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99.71 KB
- 文档页数:2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竹黄ShiraiabambusicolaHenn又名竹花、赤团子、竹赤团子等〔1〕,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
生于竹杆上,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民间用于治疗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 2〕、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和气管炎等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竹黄的药用价值比较重视,并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中分出 1 0余种化学成分,已经鉴定的除常见的化合物如甘露醇、硬脂酸等外,还有菲蒽类衍生物,如竹红菌甲素、乙素和丙素等。
这类新型的光敏性物质,经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显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为全面评价竹黄的药用价值,笔者就竹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1化学成分竹黄中含有多种单体化合物,从福建仙游县出产的竹黄中,经醇提、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 1 0种结晶,已鉴定了其中 4种,分别为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eA,HA)、竹红菌乙素(HB)〔3, 4〕和丙素〔5〕,还得到了头孢素和硬脂酸乙酯〔 6〕。
2药理学研究2.1 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对小鼠进行镇痛试验,热板法中,给药组igHB100mg/kg,对照组ig消炎痛10mg/kg,结果HB和消炎痛都有显著的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的作用(P V0.01),且HB提高痛阈的作用强度明显优于消炎痛组。
扭体法中,给药组igHB100mg/kg,对照组ig杜冷丁 10mg/kg。
给药0.5h后, 每只小鼠均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记录观察12min内的扭体次数。
结果 HB 和杜冷丁均有极显著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 7〕。
上述试验表明 HB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2 抗炎作用: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和小鼠鼠耳肿胀法进行抗炎试验。
大鼠足跖肿胀法,给药组igHB200mg/kg,对照组ig水杨酸钠80mg/kg,于给药1h 后在大鼠左足跖处皮下注射新鲜的 10%蛋清液 0.1mL 致炎,结果 HB 能显著地减轻大鼠足跖肿胀程度(P v0.01)。
竹黄的研究概况
王景祥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99(30)6
【摘要】综述了竹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和临床应用等研究,为全面评价竹黄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总页数】2页(P477-477)
【关键词】竹黄;竹红菌素;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作者】王景祥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R282.710.5
【相关文献】
1.竹黄菌与竹红菌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比较研究 [J], 陈月桂;刘艳春;郭凯;黎胜红;牛雪梅
2.真菌竹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钟琪;周雷罡;袁铭铭;廖圆月;周国平
3.玉竹黄酮提取纯化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J], 李素红;江明珠;姜晓坤;李天娇;李凤林;程碧君
4.竹黄两种预水解制备糠醛的工艺比较研究 [J], 别士霞
5.玉竹黄酮在柑橘黄酮酒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J], 张慧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镇心明目你知道竹黄的功效与作用吗?一起来看看吧.1.对心血管系统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能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变慢,1times;10/-2g浓度作用更强烈。
对离体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表现为灌流量增加,尤其是血管处于挛缩状态时此作用更明显。
小鼠由背部皮下注入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3.0g/kg,对组胺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
静注0.5g/kg该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兔血压,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心排血量和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减低有关。
2.对心血管及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2times;10/-1g浓度可显着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在血凝实验中,该药能延长凝血时间,可能与复钙时间延长有关。
3.镇痛抗炎作用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2-3.1g/kg皮下注射,对小鼠醋酸刺激性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从竹黄中提取物的结晶物Ⅲ号(竹菌甲素),以100mg/kg灌胃,能显着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其作用优于吲哚美辛(消炎痛),与杜冷丁(10mg/kg)相似;能显着降低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次数,亦能显着降低蛋清所致的足跖肿用程度。
4.其他作用真菌竹黄多糖SB1及SB2经药理初步试验,对肝炎具有一定疗效。
5.毒性真菌竹黄水煎提取物15g/kg给小鼠灌胃,72h内小鼠活动自如,饮食正常,无不良反应;给雄性小鼠静注的LD50为6.471g/kg。
①《蜀本草》:制药毒发热。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③《开宝本草》: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④《本草衍义》:凉心经,去风热。
⑤《玉楸药解》:清热解毒。
现在你知道竹黄的功效与作用了吗?。
药用真菌竹黄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真菌竹黄菌Shiaria Bambusicola子座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它们的结构为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竹红菌丙素(3),hypomycin A (4),麦角甾醇(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2E,24R),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9(11),22,三烯,3β,醇(7),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O,棕榈酸酯(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O,棕榈酸酯(11),棕榈酸,α,单甘油酯(12),棕榈酸,α,α′,甘油二酯(13),甘露醇(14)。
其中化合物7~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标签:竹黄;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又称竹花、竹参等,来源于子囊菌纲肉座菌科真菌竹黄S. bambusicola的子座[1],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云贵等我国南方各省,国外仅日本和斯里兰卡有报道[2]。
竹黄性味淡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镇静、化痰止咳的作用,民间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寒胃痛、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气管炎、小儿惊风等[1]。
现代研究表明竹黄具有抗菌、镇痛、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尤其近年来,竹黄中特征性光敏活性成分竹红菌素的发现使得竹黄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据报道,竹红菌素是目前已知在可见光区的优良光敏剂,具抗病毒、杀伤肿瘤细胞、抑制微血管病变和视网膜黄斑变性、抗艾滋病毒等作用[3,7]。
临床用于烧伤、风湿性关节炎、外阴白色病变和软化癜痕疙瘩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8,9]。
此外,竹红菌素作为一种天然脂溶性色素,安全无毒、色泽鲜红、着色力强且有保健功能,对真菌和细菌有抑制作用,作为一种脂溶性食用色素和防腐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竹黄的系统学、生物学及活性成分的研究
李向敏;高健;岳永德;侯成林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9(22)2
【摘要】竹黄菌是竹子上重要的真菌病原,它隶属于子囊菌门、假球壳目、暗球壳科.它的系统学位置一直存在争议.竹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它的活性成分在抗肿瘤、食品色素及生物农药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的
分离、鉴定等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对一直存在争议
的竹黄的系统分类学及其寄主研究作简要综述,对近年来竹黄的活性成分竹红菌素、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等研究热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总页数】6页(P279-284)
【作者】李向敏;高健;岳永德;侯成林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7;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国家林
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国家林业局竹藤
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2;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89
【相关文献】
1.竹生真菌及竹黄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刘永翔;朱英;黄永会;刘作易
2.竹黄分离菌液态发酵条件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J], 钱骅;王媛;周林芳;陈双林;赵伯涛
3.竹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J], 陈艺萌;周德群;刘作易;刘永翔
4.药用竹黄菌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J], 贾小明;徐晓红;庄百川;林海萍
5.野生竹黄菌生物学性状研究 [J], 林海萍;黄小波;毛胜凤;张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药用真菌——竹黄
林海萍;陈声明;陈超龙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2(022)001
【摘要】一种仅生长于中国与日本的寄生真菌--竹黄,目前,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竹黄的民间应用、性状鉴定、理化鉴别、人工培养、化学成分、药用价值、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开发利用思路.
【总页数】5页(P77-80,84)
【作者】林海萍;陈声明;陈超龙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临安,311300;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杭州,310012;浙江省苍南县林业局,苍南32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39
【相关文献】
1.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J], 梁晓辉;蔡宇杰;廖祥儒;魏兆媛
2.药用真菌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刘伦沛
3.泰山药用真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报告 [J], 苏延友;苏延峰
4.我国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游建军
5.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新资源—毛花猕猴桃 [J], 陈永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竹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闫雪梅
【期刊名称】《中国新医药》
【年(卷),期】2004(003)002
【摘要】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又名竹赤团子、竹花、竹三七等,为药用真菌竹黄的子座。
该菌隶属于广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肉座菌科,竹黄属。
常寄生于箭竹属和短穗竹属植物。
其中最重要的寄主为短穗竹及其变种毛环短穗竹及白纹短穗竹。
竹黄为名贵中药,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具有镇咳化痰的作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闫雪梅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一附院,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
2.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欧文;张海燕;汪镇朝;杨明;刘
英孟
3.高乌头炮制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贾春艳;苗小楼;张云鹤;张
文广;王丹;李芸
4.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孟繁旭;李美阳
5.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马艳春;吴文轩;胡建辉;段莹;范楚晨;冯天甜;王旭;吴修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然竹黄的功效与作用天然竹黄是一种在中医中经常使用的药材之一,它被认为具有多重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然竹黄的起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常见应用领域。
一、起源和特点天然竹黄是由竹子的结节部分经过处理后制成的一种黄色或棕黄色的粉末。
竹本属植物,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竹子生长迅速,淘汰能力强,因此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等地区。
竹黄得名于其黄色的外观,它是竹子中的一种特殊物质,拥有多种药用价值。
二、化学成分竹黄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木质素、酚类、萜烯类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竹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作用。
此外,竹黄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三、药理作用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竹黄的主要抗氧化成分,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害。
研究表明,竹黄能够显著提高体内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抗炎作用:竹黄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发现,竹黄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过程的进展。
3. 抗菌作用:竹黄对多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竹黄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4. 免疫调节作用:竹黄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竹黄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分泌免疫因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 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作为竹黄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竹黄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
四、常见应用领域1. 消炎止痛:竹黄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炎症性疾病。
将竹黄外用于受伤部位,能够缓解疼痛和肿胀。
2. 护肤美容:竹黄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皮肤的损害,具有抗衰老和美容养颜的作用。
竹类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赵青群1,2,付辉政1,周志强1,陈丽楠1,2,王兰欣1,2,罗跃华11.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药品与医疗器械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29;2.南昌大学药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竹类植物主要包含黄酮、萜、醇、醛、酚酸、木质素、挥发油、香豆素、生物碱、核苷类等多类别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主要表现为抗氧化、抗炎、抗菌、抗抑郁、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
竹类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类别众多,药理活性多样,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禾本科;主成分分析;黄酮类;竹类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综述DOI: 10.19939/ki.1672-2809.2021.01.03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Bamboo Plants ZHAO Qingqun1,2, FU Huizheng1, ZHOU Zhiqiang1, CHEN Linan1,2, WANG Lanxin1,2, LUO Yuehua11. Jiangxi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NMPA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Jiangxi Provinc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Qual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9, China;2. School of Pharmac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 activities of bamboo plants in the past 10 years. It contains many kinds of compounds, mainly including flavonoids, triterpenes,alcohols, aldehydes, phenolic acids, lignin, volatile oils, coumarins, alkaloids, nucleosides and so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ory, anti-bacterial, anti-depressant, anti-fatigue, anti-tumor effects. Bamboo plants contain many typ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divers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Poacea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Flavones;…Bamboo plant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Review基金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20171BBG70103)作者简介:赵青群,在读硕士。
一种尚待开发的中药——竹黄
钟树荣;赵海;李安明;戚天胜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2(33)4
【摘要】竹黄是中国传统的中药之一。
从生态学、药物化学、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竹黄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初步探讨了竹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其微生物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尚待深入。
【总页数】3页(P372-374)
【关键词】中药;竹黄;竹红菌素;自敏光氧化;光损伤
【作者】钟树荣;赵海;李安明;戚天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
【相关文献】
1.硅酸盐燃料--一种尚待探索与开发的洁净新能源材料 [J], 裴立德;孙义;安英华;刘肇生;郝学军
2.能够引起日光性皮炎的中药——竹黄 [J], 李丹
3.中药竹黄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J], 张启浩;雷雨露;朱晓兰;孙春龙;杜文;张韩杰;姚志刚;吴涛
4.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药用真菌——竹黄 [J], 林海萍;陈声明;陈超龙
5.能够引起日光性皮炎的中药——竹黄 [J], 李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个已知的该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该植物干燥根的甲醇提取物用醋酸乙酯和水分配提取。
醋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IC50<1μg/ mL。
从该部位分得12α2hydroxy2derrisin、鱼藤酮、鱼藤醇酮、脱氢鱼藤酮、鱼藤素、灰叶素、毒灰叶酚、脱氢鱼藤素、毛鱼藤酮。
另外,还从鱼藤根中得到了二十七碳脂肪酸单甘油酯和β2谷甾醇。
2 鱼藤酮的提取分离和定量方法杨晓云[5]建立了鱼藤根抽提物中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试样用丙酮溶解,最佳液相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90nm;流动相为乙腈2水混合液(60∶40);体积流量1 mL/min。
此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度度良好,适合于鱼藤根抽提物中鱼藤酮的测定分析。
武永昆[6]介绍了一种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2水(60∶4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用外标法对鱼藤酮进行定量分析。
Sea2Yun等[7]藤和马来鱼藤中的鱼藤酮进行提取。
溶剂用氯仿和95%乙醇提取鱼藤酮质量分数分别是40.6%和15.0%,结果氯仿为最佳的提取溶剂,在50℃提取时加压提取和常规浸渍提取出鱼藤酮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6.1%和40.1%,结果加压提取提取时间短,而且提取量高。
3 制剂制备工艺袁青梅[8]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作为囊壁,用原位聚合法对生物农药鱼藤酮进行包囊,制备微胶囊制剂。
结果MF为较好的生物农药用微胶囊缓释剂型的囊壁材料,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微胶囊在0、25和50℃保存14d后,未见胶囊的破裂,包封率也无明显改变;搅拌速率选择500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粒径在10~60μm,符合农药微胶囊的要求;缓释性较好,大约有7d以上的缓释时间;包封率为(68.55±5.0)%。
4 安全评价鱼藤系豆科攀援灌木植物,其根、茎、叶入药,含有鱼藤酮等毒素,是引起人体中毒的主要物质。
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呼吸中枢有毒害作用,大剂量直接作用于心脏,抑制其功能,成人服其种子与籽即可致死[9]。
Far[10]将鱼藤酮加入饵料中制成药丸,通过灌饲法喂给鲤鱼,试验配方中还含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剂聚山集酯80,鱼藤酮对试验动物50%的致死剂量为(LD50)8.1mg/kg。
由此推知,其99%的致死剂量为11.6mg/kg;在灌饲16h内,鱼全部死亡。
配方中表面活性剂能使鱼藤酮有效地被吸收。
文献报道1例误服鱼藤水后两度呼吸骤停的患儿,抢救成功[11];以及8例鱼藤中毒患者,均出现程度不等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口唇及肢体麻木,视觉模糊、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和痉挛,即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呼吸先快后慢,最后停止。
经有效的救治,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病程6~15d,均未出现后遗症[12]。
参考文献:[1] 吴征镒1新华本草纲要[M]1第2册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 李典鹏,欧阳明安,Ansakwl C J,等1泰国产攀援鱼藤的异黄酮苷成分[J]1药学学报,1999,34(1):432451[3] 张宪民,李忠荣,邱明华1鱼藤的三个新三萜化合物[J]1云南植物研究,2002,24(6):78727911[4] T akashima1马来鱼藤中一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及相关成分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J]1天然产物,2002,65(4):61126131 [5] 杨晓云,张志祥,黄继光,等1鱼藤根抽提物中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2):432461[6] 武永昆,林 军,叶 敏1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1云南化工,2006,33(2):592601[7] Sea2Yun A1Extraction of rotenone from Derris elli ptica andDerris malaceensis by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compared withmaceration[J]1J Chromatogr A,2006,1125(2):17221761 [8] 袁青梅,杨红卫,张发广,等1原位聚合法制备鱼藤酮微胶囊[J]1应用化学,2006,23(4):38223851[9] 武维恒1急性中毒诊疗手册[K]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0] Far T R,Grlzl J M1The research of taken orally2rotenone tocarp toxicity[J]1Trans A m Fish Soc,1993,122(1):30223041 [11] 吴培芹,张秀凤11例误服鱼藤致两次呼吸骤停患儿的护理[J]1现代护理,2005,11(22):19591[12] 陈萍花18例鱼藤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J]1吉林医学,2006,27(4):4381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吴 疆1,侯文彬1,高 欣23(11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21武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天津 300062) 竹黄是一种寄生在竹子上的真菌药材,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S hi raia bambusicola Henn1的子座,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地[1]。
民间用于治疗胃痛、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百日咳、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头痛等症。
现代研究认为竹黄具有消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药材,现将竹黄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分析方法、药理作用进行概述。
1 化学成分1.1 苝醌类: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e A)、竹红菌乙素和竹红菌丙素、hypomycin A[2]。
苝醌类成分具有光敏杀伤癌细胞和抑制艾滋病病毒和其他病毒的作用,在临床上治疗烧伤、皮肤病以及癌症等。
1.2 其他:竹黄多糖、六孢素、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1, 82二羟基蒽醌[2]、甘露醇、硬脂酸、硬脂酸乙酯[3]、消化酶[4]。
2 提取工艺2.1 竹红菌甲素和乙素的提取[5]:取竹黄适量,用4倍体积・1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 erb al Drugs 第40卷增刊2009年3收稿日期:200920821270%乙醇浸泡数次,至浸泡液无红色为止。
回收乙醇得深红色浸膏,取少许浸膏溶于氯仿,用10g/L柠檬酸硅胶板进行制备薄层色谱,氯仿2乙醚混合溶剂展开,得3个红色带,分别将3个色带洗脱后,丙酮重结晶,得3个成分。
其中1个成分为竹红菌甲素和乙素。
2.2 其他:从真菌竹黄中提取过氧麦角甾醇[6],方法为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以水萃取,水层抽干,以甲醇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即得到白色片状晶体(甘露醇)。
醋酸乙酯层以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过氧麦角甾醇,竹红菌素甲、乙,脂肪酸和脂肪酸酯。
从竹黄中提取多糖[7],将竹黄子实体冷冻干燥至恒质量,破碎,过40目筛。
加蒸馏水于恒温水浴锅内浸提;提取2次,滤过后合并滤液,4000r/min、4℃离心20min,去除不溶物后将上清液减压浓缩,再加入4倍体积95%乙醇沉淀12h,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分别洗涤2次,干燥可得竹黄多糖粗品。
3 定量测定3.1 分光光度法测竹红菌甲素[5]:竹黄子座中竹红菌甲素最佳测定方法是将颗粒度为0.1g/颗的竹黄子座风干品10颗浸泡于100g/mL无水乙醇中,8d后,稀释10倍,于465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2 HPL C法测定竹红菌甲素与乙素[8]:色谱条件为Nu2 cleo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2甲醇22%乙酸溶液(9∶2∶1);体积流量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41nm;检测灵敏度为0.02AU FS;室温。
制备标准曲线,竹红菌甲素在5~50μg/mL、竹红菌乙素在10~80μg/mL内,分别与峰高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取竹黄样品进样,计算得竹红菌甲素和乙素的量。
4 药理作用4.1 镇痛和局麻作用:通过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及扭体反应试验证明:竹黄Ⅲ号(从竹黄中提得)能显著提高热板法痛阈值,减少小鼠对醋酸刺激扭体反应次数,其镇痛作用优于消炎痛(10mg/kg),与杜冷丁(10mg/kg)相似。
蟾蜍坐骨神经标本为实验材料,用竹黄水浸液、普鲁卡因液和任氏液进行分组试验;以家兔为实验材料,用竹黄水浸液、普鲁卡因液和氯化钠液进行分组试验,结果均表明,竹黄的水溶性部分有局麻作用[10]。
4.2 抗炎和抗菌作用:竹黄Ⅲ号对大鼠足跖肿胀和小鼠鼠耳肿胀程度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竹黄Ⅳ号(0.02%)在所测时间是均能显著减轻大鼠的足跖肿胀程度(P<0.01);对小鼠耳肿胀程度虽无显著差异,但给药组小鼠的肿胀程度普遍低于对照组[9]。
用纸片法对竹红菌甲素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竹红菌甲素只对枯草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此作用具有光敏性[11,12]。
对竹黄发酵液的醋酸乙酯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竹黄发酵液萃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地霉和黑曲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13]。
4.3 抗肿瘤作用[8]4.3.1 对细胞膜的光敏作用: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在HeLa 细胞中分布、形态过程和光损伤效应。
结果显示竹红菌甲素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及胞浆中,有少量进入细胞核中。
竹红菌素加上光照后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提示竹红菌甲素的光敏靶部分是细胞膜。
采用Raman光谱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脂质和细胞膜的光敏作用。
在竹红菌乙素对人体细胞膜的光敏损伤研究中发现,光敏损伤的红细胞发生膜蛋白交联的脂质过氧化,膜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其功能发生改变,并揭示它们有链的断裂。
4.3.2 对DNA的光敏作用:竹红菌甲素脂质体对DNA光敏损伤的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在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测到DNA分子损伤和断链,且与光敏剂浓度有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光敏剂和DNA直接作用的结果。
4.3.3 对肿瘤细胞的凋亡作用:通过竹红菌甲素、竹红菌乙素对人Hce28683盲肠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及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作用。
竹红菌甲素主要使细胞阻断于G1期,G1期峰前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提示HA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竹红菌乙素也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且竹红菌甲素的抑制作用强于竹红菌乙素;凋亡峰的出现与给竹红菌乙素浓度无正相关关系,但与给竹红菌乙素后光照时间有关。
4.4 光敏致突变作用:用中国仓鼠卵巢成纤维细胞(CHD)通过竹红菌甲素光敏诱变及乌苯苷筛选证实,竹红菌甲素光敏反应对细胞Na+,K+A TP酶基因有致突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