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定义)
- 格式:ppt
- 大小:6.86 MB
- 文档页数:21
股骨头坏死名词解释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病变。
它发生在股骨头,是由缺血病变、结核病变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病变。
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会对关节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还可能带来肿瘤、关节积液等辅助损害。
股骨头坏死也叫做股骨头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在急性期,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无力和活动障碍等症状。
病毒感染、过度损伤、免疫性因素等都可能使股骨头发生坏死。
在慢性期,症状可能更加严重,可能引起关节活动受限、肿胀增加,加重慢性疼痛,甚至导致关节功能消失。
目前,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是以放射学检查和就诊为基础的,包括X光、CT、MRI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具体病情,结合临床症状选择最佳诊治方案。
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等多种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多以抗炎、消肿和止痛药等为主,抗炎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还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促进关节炎症消退;止痛药也可以控制症状,但是不能治疗病因,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并发症,可能需要额外的药物治疗措施。
物理治疗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
采用热疗法,辐射热疗介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痛,改善血液循环,使组织营养更新,促进修复;采用冷疗法,可以调节患者的肌肉松弛和关节周围的肿胀,减轻症状;采用针刺治疗,可以增强关节的活动,从而预防进一步加重;采用离子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内脏功能,抑制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如果上述措施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股骨头坏死的症状,比如改善关节活动障碍,减轻疼痛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腔镜手术、置换关节丰胸术、髌骨截骨术、髌股关节置换术等多种手术治疗方法。
此外,康复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式,物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恐惧、焦虑、痛苦等不良情绪;营养康复可以结合医学指导,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抵抗力。
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定义:ONFH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ONFH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在我国的主要原因为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
诊断标准专家建议综合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和Mont提出的诊断标准,制定我国的诊断标准。
一、主要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
2、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
3、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4、股骨头MRI的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
5、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二、次要标准1、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2、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
3、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T1相的带状类型。
符合两条或两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
符合一条主要标准,或次要标准阳性数≥4(至少包括一种X 线片阳性改变),则可能诊断。
各诊断方法要点可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查体、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等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
一、临床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包括髋部外伤、应用皮质类固醇、饮酒或贫血史等。
对临床症状要明确疼痛部位、性质、与负重的关系等。
查体应包括髋关节旋转活动情况。
股骨头坏死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内旋髋关节引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股骨头塌陷后,可出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体征:局部深压痛,内收肌止点压痛,部分病人轴叩痛可呈阳性。
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VN)是一种由于股骨头血供不足导致的疾病,进而引起骨组织死亡和骨结构破坏。
这种疾病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长期使用类固醇、酗酒、创伤、特定疾病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股骨头坏死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方案,医学界采用了多种分型系统,其中ARCO(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分型系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ARCO分型系统ARCO分型系统根据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将股骨头坏死分为几个阶段:•阶段0:临床上无症状,X光片、MRI和CT检查均正常,通常不会被归类为股骨头坏死。
•阶段I:患者可能有疼痛等症状,但X光检查正常。
MRI或核磁共振造影可以显示异常信号,提示早期血供障碍。
•阶段II:X光检查显示股骨头轻微的密度改变或骨质硬化,但没有明显的骨坏死或塌陷。
MRI可见明显的异常信号。
•阶段III:X光显示股骨头明显的坏死区域,可能出现骨质塌陷或骨皮质断裂。
此阶段的特征是股骨头表面开始塌陷,但未发生关节面完全塌陷。
•阶段IV:除了股骨头坏死和塌陷外,开始出现股骨头与髋臼的关节面不匹配,但未出现明显的关节间隙缩小。
•阶段V: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导致股骨头与髋臼的广泛不匹配,关节间隙开始缩小,提示关节软骨损伤。
•阶段VI:最严重的阶段,表现为关节软骨的大面积破坏,关节间隙显著缩小,可能出现骨性关节炎的X光征象。
诊断和治疗ARCO分型系统对于诊断股骨头坏死及其治疗计划的制定非常有帮助。
通过对疾病进展的详细分类,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包括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如髓内钉固定、骨移植、关节置换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
股骨头客情培训一、概述及定义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缺血性坏死、股骨无菌性坏死,主要病因是由于骨的供血不足或中断引起的退行性病变。
是骨的有活力的成份(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的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致骨组织营养中断或严重不足,使骨的代谢障碍,局部骨组织失去了营养。
骨缺血坏死不仅只限于股骨头,而且由于股骨头负重,因此在其负重面积上日久会发生节段性的关节面塌陷,最后导致髋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股骨头坏死,从开始到塌陷一般需3—5年,有时可静止达数年之久。
在西方医学上,股骨头坏死素有“十病九瘫”和“不死人的癌症”之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患此病者约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
最新的调查表明,该病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机率明显增多。
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疾病发生为两大原因,一是外因、一是内因,且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供给失恒而生病,亦称“骨蚀”“髀枢痹”、“骨痹”、“骨痿”。
二、病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
如细分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约60多种),比较复杂,难以全面系统地分类,这与发病机理不清有关。
我们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归纳出了十多种常见的致病因素如下:1、外伤股骨颈骨折、扭伤、摔伤、髋关节脱位、髋臼发育不全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其发生的时间,一般认为绝大多数在骨折后1-5年,最早可以在伤后2-3个月出现,发生率一般在75%-95%,骨折手术后大部分均可发生骨坏死。
髋部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转子骨折等)直接影响局部的血运供给,尤其是股骨头的供血不足,而超过24小时未整复的骨折脱位,股骨头会100%发生坏死。
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与否、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
2、激素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之类),均可造成骨质疏松、动脉血管阻塞,使骨细胞、骨髓细胞、骨髓细胞逐渐发生坏死。
股骨头坏死讲课记录骨科小讲课关节外科讲课记录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职称主任医师住院医师、规培医师、实医师授课内容股骨头坏死概述: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
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
病因:(一)创伤性:由于髋部外伤后,股骨头或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既没有骨折,又没有脱位的血管支损伤,均可造成股骨头局部缺血,进一步发展为坏死。
(二)非创伤性:(1)长期或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2)酒精中毒;(3)减压病:潜水、飞行人员在高压情况下,血液和组织中溶解的氮增加,环境压力降低时,已溶解的超量氮需逐渐经由肺部排出,若压力降低过快,氮气来不及排出,即在体内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气体栓塞,气体栓塞在血管,血流受阴,股骨头局部血供变差,缺血坏死。
(4)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肥胖症、痛风、放射治疗、烧伤等。
临床表现:股骨头坏死以髋关节疼痛,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
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
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和内旋受限为主。
严重的患者髋关节屈伸也受限。
分期:Ⅰ期:临床表现:髋膝关节进行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X线表现:股骨头外观正常,软骨、骨小梁结构稍模糊,或呈斑点状骨质疏松。
CT表现:股骨头中部骨小梁轻度增粗,呈星状结构,向股骨头软同部放射状或或伪足样分支排列,软骨下区可见部分小的囊性改变。
ECT表现:有早期浓集,动脉血供低。
MRI表现:低信号,异常改变。
Ⅱ期: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为主,外展内旋轻度受限。
X线表现:软骨下囊性变,骨组织有破坏与疏松交织现象,也可见软骨区半月形透亮区,称为“新月征”。
CT表现:头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梁硬人改变。
软肌下骨髓腕部分骨小梁硬化改变。
软骨下骨髓腔内0.5cm以上囊性变。
ECT表现:静息相呈大块“热区”(郁血)或大块“冷区”(缺血),并有冷热交杂的中间阶段。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股骨头坏死,也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股骨头供血不足,导致骨组织缺氧而死亡,严重时可引起骨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如下:
1. 病史:患者有明确的股骨头痛史或疼痛加重的明显诱因。
2. 临床表现:患者股骨头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伴有关节强硬和肢体缩短等体征。
3. 影像学检查:通过骨密度检查、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股骨头坏死在X光照片上表现为股骨头短期内出现改变,CT检查可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程度和范围, MRI检查能够显示股骨头缺血的程度和病变范围。
4. 骨髓穿刺:可获得股骨头骨髓液,进一步确定诊断。
总之,股骨头坏死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科学检查,以尽早发现和治疗。
如果觉得自己或身边的人存在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诊断和有效治疗。
股骨头坏死名词解释股骨头坏死是个普遍的疾病,它属于慢性骨关节炎,是一种特殊的骨关节病变,但也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股骨头坏死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复期。
一般来说,股骨头坏死可以主要表现为疼痛、发炎、驼背形成等症状。
急性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疼痛往往比较剧烈,病情可能会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是快速发展的。
典型的急性期症状包括:疼痛增强,症状比较剧烈,肿胀,红肿,不能动弹等。
同时,还会有肩关节僵硬,肩胛骨间隙变窄,肩袖间接触地面受限,严重程度可全肩部症状。
慢性期股骨头坏死会出现疼痛、发炎等症状,典型的慢性期症状为:长期的痛痛,可复发性的发炎,还有肩胛骨间隙变宽,肩关节可能会被牵强。
需要让患者注意多做活动,使肩关节得到恢复,同时也要防止运动过度,以免加重病情。
恢复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肩关节的功能完全恢复,疼痛减轻甚至消失,肩部功能慢慢恢复,肩关节也可以更好地活动。
如果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正确的治疗,早期可以有效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抑制发炎,慢性期可以慢慢减轻症状,最终可以完全恢复。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股骨头软骨及其支撑机构受到长期和短期老化,形变和破坏,导致关节空间变小,支撑机构失去力量,肩袖间隙变宽,软骨层面受损,骨骼植入物侵蚀,以及骨质层面受到损伤,最终造成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用抗炎、抗痛药和激素药来控制症状,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肩关节镜复位,补片内固定,肩关节镜和组织修复等操作,有助于病人的减少疼痛,改善功能,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
预防股骨头坏死主要是通过正确生活习惯,比如适当训练和恢复,注意体重,充足睡眠,正确坐姿,减少单个部位的运动,减少肩关节的压力,以及多吃富含钙质、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身体大小肌群均衡发育,以适当方式恢复肩部受损肌肉,经常进行柔韧性训练,维持肩部的活动,这样可以防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总之,股骨头坏死是常见的疾病,肩关节的功能完全恢复也是可以通过合理治疗达到的。
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股骨头坏死曾被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
对任何年龄段、任何病理分期的患者,规范的诊疗方案都非常重要。
一、概述(一)定义: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静脉淤滞、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及发生随后的修复,继而引起骨组织坏死,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髓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流行病学:我国股骨头坏死的患病率为平原农民IL76/万,城市居民9.57/万,工人7.92/万,山区农民6.29/万,沿海渔民5.531万。
(三)病因及高危人群: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股骨头颈骨折、虢臼骨折、能关节脱位、髓部严重扭伤或挫伤(无骨折,有关节内血肿);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在我国的主要病因为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长期饮酒过量、减压病、血红蛋白病(镰状细胞贫血、镰状细胞血红蛋白C病、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特质等)、自身免疫病和特发性等。
吸烟、肥胖等增加了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被认为与股骨头坏死相关。
二、诊断标准参照成人股骨头坏死专家共识及国际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制定。
(一)临床特点:多以髓部、臀部或腹股沟区的疼痛为主,偶尔伴有膝关节疼痛,靛关节内旋活动受限。
常有髓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史、酗酒史及潜水员等职业史。
(二)MRI影像:MR检查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表现为Tlwl 局限性软骨下线样低信号或T2WI“双线征”。
(三)X线影像:正位和蛙式位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X线基本体位,通常表现为硬化、囊变及“新月征”等。
(四)CT扫描征象:通常出现骨硬化带包绕坏死骨、修复骨,或表现为软骨下骨断裂。
(五)放射性核素检查:股骨头急性期骨扫描可见冷区;坏死修复期表现为热区中有冷区,即“面包圈样”改变。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或许可能提高放射性核素检查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