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围塌陷期
- 格式:ppt
- 大小:11.92 MB
- 文档页数:18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和治疗手段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临床上常常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程、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进行分期。
常见的分期方法包括法国学派(Ficat)分期、Steinberg分期和ARCO分期。
Ficat分期:Ficat分期是股骨头坏死最早的分期方法,根据X线和CT等影像学表现,将股骨头坏死分为四期。
Ⅰ期:股骨头坏死前期,无症状或轻微症状,X线检查正常。
Ⅱ期:股骨头坏死早期,轻度疼痛,X线检查出现局部硬化和骨小梁消失。
Ⅲ期:股骨头坏死中期,疼痛加重,X线检查出现股骨头塌陷、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变窄。
Ⅳ期:股骨头坏死晚期,疼痛严重,X线检查出现骨性关节炎、关节破坏和骨性强直。
Steinberg分期:Steinberg分期主要依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将股骨头坏死分为五期。
Ⅰ期:股骨头坏死前期,症状轻微,影像学表现未见异常。
Ⅱ期:股骨头坏死初期,症状轻度,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局限性骨质疏松或骨小梁消失。
Ⅲa期:股骨头坏死进展期,症状加重,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局限性坍塌或裂隙。
Ⅲb期:股骨头坏死进展期,症状加重,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广泛性坍塌或裂隙。
Ⅳ期:股骨头坏死晚期,出现严重关节破坏和骨性强直。
ARCO分期:ARCO分期也是一种常用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方法,与Steinberg分期相似,也是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将股骨头坏死分为五期。
Ⅰ期:股骨头坏死前期,影像学表现正常。
Ⅱa期:股骨头坏死早期,影像学表现股骨头骨小梁消失、局限性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局限性坍塌程度小于2mm。
Ⅱb期:股骨头坏死早期,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局限性坍塌程度大于等于2mm。
Ⅲa期:股骨头坏死中期,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广泛性坍塌程度小于2mm。
Ⅲb期:股骨头坏死中期,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广泛性坍塌程度大于等于2mm。
Ⅳ期:股骨头坏死晚期,影像学表现关节破坏和骨性强直。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在早期(Ⅰ-Ⅱ期),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高,预后较好;在晚期(Ⅲ-Ⅳ期),骨关节保留手术效果不佳,常常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各个时期的症状有哪些您知道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过程吗?在医学上,股骨头坏死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变异期,有感期,坏死期和致残期,可以看出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也会变的越来越严重,现在本文就针对股骨头坏死的各个时期的表现症状来进行介绍说明!股骨头坏死的各个时期的表现症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分为四个阶段,患者可以根据阶段的不同来分辨病情的发展程度:1、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股骨头出现轻微的疼痛,通过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
2、II期(有感期):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
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
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3、III期(坏死期)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4、IV期(致残期)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
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
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股骨头坏死的各个时期的表现症状>总之,作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应该尽量的配合医生治疗,莫要让股骨头坏死发展到致残期,否则会极大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行动能力,这个时候股骨头坏死危害会更大,希望通过上述的介绍可以让患者对股骨头坏死的危害有更深层的认识,以及提高治疗的意识。
原文链接:/ggths/2013/0122/118778.html。
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定义:ONFH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ONFH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在我国的主要原因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
诊断标准专家建议综合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和Mont提出的诊断标准,制定我国的诊断标准。
一、主要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
2、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
3、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4、股骨头MRI的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
5、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二、次要标准1、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2、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
3、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T1相的带状类型。
符合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
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次要标准阳性数≥4(至少包括一种X 线片阳性改变),则可能诊断。
各诊断方法要点可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查体、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等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
一、临床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包括髋部外伤、应用皮质类固醇、饮酒或贫血史等。
对临床症状要明确疼痛部位、性质、与负重的关系等。
查体应包括髋关节旋转活动情况。
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内旋髋关节引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股骨头塌陷后,可出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体征: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部分病人轴叩痛可呈阳性。
股骨头坏死mri分级标准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骨质疾病,常见于中年人和年轻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股骨头与周围组织的情况,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分类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股骨头坏死的MRI分级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Ficat与Arlet分级标准:根据股骨头坏死范围,将股骨头分为五个不同的分期。
(1)分期0:正常的股骨头。
(2)分期I:股骨头坏死初期,仅局限于骨质内部,未达到骨骺。
(3)分期II:股骨头坏死进展至骨骺,但仅局限于骨头的较小范围。
(4)分期III:股骨头坏死范围扩大,侵及髋臼。
(5)分期IV:股骨头坏死范围更广泛,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2. Steinberg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股骨头坏死的严重程度,将股骨头坏死分为八个不同的分期。
(1)分期0:正常的股骨头。
(2)分期I:股骨头坏死局限于压力面积的小于15%。
(3)分期II:股骨头坏死局限于压力面积的15-30%。
(4)分期III:股骨头坏死范围扩大至超过30%的压力面积。
(5)分期IV:股骨头坏死范围进一步扩大,达到股骨头颈交界处。
(6)分期V:股骨头坏死范围扩大至颈部和股骨干交界区。
(7)分期VI:股骨头坏死范围进一步扩大,达到干骺端。
(8)分期VII:股骨头坏死范围达到整个股骨头。
这些分级标准主要基于MRI图像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分级标准在临床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检结果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分级。
此外,MRI还可以通过多序列图像获得其他有关股骨头坏死的信息,如骨骼结构的改变、关节腔中积液的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评估股骨头坏死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股骨头坏死的MRI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平静,并遵循医生的指示,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1、Ficat和Arlet法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2、Steinberg分期-即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0期平片、骨扫描与磁共振正常I期平片正常,骨扫描或/和磁共振出现异常A-轻度股骨头病变范围<15%B-中度 15-30%C-重度: >30%II期股骨头出现透光和硬化改变A 轻度: <15%B 中度: 15-30%C 重度: >30%III期软骨下塌陷(新月征),股骨头没有变扁A 轻度: <关节面长度15%B 中度: 关节面长度15-30%C 重度: >关节面长度30%IV期股骨头变扁A 轻度: <15% 关节面或塌陷 <2-mmB 中度: 15-30% 关节面或塌陷 2- 4-mmC 重度: >30% 关节面或塌陷 >4-mmV期关节狭窄或髋臼病变A 轻度B 中度C 重度VI期严重退行性改变或用表:Steinberg分期(宾夕法尼亚大学分期)3、股骨头骨坏死的ARCO分期: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associationresearchcircu-lationosseuse,ARCO)成立于1989年。
委员会主席为GardeniersJWM,成员为欧美日本等国专门从事骨坏死研究的专家。
1990年,在意大利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对股骨头骨坏死的分期与术语提出建议〔1〕。
1992年进行了修订〔2〕。
1989年讨论的分期为0至Ⅵ期,见附表〔1〕。
1992年发表时分为0~Ⅳ期〔2〕。
0期:骨活检结果与缺血性坏死一致,但其它所有检查均正常。
I期:骨扫描阳性或MRI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依赖股骨头累及的位置,病变再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IA:股骨头受累<15%IB:股骨头受累~30%IC:股骨头受累>30%Ⅱ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肿形成及骨质稀疏),在X线片及CT片上无股骨头塌陷,骨扫描及MRI呈阳性,髋臼无改变,依赖股骨头受累的位置,病变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联合治疗: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植入与中药曾平;赖崇荣;李金溢;杜敏东;何凯毅;孙斌;黄肖华;秦刚【摘要】背景:单纯保髋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不理想,目前临床采用保髋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植入联合山甲活血补肾经验方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植入治疗24例(28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配合口服山甲活血补肾经验方9-12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临床评价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评价以ARCO分期及JIC分型为标准,以股骨头出现塌陷>4 mm为终点观察指标,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股骨头生存率.结果与结论:①24例患者获得12-78个月随访(平均26.95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时股骨头总生存率为79%;②根据治疗前ARCO分期坏死范围进行分层,ⅡB、ⅡC、ⅢB、ⅢC型股骨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0%,100%,100%,67%,P<0.05);③根据治疗前ARCO分期塌陷程度进行分层,A型、B型股骨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7%,67%,P<0.05);④根据治疗前正位、蛙位JIC分型进行分层,B、C1、C2型股骨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00%、81%,100%,P>0.05);⑤结果表明,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打压植骨、异体腓骨植入联合山甲活血补肾经验方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可促进股骨头坏死修复,近期临床疗效确切,更适合于ARCO分期ⅡB、ⅡC及Ⅲ期塌陷程度<2 mm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36【总页数】7页(P5746-5752)【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腓骨植入;髓芯减压;山甲活血补肾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构建【作者】曾平;赖崇荣;李金溢;杜敏东;何凯毅;孙斌;黄肖华;秦刚【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二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腓骨植入:是基于髓芯减压的基础上联合植骨,结合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演变而来,其原理是经减压孔道,植入腓骨起支撑作用,重建或维持股骨头外形,为坏死区的修复创造一个相对有利环境。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MR(磁共振)是诊断超早期(前症状期-0期和Ⅰ期)和早期(塌陷前期-Ⅱ期)的唯一手段,并可根据坏死区大小和位置作出正确诊断。
但是对于中期(区分Ⅱ期和Ⅲ期),最重要的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需结合X线片、CT和MR作出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是选择个体化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采用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和Ficat 4期分法。
现将分期的具体内容告诉病友,如有疑问,可通过我的好大夫网站进行交流。
一、骨坏死的ARCO国际分期(1992年)0期:骨活检结果与缺血坏死一致,但其他所有检查均正常。
Ⅰ期:骨扫描阳性或MR阳性或两者均呈阳性,依赖股骨头累及的部位,病变再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ⅠA:股骨头受累<15%;ⅠB:股骨头受累15~30%;ⅠC:股骨头受累>30%Ⅱ期:X线片异常(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肿形成及骨质疏松),在X线片及CT 片上无股骨ⅡA:股骨头受累<15%;ⅡB:股骨头受累15~30%;ⅡC:股骨头受累>30%Ⅲ期:新月征,依股骨头受累位置,病变可细分为内侧,中央及外侧。
ⅢA:新月征<15%;或股骨头塌陷>2mm;ⅢB:新月征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ⅢC:新月征>30%或股骨头塌陷>4mm。
Ⅳ期:X线片显示股骨头关节面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
二、Ficat和Arlet分期(型)Ficat和Arlet(1980)根据缺血坏死时骨与关节软骨病变在X线上的征象并与功能检查结合起来,提出如下这种分型对某些有症状无X线征象者可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I期:髋痛僵硬,活动受限,而X线没有特殊征象,或有骨小梁轻度不匀,或斑点状稀疏区,骺线或关节间隙均无变化,也可把此期称为:0~l期,此期适于作血流动力学,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或髓芯活检等综合检查。
Ⅱ期:整个股骨头外形及关节间隙正常,根据骨质变化又分为三型。
ⅡA型(疏松型):负重区有弥漫性骨质疏松;ⅡB型(硬化型):在股骨头圆韧带区有囊性变,周围清晰,而头呈均一致性硬化改变,有时呈多少不定的斑点状硬化。
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骨循环学会A R C O分期)0 期活检结果符合坏死,其余检查正常Ⅰ期骨扫描或/和磁共振阳性ⅠA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ⅠB 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ⅠC 股骨头病变范围>30%Ⅱ期股骨头斑片状密度不均、硬化与囊肿形成,平片与CT没有塌陷表现,磁共振与骨扫描阳性,髋臼无变化ⅡA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ⅡB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ⅡC 磁共振股骨头病变范围>30%Ⅲ期正侧位照片上出现新月征ⅢA 新月征长度<15% 关节面或塌陷小于or <2-mmⅢB 新月征长度-占关节面长度15-30% 或塌陷2-4mmⅢC 新月征长度>30%关节面长度或塌陷>4-mmⅣ期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髋臼出现坏死变化、囊性变、囊肿和骨刺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 R 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 R I表现异常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 m)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 m)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 m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 m)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C—重度(髋臼受累)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明确骨坏死大小对决定治疗方法及预后十分重要。
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分期,医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延缓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
一般来说,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主要包括四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终末期。
在早期,患者可能并不明显出现症状,但是医生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骨骼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治疗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延缓疾病的进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减轻关节负荷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股骨头坏死进入中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当股骨头坏死进入晚期阶段时,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此时,手术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难度和风险也会增加。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最终,当股骨头坏死进入终末期时,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可能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完全丧失。
此时,骨关节置换术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疾病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定期的体检和关节健康的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医生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