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各种常见麻醉患者的护理第一节气管、支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护理一、概述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是麻醉气道管理的主要手段。
气管内插管方法大致分为经口腔插管法、经鼻腔插管法、经气管造口插管法三大类,如把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即称为支气管内插管。
二、护理常规1. 麻醉前准备(1)患者准备:①麻醉前评估患者劳动能力、吸烟与嗜酒史,有无长期服用催眠药史,有无怀孕,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嘱患者清洁口腔、鼻腔,戒烟、酒。
②术前禁食≥8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禁饮(糖水、清果汁)≥2小时。
③嘱患者取下活动义齿、首饰、手表、戒指等。
按医嘱执行麻醉前用药。
④告知患者麻醉复苏期需要配合的内容,如应答、睁眼、伸舌等。
⑤麻醉开始前测量和记录首次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
⑥建立上肢静脉通道。
(2)麻醉器械、设备、耗材准备:①多功能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听诊器、麻醉喉镜、注射泵、加温仪、简易呼吸囊。
②检测氧气源和吸引装置压力、系统密闭程度,确认无漏气。
③一次性耗材有气管导管(支气管内插管准备双腔支气管导管或支气管封堵管)或喉罩、导管芯、呼吸回路、麻醉面罩、吸痰管、吸附器、口咽通气管、过滤器、医用水溶性润滑剂。
④困难气道麻醉用具如支气管纤维镜、可视喉镜。
(3)药物准备:按医嘱准备镇痛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胶体和常规急救药品(包括阿托品、麻黄碱、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0.9%氯化钠溶液500mL。
2. 麻醉中的护理观察及记录(1)连续动态监测心电图,每10~15分钟记录麻醉机、监护仪上各参数,支气管内插管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单肺通气时,尤其要密切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2)协助填写麻醉记录单。
(3)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防止脱管、阻塞。
术中变换患者体位时注意观察导管置入的深度。
(4)记录用药时间点、用量。
(5)记录输注液体种类及其在麻醉手术期间的出入量。
(6)按需要给予液体加温、患者身体保温。
(7)根据医嘱采血进行各种检验。
3. 麻醉复苏期护理(1)气管导管拔管指征: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外固定支架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介绍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和手术方法,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2)术前各项准备,手术野皮肤准备包括骨折部位上、下超过两个关节,并以上下远侧延伸6cm为备皮范围。
2、术后护理
(1)术后执行硬膜外麻醉护理常规。
(2)钉道护理:保持钉道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钉孔处每日用75%酒精点滴2次,术后24-48小时入针处常有出血,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渗湿后及时更换。
避免使用抗菌性软膏、洗剂或喷剂。
(3)患肢护理:抬高患肢20-30cm,高于心脏水平。
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其体位的变化和针道周围有无感染征象。
(5)外固定架的调整:术后及时调整固定持钳的螺母,并经常检查有无松动。
(6)指导功能锻炼:外固定架固定术后,鼓励患者早日行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
若仅为一侧下肢损伤,且固定牢固,可遵医嘱协助患者早日扶拐离床活动。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吴**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硬膜外麻醉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
2、检查各种管道固定是否妥当、通畅。
3、评估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穿刺处疼痛及尿潴留等。
[护理措施]
1、术后取平卧位6小时,血压平稳后酌情取适当卧位。
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血压下降。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3、麻醉后如出血恶心、呕吐、穿刺处疼痛及尿潴留等现象,及时报告医师,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4、一般术后禁食4~6小时,按医嘱给予饮食。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1、普通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普通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3、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4、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6、局部麻醉后护理常规7、腹腔镜手术后护理常规8、胆石症(胆囊炎)手术护理常规9、急性阑尾炎护理常规10、腹部疝手术护理常规11、肠梗阻护理常规12、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13、甲状腺瘤手术护理常规14、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15、乳腺纤维瘤手术护理常规16、结直肠癌护理常规17、肛周疾病手术护理常规18、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常规19、急性胃肠炎护理常规20、胃癌护理常规(胃、十二指肠手术护理常规)21、腹部脏器损伤护理常规一、普通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
询问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及恶心、呕吐等情况;检查是否伴随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检查有无创面或肿块,有无引流管及引流情况;了解引流液的量、色、质;了解进食及大小便情况。
3、急腹症者:①禁食、禁饮,建立静脉通道;②在诊断未明确前禁止使用镇痛剂。
4、危、急重症患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腹部情况及其它病情变化,并记录。
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或每小时尿量。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做好阶段性健康指导。
二、普通外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一、术前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既往病史、配合情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
2、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3、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二、术后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
2、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以及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管道情况。
3、观察患者疼痛及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措施1、按外科及普通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胃肠道准备:肠道手术患者,术前3日进食半流质,术前2日进食流质,术前1日禁食;并于术前3日开始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及补充维生素K1;术前1日遵医嘱口服缓泻药物,或术前晚清洁灌肠,以清洁肠道。
外科护理常规常规护理流程一、一般护理常规一)患者入院后,应热情接待并安置好,详细介绍环境、医生、护士等信息,并填写必要的表格,及时通知医生。
二)按时提供饮食和分级护理。
急诊手术患者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得进食。
三)入院患者在正常情况下,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如果体温超过37.5℃,则每日测量4次;如果超过39℃,则每4小时测量1次。
连续3天无发热者,改为每日测量1次。
四)新入院患者应测量体重1次,并每日记录大便情况。
五)病重、体弱、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以防止压疮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危重、禁食、鼻饲及大手术后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2次。
七)急腹症患者在未确诊前,不得随意使用热水袋,禁用止痛药物如吗啡、哌替啶等。
八)有伤口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妥善包扎。
如有管道外引流者,应接上无菌引流袋,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按引流类型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
九)按医嘱给药,采集血液、大、小便标本等。
十)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时,即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生。
十一)进行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入院指导,征求患者意见。
二、手术前护理常规一)按照一般护理常规。
二)了解病情和患者的思想情绪,说明手术目的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和疑虑,以取得合作。
三)手术前1天: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
2、按医嘱进行青霉素、普鲁卡因过敏实验,并记录。
3、准备手术的皮肤,做好卫生处理。
4、按医嘱抽血验血型、血交叉配血。
5、饮食:普通手术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肠道手术患者,术前3天进流质饮食,前一天禁食;幽门梗阻患者,按医嘱术前3天禁食。
6、按医嘱进行清洁肠。
7、睡前按医嘱给予镇定安眠药物,观察睡眠情况,停止术前医嘱。
8、注重观察病情,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皮肤感染、女患者月经来潮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四)手术当天:1、女患者应将头发梳理好,长发者编成2条小辫。
2、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应插入胃管。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安置床位通知医生并行入院宣教。
2.按规定测生命体征和体重。
3.急诊未开医嘱前不给饮食、止痛、镇静剂。
4.入院后次晨留大小便标本送检。
5.进行健康教育如:检查前后注意事项、饮食、用药、术前术后指导、心理护理等。
6.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并按分级护理要求。
7.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8.术后按麻醉方式护理。
9.注意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脱落、过紧等现象。
10.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的量、性质,并记录。
11.大手术病人严格执行治疗饮食,并需进行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
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1.全麻术后病人回病室未清醒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清醒后按病情更换体位,冬天注意保暖。
2.病人出现躁动时妥善固定肢体或加床档,防坠床。
3.经常巡视病房,清醒病人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停止记录,未清醒每半小时测一次连续12次,以后改为每小时一次,直至医嘱停止。
4.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口唇,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立即给氧或人工辅助呼吸,心电监护,观察血氧饱和度,及时通知医生。
5.麻醉清醒后,鼓励病人呼吸及咳嗽并协助翻身,按医嘱给予饮食。
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术后护理常规1.硬膜外麻的病人回病房后平卧6小时,腰麻病人回病房后去枕平卧8-12小时,以后按病情更换体位。
2.了解麻醉平面是否消失,并注意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头痛和恶心呕吐情况,并予相应处理。
3.接病人后即测体温一次,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4次正常后改为每2小时一次,4次正常后改每4小时一次至医生停医嘱。
4.手术后4-6小时不给饮食。
5.了解排尿情况,如术后6小时病人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应协助排尿,必要时导尿。
局麻术后护理常规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2.观察有无麻药反应,如无晕厥、呕吐、烦躁、皮疹等即可进食。
如行锁骨下或肋间麻醉,应注意有无气胸发生。
3.术后每3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连续3次正常停。
剖宫产手术配合护理常规剖宫产手术常规护理配合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需要严格的护理配合。
以下是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物品准备、巡回护士配合要点、手术步骤及配合的详细介绍。
一、麻醉方式及手术体位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是硬膜外麻醉,手术体位是仰卧位。
二、物品准备手术需要准备基础器械包、盐水巾、开腹包、手术衣等常规用物品,以及吸引器、收集袋、18号保护器、3L手术巾、1、4、7号丝线、1号可吸收缝线等一次性物品。
三、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巡回护士需要严格执行安全核查及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间为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并及时记录胎儿娩出时间。
四、手术步骤及配合手术步骤包括常规消毒皮肤、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剥离腔膜并剪开、分离腹直肌及腹横肌、打开腹膜、切开子宫等步骤。
在手术配合中,需要递消毒钳夹持碘伏纱球消毒皮肤,递23号刀切开,干纱布拭血,小弯钳止血,1号线出血点,递甲状腺拉钩牵开显露术野,递大弯钳2把,组织剪剪开,递中弯钳2把提起腹膜等操作。
巡回护士需要遵医嘱静脉滴注缩宫素20单位,牵拉脐带将其托至子宫切口,递大弯钳牵拉胎膜,艾力斯钳夹干纱布2块擦拭子宫腔,递碘伏纱球消毒子宫内壁,递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等操作。
最后,需要剪断脐带、娩出胎盘、缝合子宫切口、洗手探查、关腹、缝合腹膜等步骤。
14.缝合筋膜在进行手术时,医生会先将切口处的筋膜暴露出来,然后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其缝合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切口处的支撑力,防止术后裂开。
15.冲洗切口在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消毒液来冲洗切口,以保持切口的清洁和卫生。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16.缝合皮下组织在缝合皮下组织之前,医生会先将切口处的皮肤剪开,然后将皮下组织暴露出来。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皮下组织缝合起来,以促进伤口愈合。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此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完成。
颈椎病护理常规【概述】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血液供应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分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它型。
临床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前胸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以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保守治疗可采用卧床休息、颈部制动、牵引、理疗及药物等。
【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必要性,请已恢复病人现身说法,介绍手术期间及术后镇痛法,并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心态对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性。
(2)术前训练包括床上大小便、卧位、进食、肢体活动、呼吸、气管推移训练(前路手术)、俯卧位训练(后路手术)。
(3)协助医生做好全面系统的查体,积极治疗内科合并症。
(4)严格备皮前路手术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后路手术需剃头。
2.术后护理(1)术后搬运时保持头颈躯干呈同一水平,动作轻柔,协调一致,使头颈位于中立位,头两侧置沙袋,平卧6小时,如无不适可轴性翻身,24小时内尽量减少头颈部活动次数与幅度,应使用气垫。
(2)给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3-51/分钟),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变化,并观察神志、面色、精神状态、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前路手术注意患者发音情况,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
(3)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颜色。
一般24小时内引流量不超过250ml,并逐渐减少,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小于30ml/24小时,且生命体征平稳者即可拔管。
(4)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翻身、叩背,必要时给与雾化吸入。
(5)饮食指导术后1-2天进温流质饮食,以减少咽部充血、水肿。
术后3-4 天改为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同时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
避免进食粗糙、干燥的食物。
进食时先在颈围保护下适当抬高床头15〜30°,进食速度宜慢而均匀,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护理常规
1、病人回病房后,主动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情况,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并立即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
2、病人取平卧位4~6小时,至病人痛觉恢复后按手术的种类给予各种卧位。
3、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一次,连续四次稳定后停测。
如成人患者收缩压低于12kpa,脉搏增快,应考虑血容量不足而加快补液,如血压不回升,指甲、唇苍白,应考虑术后出血,报告医生处理。
4、如病人出现胸闷、发绀、说话费力,呼吸交换量不足,应考虑麻药缓慢渗入蛛网膜下腔,使麻醉平面继续上升,尤其高位硬膜外麻和麻醉过程中曾穿破硬脊膜的病人,应倍加注意,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即予吸氧,酌情使用麻黄素类血管收缩类药物,并报告医师协同处理。
5、注意排尿情况,如有尿潴留则按尿潴留护理常规护理。
6、如留置硬膜外导管,要防止脱出和折管,导管外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应避免插管处污染及麻醉穿刺点的感染。
麻醉前的护理:⑴禁食:常规我们都是禁食12小时。
对于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孕产妇排空时间更长。
所以禁食至少6小时。
⑵局麻药物过敏试验:如普鲁卡因。
⑶术前用药:术前30-60分钟进行【4】作好手术后护理的准备:根据手术的不同,为病人回病房提前准备: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器,吸痰管,输液架,呼吸球囊,急救药等物品。
麻醉后护理:一。
椎管内麻醉----硬膜外或者腰麻(1)先取平卧位,6-12h后若无禁忌,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嘱患者禁食水6小时。
(2)应了解麻醉平面是否已消失,并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如有较显著的变化,应立即报告有关医师。
二。
全麻术后(1) 麻醉尚未清醒者,应有专人护理,每15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清醒时止。
如氧饱和度《90,收缩压<90mmHg,脉搏>110/min,应立即报告医师。
监护仪的用法。
(2) 全麻后即使病人清醒,残留的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药物未完全代谢之前,随时可出现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异常,特别是苏醒前病人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黏液堵塞、呕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
各种呼吸道梗阻均需紧急处理。
患者清醒前,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根据病情改变卧位。
呕吐时,应立即将呕吐物擦净或吸除,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呼吸运动及皮肤、指甲颜色,如有发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报告有关医师,并同时给氧及(或)作人工呼吸。
(简易呼吸球囊)(4) 警惕患者躁动,防止坠床。
病人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不安和幻觉,应加以保护,必要时加以约束,防止病人不自觉地拔除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导管,造成意外。
一、麻醉学概念的发展麻醉(anesthesia,narcosis)的原意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镇痛(analgesia) 则是可逆性的使整个机体或局部痛觉消失,多用于手术或某些疼痛的治疗。
骨科病人术后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一)、床单位准备:1、按麻醉种类要求准备床单位,臀下及患肢切口处垫一次性中单,避免切口渗血污染床单。
2、根据病情、手术及麻醉的需要准备用物。
如大手术后需要准备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等,全麻病人还需要准备负压吸引器、急救车等抢救用物;股骨颈骨折术后准备中立位丁字鞋;显微外科术后需要准备烤灯。
(二)、交接病人的护理1、皮肤护理(1)、术后重点检查骶尾部及骨突部位皮肤有无压伤。
(2)、取俯卧位手术的,应检查两侧髂前上棘及面颊部皮肤有无压伤。
(3)、四肢骨折手术应检查扎止血带部位皮肤有无损伤。
(4)、术中牵引复位患者应检查会阴皮肤有无挤压充血。
2、管道交接(1)、伤口引流管:注意保持通畅,防止脱出、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并准确记录。
(2)、静脉留置套管针:检查套管针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漏、脱出,固定是否牢靠,根据病情和病人情况调节滴速。
(3)、留置尿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尿管。
2)、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位,防止逆行感染。
3)、定时检查尿管是否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性质,并准确记录。
4)、尿道口护理。
5)、夹闭尿管,每2-3小时开放一次,训练膀胱正常收缩功能。
3、病情交接(1)、手术后病人安置正确的卧位后,首先判断神志是否清醒。
(2)、测量生命体征,全麻病人应监测呼吸情况。
(3)、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
(4)、检查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功能,保持肢体功能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5)、了解术中病情及出血情况,根据术中失血量、生命体征、术后尿量及病人的全身情况调节输液速度。
(三)、麻醉术后护理1、全麻术后护理(1)、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低流量氧气吸入,2升/分,禁食水。
(2)、判断病人意识情况,未清醒者应设专人看护,监测病人呼吸,观察有无舌后坠、呼吸道有无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痰,防止窒息的发生。
(3)、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强度等,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硬膜外麻醉后护理常规
一、平卧6小时,以免术后发生头痛。
根据病情给适当卧位。
二、病人如有恶心、呕吐应头测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三、禁食6小时,以后按医嘱给饮食。
四、如有头痛、头晕应观察原因,并按医嘱给止痛剂或镇痛剂。
五、术后6——8小时不能排尿者,可针刺中枢、关元、三阴交结合诱尿,必要时导尿。
腹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
一、执行外科手术前一般常规准备。
二、幽门梗阻者,术前禁食。
输液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失衡。
术前3日,每晚洗胃1次。
三、结肠、直肠、肛管手术者,术前3日改流质饭。
并服肠道消炎药物如:新霉素、磺胺药等,服缓泻剂如:番泻叶。
术前日晚、术晨清洁灌肠注意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时给静脉推入50%葡萄糖60毫升。
四、急腹症病人在采取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期间,应观察腹疼程度、范围的变化及有无呕吐、肠型、腹胀等。
观察期间禁止用止痛剂,并禁饮食,已确诊者可给止痛剂。
五、术前安胃管。
术后护理:
一、执行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及麻醉后护理常规。
二、血压平稳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
三、禁饮食。
肠蠕动完全恢复后按医嘱给流质;过早进食可引起呕吐或腹胀。
四、注意观察腹部及肺部情况,鼓励病人咳痰及翻身,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五、注意伤口愈合情况,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老人、病重及禁食时间较久者,易影响伤口愈合。
如发现有血性液体流出,多提出刀口裂开,应及时通知医生;或及时给予腹部加压包扎。
六、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记录引流量。
七、腹部手术后由于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及腹壁切口疼痛,限制了腹壁肌肉的运动,使直肠内气体不易排出,导致腹胀较重者可针刺、热敷、肛管排气,并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八、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