认定的规定。 五、规划步骤与方法 (一)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 (1)县(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县(市)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建规划队伍,确定工作方案,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筹措编制经费等。 (2)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专班,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2、技术准备 (1)组织技术培训,明确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准备技术工具,包括外业测绘、面积量算、制图等设备。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得编制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规划管理得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就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得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得深化。编制完成得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与管理得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特色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得编制。其她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得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与相关管理部门得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村镇规划编制现状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 及完善措施探讨 【摘要】通过对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历史进程的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我国重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配置滞后、缺乏法规标准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村镇规划编制在规划体系、规划标准、规划内容及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和完善措施,大力提升村镇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使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能够适应相关制度和乡镇村庄发展要求,以实现统筹城乡、推进一体化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键词】村镇规划;编制体系;规划标准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pilation of town and village plans reveals that these plans havetraditionally lagged behind the sophistication of city plans. This results in less scientific planning, a lack ofinfra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planning legislation in town and village plans. This paper emphasizes methodsand directions that will improve plan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owns and villages. This will promote thecreation of plans that meet the institutional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owns and villages, and ultimately therealization of integrated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planning, Plan compilation system, Planning standards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规划编制方法的思考

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管理体制导致了城乡发展典型的“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最近几年,农村发展问题成为全国的焦点,城乡统筹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明确了“五个统筹”的重要思想。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是“五个统筹”中的关键。最新颁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也都贯彻了城乡统筹的思路和理念。 我国农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因国情差异,国外农村规划理论不能直接移植使用。目前作为农村规划编制重要依据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自2000年颁布以来未做过修订,很多内容和规定与农村发展脱节,亟需改进和调整。地方在实践中根据发展需求提出的很多建设模式,由于缺少相应的编制办法、技术和标准等,实施和推广的难度较大。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农村规划编制对城乡统筹的考虑不足,编制办法、技术与标准未能适应城乡发展的要求,在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农村规划编制方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农村规划编制的现状问题 规划体系建设方面 第一,重镇级规划,轻村级规划。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村规划编制情况来看,镇一级的规划编制实施情况明显好于村级规划的编制。地方政府受到政绩利益的驱使,往往将镇的规划作为重点,尤其是镇区规划,镇政府的资金也基本投向镇区建设,对形象工程建造的热情高。而村庄层面的规划和建设往往被忽视,虽然地方政策也强调要加强村庄规划,但却没有具体行动和有效措施。《办法》中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很多是参考镇的并适当简化,并没有针对村庄特点提出有所区别的内容和标准。 第二,重单个村庄建设规划,轻村庄体系总体规划。《办法》中规定了要编制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而村镇总体规划并没有明确镇层面和村层面的内容。通常村镇总体规划的制定以镇层面的问题为重点,村级问题被忽视;而村级层面比较重视的是建设规划,缺乏总体统筹。村庄体系总体规划的缺失使村级规划缺少上位规划的指导,规划依据不足,致使村庄规划失效或难以落实。例如,长沙市在村庄规划中因为没有上位规划的指导,直接导致相当数量的村庄规划中没有考虑自身与区域发展的规模关系,对确定村庄发展的定位和规模依据不足,对撤并村庄选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及撤并村庄近期发展等问题认识不足。 规划内容设置方面 第一,缺乏分类指导,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较弱。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大、分布散、规模小的特点,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村庄313.7万个,农业用地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55.98%。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村镇千差万别,而我国县城以下建制镇和村庄的规划都要依据《办法》,但《办法》对村镇类型的考虑显然不足。 第二,规划标准不科学,难以实施与落实。各地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中有的指标与实际出入较大,在实施中难以落实。例如,《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规定,新建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超过130平方米,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村庄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33平方米,单户住宅建筑面积三人居不超过150平方米,四人居不超过200平方米。虽然这些指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多数农村实际用地都超过指标规定,真正能够落实的很少。 第三,内容设置不全面,缺乏对产业、生态、环境等的考虑。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农村规划要解决的不仅是空间问题,更是发展问题。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生态、环境等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办法》中农村产业方面的规定较少,内容较欠缺,没有关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规定,“生态环境”四个字仅仅在现状分析中被提到。 规划制定和实施方面 第一,编制主体不明确,规划工作难推动。 《办法》第四条规定:“村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没有将村、镇规划的编制主体进行区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造成村庄规划层面主体的缺失。乡(镇)政府的着眼点往往是镇区规划,尤其是经济发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规划编制方法的思考万旭东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 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3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蝕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贝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五)确定弦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六)按照墉统筹、共建共享的原贝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 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 则......................................................................................................................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 度...........................................................................................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 求.......................................................................................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 式.............................................................................................1..2. 5、附 则........................................................................................................................1..3.. 附 录......................................................................................................................1..4.. 附录 A :.......................................................................................................................1..4.. 附录 B :.......................................................................................................................1..5.. 附录C :.. . ...................附录D :.......................................................................................................................1..7.. 附录E :.......................................................................................................................1..8..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则 (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求 (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 (12) 5、附则 (13) 附录 (14) 附录A: (14) 附录B: (15) 附录C: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 (17) 附录E: (18)

1、总则 1.1 为统一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和成都市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1.2 凡在成都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1.3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4 本技术规定所规定的强制性配套项目、强制性控制线、强制性控制指标及特殊要求为强制性内容。 1.5 强制性控制线指以下七种色线。 红线:规划道路线 蓝线:规划河堤线 紫线:文物保护、控制、协调三线 绿线:绿化控制线 黑线:地面轨道交通控制线 棕线:市政主管线控制线 黄线:特殊要求控制线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2.2.1 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性控制 1)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及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将用地划分至小类(必要时划分至中类),同时对土地使用的兼容性范围作出规定。 2.2.2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要求,结合区位土地的级差和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要求,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四项强制性控制指标。 2.2.3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控制

村镇规划期末考点

课题1: 绪论 一、基本概念:居民点、集镇、中心村、基层村、村镇规划 1、村镇规划: 是指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2、居民点 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公用设施、行政、文教、园林绿化等多种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一般居民点是由建筑群、街道网、绿化系统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 类型:城市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 3、集镇 大部分是乡镇政府的所在地,若干中心村的聚集地 4、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 是农村中工业与农业结合,城市和农村结合,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中心。 5、基层村: 农村中从事农业到家庭副业的最基本的居民点。一般只有最简单的服务设施甚至没有。 二、乡村的类型 1、普通乡村: (1)密集型乡村聚落 (2)分散型乡村聚落 (3)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2、活动型乡村 3、特殊乡村 三、理解村镇规划设计的内涵具有综合性 1. 村镇规划是集社会、环境、经济、土地、规划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1)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村镇经济发展 ——协调好村镇自身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2)村镇规划要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来考虑土地的集约利用﹙例北京八达岭旧村改造﹚ (3)村镇规划应协调好现代生活与传统伦理之间的关系 (4)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对于以务农为主,或从事家庭生产等农户,对庭院、住宅的独立性要求较高,规划中可采用垂直分户的模式; 对于家庭生活方式已逐步城市化的农户,则采用水平分户的模式,规划设计四层为主的住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利于可持续发展。 2、村镇规划设计是从总体、局部到细节的不可分割的系统 四、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比较。(ppt:p42-49) 课题2:新农村建设专题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五章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一节技术标准 一、《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建设部于1998年8月批准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自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2、基本内容 正文共列出151条基本术语,分为五部分:总则、城市和城市化、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编制(又分十七项内容:发展战略、城市人口、城市用地、城市总体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城市电力工程、城市通信工程、城市供热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城市防灾、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和城市规划管理。 3、附录。附有汉语拼音对照索引、附加说明。 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为统一全国城市用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合理经济使用土地,保证城市正常发展,建设部组织编制并于1990年7月颁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3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 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大类共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10大类。在大类下,又根据土地的不同使用用途和使用功能条件划分了46个中类、73个小类,并在大类下,根据阿拉伯数字代码,以表明其中类、小类的具体类别。如Rll表示一类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等。城市用地分类代号用于城市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3、城市用地计算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