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展开研究,分析探讨围术期护理在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价值,并剖析不同感染因素影响下患者发生感染率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80例(2019年7月-2020年12月),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各组人数均为40例,对其感染因素展开分析,并对比组间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相比较高97.50%:77.50%,在围术期护理干预下观察组在各种感染因素下出现的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可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来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围手术期护理;临床疗效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会增加患者病情恶化风险且增加患者救治时间,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通过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及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为现阶段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围术期护理强调将护理进行分阶段护理,从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旨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病情恶化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基于此,本研究对观察组入选的40例(2019年7月-2020年1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80例(2019年7月-2020年12月),将其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各组人数均为40例。
观察组内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5岁(46.37±2.12)岁,住院时间9-31d(19.56±4.13)d,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15例,颅脑损伤9例,脑积水8例,癫痫8例;对照组内男17例,女13例,年龄18-74岁(46.24±2.09)岁,住院时间9-30d(19.17±4.12)d,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17例,颅脑损伤9例,脑积水7例,癫痫7例;本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经病理检验确诊为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颅内感染者。
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46例临床观察与分析目的回顾研究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2012年3月到2013年03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出现发生颅内感染的46例,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经对症处理后46例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后头皮下积液、并发糖尿病及脑外引流有关。
标签: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颅内感染的发生,所以当进行开颅手术的时候,脑部环境受到破坏,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上升。
而且现在有手术使用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溢出或者造影液外漏等都会提高颅内感染的风险。
本文回顾本院2012年3月到2013年03月在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发生感染的46例,及其应对措施,总结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2年03月-2013年03月在我院行脑外科手术中发生感染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10-57岁,平均年龄28.78岁。
原发型疾病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4例,开放性或者闭合性颅脑外伤12例,高血压脑血管病脑出血12例,颅脑动脉瘤或者动脉畸形8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有36例。
另外有9例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来降压,为期三周以内,平均5天。
手术时长1小时到20小时,平均3.68小时。
1.2 感染防治手段1.2.1 使用抗生素术前应用头孢菌素静脉滴注,或者在术前2小时内开始每隔6小时按500mg (1瓶)一小时以上滴注完的剂量静脉滴注万古霉素。
术中用加入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来冲洗伤口。
有条件的话,通过脑脊液细菌培养来选择敏感抗生素来治疗,无法确认的情况下使用广谱而且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或者和去甲基万古霉素联用。
1.2.2 手术事项临床手术过程中,要想尽量避免感染,除了要严格无菌化手术室和操作器械以外,更短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脑脊液外漏时间都能有效地降低受感染的机率。
其中,头皮下汇集积液应该优先处理清除,本文所查46例病例中有26例同时查出有头皮下积液,感染相关率达到61.90%,值得重视。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
结果:主要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根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采用抗生素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
经过对应治疗,12例治愈,治愈率为30%,18例好转,好转率为45%。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抗生素;腰大池置管引流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外科手术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临床发生率约为41.52%~6.6%[1]。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一旦发生,治疗比较棘手,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所以抗生素的运用治疗不可避免。
目前对于该类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为单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界比较普遍的现象。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在抗生素治疗时采用脑脊液外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并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笔者将本次研究做如下报道,望可以为后续的抗生素临床运用提供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期间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19~68岁。
脑肿瘤术后患者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18例,颅脑修补术后3例。
1.2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疼及发热,体温大于38℃;具有脑膜刺激症;脑脊髓、液显示混浊,对脑脊液进行化验后:白细胞计数>10X109L-1,蛋白质>0.45g/L;糖定量<0.4g/L,并有阳性脑脊液病理学检测结果。
1.3治疗方法1.3.1静脉给药在脑脊液的培养结果出来前,可给予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采用250mL生理盐水+1g稳可信静脉滴注,12h/1次;100mL生理盐水+2g罗氏芬静脉滴注,12h/1次;两组方法交替进行治疗,直至脑脊液的检查结果3次连续核细胞正常为止,待患者提问恢复正常后再巩固治疗2周。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1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措施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17例,予以综合治疗措施,观察其疗效。
结果1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
白细胞以及颅内压的指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予以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等综合性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形式,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一方面会加重病情,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患者预后以及转归,所以控制患者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医护工作人员最为主要的任务之一[1,2]。
本院为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出现颅内感染患者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6岁。
根据患者术后的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而确诊出现感染。
1. 2 方法1. 2. 1 手术治疗①患者手术切口以及骨瓣出现感染后,若伤口深部存在波动感,应当行局部引流或清创术[3]。
由于骨瓣缺乏血供而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可以移除骨瓣,并行6周抗感染的治疗,在控制感染6个月后行颅骨成形术。
对于硬膜外积脓以及脑脓肿患者,通常需要行开颅或者是定向抽吸脓液[4]。
②腰大池脑脊液需要持续引流,通过持续引流将感染脑脊液排出体外,从而缓慢降低感染患者的颅内压力[5],并且可以刺激脑脊液的分泌,而且新分泌脑脊液能够发挥稀释以及冲洗作用,可以认为是患者的自身置换作用。
感染脑脊液截图引流到患者的体外,从而降低患者脑脊液当中的细菌浓度,从而减轻颅内感染的症状。
并且鞘内给药之后药物可以进入到患者蛛网膜的下腔,同时逐渐向颅内弥散,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③若脑室外引流患者出现细菌性脑膜炎,通过移除引流管能够提高脑膜炎的治愈率,这就要求尽快移除患者的导管。
临床经验62的推移已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且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常使用干扰素治疗该疾病。
干扰素通过与受体结合,对体内病毒的复制起到抑制作用,诱导机体产生相应蛋白酶从而降解HCV-RNA水平。
但由于干扰素,价格普遍变高,且血药浓度大,半衰期短,临床上使用仍有些限制,根据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降低HCV-RNA水平均有一定疗效[3],通过试验确定临床应用疗效,选择更为有效的药物为本次试验的目的,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在HCV-R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方面较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均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作为短效干扰素[4],其半衰期较短,易出现“峰-谷效应”血药浓度不能长时间保持治疗水平,控制难度较大,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半衰期大约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十倍,其药理活性较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也较高,故治疗效果较好,且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仍有效。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易出现不了反应,但多数症状较轻,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减弱或消失,这与干扰素对炎症细胞的作用有关,两者相比,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其半衰期短,血药浓度达有关。
综上所述,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较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1]魏伟.干扰素-α及长效干扰素抗肝炎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学通报,2012,18(21):187-189.[2]牛文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8):983-984.[3]于静,刘博伟,兰玲,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18(16):347-349.[4]曹振华.24 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HCV 基因2型和3型的最佳方案[J].传染病网络动态,2012,16(17):133.[5]滕志兰,巩维进,张树青,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101-104.<<上接61页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0例临床观察张保云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平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400【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2015.08临床经验71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的颅内感染,其发生率范围在1.52%至6.6%。
一般感染的发生与血脑屏障受到破坏有关,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视野范围小而深入,从而脑部的无菌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从而导致感染发生可能性提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来自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的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性为22例,女性为18例;年龄范围为14岁至63岁,平均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0例临床观察杨云振1 马晓莉21宁夏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 2宁夏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01【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治疗。
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的颅内感染患者,针对不同的感染情况采用对应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脑室外引流时长上,其中在5天以内者为25%,6至10天为30%,10天以上者为45%;同时多有患者均得到了感染的治愈,没有发生死亡情况。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通过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的稳定病情,减少不可逆损伤。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治疗效果龄为(44.2±3.1)岁;临床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癫痫、皮下积液、意识障碍、耳鼻漏等。
其中患者发热在术后的3至12天范围内发生,发热体温范围在38.5至41摄氏度,其中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阳性。
1.2 方法首先患者如果有体温不断提升以及脑膜刺激征等患者,做细菌培养来确定患者的感染原因。
患者病情确诊后,运用750mg 的氯霉素或500mg 的帕尼培南,相关药物更加容易穿透血脑屏障而达到药效发挥,鞘内药物使用20mg 万古霉素和3ml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注射,或者将万古霉素更换为50mg 头孢曲松钠。
但是在给药中,要避免反复性穿刺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现粘连问题你,可以辅助0.5mg 的地塞米松做治疗。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手术之后发生颅内感染情况的治疗方法。
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度3月份开始,截止到2016年度8月份期间中的174例病例进行了分析。
结果:在本次探究中,174例患者之中,共有166位患者被成功治愈,有4位患者死亡,还有4位患者在治疗期间自行出院。
结论:在避免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阶段中,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是治疗颅内感染病症的关键是,同时采取这样有效的措施也是降低后遗症影响、优化患者平时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神经外科;颅内1资料以及方法1.1基础资料本次探究中选择了本院在2016年度3月份开始,截止到2016年度8月份期间中的174例病例进行了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共计92例,女性患者82例,患者的年龄从8岁到72岁不等。
其中半球开颅类型的手术患者82位,后颅窝开颅类型的手术患者共有54位,经鼻蝶入颅手术患者10位。
同时还有1.2诊断标准开颅术后2~7d发热,体温持续38.5℃以上,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脑脊液中白细胞>0.01×109/L,其中多核白细胞>50%,外周血中白细胞>10.0×109/L;脑脊液中糖含量<450mg/L(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阳性结果;有确定的感染原因,如脑脊液漏等。
凡具备第4条者可确定诊断,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需结合其余各条。
1.3治疗方式均行脑脊液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应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如使用大剂量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静脉滴注,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素,必要时联合应用几种抗菌素。
50例脑脊液培养阴性者则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菌素;6例病情较重者行感染灶清除+拔除异物;8例脑脊液漏难以控制行修补术;36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射抗菌素,直到椎管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糖含量正常为止;10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抗菌素。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发生感染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总结其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6例颅内感染患者治疗完成后,痊愈20例,显效9例,有进步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56%。
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颅内感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临床分析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1],患者如果得不到早期明确诊断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预后较差。
文献报道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约2%~8%,而死亡率则高达14%[2,3]。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发生感染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为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6.5岁。
患者颅内感染多发生在手术后4~16 d,平均7.2 d。
患者原发疾病为颅脑外伤23例,颅内肿瘤7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3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17例;颈项强直25例;头痛28例;呕吐18例,手术切口漏9例。
1. 2 诊断标准[4] ①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
②有脑脊液漏等明确感染原因。
③有头痛、恶心、呕吐、发热、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症状和体征。
④脑脊液中白细胞数>0.01×109/L,蛋白>450 mg/L,糖定量<45 mg/L。
影像学见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脓肿。
符合第①条即可明确诊断,如不符合第①条,则需符合其他条件并作具体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该院2010—2015年间行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强化围术期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结果53例患者符合显效标准,占88.33%;6例患者符合有效标准,占10.00%,1例患者符合无效标准,占1.67%,总有效率为98.33%。
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一旦发生感染,应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治疗效果;回顾分析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reatment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NeurosurgeryWANG Jing-xinBaicheng Municipal Hospital ,Baicheng ,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treatment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neurosurger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after the 2010 and 2015 lines neurosurgery intracranial infection in 60 patients for the study,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and strengthen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Results 53 patients meet the criteria markedly,accounting for 88.33%;six patients meet the valid standards,accounting for 10.00%,one patient meet the criteria invalid,accounting for 1.67%,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33%. Conclusion Neurosurgery process,should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infection,once the infection occurs,symptomatic treatment shoul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Neurosurgery;Intracranial infection;Treatment;Retrospective analysis血脑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颅内感染的发生,在开颅手术时如果破坏脑部环境,就会提高颅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目的:探讨利奈唑胺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日-2016年8月29日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因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3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利奈唑胺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體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培养结果等指标,评价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39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9.49%。
治疗后,患者的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脑脊液白细胞及脑脊液蛋白质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9例患者中,有27例在治疗前进行了脑脊液培养,且8例(29.6%)结果呈阳性,其中6例(75.0%)培养出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
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的利奈唑胺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利奈唑胺可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且安全性较高。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neurosurgery operation. METHODS:Medical information of 39 intracranial infection patients receiving linezolid in Xijing Hospital of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during Jul. 1st,2015-Aug. 29th,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ezoli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neurosurgery operation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indexe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patient,such as symptoms,signs,lab indexes test and bacterial culture results. RESULTS:Total response rate of 39 intracranial infection patients after neurosurgery operation was 79.49% after linezolid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body temperature,white blood cell,neutrophil absolute value,white blood cell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 level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Of 39 patients,cerebrospinal fluid of 27 patients were cultured before treatment,and 8 cases (29.6%)of which were positive,among which there were 6 cases (75.0%)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nd Enterococcus. No obvious ADR related to linezolid was found in patients. CONCLUSIONS:Linezoli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aused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 such as Staphylococcus and Enterococcus with good safety.KEYWORDS Linezolid;Intracranial infection;Neurosurgery operation;Clinical efficacy;Safety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结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疾病的治疗结果。
结果30例患者经由不同疗法治疗后,疾病治愈率为93.3%,其中,治愈13例,缓解15例;其余2例因严重肺部感染、颅内出血等病症发生死亡。
结论临床根据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治疗结果,值得借鉴。
标签: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颅内感染开颅手术作为临床上的一种特殊手术,具有手术风险高、费用高等特点,虽手术可减轻患者病症,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易引发颅内感染,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临床需加强病症疗法的探究力度,以提高总体的治疗结果[1]。
下面,本文回顾分析我院30例患者的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3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30.5±1.2)岁。
疾病类型:10例脑血管疾病,12例颅内肿瘤,8例颅脑外伤。
30例患者的颅内感染均在术后1 w以内发生,伴有程度不同的抽搐、寒战、高烧等症状。
1.2临床检查30例患者均进行临床上的基础性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MRI等。
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白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增高现象,腰穿压力明显增高;CSF呈现白色、黄色等,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且含量也相对较高。
临床给予每位患者3次左右的脑脊液细菌培养,检查结果以鲍曼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
药敏试验为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1.3临床方法患者临床术后严重颅内感染后,首先需积极的治疗原发性疾病,对于术后切口CSF漏出者,可实施清创、缝合处理。
适当提高每位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并摄入足量抗生素;若细菌培养结果呈现阳性,可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剂量,随后再根据颅内感染情况选择用药方法。
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某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54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列为对照组;其余14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列为观察组。
分析影响颅内感染的因素及两组术后恢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年龄≥60岁、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4h、术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患者年龄、术后留置引流管、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4h以及术前合并糖尿病五项因素,对患者出现颅内感染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影响因素;围手术期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过程,颅内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颅内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的难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加强对颅内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于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某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其中54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将其列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5.53±6.31)岁;其余14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列为观察组,男性82例,女性64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6.81±5.8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并进行术前意识障碍评估。
监督手术全过程,并详细记录手术部位(幕上、幕下)、手术类型(急诊、择期)和手术持续时间等信息。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危险因素。
根据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利奈唑胺,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脑脊液漏、脑室引流、幕下手术、手术时间>4 h、使用显微镜等。
患者治疗后共计有效率为93.0%,用药过程中没有肝肾功能损害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对症处理后好转。
患者治疗后白细胞、多核细胞、蛋白质指标明显降低、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高,且危险因素较多。
患者在治疗中加用利奈唑胺效果确切,能够控制感染发展、改善生化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
颅脑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调查数据显示发生率为2%~18%,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1]。
临床治疗通常单用或联合应用抗生素,但实践表明有多种抗生素并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降低了药物作用,为抗感染治疗增加了困难[2]。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利奈唑胺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00例,其中术后发生颅内感染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8~72岁,平均(41.5±2.2)岁;手术时间40 min~7.5 h,平均(2.8±0.4)h;全身麻醉32例,局部麻醉11例;手术类型:颅内肿瘤切除术17例,脑出血手术12例,脑室钻孔引流术7例,蛛网膜囊肿术5例,其他2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1)依据《神经外科学》,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等,实验室检查显示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质水平增高,细菌培养呈阳性[3]。
(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3)排除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严重肢体疾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1.3.1 研究方法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时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是否发生脑脊液漏、是否留置引流管、是否使用显微镜操作等。
在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之间平行比较,总结危险因素。
1.3.2 治疗方法患者积极采用脱水、降压、抗癫痫治疗方案,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常见的如万古霉素、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等,时间控制在2周左右[4]。
存在脑脊液患者行腰椎穿刺,释放并引流脑脊液,同时鞘内注射抗生素;脑室感染患者行侧脑室引流,并使用抗生素灌洗脑室;脑膜外、脑膜下脓肿患者,通过开颅手术清除感染病灶。
在此基础上,患者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挪威Pfizer AS生产,规格:300 mL:600 mg,批号:H20110312),1~2次/d,600 mg/次,根据实际病情用药2~27 d。
1.4 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复常,脑脊液细菌培养呈阴性;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多项指标复常;好转: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治疗3 d后变化不大,或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或者死亡[5]。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多核细胞、蛋白质、葡萄糖。
(3)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和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感染因素分析统计分析显示,脑脊液漏、脑室引流、幕下手术、手术时间>4 h、使用显微镜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人数(例)感染率(%)字2值P值性别男性296 8.1(24/296)0.223 0.636女性204 9.3(19/204)年龄60岁以内365 8.8(32/365)0.048 0.82660岁以上135 8.1(11/135)手术时机急诊408 8.1(33/408)0.738 0.390择期92 10.9(10/92)脑脊液漏有63 17.5(11/63)7.199 <0.01无437 7.3(32/437)脑室引流有55 21.8(12/55)13.736 <0.01无445 7.0(31/445)手术部位幕上432 6.7(29/432)14.390 <0.01幕下68 20.6(14/68)手术时间 4 h以内380 7.1(27/380) 4.501 0.0344 h以上120 13.3(16/120)显微镜使用144 13.2(19/144)5.431 0.019未用356 6.7(24/356)2.2 治疗结果43例患者治疗时间最短3 d,最长25 d,平均(11.8±2.4)d。
治疗后治愈11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
2.3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患者治疗后白细胞、多核细胞、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葡萄糖水平明显升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x±s)时间白细胞(×106个/L)多核细胞(%)蛋白质(mg/dL)葡萄糖(mmol/L)治疗前 648.5±86.4 76.4±13.8 144.5±28.6 1.9±0.8治疗后 115.0±23.7 26.3±8.7 37.1±11.2 3.6±1.1t值39.048 20.138 22.929 8.195P值<0.01 <0.01 <0.01 <0.012.4 不良反应43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没有肝肾功能损害发生,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计数降低2例,白细胞计数降低1例,共计发生率为7.0%,分别应用白介素注射治疗和升白细胞药物后好转。
3 讨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3~7 d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属于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病死率高达27.4%以上[6]。
研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用措施防治,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医护人员的研究课题。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患者500例,其中发生感染43例,发生率为8.6%,和肖志强[7]的研究报道相一致。
感染因素在临床实践和本次研究中均表明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手术时机选择没有相关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发生脑脊液漏。
本研究中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为17.5%,原因在于和脑膜缝合的紧密程度降低,导致死腔残留,不仅影响正常血供,也会造成营养不良。
国外在这一点上,早就有清晰的记录与研究,比如在Gong等[8]的研究显示,患者常伴有皮下积液,反复穿刺增加了细菌入侵风险。
(2)采取脑室引流。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室引流患者感染率为21.8%,相关研究与实际工作发现,留置引流管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平均发生时间为6.8 d左右,提示医护人员严格控制引流时间,加强护理管理工作[9]。
(3)手术时间、部位、操作。
本研究中手术时间在4 h以上、幕下手术、使用显微镜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3.3%、20.6%、13.2%,主要是因为患者颅脑组织暴露时间长、造成意外损伤、显微镜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细菌趁机而入,形成感染[10-11]。
有文献报道,颅内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占到总数的70%以上,常见的如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12]。
患者抗感染治疗首选药物是万古霉素,但由于近些年临床应用广泛,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且在脑脊液中的穿透率不高,从而导致临床疗效不佳[13]。
相比之下,利奈唑胺抑菌作用强,尤其作用于革兰阳性菌中,对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均有较高活性。
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峰值为3.8 μg/mL,且该药物的作用方式和部位比较特殊,能够在细菌的核糖体亚单位发挥作用,不会影响肽基转移酶的活性,而是在于翻译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实现阻止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效果[14-15]。
因此,临床上和其他抗生素合用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有效提高感染控制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3例患者治疗时间平均11.8 d,治愈11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93.0%,和曾上飞[16]、单小松[17]的研究数据相近。
综上,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高,且危险因素较多。
患者在治疗中加用利奈唑胺效果确切,能够控制感染发展、改善生化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Jiang G Y,Chen Z L. Clinical analysis of 25 case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3,40(14):73-75.[2]崔向丽,刘丽宏,李激扬,等.利奈唑胺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23(5):287-290,295.[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3):245.[4]宋琦,王永和.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3):181-183.[5]岳晓艳,石广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77-180.[6]罗卫,刘晓燕,胡珍渊.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1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9):1538-1539.[7]肖志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1):1187-1189.[8] Gong J,Jia G,Zhang Y Q.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ventricle irrig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2012,17(4):212-214.[9]宋伟正,徐声亮.万古霉素联合腰穿引流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16例分析[J].四川医学,2014,30(10):1270-1271.[10]沈伟锋,王雪新.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分析[J].中外医疗,2009,27(9):9-11.[11]车震,郝东宁.68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分析和治疗[J].吉林医学,2014,15(17):3741-3742.[12] Yang Y W.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78 cases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J].Chinese and foreign Health Digest,2013,10(39):203-203.[13]苏国强,贾红运.高原地区46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20(33):214-215.[14]李卫星.浅析县级医院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1):215,216.[15]刘军.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医药与保健,2014,13(6):17,19.[16]曾上飞,娄晓辉,杨晓清,等.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医学,2015,24(5):381-385.[17]单小松,丁亚楠,王冀伟,等.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置换联合不同药物鞘内注射治疗的疗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36(12):2802-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