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0
关于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补充【摘要】目的为了完善和提高我院在对小儿消化道先天性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技术水平,本文对几种小儿消化道异常的x线摄影特点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加以补充分析,把我院诊断小儿消化道疾病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三年中的临床病例,有关小儿消化道异常的临床资料对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2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以及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诊查并与本病症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论小儿消化道异常征象并不十分多见,但要结合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不能急于的进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先天性十二指肠及小肠闭锁等病症,都是禁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的,只能拍摄单纯性x 线平片。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好的办法检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消化道异常幽门狭窄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81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41-01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三年中的临床病例,有关小儿消化道异常的临床资料对9例先天性食管闭锁,21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狭窄及小肠闭锁,以及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病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诊查并与本病特点进行了精心细致诊查,并结合生理病理以及本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2 结果2.1 先天性食管闭锁本病症严格禁忌钡餐检查及钡剂造影,可拍摄单纯胸腹部平片。
本病x线检查前,先从鼻孔或口腔插入一导管。
如食管闭锁者导管进入10-15厘米处导管不能在进行前进。
这种情况出现后,我们要进行其它的检查。
本病特点常合并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左斜位观察:食管上部为球状盲端,下端则呈“铅笔”状由气管分叉处分出。
如有瘘管,诊断须要用水溶性造影剂来鉴别。
2.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幽门痉挛笔者指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下窄时,可见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的时间延长(右卧位时钡剂通过时间在5分以上)及幽门部延长(5毫米以上)胃蠕动亢进或消失、胃扩张、无力、幽门通过困难。
消化道重复畸形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于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
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可能与胚胎期间发育不良有关。
症状消化道重复畸形症状因位置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食管重复畸形症状•饮食、吞咽障碍•反流•呛咳•肺炎胃重复畸形症状•腹胀•呕吐•上腹部疼痛小肠重复畸形症状•腹痛•腹泻•肠梗阻大肠和直肠重复畸形症状•腹部胀气•便秘•身体贫血•腹痛诊断消化道重复畸形可以通过X光、CT扫描、MRI和内镜检查进行诊断。
医生还可以通过活检和生物化学分析来确认诊断。
如果怀疑病人存在消化道重复畸形,则应立即联系儿科外科医生或消化内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治疗消化道重复畸形的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畸形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食管重复畸形治疗•手术•应用抗酸药物减轻反流症状胃重复畸形治疗•手术•药物治疗小肠重复畸形治疗•手术,取出危险的重复部分•药物治疗大肠和直肠重复畸形治疗•手术•应用灌肠预后大部分消化道重复畸形病人手术后恢复良好,但对于一些病人来说,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很高。
有些患者需要更多的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
如果病人接受了及时的治疗,他们的生存率通常很好。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症状因部位而异。
虽然该病的病因仍未完全了解,但可以进行X光、CT扫描、MRI和内镜检查等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
大多数病人接受治疗后可以恢复健康。
了解消化道重复畸形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对于及时发现和诊断该疾病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诊断肠重复畸形13例分析
张保刚;郭志平;李宗凯
【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6)1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小儿肠重复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小儿肠重复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特殊造影方法.结果 13例均于术中证实为肠重复畸形,病理检查管状型5例,肠外囊肿型5例,肠内囊肿型3例.经术前影像学诊断腹部有明显阳性体征者11例,2例于剖腹探查术中确诊,术前影像学诊断阳性率为84.6%.结论肠重复畸形可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特殊病例于术中造影对完整切除病变,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张保刚;郭志平;李宗凯
【作者单位】天津儿童医院外科,300074;天津儿童医院外科,300074;天津儿童医院外科,3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二维超声诊断肠重复畸形1例 [J], 周萍
2.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附13例报告) [J], 曹正国;周林玉;吴斌;孙友文;舒启安;诸禹平
3.13例儿童消化道重复畸形的影像学分析 [J], 孙惠苗;杨辉;俞泽阳
4.影像学检查双侧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畸形报告 [J], 杨庆锌
5.假肾征声像图表现诊断肠肿瘤13例分析 [J], 季秀珍;万志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1年4月第23卷第4期J Clin Ultrasound in Med ,Apr.2021,Vol.23,No.4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12d 入院。
既往有支气管炎并扩张病史,否认消化系统疾病史、外伤史和手术史。
体格检查无异常。
超声检查:左上腹腔紧邻胃大弯侧胃壁见一大小约3.3cm×2.7cm 类圆形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缘见高回声环,环状部分区域呈现高-低-高回声,呈“双环征”,边界清晰,与脾脏、左肝分界清,CDFI 于肿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2)。
饮水后肿块与胃大弯侧胃壁关系密切。
超声提示:左上腹胃大弯侧胃壁占位病变。
腹部CT 检查:胃底黏膜下见一大小约3.8cm×2.9cm×2.4cm 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清晰,CT 值28HU ,增强后病变见环形强化(图3,4),中央区未见明显强化,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
胃镜检查:胃底大弯侧见一明显隆起,直径约3.5cm ,表面稍充血、红肿,其黏膜未见溃疡;胃镜诊断:胃底巨大隆起(图5)。
术中见:胃底见一大小约4.0cm×3.0cm×4.0cm 肿物,未突破浆膜。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胃重复畸形(图6)。
讨论:成人胃重复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消化道重复畸形,好发于胃大弯侧。
重复胃与正常胃紧密相邻,两者肌层相连,内衬消化道黏膜,血供系统相同。
本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按形态可分囊肿型和管型,囊肿型多见且不与胃腔相通,管型与胃腔相通。
本病超声图像特征为[1]:囊肿型表现为与胃壁紧密相连,边界清晰,无分隔的厚壁囊性肿块回声,壁有分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高回声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低回声的肌层及高回声的浆膜,呈“双环征”;当囊内张力较高时,囊壁被牵拉变薄,仅表现为一高回声环。
管型的腔与正常胃腔相通,但不易发现,管内有潴留物时表现为管状无回声区。
本例超声表现为包膜完整且不与胃腔相通的囊性肿块,囊壁与胃壁紧密相连,共壁,部分囊壁可见高-低-高分层结构,呈“双环征”。
Chin J Gastroenterol,2022,Vol.27,No.5·病例分析与个案报道·成人胃重复畸形1例*曹满菊#高山&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消化一科(441021)关键词胃重复畸形;内镜超声检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断;治疗Gastric Duplication in Adult:A Case ReportCAO Manju,GAO Shan.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Ⅰ),XiangyangCentral Hospital,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Hubei Province (441021)Correspondence to:GAO Shan,Email:*******************Key wordsGastric Duplication;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Diagnosis;Therapy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2.05.009*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WJ2021F066)#Email:****************&本文通信作者,Email:*******************胃重复畸形(gastric duplication )也称作重复胃或胃重复囊肿(gastric duplication cyst ),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多见,传统多行外科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也可行内镜下微创治疗。
本文报道1例在完善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充分评估病灶情况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治疗的成人胃重复畸形病例,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肠重复畸形CT诊断发表时间:2016-09-01T11:49:10.8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张海峰孙德明[导读]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出血[6]、腹泻、体重减低等。
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 314500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先天畸形,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肠重复畸形又称肠囊肿、肠源性囊肿、巨大憩室、包含囊肿、重复回肠等。
Keibel在1905年报道过重复畸形,而“消化道重复畸形”一词由Ladd等在1937年首先提出,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的一侧,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征的囊肿状或管状空腔结构,其可发生于口底到肛门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1,2,3],好发于回肠(可占 61.7%),可位于肠系膜侧或肠系膜对侧[4,5],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其中以十二指肠及小肠最常见。
肠重复畸形多发生在婴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出血[6]、腹泻、体重减低等。
肠重复畸形的形状常为球形、椭圆形或管状,与消化道相通或不通。
组织病理学三大特征:附着于消化道、腔内壁有消化道上皮、壁内有发育良好的平滑肌结构。
根据病灶形态不同,CT影像学表现分四型:(1)肠壁囊肿型,位于肠壁肌层或粘膜下,该段肠管向外突出形成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2)肠外囊肿型,囊肿附于肠壁一侧与正常肠管不相通;(3)肠外管状型,在正常肠管系膜平行管状肿块,一端或两端与肠管相通;(4)憩室型,呈囊袋状与管腔相通,囊肿型最为常见[7]。
肠重复畸形表现为低密度,CT 值介于水或软组织之间,合并出血可有液-液平面,与肠道相通时,囊内可见气体和肠道内对比剂;增强扫描: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可见特征性改变—“双环晕轮征”(内环为囊壁水肿黏膜和黏液组成的低密度环,外环位完整肌层构成的高密度环)。
肠重复畸形的CT鉴别诊断:(1)肠系膜囊肿:囊壁一般多菲薄,形态不规则,可单房或多房,囊内可有分隔,多位于肠系膜根部,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一般CT可清晰显示,明确诊断[7]。
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在小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高频探头检查于小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接收的60例小儿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状况作为金标准,对所有患儿行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分析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小儿消化道畸形的检出率。
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相比,超声高频探头检查检出率为91.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应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检出率较高,可为后续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广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超声高频探头检查;小儿消化道畸形;应用价值在儿童所有先天性畸形疾病中,消化道畸形发病率居于第4位。
但近些年,受食品安全问题增多、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使得小儿消化道畸形发病率逐年提升,临床对该病的诊疗工作越发重视[1]。
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中,诊断方式较为单一,临床多采用消化道造影进行诊断,此诊断方式无法精准辨别疾病类型,且对于症状不突出患者,往往需多次诊断吗,效率不高。
此种诊断方式易耽误患者治疗,且还易使患者因治疗周期过长丧失耐心,特别是诊断患者均为年龄较低儿童,其在治疗周期与疼痛耐受力方面要远低于成年人[2]。
因此,研究一种小儿消化道畸方捷、精准的诊断方法具备极高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分析在小儿消化道畸形诊断中应用超声高频探头检查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接收的60例小儿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范围1个月-14岁,平均(6.71±1.02)岁,患儿就诊时产生腹部胀气、呕吐、便血、持续腹痛、哭闹等表现。
1.2方法应用PHILIPS EPIQ5/EPIQ7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5MHz-15MHz。
检查开始前,禁饮禁食6h,待患儿处于安静状态时,协助患儿于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如果患儿哭闹不配合,医师可于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下给予患儿水合氯醛处理(0.5 mL/kg)(口服)。
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超声诊断杨秀珍;叶菁菁;蒋国平;何瑾;陆亚君;彭学慧;赵镭;何彧【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05(013)002【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肠重复畸形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与肠系膜囊肿的鉴别.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肠重复畸形和17例肠系膜囊肿的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检出肠重复畸形9例,漏、误诊4例.与肠系膜囊肿对比,肠重复畸形声像图主要表现囊性肿块较小(直径<10cm),壁厚、分三层、多无分隔.结论: 观察肿块的大小、囊壁结构及囊内分隔,有助于鉴别肠重复畸形与肠系膜囊肿.【总页数】2页(P103-104)【作者】杨秀珍;叶菁菁;蒋国平;何瑾;陆亚君;彭学慧;赵镭;何彧【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高频线阵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肠重复畸形1例 [J], 吴婧;钟少卫;李晓红;朱巧灵2.囊性肠重复畸形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J], 王清扬;郑力;韩警晓3.肠重复畸形的超声诊断 [J], 陈小知;黄福光;潘尹4.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的超声诊断 [J], 赵亚平;郑名芳5.儿童肠重复畸形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J], 石凯丽;陆双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