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游憩空间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2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现状分析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校提供给学生休闲娱乐、参与社交活动和进行学业交流的场所。
该场所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设施包括体育馆、健身房、乒乓球室、游泳馆、多功能厅、休息区和餐厅等,室外则有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康乐广场和草坪等。
但现状分析发现,该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不足之处:1. 设施老旧,更新不及时。
该中心的许多设施已经使用多年,环境和设备状况出现明显下降,如泳池的瓷砖、淋浴喷头等设备出现老化、磨损等情况。
而在设施更新方面,中心并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场馆内很多设施档次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空间利用不合理。
该中心的室内空间虽然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活动需求,但是场馆内部分区域存在空间浪费等情况,如某些健身器材摆放位置不合理,区域空间被浪费。
同时,中心的室外空间大量未被充分利用,不能满足外出团队活动、露天运动训练等需求。
3. 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
在使用中心提供的设施时,发现管理方对会员订场、预定、入馆等核心服务流程的规范尚未到位,给会员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同时,场馆内的清洁卫生也需要加强,垃圾、锁器、坐垫等物品乱放乱堆,让使用场馆过程中留下不良影响。
改造策略1. 设施更新和维修:中心应该及时更新和维护设施,提升场馆设施档次,并建立健全的设施维护机制,确保设施的整洁、安全使用性。
此外,可以加强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引进更先进的运动器材和设备,推出具有特色的运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的青年及爱好者。
2. 空间改造:在现有的空间中,可以采用优化布局、拆改、建筑增设等方式,为场馆内部空间重新规划,充分利用每一寸可用的面积,避免空间浪费和闲置资源堆积。
针对室外空间,可以增设露天健身、瑜伽、中小型演出舞台和休闲座椅,满足学生基于团队或者个人训练和娱乐的需求。
3. 管理升级和服务提升:中心管理方应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规范,严格执行入馆规定,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制度和管理流程,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的日常活动场所,其空间现状和改造策略对于提升学生活动和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策略。
1.空间现状分析
目前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存在以下问题:
(1)空间分配不合理:部分空间被浪费,而其他区域过于拥挤,无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
(2)缺乏多功能区域:当前中心缺乏用于会议、讲座、展览和表演的多功能区域,限制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和发展。
(3)设施陈旧:部分设施老化,状况欠佳,对学生的体验产生了负面影响。
(4)通风和采光不足:由于空间内部结构设计不当,导致通风不畅和采光不足。
2.改造策略
为了改善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现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重新规划空间布局:通过重新规划中心的内部空间布局,将空间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不同功能区域,例如独立的会议室、讲座厅和展览区等,以满足学生的各种活动需求。
(2)更新设施设备:对老化和状况欠佳的设施进行更新和维修,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学生的良好体验。
(3)增加多功能区域:增设多功能区域,如可以灵活使用的活动厅,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活动需求,包括舞台表演、比赛、社交聚会等。
(4)优化通风和采光:在改造过程中,应考虑优化空间的通风和采光,增加窗户或采用天窗等措施,提高空气质量和光线明亮度,创造更舒适的学生活动环境。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空间利用率不高是目前学生活动中心存在的一个问题。
根据对该空间的观察可以发现,存在大片的空置区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走廊两侧的墙面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设置展览板或者展示校园文化的图片,增加墙面的观赏性和信息性。
中心大厅的座位布局和功能设置也需要进行改进。
可以增加更多的沙发和休息区,方便学生们进行闲暇休息和互动交流。
为了丰富场馆的功能性,在大厅设置一个小型舞台或表演区域,允许学生们进行表演和才艺展示。
活动中心设备和设施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
在学生活动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娱乐设备和设施,如投影设备、VR设备、电子游戏设备等,以吸引更多人的兴趣和参与。
为了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建立一个学生活动中心的运营管理团队,负责策划和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如演讲、讲座、比赛、展览等,以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
现有的活动中心空间布局较为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们活动时的拥挤和排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和扩建。
可以考虑在空地上新建一个室外运动区域,供学生们进行户外运动和集体活动。
还可以将一些服务设施和功能分散到不同的区域或楼层,以减少人流拥堵。
通过科学合理地布局和分区,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为了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激励机制。
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和荣誉制度,对在活动中心积极参与和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如学生交流会、知识竞赛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可以通过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造策略,以提升其功能和吸引力。
需要改善的方面包括空间利用率、设备设施、空间布局和学生参与度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改造和改进,可以打造一个更加多功能、富有吸引力和活跃度的学生活动中心。
2019·12校园户外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空间,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服务于包括自习、交流、休憩、娱乐等多种活动。
现今的部分学校也很重视此类建设,“森林式校园”“花园式校园”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其中重要构成要素的户外休憩设施应该得到足够的认知与理解。
一、校园户外休憩设施的现状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作为校园空间的构成元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规划模式、维护模式、专业影响等,从而造成其在设计感、种类、造型、后期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一)影响要素现今,新建成的大学校园大多有着统一明确的规划方式,整体布局、分期完成,效率高、效果好。
清晰的分区意识使得此类休憩设施能够更加倾向于区域的使用需求,辅助区域气氛的营造。
维护模式包含设施的更新与完善。
当今不少高校都将校园户外景观作为建设的重点对象之一,设施的功能以及视觉效果的升级,能够显著提高学校户外景观的人性化与美观性。
各学校的专业方向也会影响此类设施,比如艺术类院校、林业景观类院校,其校园景观以及附属品都会更加人性化、科学化,这与学校氛围和相应的学术理论是分不开的。
(二)现状说明部分校园户外休憩设施仍然采用普通城市户外休憩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感,在功能上也较为单一。
这些设施与场所之间互不相关,使用者缺乏主动休憩的需求,因此,这些座椅只具备必要性休憩行为的功能。
即使如此,此类设施的数量也不能被保障,一座难求是学生户外活动经常遇到的难题。
校园户外休憩座椅是良好的学习交流的载体,学生群体对其需求极其旺盛,在早晨、课前或者考试周等特殊时期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需求,所以许多学生不得不充分利用部分台阶和花坛挡土墙进行暂时性、亚舒适的休憩学习。
位置上,有些设施因为位置不合理鲜有使用者。
偏远、隐私性差、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使用热情,白白浪费了资源。
在设施的维护、更新上,后期维护是保障设施功能完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性化的设施往往需要高频以及高投入的维护,而很多校园的户外休憩设施维护系统并不完善,部件老化、破损导致部分设施无法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发展模式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我国创新的中坚力量。
对高校创新功能的重视必然带来新时期高校的发展的新机遇,与之匹配的是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与革新。
高校校园景观作为高校的外空间物质存在和精神活动寄托,是高校整体建设与发展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
高校校园景观作为一种有其鲜明特点的景观空间类型,存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景观设计呈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空间环境、特殊使用群体和功能意义。
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校内师生各项活动,尤其是休闲游憩活动的开展的多方位需求,体现校园独特的人文素养和办学理念等优势。
目前高校景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高校校园景观在设计之初忽视了景观游憩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令使用对象缺乏场地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无法形成深刻的校园游憩记忆和较强的游憩吸引力,难以在减轻身心压力的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作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主要使用群体的高校师生对校园景观的内涵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调查与研究当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游憩行为的实际情况,对实现人境互动的设计途径和设计方法创新,满足高校师生群体的行为心理需求,增进人与场地的密切互动,促进使用对象之间的良好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景观为例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开展校园景观设计实践,提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水平,提高校园景观休闲游憩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方法POE研究法指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缩写为POE),是一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指项目建成若干时间后,收集使用者对项目使用的评价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OE研究体系对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参与性进行调查研究,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游憩空间设计构思班级:10级旅游管理姓名:胡柯柯学号:20104140139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游憩空间设计构思一、引言本次规划以我校新校区的游憩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旅游学、区位理论、景观生态学等理论,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资料分析等方法,以学生生活景观区为例对我校游憩空间设计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我校新校区游憩空间规划提供思路、方法和对策借鉴。
二、新校区基本概况我校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 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站地1711亩,建筑面积50万㎡,以“明德、博学、经世、笃行”为校训。
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大力提倡并支持学生和学生团体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学生会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思想学术节、体育节、星火论坛、“挑战杯”竞赛等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我校新校区于2009年11月份开始动工,2010年投入使用,现仍在进行三期工程建设,学校的绿化面积也已初具规模。
三、新校区游憩空间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优秀的休憩空间设计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与高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与网络广泛进入大学生的生活,这大大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和知识的互补,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户外活动减少了很多,很多学生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放在了电脑上,经常的网络虚拟空间生活容易导致心灵的空虚和人情的淡漠。
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吸引学生更多的投入到户外活动生活,也使得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步入成年。
此外,优秀的休憩空间设计有利于大学人文氛围的创建。
校园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氛围、校园特色和学校精神是校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校园游憩空间的设计是创建校园整体氛围、人文环境的必要条件。
四、新校区游憩空间分析我校新校区以“一山一水”特色的景观构架,形成“一主轴、两副轴、一环、七区,十六景”,(山为“孺子山”;水分南北两湖,南为明湖,北为鉴湖),这些区域均可开发为游憩空间。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一、引言作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活动中心承载着学生社交、文化娱乐、体育锻炼等多种功能,是学生们学习之外的重要场所。
随着大学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今许多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设计和功能设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造和提升。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
二、现状分析1. 空间布局不合理该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较为混乱,各功能区域之间缺乏清晰的界限,导致多功能区域之间相互干扰、交叉。
学生自习区域与娱乐区域相邻,导致噪音影响学生自习。
游泳池与健身房的位置也不合理,容易造成人流拥挤。
2. 设施陈旧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一些设施已经经过多年的使用,呈现出一定的老化迹象。
健身房的器械老旧、游泳池的设备老化。
这些陈旧的设施不仅影响了使用体验,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缺乏新型娱乐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娱乐设施逐渐成为了大学生活活动中心必备的一部分。
该大学生活活动中心缺乏一些时下流行的娱乐设施,如VR体验区、桌游区等。
缺乏新型娱乐设施使得大学生活活动中心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三、改造策略1. 空间布局优化需要对大学生活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和优化。
根据各功能区域的特点,划分出清晰的界限,避免相互干扰和交叉。
在自习区域和娱乐区域之间设置隔音墙或隔音门,以减少噪音对学生自习的影响;在游泳池和健身房的出入口增设通道,以避免人流拥挤。
2. 设施更新换代对大学生活活动中心中的陈旧设施进行更新换代。
一方面,可以对老化的健身器械和游泳池设备进行修缮或更换,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还可以引进一些新型的健身器械和游泳设备,以提升学生使用的舒适度和体验感。
3. 引入新型娱乐设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放松和娱乐,应该引入一些新型的娱乐设施,如VR体验区、桌游区等。
这些新型娱乐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娱乐体验,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参与。
浅析感知行为视角下大学校园休憩环境-- 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摘要:文章从感知行为的角度,在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休息设施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通过整理户外的坐卧休息空间的设计要素和使用者之间的要求关系和相互关系的校园,来完善室外坐卧休息设施和空间建设。
结果表明,游人可以通过静观或行走观赏,享受舒适的湖泊环境,感受到宁静。
从空间的观点来看,其存在表明游人会选择在景区分布密集地停留。
关键词:休憩空间;休憩设施;感知行为;景观偏好1.研究意义校园休憩空间在满足我们休憩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发扬校园休闲文化,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休憩设施影响着我们户外交流以及活动体验。
本文从行为感知、心理感知、景观爱好角度出发,总结出师生对休憩景观、休憩空间的偏好及其结构模式,从而对校园不同休憩设施使用者进行观察与研究,分析比对其休憩行为偏好,以及总结相似点,并且结合环境现状,分析海源校区现有休憩设施优劣点,从而为改善校园休憩空间提出建议,提高师生的校园体验质量。
1.研究对象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作为调查研究的场地对象,观察校园内不同年级在休憩空间行为以及对休憩设施使用情况作。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内包含有教学建筑区、学生宿舍区、教职工居住区等各类功能区,建筑种类及功能复杂多样,校区内大部分为新搬迁而来大四学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之上,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海源校区内的户外休憩设施的使用行为研究更应该考虑新生与老生间不同体验感受。
1.调研地内人群的感知行为生态感知理论强调人类生存适应和感知反应的先天性本能。
意识和环境在显示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想法。
根据人类感知行动的特征,可以将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发话行为分类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活动和社会活动。
大部分环境条件下往往都能产生必要性活动,自发活动只在适当的室外条件下发生,而社会活动主要从这两种活动发展起来。
我们主要研究自发活动和社会活动。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一、引言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大学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活活动中心成为了学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仅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还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中心。
现实中一些学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存在些许问题。
本文将对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二、现状分析1. 空间狭小很多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相对较小,无法承载学生们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交交流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日期(如节日、社团活动等)时,空间更加显得局促,难以满足需求。
2. 设施设备陈旧在一些学校中,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设施设备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如桌椅设备陈旧、多功能厅设备缺失等,影响了学生的日常使用体验。
3. 布局单一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布局单一,大部分是多功能教室和办公场所,缺乏适合学生活动和社交交流的场地。
4. 缺乏文化和艺术氛围一些大学生活动中心缺乏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打造,存在文化空间较为单一的情况。
三、改造策略1. 空间扩展对于空间较小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以考虑进行空间扩建,提高使用效率。
如果扩建不可行,也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利用彩色墙面等手段来营造空间感。
2. 更新设施设备对于陈旧的设施设备,可以进行适度的更新和维护,包括桌椅设备、多功能厅设备等。
引入一些科技设备,如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提高空间的多功能性。
3. 多样化空间布局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布局中,可以考虑引入多样化的空间布局设计,包括阅览区、休闲区、社交区等,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并在布局设计上融入一定的文化和艺术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4. 强化文化和艺术氛围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文化讲座、音乐演出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使大学生活动中心成为学校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中心。
四、改造成效评估在进行改造后,需要对改造成效进行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空间利用率:通过对改造前后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对比,评估改造前后空间利用效率的提高程度。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校中心区域内的一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交流、学习讨论等功能。
目前该空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改造策略,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现状分析包括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现有设施、功能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该中心的设施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图书阅览区、休闲区、电脑区、多功能会议室等。
使用情况并不理想,许多区域只有尖峰时段才有学生使用,其他时间则相对冷清。
现状分析还需考虑学生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调查调研,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该中心的期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开放学习和自习空间、提供各种娱乐设施和活动、提供社交交流的场所、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
1. 提升设施与功能: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增加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新设施,如音乐房、电子游戏区、健身区等。
改善现有设施的条件和舒适度,例如增加阅览区的书籍种类和数量,改善休闲区的座位和桌面布局等。
2. 引入多元化活动和项目: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和项目,如文艺表演、讲座、比赛等。
通过丰富的活动和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增加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关注度和使用率。
3. 优化空间布局和设计:根据功能需求和活动规划,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空间进行优化布局和设计。
将会议室与休闲区相邻,方便举行小型活动和讨论;在电脑区设立个人工作室,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隐私。
4. 强化社交交流:增设社交交流区,如咖啡厅、休闲茶座等,提供学生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加强学生社团和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交平台和机会。
5. 设立个性化服务:通过引入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学生身份识别系统,记录学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偏好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推荐和定制化服务。
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的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提高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和便利。
城市建筑城市空间 2019年10月第16卷总第335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53学校中休憩空间设计问题浅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为例郭晓颖(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休憩空间是城市空间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无论是在街道、商场、公园等一些公共空间,还是在居住区和住宅里,都会有休憩空间的存在。
学校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休憩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休憩空间不仅具有休息功能,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空间;学校空间;休憩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3[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the Design Problem of Rest Space in School—— A Case of Huaqing College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Guo Xiaoyi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54, China)Abstract: Rest space is an indispensable existence in urban space. Whether it is in public spaces such as streets, shopping malls, parks, orin residential areas, there will be rest spaces in the houses. Being a public place, the school also has rest place, which is also an essential in school. The rest space 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of rest, but also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x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Key words: public space; school space; rest space学校是城市中很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
某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现状分析与改造策略现代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社交、活动、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大学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活动中心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对现有空间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策略,以适应现代大学生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某高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它集合了学生社交、学习和休闲娱乐的空间。
对该中心的现状分析表明,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造和升级。
该中心的空间利用率比较低,大部分区域只是简单地设立了桌椅,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现有的设施和装备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高品质、高舒适度的需求。
中心的功能性布局存在问题,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缺乏联系和组合,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感受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造策略:一、空间规划与设计针对现有的空间利用率低、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我们建议对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整体空间规划和设计。
通过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区划分和功能布局,实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组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多样性。
可以增设独立的自习室、休闲区、娱乐区、社交区等不同类型的空间,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增加可移动的隔断和家具,以便根据不同的活动和需求进行空间变化和组合,提高空间的灵活性。
二、设施和装备升级现有的设施和装备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对高品质和高舒适度的需求。
我们建议对设施和装备进行升级。
可以从家具、灯具、地面材料、空调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保证整体空间的舒适度和品质。
注重设施的智能化和节能化,以提高使用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
三、功能性布局优化现有的中心功能性布局存在问题,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缺乏联系和组合,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感受不佳。
我们建议对功能性布局进行优化,增加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和联动。
可以设计具有多功能性的休闲区,兼顾学生的自习和社交需求;增设活动主题空间,定期举办个性化的活动和主题展览,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大学校园游憩空间分析
【摘要】近年大学校园的快速扩容使得大部分校园过于呆板无趣,而充满趣味的游憩空间对于改善校园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校园为例,从我国大学校园面临的问题出发,对校园游憩空间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城市游憩空间的概念引入大学校园,从功能和生态两方面介绍了游憩空间对于构建合理大学校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规划;游憩空间
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学校园建设随之快速发展。
短短几年,大学格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游憩( recreation) ,它来自于拉丁语recreatio,意思是更新恢复,有身心的放松休憩之意,在1933 年雅典宪章就明确指出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1]。
而校园作为微型的城市,游憩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建设尤为重要。
1 游憩空间的功能性
( 1) 学习功能: 大学校园是学习的场所,而学习本身不应该局限在教室这个固定的环境中,游憩空间也可以成为良好的学习场所。
一直在教室学习往往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疲累的时候,可以去一个环境优美地方放松,对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营造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需要商讨一些问题,因为在教室或图书馆这种有大量人群学习的空间里,讨论问题会干扰别人的正常学习,而在一个户外的游憩空间中,学生可以聚集起来讨论一些问题,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同时在一个优美、发散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内就有很多供学生游憩的空间,在若祁湖边布置了凉亭和座椅供休息和讨论问题,而且道路两旁也有很多休息的地方,在绿化空间中如树阵广场、安仁园,也往往会设置一些桌椅,让人们有很多游憩的空间。
( 2) 休闲功能:休闲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看,“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 休闲的目的不仅在于寻找快乐,也在于寻找生命的意义。
它是一种积极的、与必要劳动互补的、不可缺少的、富有文化性的休息状态的社会生活[1]。
休闲的这种富有文化性的特性与游憩空间所具有的功能性相辅相成,正因为学生有了休闲生活、玩耍行为、适当的游憩活动、游憩的场所,人的创造力才得以更好地发挥,人的教养在潜移默化的行为中提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里经常可以看到很多附近居民来纳凉或者锻炼身体,校园里欢声笑语,生机勃勃,设置的游憩空间得到很大利用,充分增加了城市与校园的联系,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里面休闲成为了附近居民的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 3) 交通功能: 校内的道路交通系统是校园规划的重要组成,没有一个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校园生活就无法进行。
而游憩空间也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通行道,提供优美的行走环境的同时分散人流,发挥其交通的功能。
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校园里在一些草坪中设置了小道,小道两边设置木椅,不仅分散了人流,也提供了良好的休憩环境。
( 4) 文化功能: 作为大学校园中的景观及校园师生放松休闲的场所,游憩空间的文化功能不可忽视。
游憩主题作为游憩空间发展的灵魂[2],也是其文化性的主要载体。
通常,大学校园中的游憩空间以表现历史事件、名人经历或者人生哲理的主题居多。
譬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校园中的博古、梁思成雕像,亭子或者草坪上的景观小品,这些都可以称为主题道具。
也就是这些主题道具,丰富了校园的文化性,也强化了主题。
这些道具又不
仅仅局限于可见的实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意境。
2 生态性
( 1) 自然景观的利用:大学校园游憩空间的设计需要巧妙地利用自然,将地形、花草、树木、水体及自然界的阴、晴、风、雨等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明暗交替、动静相宜、声色兼备、虚实有度、富有感染力的无声大课堂[3]。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知识分子集中的大学校园内,良好的自然生态可以舒缓紧张的心情。
与之契合的游憩空间更能够营造另外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空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中大量的休憩空间与山石,水域,树木结合得十分巧妙,为休憩空间增添了生动质感。
许多小型而综合的游憩空间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为校园增添了舒适感与趣味性。
但是,自然环境也要考虑具体的季节因素,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竹林旁的一片休憩空间在夏季蚊虫较多,特别潮湿,舒适度不高,休憩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 2) 人工景观的运用: 由于规划的限制,校园中原有的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人工组织的绿色景观则能更加灵活地与游憩空间结合在一起。
例如,逸夫楼前的广场上,有着几何形的座椅,干净而方便。
树阵广场中,国槐树下排列着石凳,也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休憩环境。
3结语作为大学文化精神传承重要载体的大学校园,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游憩空间是校园空间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空间的分析,对大学校园中良好的游憩空间应具有的一些特性进行了思考,希望大学校园在设计和规划中可以充分结合以上特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休闲环境。
参考文献
[1]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陆邵明.建筑体验———空间中的情节.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刘丽和.校园园林绿地设计.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