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枫林城镇发展功能选择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和配置解析沈灵之发布时间:2021-05-14T09:31:55.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沈灵之[导读] 摘要:风景园林施工是随着时代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为了跟上当代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建设必须重视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以便真正发挥出风景园林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改变城市整体精神面貌,美化城市环境。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风景园林施工是随着时代建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为了跟上当代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风景园林建设必须重视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以便真正发挥出风景园林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改变城市整体精神面貌,美化城市环境。
自从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开始加大了发展和建设的力度,风景园林建设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未来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进行风景园林建设,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选择风景园林施工植物,从而达到更好的风景园林施工效果。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植物选择;配置引言针对风景园林开展建造工作过程当中,要加强植物配置和选择工作,要求充分考虑到主观和客观因素,促使风景园林积极效应得到发挥,通过利用风景园林不仅可以促使城市得到美化,还可以让城市生活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要求结合配置步骤以及植物特点因地制宜,切实实现风景园林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1风景园林植物选择和配置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推进,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植被变化也逐步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何在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为人们营造更好的生态、生活环境就成为了现阶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建设中影响环境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如何通过选择和配置植物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群对于风景园林的不同需求,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成为了现阶段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风景园林施工的植物选择原则 2.1多样性原则对于不同植物来讲,其生存规律存在着明显差异性。
关于温州四大生态旅游功能区体制机制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送审稿)根据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为研究目前温州四大生态旅游功能区机制体制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区体制机制提供参考,市旅游局于8月中旬组织相关人员到四大功能区,以座谈会形式开展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四大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体制需求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分析四大功能区的基本情况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出我市生态型旅游功能区的基本特点是涉及区域大,人口多,乡镇行政区域多。
因此为了能在区域内重点发展旅游经济,就从体制上要求建立功能区管委会,以便有效地在区域内实行资源的合理整合,推动产业的有序集聚,打造统一的旅游品牌,增强旅游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功能区建立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大大提速.(一)投资力度大大增加永嘉县2012年旅游项目32个,总投资28.5亿元,累计完成9亿元,其中政府投资6.54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85个,总投资70。
29亿元,累计完成35。
62亿元,政府投入15.6亿元。
平阳县2012年旅游项目6个,总投资29.35亿元,累计完成11.61亿元,政府投入0.5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13个,总投资98。
78亿元,累计完成38.85亿元,政府投入0。
92亿元。
文成县2012年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57。
39亿元,累计完成7。
42亿元,政府投入2。
4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28个,总投资79.8亿元,累计完成12.86亿元,半年度完成4。
86亿元,政府投入3.85亿元。
泰顺县2012年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209.98亿元,累计完成11。
79亿元,政府投资1.08亿元。
2013年旅游项目21个,总投资284。
09亿元,累计完成29。
18亿元,政4。
52亿元。
同时,四大功能区都成立独资或合资的,隶属于功能区的旅投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融资平台。
(二)旅游人才大大集聚楠溪江风景旅游功能区管委会共有公务员编制34个,事业编制62个,共96人,班子成员10人。
关于我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调研报告一、我县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我县农业发展历史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和农业快速增长期(1978年—1984年);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农业稳定增长期(1985年—1999年);三是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和效益农业推进期(1999年至今)。
我县农业经济占我县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8%,主要有水稻、小麦、番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主导特色产业。
201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04亿元,其中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分别占37.0%、17.0%、11.1%、9.9%、2.9%。
二、我县农业优劣势及机遇、挑战分析我县农业具有特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农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同时存在农民素质不高、产品结构层次低、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投入力度小、农技队伍不健全问题。
面临机遇中央重视“三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省市“百亿”交通工程启动等机遇,同时面临冲击、农产品绿色壁垒、自然灾害频发等挑战。
三、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一)调整基本原则1、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坚持以林、山、水、区域品牌等特色资源为优势,以独特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带动,大力开发有资源优势,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2、农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要求。
3、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相结合坚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抓手,以开发绿色有机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深加工技术及设备为重点,以农资、良种、生产、加工、储运、包装、保鲜、营销等环节为切入点,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产品品质、产业链、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加工转化程度,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高端化和价值链的增值化。
4、农业结构调整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开放、优化、互动”原则,充分利用我县生态环境、山水文化、旅游风景区等独特资源优势,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发能带动农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完善农业生产现代服务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2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一、衢州市城市建设目标的二十年变迁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
从2003年到2023年的二十年间,衢州城市建设目标也从“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更新迭代到“山水花园城市”。
(一)山水生态园林城市2003年,衢州市委市政府立足追求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谐人居环境,提出力争在2005年创建省园林城市。
2005年,衢州市启动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力争用4至5年的时间,把衢州市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先进城市。
2008年,衢州市委提出着力打造一座“山水相应、城在绿中、水在园中”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强调做好山、水、人的文章,凸现城市的大气、灵气与和气,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功能健全、绿量充分、特色明显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现代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具有足够的公园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兼具城市的便利设施和乡村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2年,衢州市委正式提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努力打造健康快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绿色城市”。
衢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绿色是现代田园城市最鲜明的特征。
要把全市域当作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谋划和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具有衢州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
(三)山水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理论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园林中天人合一哲学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相契合,是一种根植于中国精神的现代化城市构想。
早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钱学森就针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山水城市”理论及未来城市构想,极具前瞻性地将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融合,以期创造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特色并重的新型生态城市。
准确把握小城镇节点作用促进乡村振兴作者:鲍家伟徐勤贤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1期小城镇居于城尾乡首,一头连接城市、一头连接乡村,是县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关系加速演变,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县城转移成为大趋势。
在此过程中,小城镇发展出现明显分化,地位作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
要尊重我国城乡发展规律,科学研判小城镇演变趋势,因势利导推动小城镇发展,有效发挥小城镇连城带村的节点作用。
一、大多数小城镇发展潜力不足普遍观点认为,建制镇即小城镇。
1978年全国仅有建制镇2173个,且以县城关镇和工矿镇为主。
1984年11月,我国适当放宽了建制镇设置标准,撤乡设镇步伐加快,建制鎮数量迅速增长。
2002年8月,国办印发《关于暂停撤乡设镇工作的通知》,自此建制镇数量保持在2万个左右。
2022年底,我国建制镇(不含城关镇)19245个,镇区承载了全国20%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
近年来,与县城关镇、中心镇发展势头强劲相比,大多数小城镇产业支撑、就业吸纳、人口集聚、服务供给等存在明显短板,逐步呈萎缩态势,与地方部门和学者普遍反映的小城镇功能退化、政策弱化、地位虚化的问题大体一致。
究其原因:一是人口持续流出导致小城镇人气不足。
一方面,小城镇人口加速向建制镇以外的城市和县城转移。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22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2010—2022年,全国建制镇(不含城关镇)数量由16774个增至19245个,镇区常住人口从1.66亿人增至1.85亿人,但镇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从24.75%降至20.11%,镇区平均人口从0.99万人降至0.96万人;全国县个数从1633个降至1481个,但县城常住人口从1.39亿人增至1.56亿人,占县域常住人口比重从19.24%增至23.98%。
岩头-枫林城镇发展功能选择的思考【摘要】岩头-枫林镇地处楠溪江中游,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因诸永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强化了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这无疑给岩头-枫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资源功能发展机遇岩头—枫林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该镇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两镇位于永嘉县中部,楠溪江中游的河谷平原。
大楠溪如一弯弓贯穿两镇之间。
大楠溪景区是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拥有从渡头到珍溪口10多公里楠溪江水域、大片滩林和闻名遐迩的古村落,由大楠溪自然景观带、狮子岩游憩区、芙蓉——岩头文化景观区、枫林文化景观区、芙蓉峰——北坑自然景观区、五尺溪生态景观带组成。
即将开通的诸(暨)永(嘉)高速公路在枫林镇南设有出入口。
这不仅使岩头-枫林将被纳入到大温州区域内,而且通过诸永高速到杭州市和上海市的交通时间距离也将大大缩短。
这表明,岩头-枫林也将被同时纳入到上海都市圈和杭州湾经济圈中。
这不仅表明岩头-枫林将受到更加多元、更加强烈的经济带动,也表明我们所确立的岩头-枫林区域与产业定位有着更加广泛的市场基础。
因此对岩头-枫林而言,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和曾经被认为偏居一隅的“区位劣势”将在未来5-10年中成为其发展的巨大机遇。
从空间联系上,已完全融入到大温州地区的产业发展与协作分工中为基础,岩头-枫林还能够走出温州,和杭州、上海、金华、宁波加强联系,在强化同其他地区的联系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1、会展、商务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支柱产业。
在国际上,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大都市的标志就是召开国际性会议的数量和规模,会展业已经日趋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3 年我国举办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约300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议则数以万计,会展业创造的直接收入近4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旅游、交通、通信、购物等相关产业经济收入近400亿元。
岩头古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旅游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古村落一般是指有幸保存下来、并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代村落。
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
我国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目前,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熟和成功的区域主要有太湖流域的水乡古村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群、晋中南古村群、粤中古村群等,类型基本涵盖了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历史型、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等,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的传统风貌。
1岩头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分析1.1自然资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奠定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岩头古村位于宁波市溪口风景名胜区以南,岩头环村皆山,山体多呈生肖动物形状,北有白象山、南有狮子山将古村环抱,且山体的海拔不高易于攀登。
受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全村植被覆盖率较高;经济型树木遍布古村周边的山丘,其中竹林种植较广,远观有竹海之势。
群山环抱古村,岩溪川流而过,水质清澈,是村民的日常用水。
全年降水丰富,气候湿热,一年四季可进行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的时间较长。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为古村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人文资源岩头古村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而且人文景观殊胜,被评为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
岩头古村位于天台山余脉,至今有600余年的历史。
岩头古村落整体风貌古朴,文化氛围浓厚,古建筑随处可见。
横跨岩溪两岸的广济桥具有几百年历史,现依然作为主要交通桥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村中保存完整的三合院、四合院,且多为明末清初建造的名人故居,其中发妻毛福梅故居、将领毛邦初、毛思诚故居以及毛景彪旧宅等古建筑,不仅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还有建筑研究价值。
1.3岩头古村的交通区位奉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随着杭州湾宁波跨海大桥和甬台温铁路、甬金铁路和甬金高速的建成,加上已经建成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奉化市融入上海2个小时经济辐射圈,将可更主动接轨上海,直接接受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和影响。
永嘉岩头美丽乡村建设作者:陈丽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5年第4期陈丽(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摘要:永嘉县丽水街承接古长廊,将古朴之风延续,从保护场地的自然肌理,保护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出发,保留现有以居住为主的格局,保持当地居民恬静悠闲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传统古街坊风貌恢复,保留不规则的小路、窄巷、溪流等传统元素,唤起人们对传统生活的怀念与回归。
结合场地的现状情况、自然景观条件、历史文化元素,从以下角度对本工程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美丽乡村;街景整治1背景永嘉现保存着10多个古村落群,其中"七星八斗"芙蓉村,"金山丽水"岩头村,"文房四宝"苍坡村名闻遐迩。
岩头古镇始建于初唐,历史悠久。
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
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岩头提升为"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并纳入楠溪江古镇村落古民居群。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岩头也明确提出将以推进"美丽乡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案列本次工程位置位于丽水街,承接永嘉岩头古丽水长廊,为东北方向位置,可谓“不游岩头丽水街,就不算来过楠溪江”。
古丽水长廊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村落东缘的蓄水堤上,建有该村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古长廊、南侧是著名的塔湖庙风景区、岩头村中央街南端还有金永朴创建的水亭祠都各具看点。
一起构筑起这座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的园林。
2.1延续楠溪江历史文脉,重塑古村落结构与空间布局设计遵循丽水街平面布置特征"依溪水而成街,形如长练玉带"的平面布置手法,将水系挖掘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岩头村以科学的水利设施布局而闻名,水利工程始兴于宋,竣工于明初。
一水多用,灌溉、生活用水、发动水碓、观赏。
具体设计将原本被填埋的地下暗渠采用明沟的处理手法,与古长廊的水体连接,沿路道错落有致,时断时续,形成水意境。
岩头-枫林城镇发展功能选择的思考【摘要】岩头-枫林镇地处楠溪江中游,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因诸永高速公路的开通,缩短了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强化了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这无疑给岩头-枫林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资源功能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头—枫林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该镇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两镇位于永嘉县中部,楠溪江中游的河谷平原。
大楠溪如一弯弓贯穿两镇之间。
大楠溪景区是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拥有从渡头到珍溪口10多公里楠溪江水域、大片滩林和闻名遐迩的古村落,由大楠溪自然景观带、狮子岩游憩区、芙蓉——岩头文化景观区、枫林文化景观区、芙蓉峰——北坑自然景观区、五尺溪生态景观带组成。
即将开通的诸(暨)永(嘉)高速公路在枫林镇南设有出入口。
这不仅使岩头-枫林将被纳入到大温州区域内,而且通过诸永高速到杭州市和上海市的交通时间距离也将大大缩短。
这表明,岩头-枫林也将被同时纳入到上海都市圈和杭州湾经济圈中。
这不仅表明岩头-枫林将受到更加多元、更加强烈的经济带动,也表明我们所确立的岩头-枫林区域与产业定位有着更加广泛的市场基础。
因此对岩头-枫林而言,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和曾经被认为偏居一隅的“区位劣势”将在未来5-10年中成为其发展的巨大机
遇。
从空间联系上,已完全融入到大温州地区的产业发展与协作分工中为基础,岩头-枫林还能够走出温州,和杭州、上海、金华、宁波加强联系,在强化同其他地区的联系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1、会展、商务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支柱产业。
在国际上,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大都市的标志就是召开国际性会议的数量和规模,会展业已经日趋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03 年我国举办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约3000 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议则数以万计,会展业创造的直接收入近4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旅游、交通、通信、购物等相关产业经济收入近400亿元。
会展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可观经济规模的行业。
会展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主办城市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岩头-枫林发展以温州地区产业特色为内容的会展将大大提升温州的国际知名度,拓展温州产业升级空间。
一般来说,会展经济,特别是以当地产业特色为依托的会展经济的建设发展要求为:
(1)便捷的交通条件,特别是距离主城区较近。
毋庸置疑,岩头-枫林的交通条件由于诸(暨)永(嘉)高速公路的建设而极其优越,并在空间上纳入到温州都市圈的核心圈层内。
(2)能够代表当地的文化、人文特色。
岩头-枫林分布着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大都保存完好,使我们至今仍然有幸
欣赏到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和宗族文化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睿智
和审美情怀。
这些古村落分布范围之广、密度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
如,芙蓉村的整体格局与温州城邑格局完全相同,而个中的从建筑风格到人文风貌、语言习惯均有保存。
“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岩头-枫林保存完好的人文积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仅表现在城镇的核心竞争力与内涵上,还可以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
(3)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岩头-枫林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而且处于浙南旅游地的中心位置:南近温州市,北通仙居、天台景区,东邻雁荡山景区,西连仙都景区,附近有洞头、文成百丈漈、泰顺廊桥等多处国家级、省级著名景点。
其中雁荡山-楠溪江-洞头是温州市着力打造的“山-江-海”“金三角”旅游路线。
岩头-枫林镇所在的大楠溪景区坐落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是楠溪江八大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楠溪江风景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与西边的大若岩景区、东北面的石桅岩景区是整个三百里楠溪的精华所在。
(4)优越的生态环境。
岩头-枫林不仅生态环境极其优越,而且保存着原始的田园风光风貌。
综合来看,岩头-枫林具有依托大温州地区发展会展、商务的优越条件。
2、文化、创意功能
创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根本之处就是全方位的倚重创新。
我国已经开始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
这种自主创新,不仅涉及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制造,从新的发展趋势来看,更为直接和重要的是创新的凝练、碰撞和产业化。
对创新的内涵而言,其不仅包括对产品的创新,还包括服务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意向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和人们的真实需求及体验感觉相关。
在强化创新本底的过程中,创意型产业的发展打造成为强化地域经济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
创意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97年前后)由英国最先提出的,主要是指从个人创造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深度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在新加坡:创意产业被列为战略产业。
在伦敦:2000年,创意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 ,解决了150万个就业岗位。
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非常宽泛,就岩头-枫林而言,其发展某些要素已经包括在前述会展、商务功能的要求之中了。
由此岩头-枫林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条件在于:
(1)创意、文化产业和会展、商务功能的交汇全方位拓展创新经济
创意产业和创新精神的拓展和提升固然需要软环境的创造,如对人员流动限制的减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多元文化的共同认可,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经济大潮中为创新的人群和产业留有一个相对静谧和幽美的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出世”,同时又能够集合更多人的智慧。
这样的空间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路径依赖
性,一旦形成基于创新的发展路径,这个地区的发展将迅速的实现经济腾飞和宜居环境提升的共赢局面。
意大利、美国不乏这样的案例。
从温州的发展出发,岩头-枫林不但应当率先留有发展的接口,抓住机遇,而且应当通过创意、文化产业和会展、商务功能的交汇全方位拓展创新经济。
(2)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让人置身于中,就有创作、创意的冲动。
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社会背景,形成了独文化。
宋代,“永嘉四灵”以野逸清瘦的风格独树诗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而永嘉学文化主要集中在楠溪江流域。
永嘉历代人才辈出,先后考取进士711名,宋以来位宰执者六人,侍从、台谏五十余人,监司郡守百余人。
3、旅游、渡假功能
岩头-枫林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渡假功能,且其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起步较早,开发较为成熟。
2006年古村落和山水观光共接待游客13万多人次,休闲度假游客近10万人次。
这两类产品在各种旅游产品中占主要地位。
旅游路线主要是芙蓉村、丽水街、苍坡古村落游,狮子岩、龙瀑仙洞观光游以及大楠溪竹阀漂流。
但是由于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结构单一,旅游收入并不理想。
因此,应结合会展、商务功能以及文化、创意功能,发展休闲渡假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业层次。
岩头-枫林在新的发展机遇下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防止边
缘化,全面融入大温州地区的分工协作中去。
这里所说的全面融入,是指完全参与到大温州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中,成为价值链条的一部分。
可以说,岩头-枫林的发展离不开温州,温州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岩头-枫林!它们之间的关系绝非是简单的旅游客源地与作为周末旅游渡假休闲的旅游目的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