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 依据:苏联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只有建立重工业,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推进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 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 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 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 业全部收归国有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义务劳动制
3.评价: (1)进步性: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政权。 (2)局限性:脱离苏俄实际;造成严重的危机。
【思维点击】材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什 么背景以及目的?
【合作探究2】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 何明显不同?
斯大林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远优于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具有优越性,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强于从 轻工业起步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提示: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公有制下的工业化,以重工 业为中心。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的工业化,从轻工 业起步。
【学习延伸】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模式历史功过的争议,可
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 观点一 有人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
济体制有着很大的弊病,但这种体制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是适用的,也不能说没有调动劳动群众的积 极性。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