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键期假说看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83.62 KB
- 文档页数:2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是从2岁开始到12岁之间。
我国英语教育受此理论影响已呈低龄化态势,但外语教学界对早期英语教育带来的利弊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年龄与语言学习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我们应在关注外语学习年龄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关键期因素并不是制约和影响外语学习的决定因素。
我们应该既要重视关键期的积极作用,又要避免夸大关键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
标签:二语习得;年龄;关键期假说;幼儿英语教学二语习得的关键期问题是外语语言教学中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我国外语教育已呈低龄化态势,但外语教学界对早期英语教育带来的利弊等问题一直争议不断。
总的来看,这些争论和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是否成立上。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hypothesis)”也称为临界期假说,最早是来源于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和Roberts提出的“最佳年龄”的概念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大脑模块化理论(modularity theory)。
所谓“关键期”是指人在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内(最佳年龄段),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条件下,轻松自如的学习一门语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并把它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领域之中,提出了“关键期假说”理论。
他认为,儿童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时期: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人的大脑是具有可塑造性所以学习者能快速而容易地吸收新的语言信息,语言习得也就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同时英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整个社会逐渐达成一种共识,英语学习要从小抓起,国家也对幼儿英语教育予以了极大重视,于是就有人们对幼儿英语学习的一种误区,认为幼儿学英语越早越好,但实际上二语习得关键期是否存在至今还没有定论,早期外语教育应该注意以掌握母语为基础,把习得第二外语的语音作为重中之重。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
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一、年龄因素影响语言习得的主要表现1、语音习得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
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
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2、语法习得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3、语言能力与潜力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在学习速度问题上,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
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
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1、关键期假说概述20世纪50年代,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andRoberts(1959)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得出结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人类的语言习得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异在二语习得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年龄效应是指两个不同年龄的人在学习同一门语言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
目前,学界对于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存在着较多争议。
本文将从“关键期假说”、“认知发展理论”、“输入假说”三方面,探讨不同理论认为的二语习得最佳年龄。
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的习得存在着关键期,只有在这个关键期内学习语言,才能做到母语水平的习得。
这个关键期指的是从出生到青少年前期的时间段,具体的年龄界限因文化、社会和个体差异而异。
关键期假说的主要依据是大量研究发现,婴儿和幼儿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能更快、更自然地习得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而在青少年后期及成人时期,语言习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例如,据研究发现,14岁以下的孩子习得英语语音的效果更好,并且在后期不同语音的区分上,表现也更为出色。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认知能力会逐步发展,从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形式化抽象思维,从而影响语言习得的效果。
研究表明,孩子在5-6岁时,开始进入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在7-11岁时,进入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而在12岁左右,则进入抽象主义思维阶段。
因此,5-12岁是语言习得最佳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并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
输入假说则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输入的质量和数量。
在输入假说的理论框架下,人在学习一门语言时,需要对大量的语言输入进行处理,即通过不断地接触和听取语言,获得足够的练习和积累,这才能促进语言的习得。
在输入假说的观点中,年龄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变量。
因此,任何年龄的人都有能力习得一门语言,只要他们有充分的输入资源而且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虽然这三种理论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它们都认为,语言习得的效果与年龄相关,母语水平的习得需要在某个年龄段内完成。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作者:赵坦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摘要:年龄是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年龄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儿童语言学习的优势,以及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启发。
关键词:年龄;二语习得;启发许多因素能影响二语习得,其中年龄是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
无论研究者有没有一致的结论,差异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是明显存在的。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找出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使二语习得的进程更快。
一、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关于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争议。
尤其是关于临界期假说,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提出了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儿童在长到12岁之后,口音已定型,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并且不可能学的像母语那样好。
[1]然而Krashen认为在时间和目的语的接触都相同的情况下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的更快。
[2]二、年幼的特点长期以来,外语学习起始年龄问题一直是外语研究者所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中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
虽然对“关键期假说”理论至今仍争论不休,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语言习得至今无法达成共识。
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学得好。
众多研究也表明儿童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儿童更容易习得接近母语的语音学习者年龄大小与第二语言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口语的准确性有关。
通常在二语习得中儿童的语音比成年人的纯正、地道,更接近母语者的发音。
“关键期假说”视角下年龄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分析作者:重华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1期[摘要]“关键期假说”是国外语言学家Ellis提出的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有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可以毫不费力地自然习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年龄阶段的人在语言学习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一些外国的教育理论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辩证地对待这些教育理论,结合国情,因材施教。
[关键词]外语学习;年龄因素;关键期假说[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8) 21-0153-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69 [本刊网址]http://Ellis曾说过,人具备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习可以毫不费力地白然习得,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大脑就不再具备这种语言输入的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假说”。
然而这个“关键期”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持续多长时间?一直是专家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经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说,白己年龄大了,英语学不好了。
那么,年龄是英语学习的障碍还是学习的优势?根据本人的英语学习经验以及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来看,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学习的年龄问题。
一、幼儿学习英语的优势和障碍(一)幼儿学英语的合理性人的大脑中有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即“布罗卡斯区”。
儿童脑内的“布罗斯卡区”在语音辨别和模仿等方面的灵敏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直线下降。
因此,幼儿时期开始学英语是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第一,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外语的语言符号系统与母语差异性很大,这种差异性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幼儿对语言感知的敏感程度,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学习后,幼儿能有意识地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看到一个物体时,往往会联想到“这是什么?”“用英语怎么表达?”,这种语言思维不断地对大脑产生刺激,有利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语言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一直是语言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学习者的年龄一直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年龄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显著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年龄效应”。
而在“年龄效应”中,究竟哪个年龄段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呢?本文将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角度,探讨“年龄效应”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对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进行深入探讨。
儿童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众多研究表明,儿童在幼年时期习得第二语言的能力远远超过青少年和成人。
加拿大著名的双语教育研究者克里斯蒂安.莱恩通过对一批加拿大法语学习者的研究发现,与青少年和成人相比,儿童在幼年时期能够更快地习得第二语言,而且他们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美国语言学家诺姆·克鲁斯通过对儿童和成人学习者的实验研究发现,儿童在语音和语法的学习上比成人更具优势,这正是因为儿童在幼年时期的大脑对语言输入有着更高的敏感性,能够更快地建立起新的语言系统。
儿童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
尽管儿童在语言习得上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儿童所面临的语言输入要远远少于成人,这也对他们的二语习得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第一语言系统也逐渐稳定下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虽然儿童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但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青少年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之一,青少年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通常具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和语言输入,这对他们的第二语言习得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第二语言的习得速度上要比成人快,并且能够达到很高的语言水平。
研究者Marianne Nikolov和Judit Csizer通过对青少年期英语学习者的实验研究发现,青少年期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第二语言的时期,他们对于语音和语法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语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上也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浅析年龄因素对第⼆语⾔习得的影响2019-10-06摘要:在第⼆语⾔习得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
研究表明,年龄因素是影响⼆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
⼈们普遍认为⼉童习得第⼆语⾔⽐成⼈快的多,容易的多。
本⽂利⽤关键期假说分析年龄因素对⼆语习得的影响,以及⼈们对关键期这⼀假说的不同态度,从⽽思考对我国教学有哪些重要启⽰。
关键词:⼆语习得;年龄;关键期假设;教学启⽰【中图分类号】H0⼀、关键期假设1.1、关键期假说的定义Penfield⾸先提出⼀个假定就是孩⼦的⼤脑具有可塑性特别是在获得语⾔⽅⾯。
他继续提出⼩孩应该在很早的年龄段在学校⾥去接受第⼆语⾔。
所以,他继续研究,在他的著作《语⾔的⽣物学基础》中,给出了⼀些有关于关键期假说的证据。
在1967年的时候,Lenneberg将关键期假说引⽤到了⼆语习得的领域,这个可以对⼆语习得过程中⼩孩要⽐成年⼈更快更成功的习得语⾔这⼀现象做出解释。
他指出,有⼀个时期语⾔习得可以在⼀个很⾃然很轻松的状态下发⽣,但是过了这个特定阶段后,⼤脑将不会再以这种⽅式去处理所输⼊的语⾔。
他还提出了⼀个更为强⼤的版本的关键期假说。
他声称,如果⼀个孩⼦在特定的年龄(青春期(12岁))之前没有接触到语⾔,那么第⼀语⾔的习得是不可能发⽣的。
这个版本相较于前⾯那个⽐较弱⼀点的版所指出的是,即使在那个特定年龄后开始学习语⾔,也许有可能会发⽣⼀些习得现象,但是想要达到本民族那种⽔平却是⾼不可攀。
越往后,学习者的语⾔的发展将会更加的没有规律,最终达到的语⾔成就也是不会太熟练的。
1.2、关键期假说的代表⼈物和研究根据关键期假设我们可以知道有⼀个完美的时间来习得语⾔,过了这个时期,更好的习得语⾔的机会就变⼩了。
关键期假设在⼆语习得过程中有⼀个关键性特性就是它的预测性,也就是如果开始学习第⼆语⾔的时间在那个关键期之后,那么他的第⼆语⾔要想达到本民族语者的⽔平是不可能的了。
关键期假说对⼆语习得有着显著的影响,许多学者以及研究结果都证明了这个假说。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在某个特定阶段内接受外语教育效果最佳。
这个“关键期”一般被认为是大约3岁到12岁期间。
在这个期间内,儿童具有更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更高的脑可塑性,可以更快地掌握外语语音、语法和词汇,并且更容易达到母语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幼儿英语教学来说,利用二语习得的关键期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语言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因此,如果将英语学习纳入到幼儿早期教育中,孩子们可以更快速地学习英语,获得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学家建议,在幼儿阶段可以通过游戏、唱歌、绘画、手工、音乐等方式将英语教学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
这些精神、视觉和听觉刺激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英语。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语音教学,教授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创造一个自然、放松的英语学习环境。
此外,幼儿英语教学需要跟随适应孩子成长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育专家认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3岁到6岁的孩子中,英语教学应该采用有趣、生动的教学方式,利用动画视频、儿歌等多媒体教材,随着孩子们的学习发展,逐渐加强语法、词汇的教学。
而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可以采用更多复杂的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注重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训练,强化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幼儿英语教学需要重视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充分利用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上的天然优势,采用自然、有趣、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引言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是指,儿童在特定的年龄段内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最好。
这一假说对于幼儿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在这一时期进行的。
如何在幼儿期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成为了教育者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从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出发,探讨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在特定的年龄段内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最好。
据研究显示,儿童在3岁至7岁之间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接受能力更强。
在这一时期内,儿童对于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元素的接受能力都更高,而且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模仿和运用新语言。
这表明了幼儿期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在幼儿期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利用儿童的学习特点和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二、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1. 儿童语言天赋的培养幼儿期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大脑对于语言输入有较高的接受能力,他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新的语音和语法规律,并且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通过幼儿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天赋,为其未来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前接触国际化教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
通过幼儿英语教学,可以使儿童提前接触英语,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模式,为其将来的国际化教育打下基础。
3. 增强综合能力通过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英语教学也能够开拓儿童的思维,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通过贴有英语单词和图片的墙贴、玩具、故事书等,为儿童制造英语语言环境。
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英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利用儿童学习特点儿童在学习上具有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等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特点,采用游戏、童谣、歌曲、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儿童在玩中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009年第2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2,2009(总第114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4[收稿日期]2008-09-20[作者简介]郭文英(1979—),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初探郭 文 英(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 要]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介绍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依据的同时,探讨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对成人外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年龄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2-0143-02 长期以来,年龄因素对语言的影响问题一直吸引着大批研究者。
但由于人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所以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语言习得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依据,并探讨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语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成人和儿童学习外语带来启示。
一、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依据(一)大脑发育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理论基础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不外乎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这便是脑半球侧化现象。
人类语言智力的、逻辑的、分析的功能逐步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
[1]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在这一关键期内,大脑灵活性强,语言学习可以自然发生,而且很容易;一旦过了这段时期,想要成功地学会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收稿日期:2013-11-16作者简介:陶啸云(1977—),女,安徽淮南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从关键期假说看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陶啸云(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摘要]关键期假说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激烈的争议,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成为争论的焦点。
本文以对关键期假说的讨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和语言习得的特点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多个关键期,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各个年龄段身心发展和语言习得的优势和劣势来分别制定各有侧重的学习目标,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二语习得;年龄因素[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4)02-0151-02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4.02-080[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一、问题的提出母语习得存在着关键期,一旦过了关键期,母语习得就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成为不可能。
但关键期假说是否适用于二语习得?二语习得过程中究竟存在着一个关键期还是多个关键期?如果存在多个关键期,如何利用这多个关键期进行语言教学?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关键期假说60年代,Lenneberg 在Penfield 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简称CPH ,其理论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
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
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而在青春期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是针对母语提出的,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引发了语言学家们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新一轮研究并使得争论越来越激烈,形成了观点相对立的支持派和反对派。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年龄因素与英语语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摘要:评析就年龄因素与英语语言能力之间关系所开展的研究、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探讨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问题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的改善与提高谏言献策。
关键词:关键期: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英语语言能力一、引言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的起始年龄出现了空前的低龄化。
那么,外语学习是否真像大多数学生家长所认为的“越早越好”呢?若是,那么“好”在英语学习的哪方面(例如语音,口语,听力能力)?诸如以上问题,语言研究者和外语教学界长期以来看法不一。
本文旨在评析就年龄因素与英语听力、语音和口语能力等之间的关系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其主要发现和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及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有所启示。
二、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的提出早在五十多年之前,“关键期”这一概念首先由Robert 和Penfield(1959)提出:语言学习的效率最佳期在9 岁前,之后“人的大脑在学习语言方面会逐渐变得……僵硬和呆板”[1];若在 10 岁之后才开始学习语言,由于生理因素,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此,Lenneberg(1967)对失语症病人和“野孩”进行研究,提出关键期假设(CPH):人的大脑“偏侧性”发育过程发生在2 岁至青春期之间,而这一由生理因素决定的左右脑分工过程使得青春期之后开始习得一门新语言非常困难,甚至不能达到母语者的语言水平或者能力[2]。
Marinova-Todd,Marshall和Snow(2000)[3]这样诠释关键期假设:起点年龄和目标语言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生理因素决定了“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目标语习得结果;另外,关键期的开始和闭合时间是急转的。
Lamendella(2003)认为Lenneberg 所提出的关键期假设过于绝对,于是提出了“语言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儿童早期开始进行语言习得可能会更有效,但并不是晚起点开始进行语言习得就是不可能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