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与氢氧化钙溶解度有关的试题解读

例谈与氢氧化钙溶解度有关的试题解读

例谈与氢氧化钙溶解度有关的试题解读
例谈与氢氧化钙溶解度有关的试题解读

例谈与氢氧化钙溶解度有关的试题

万安县棉津中学温余汉

中考出题常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中心,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从历次考试情况来分析,同学们往往在这方面失分较多。现从近几年试卷中精选出一些有关氢氧化钙溶解度方面的题目来进行分析,点评这些题目的错误原因,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进行复习。

1、将饱和的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有三种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解)这题考查的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常犯的错误有两个:一是填了升高温度这种方法,二是还有一空不会填。

(解释)通常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加溶剂、升高温度。但对于氢氧化钙来说,升高温度,溶解度反而降低,导致有晶体析出,所以只能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①加水②降低温度③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固体溶质高温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低温下的饱和溶液浓

B、同种固体溶质低温下不饱和溶液可能比高温下饱和溶液浓

C、在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质量会增加

D、在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其它物质,溶液质量都不会增加

(错解)错选A或D

(解释)饱和溶液的浓稀指的是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也有相反的:如氢氧化钙。所以高温下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低温下的不饱和溶液浓。

(答案)选B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错解)错选A或D

(解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中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而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没有晶体析出)。升温不能使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选B

4、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错解)错选D

(解释)这是一道图像样题。对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大小比较、

溶液饱和性转化、结晶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考查。同学们需要从图

象中分析得出有效信息。从图象分析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中40g;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选C

5、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2)烧杯甲里是_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___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_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

(错解)①20℃≤t≤30℃;③a;④A、B、D

(解释)此题把实验过程与图象结合起来,对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进行综合考查。从图2上可知,20℃溶解度b>a=c;30℃时溶解度a=b>c;40℃时溶解度a>b>c;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从图1实验过程可知:从状态1到状态2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液的各项数据都不变。从状态2到状态3溶液温度升高了,甲烧杯中固体物质增多,乙烧杯中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丙烧杯中固体物质部分溶解,整个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烧杯甲中是c物质的溶液,

烧杯乙中是a物质的溶液,烧杯丙中是b物质的溶液。

(答案)①20℃

③ b (从20℃到40℃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在20℃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由于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其溶剂的质量最小。)

④ c (20℃时溶解度b>a=c,所以状态1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丙>甲=乙;加入等质量的固体溶质后的状态2中,由于温度不变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仍为丙>甲=乙;升温到40℃的状态3后,烧杯甲中有溶质析出,烧杯丙中仍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所以质量分数乙>甲、丙>甲。由于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后溶液是否饱和还不可知道,所以乙、丙两物质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6、如图3所示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图3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 氧化钙

D. 氯化钠

(错解)错选B

(解析)此题把实验与图象结合起来,对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考查,从图象上知,甲中的固体硝酸钾减少,乙中的氢氧化钙固体增加,影响因素应是温度升高,向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应放出热量,则所加物质A、B、C皆可。

(答案)D。

7、30℃时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6g/100g水。在此温度下,实验小组为制备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称取5.6g生石灰,放入10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冷却至30℃,过滤得到的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

A、等于5.6g

B、大于5.6g

C、等于1.6g

D、小于5.6g

(错解)错选A、B

(解析)5.6g加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是氢氧化钙,因为30℃时1000g 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钙1.6g,所以不可能选A;也不可能选B;虽然反应消耗掉1.8g水,998.2g 水中溶解氢氧化钙的质量仍近似的等于1.6g。

(答案)选C。

8、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再恢复到25℃,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减少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E .溶液的质量不变

F .溶液的质量增大

(错解)错选D 、E

(解析)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与水反应导致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会减少,因此溶解的溶质也会相应的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选B

9、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30℃的不饱和溶液

B 、30℃的饱和溶液

C 、90℃的不饱和溶液

D 、90℃的饱和溶液

(错解)选D

(解析)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所以A 、C 选项错误。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所以低温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高温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要大。

(答案)选B

10、t ℃时,向一支盛有0.1g 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g

B 、溶液是t ℃时的饱和溶液

C 、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错解)错选C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所以升高温度只会使溶液中溶质继续析出,此时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选 B

11、 下图甲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g 温度C 12镁条的饱和溶液甲乙

(1)甲图中,t 2℃时,A 、B 、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P 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 ℃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 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 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 可能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

(错解)⑶错选A

(解析)此题把实验与图象结合起来,对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含义等知识加以综合考查。从实验可知,烧杯中出现浑浊,说明有固体物质析出;又知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表现为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反而降低。则X 应为C 。

(答案):⑴A 。t 1℃时B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⑵增加溶质、降温、恒温蒸发溶剂

⑶C

1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⑴P点的含义是。

⑵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吗? (填写“能”或“不能”)。

⑶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⑷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

(错解)⑷错选A或C

(解析)t1℃时溶解度b>a=c,所以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 >a=c;当温度升高时c物质的溶解度降低,也就是说c有晶体物质析出,导致c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而a、b两物质溶液将变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没有再加入固体物质a、b,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答案)⑴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⑵不能

⑶a>b>c

⑷b>a>c

溶液 溶解度测试题及答案(word)

溶液溶解度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溶液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B.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2.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D.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中看出,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故A不正确; B、a℃时,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无法确定,故B不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将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然是低温下的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为 32g 100%39% 32g+50g ?≈,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使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 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A说法正确;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B说法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 故C错;D、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相等,如果硝酸钾溶液蒸发溶剂前,是不饱和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说法正确。故选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大 【答案】B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溶解 度\克 t /℃ ·P 0017 1.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2.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3.右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判断该溶液在A 、B 、C 、D 四种 状态时,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在下列四图中纵、横轴的单位分别相同时,有关氯化钠溶解度曲线(a ) 和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b )的关系示意图基本合理的是 A B C D 5.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现分别在 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6.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7.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8.向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 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g ,如 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 粉末不变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C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D 溶液中找不到带标记的SO 42-,但白色粉末逐渐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9.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Na +总数不变 B 单位体积内的OH -数目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溶液的质量不变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温度仍为40℃而加入少量CaO ,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分数(百分比浓度) C 溶液的质量 D 溶液中Ca 2+的数目 11.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5% 12.向100g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g 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溶解度计算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唐荣德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未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55 g 无水硫酸铜或加入100 g 胆矾(CuSO 4·5H 2O )晶体,都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则硫酸铜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B ) A . 20 g B . 25 g C . 30 g D . 40 g 解析:100 g 胆矾(CuSO 4·5H 2O )晶体减去55 g 无水硫酸铜即可构成饱和溶液。100 g 胆矾中有64 g CuSO 4和36 g 水,S = g 10036g 55g -g 64?=25 g 。应选B 。 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上海99.12)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D ) A . 0℃—10℃ B . 10℃—20℃ C . 20℃—30℃ D . 30℃—40℃ 解析:3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为19.61%,40℃时为27.3%,22%介于二者之间,故应选D 。 3.已知某一价金属硫酸盐R 2SO 4在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向一定量的该饱和溶液中加入2.6 g 无水R 2SO 4,结果析出21.3 g R 2SO 4·10H 2O ,则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 A. 23 B. 85.5 C. 39 D. 7 解析:本题要应用两个规律,析出的结晶水合物符合晶体组成,而无水物带出的水和溶质要符合饱和溶液的关系。2.6 g 无水R 2SO 4带出的溶液质量为21.3 g -2.6 g = 18.7 g ,18.7 g 溶液中含水量为18.7 g ×63.7% = 11.9 g ,形成结晶水合物中的溶质量为21.3 g -11.9 g = 9.4 g ,n (R 2SO 4) = 110n (H 2O) = 110×11918.g g /mol = 0.066 mol ,M (R 2SO 4) = 940066..g mol = 142 g / mol ,R 为142962 - = 23,为钠元素,应选A 。 另解:设析出无水溶质质量为x ,水的质量为y x y ==363637057.. . ① 261018.+?=x M y ② x +y = 21.3-2.6 =18.7 ③ x = 0.57y ,代入③得y = =187157119...g ,x = 6.8 g M x y =+=+=?=18026180266811918094119142(.)(..)...

溶解度(含答案)

溶解度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0分) 1.20℃时,往50 g KNO3溶液中加入5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题思路: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加热前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则溶液一定是饱和的;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也可能饱和。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饱和溶液 2.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氯化钾晶体;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答案:D 解题思路: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由于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低温度后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 因此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加入氯化钾晶体、恒温蒸发水、降低温度这三个方法。①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 : 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B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word完整版)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 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 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 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 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

溶液 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溶液溶解度练习题(含答案) 一、溶液选择题 1.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在60℃到80℃之间 B.t℃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C.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含结晶水)无法比较 D.把60℃时的105g KNO3饱和液降温至20℃,能析出晶体73.4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t℃时K2CO3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60℃到80℃之间溶解度都包括126-139间的数值,所以t℃在60℃到80℃之间,故A正确; B、t℃时,两种物质只有是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液从80℃降温到20℃,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的质量硝酸钾比碳酸钾多,如质量不等,则无法比较,故C正确; D、把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105g KNO3饱和液中溶剂是50g,溶质是55g,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g水中最多能溶15.8g,所以降温后能析出晶体39.2g,故D不正确。故选D。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 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

溶解度曲线试题

有关溶解度曲线习题(二) 1、右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 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Y都是易溶物质(B)t℃时,X、Y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等(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X溶液中析 出晶体的质量比Y的多 (D)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Y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t l℃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有晶体析出 4、(1)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的温度 范围是。 (2)冬天,人们可在皮肤上搽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当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时护肤效 甲乙 冰水溶 解 度 (g)

果最佳。欲配制50g80%的甘油溶液。需甘油的质量 g ,水的质量 g 。 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 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右图回答: (1)t 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6、图3是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 B .t 2℃时X 的溶解度等于Y 的溶解度 C .t 3℃时X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 4℃时Y 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变为饱和溶液 7、、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 (2) 。 8、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3℃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 B .t l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 .t 3℃时,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时有晶体析出 9、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溶 解 度 /t 1 t 2 温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专题训练--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 一、基础知识要点: 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者是百分数表示。 2、 科学上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3、 有关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液 质M M a % 4、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1、食盐水的浓度5%,它表示 克溶液里有 克食盐水和 克 水。10千克这样的食盐水中含食盐 千克,含水 克。 2、 克氯化钠溶于 克水中,可制的60克5%的食盐溶液: 克

10%的氯化钠溶液蒸干可得氯化钠20克,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45克。 3、现有20℃时10%的硝酸钾溶液50克:(要求列式计算) ⑴加入10克硝酸钾后,其质量分数为 ⑵加入5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⑶加入10克硝酸钾和15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⑷蒸发掉10克水后,其质量分数为 ⑸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克后,其质量分数为 ⑹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现加入20克硝酸钾,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T℃时,将某物质a 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此时溶液密度为d克/ 厘米3)则T℃时该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 5、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是:(1)(2)(3) 6、在一定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5克,则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在一定温度下,B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此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为克 7、从6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则这2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升温到60%时(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现将20℃100克15%的食盐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增大或减少),当溶液成为20℃时的时,溶液浓度达到最大,其最大值为(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9、向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则此时食盐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大? 10、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4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食盐溶液多少克?这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1、已知40℃,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求A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

(完整版)溶解度计算题练习(答案)

三思培训学校溶解度计算题练习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 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 质量是:50克-12克=38克 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2g 38g 50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 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 钾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3.6g 40g 53.6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114= 解得x=36.4g 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将78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1. (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 (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 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 t 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3. (2017重庆B 卷)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 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30℃时,将40 g 甲物质加入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 g 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4. (2017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  B. t 1℃时,在50 g 水里加入 15 g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 g 溶液  C. t 1℃时,往180 g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 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 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5. (2016孝感)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  B. P 点表示t 1℃时,a 、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4.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氯化钠 5.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g B.C.D.10g 6.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是的溶解度是() A.20g B.C.40g D. 7.在4℃时,将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9.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固 体 质 量 /g 溶 液 质 量 /g 氢 气 质 量 /g Mg Al 溶 液 质 量 /g

(完整版)初二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 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例9]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例10]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溶解度(习题及答案)

溶解度(习题) 1.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2.能证明20℃时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干后得到溶质 A B.降 温到 0℃,有溶质 A 析出 C.加入少量溶质 A,振荡后不溶解 D.与同一温度下的 A 的饱和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 3.t℃时,向盛有 0.1 g 硝酸钾的试管中加入 10 g 水,充分振荡后 ,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晶体,下列对试管内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t℃时的饱和溶液 B.为t℃时的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为 0.1 g D. 不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 4.室温时,将100 g 氯化钠饱和溶液(无未溶解的晶体)平分 成甲、乙两份,然后向甲溶液中加入50 g 水,搅拌均匀后形成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 B.甲、乙均为饱和溶液 C.甲 、乙、丙均为不饱和溶液D.甲 、乙、丙均为饱和溶液 5.20℃时,将36 g NaCl 完全溶解在100 g 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 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 36 B.向该溶液中再加入 2 g NaCl,溶液质量为 138 g C.向该溶液中加入 10 g 水,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

6.下表是 KCl 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的溶解度为。 (2)40℃时,将50 g KCl 固体加入100 g 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溶液的质量为。 (3)60℃时,145.5 g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或“=”)。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即可)。 8.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25 g A 加入到一定量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t2℃时,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3)若将 A 物质从溶液中析出,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A. 20g B. C. 40g D. 7. 在4C时,将 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C 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 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 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气体质量/g加入固体质量/g加入金属质量/g加入硫酸铜溶液质量/g ①②③ ④ /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天糸 B. 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 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 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 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 9 ?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 .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 2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 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3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NH4NO3固体 ) B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 ?面粉溶于水形成溶 液 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 4 .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 已知在20 C时, 量为()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D.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蔗糖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 A. 36g 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C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C是的溶解度是( B. C. D. 10g 閨① EiJ'V.H'i 冋 闺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