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0
课时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一、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 18~P 19)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存在的部位: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二、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阅读教材P 19~P 20)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等,它们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教材P 20~P 21)1.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如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不同区域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W(write)、S(speak)、H(hear)、V(vision)。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连一连判一判(1)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分析:通过胞吐方式。
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机制;
3. 掌握神经冲动的传递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 神经冲动的传递机制;
3. 神经递质的作用。
教学步骤:
Step 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 展示神经元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神经元的结构。
2. 谈论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如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等。
Step 2 神经冲动的传递机制
1. 介绍神经冲动的传递机制,即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
2. 展示神经冲动的传递原理图,让学生理解神经冲动沿轴突传递的过程。
3. 让学生思考和分享神经冲动传递的特点和意义。
Step 3 神经递质的作用
1. 介绍神经递质的概念和作用。
2. 展示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的作用原理图,让学生理解神经递质释放和与受体结合的过程。
3. 通过实验或视频展示神经递质的作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4. 让学生思考和分享神经递质在神经传递中的意义和应用。
Step 4 小结与检测
1. 小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神经元的功能是什么?
(2) 神经冲动是如何传递的?
(3) 神经递质的作用是什么?
2.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可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教学扩展:
1. 让学生自主探索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或通过观察神经元的
真实图像进行学习。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神经递质的种类、作用机制及相关疾病,在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目标1.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简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
①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互接触,并发生信息传递和整合的部位。
②结构基础: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神经元兴奋――→传导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传递方向:单方向。
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再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的组成及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2)小脑: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3)脑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语言中枢(1)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功能,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
(2)组成及受损症状①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失写症。
②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失读症。
③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④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关系及其意义各自具有不同的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机体各部分的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自查自纠|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间都是双向传导的(×)2.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3.听觉性言语区(H区)受损伤后听不见别人说话(×)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5.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图解图说|★某些神经抑制或阻断类药物作用于突触处,能够抑制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
★醉酒后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呼吸急促等症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考纲要求】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应用。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画、看、述图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分析、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毒品的作用机理分析,加深对毒品危害的理解,从而远离毒品。
引入:通过观看《吃摇头丸后的惊人表现》的视频,引入思考:吸毒后为什么会如此兴奋?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回顾一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探究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请画出突触的基本结构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请同学回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结构决定其功能。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并对其进行介绍,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目标:通过画图的过程,使学生充分暴露基础知识的问题。
同时通过学生校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分巩固基础知识)2、简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提问:突触是如何完成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呢?形式怎样?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板书过程、形式、特点)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对着突触结构讲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形式、特点。
其他同学负责纠错、补充。
(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特点:单向传递,突触延搁,对某些药物敏感再观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动画,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理解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学生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老师可对知识补充)探究示例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突触可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得到B、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C、抑制神经元的呼吸作用,会影响该神经元兴奋的传递D 、当兴奋由b 传到c 过程中,膜内电流的方向由b 到cE 、③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其中的物质释放到内环境穿过1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