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用概述 一、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 二
- 格式:ppt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21
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现代汉语通论》第五章语用讲义(上)《现代汉语通论》第五章总目: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第二节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第三节话语结构第四节语用意义第五节语言要素的修辞第六节语用效果与辞格第七节语体分析第八节病句修改第一节现代汉语语用概述————————————————————————————学习要点:了解对于汉语进行语用分析的意义,认识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模式,尤其是对语用意义、话语结构等基本概念更应有深刻的领会,并且能够在分析发话者、受话者以及语境这三种要素的基础上说明语用意义和话语结构的变化。
————————————————————————————————通常认为词汇学探讨的是语言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语法学探讨的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而语用学探讨的则是语言符号与符号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然而使用者不可能在真空中使用语言符号,所以语用学还要探讨语言符号与符号的使用环境——语境之间的关系。
可见,语用分析与语言学领域内其他分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把语言放在语言与人、语言与人使用语言的环境的关系中去考察,因此,无论分析语言的哪一部分,无论用什么方法去分析,只要把被分析的语言现象放到使用过程中,涉及语言的使用者和使用环境,那么所进行的就是语用分析。
所谓语用指的就是人(使用者)在一定环境(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一旦采取这样的角度来观察语言,语言在我们的视野中就不再是一个个静态的词、短语和句子,而成了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说出和听辨这些词、短语或句子的动态的行为过程。
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也就不再是句子,而成了请求、叙述、讲解、提问、命令、威胁等运用语言的行为。
所以语用的分析又称为动态的分析,以区别于孤立地考察语言单位的静态的分析。
一、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一)语用分析的意义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是语言系统中抽象的语言单位,而不是实际话语中起着交际作用的言语单位。
后者要比前者复杂得多,也丰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