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对于文学批评的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339.63 KB
- 文档页数:4
Theoretical Model and its Transformation Space of the Study of Novel Sociology
作者: 张芙蓉
作者机构: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出版物刊名: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6-79页
主题词: 小说社会学;理论范式;社会学想像力;发生学结构主义;转换空间
摘要: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内,小说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模式与批评范式在历史与审美的
交融中,逐步由“外在批评”转向与“内在研究”的结合。
其中,戈德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理论、深入研究文本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精神结构三者间的复杂关系,生成了独特的批评视角。
由此,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将“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小说文本研究中加以转换,便可探讨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的可能性,拓展小说社会学领域广阔的再生空间。
文学批评中的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引言: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
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它们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论探索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形式主义对文学批评的贡献1. 形式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形式主义起源于俄国,早期形式主义者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技巧,例如鲍里斯·埃菲莫维奇和瓦列里·布林。
形式主义的发展使得文学批评从传统的内容分析转向形式的研究,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2. 形式主义的核心观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其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对作品的形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形式主义主张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而非受到作者意图或社会背景的束缚。
3. 形式主义的分析方法形式主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元素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中的美学原则和艺术手法。
例如,对于诗歌作品,形式主义者会关注韵律和押韵的运用,以及诗句的排列和节奏的变化。
4. 形式主义的意义和争议形式主义的贡献在于将文学作品的研究从主观的情感和意义转向客观的形式和结构。
然而,形式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形式而忽视了作品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二、结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贡献1. 结构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结构主义起源于瑞士和法国,早期的结构主义者包括罗兰·巴特、弗朗索瓦·杜尔波和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等人。
结构主义的兴起使得文学批评更加关注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系统。
2. 结构主义的核心观点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系统,其中各个元素相互关联和互相作用。
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和符号系统。
结构主义主张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3.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结构主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符号、主题、角色等元素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隐含结构和意义。
文学评论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评论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在文学评论中,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引导批评的思想体系,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特点;而批评方法则是我们运用理论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具体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评论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一种系统性和理论性思考。
它帮助我们认识文学作品背后的艺术原则和创作规律,为我们的文学评论提供方法论和理论支撑。
1.1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合理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通过其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以体现。
而解构主义则强调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关注文本中的矛盾和隐喻,试图对传统观念进行颠覆和重构。
1.2 哲学与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提供了文学分析的重要视角。
比如,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选择,心理学则关注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这些都对我们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3 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历史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批评方法的应用批评方法是将文学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和评价中的实践方法。
不同的文学理论对应着不同的批评方法。
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批评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2.1 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如节奏、韵律和修辞等。
它通过对形式特点的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从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2.2 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内在关系。
它通过对作品元素的相互关系和符号系统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主题。
同时,结构主义批评也强调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解构。
2.3 文化批评文化批评将文学作品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分析,关注作品对社会和群体的影响。
它通过对作品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解读,评价作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探究作品的意义、风格和形式,同时也试图揭示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有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对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起到指导作用。
一、形式主义理论与方法形式主义是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强调作品的独立性和其自身形式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批评家关注作品的结构、篇章、语言和风格,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美学特点。
形式主义方法的一种实践是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严密的解读。
批评家通过详细研究文本中的图像、隐喻、语言运用等元素,捕捉作者意图并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
通过这种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达。
二、结构主义理论与方法结构主义是文学批评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
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其中各个要素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他们通过对这种符号系统的分析,揭示作品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象征。
结构主义方法的一种实践是对文学作品的符号网络进行分析。
批评家关注作品中的符号、符号关系和符号系统,试图解读作品中的各种意涵和象征。
通过这种方法,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三、历史主义理论与方法历史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
历史主义批评家认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其意义和价值必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理解。
历史主义方法的一种实践是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进行考察。
批评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氛围,以此来理解作品中的观点和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把作品置于其时代背景中来理解。
四、心理分析理论与方法心理分析批评关注作品与作者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
心理分析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心理和个人经历的外化,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符号进行解读,可以揭示作者的潜意识和心理状态。
心理分析方法的一种实践是对文学作品中的潜意识符号进行解码。
文学批评原理更习整理第一部分:绪论1 .什么是文学现象?定义:文学现象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文学的所有现象。
二、文学现象的主体文学现象有: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的人,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研究文学作品的人。
三、文学现象的功能文学现象是认识研究文学的基础。
我们的认识总是从现象出发,以达到本质为目标2 .丹纳的三因素说:种族,环境,时代丹纳沿着赫尔德,斯达尔夫人的方向,继续讨论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英国文学史》的序言中,丹纳明确提出影响文学生产和发展的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
3 .三个总体:社会生活,文学思潮,作家的全部作品4 .车别杜指的是:车:车尔尼雪夫斯基别:别林斯基杜:杜勃罗留波夫他们明显的超越了丹纳,他们所运用的社会一一历史批评方法有三大特征:以思想性,真实性和典型性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
5 .法国斯达尔夫人:1800年,斯达尔夫人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6 .戈德曼的发生论,结构主义法国文艺理论家吕西安•戈德曼倡导的发生学结构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社会学流派中重要的一支。
其理论特色表现在:在价值立场上,它融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在方法论上,它坚持文本结构分析和社会历史结构分析相结合、理解和解释相统一的原则,从而既克服了形式主义批评的“非历史化”,又克服了社会-历史分析的“泛文本化”倾向。
简而言之,戈德曼文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科学和人文、历史和审美之间的辩证综合。
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的这种特质,正好与当代文论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吻合。
因此,它可以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乃至文艺学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和道路。
7 .布迪厄,文学场115“文学场唧”文学生产场"(theFiieldofliteraryproduction),是人类学、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Bourdieu,1932-2002)将结构和历史视野辩证统一起来的一种文学观,是他医治形式主义文学观放逐历史和行动者,以及传统的社会历史文学观遗弃文学自主性的一剂良药。
专业的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一门专业领域,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揭示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是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运用批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的意图、风格和创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个专业的文学批评理论,并探讨其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一、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认为作品的意义不仅仅来自于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批评家通过对文本的系统分析,揭示出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和二义性等元素,进而理解作品的意义。
例如,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无限符号系统,读者需要通过对符号的解读,来理解作品中隐藏的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发现其中的隐喻和象征,从而深入剖析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构架。
二、后现代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强调对权力、真理和语言的怀疑,并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
后现代批评家认为,作品无法固定一个确定的含义,而是开放的、多义的。
他们关注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和激进的创新手法,通过剖析作品中的隐喻、断裂和多重叙事等元素,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后现代批评理论的应用可以使我们超越传统的理解框架,发现文学作品中可能被忽视的意义,同时也促进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和真理问题。
三、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作品中涉及到性别和女性角色的议题,揭示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的创造。
女性主义批评家通过分析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描绘和对女性话语的运用,探讨性别不平等和文化中的性别偏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醒我们关注作品中的性别问题,深化我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评估,并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认识。
四、心理分析批评理论心理分析批评理论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中的隐含心理和潜意识。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冲突等进行深入分析,心理分析批评家试图揭示作品中的潜在动机、欲望和心理冲突。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参考教材: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马新国主编北师大出版社《西方文论史》【1(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1(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1。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第 37 卷第 2 期 2021 年 4 月V ol .37,No .2 Apr .,2021历史语境中的译者身份之辨卞建华,石 灿(青岛大学 外语学院,青岛 266071)收稿日期:2021-04-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林语堂作品的中国文化变译策略研究”(14BYY01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 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译策略研究——以林语堂编译写策略为个案”(11CWXJ03)。
作者简介:卞建华(1969-),女,山东德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西译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翻译教学等研究。
德州学院英语专业1988届毕业生。
① 以罗马尼亚裔的法国文艺理论家吕西安·戈德曼(1913-1970)为代表。
摘 要: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连接文本、读者乃至源语言语境、目的语语境的关键因素。
历史语境中的译者身份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被忽视到被认可的过程,这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翻译的认知差异,更是我们进一步研究译者主体性的基础。
关键词:译者身份;译者主体性;翻译史中图分类号:H315;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44(2021)02-0064-04一、译学视域中的译者因素当代文学理论发生过两次研究重点的转移:第一次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研究重点从以作家为主转向以作品文本为主,比如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文论;第二次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研究重点由以作品文本为主转向以读者接受为主,比如存在主义文论、接受理论。
换言之,经由文学活动所延展的研究视野,在当代最终呈现出“作家——文本——读者”这一独特的嬗变轨迹。
受文学思潮的影响,翻译学研究视角也逐渐超越了语言层面,进入到更广阔的视野,表现在两种向度:一是阐发宏观传统翻译问题的视角发生转变,比如文化转向之后我们倾向于在源语言语境与目的语语境之下解读语际转换中的语言形态,至此,阐释视角转变到有关“选择与呈现”的诸问题中;二是解读具体传统翻译问题的视角开始纵深化,比如对于译者身份的看法不再拘泥于“附庸”,甚至不再困囿于“隐身”,而是充分考察到了译者与双重语境的多层互动关系。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理论工具和术语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评价的学科。
理论工具和术语是文学批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指导批评过程和提高批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工具和术语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工具1.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比其内容更为重要,能够独立地存在,并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
因此,形式主义强调对文学形式的把握和解读,以此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例如,“象征”是形式主义的重要术语之一,用于描述一种通过符号和动态关系来达到意义的表现手法。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结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来构建意义。
因此,结构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和解读,以此揭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结构主义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二元对立”,通过对相互对立的概念进行分析,来揭示作品中的结构性安排。
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建立在语言之上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无实体的游戏。
因此,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游戏进行解读,以此理解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和意义。
例如,“模拟”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术语之一,用于描述一种对原本存在的事物进行模仿和改造的手法。
二.术语1.人物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批评文学作品时,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关系等方面,并对其进行评价。
例如,“主角”是文学批评中经常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2.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抽象思想,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要意义。
在批评文学作品时,需要找到作品的主题,分析其含义、来源和表现手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例如,“人性”是文学批评中经常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作品中关于人类本质的探讨。
3.符号符号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指的是代表特定意义的事物或象征。
在批评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符号的特点和意义,并分析作者在作品中使用符号的目的和效果。
例如,“白兔”是文学批评中经常使用的符号,用于描述梦境中错误的方向和渴望具体东西的欲望。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99.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什么?(1)20世纪出现了一批有别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一般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以卢卡契、萨特、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阿尔都塞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为代表。
(2)理论背景:①20世纪初在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下爆发的匈牙利、奥地利和德国革命都遭到了失败,苏联革命胜利后许多政策措施被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人视为“庸俗经济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物,斯大林集权主义更是引起了不满和抵制。
②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社会结构、阶级结构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列宁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垂死性等学说遭到了是否过时的质疑。
③由于西方国家革命失败、西方社会战后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不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种种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
④一般认为卢卡契以《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西马流派中最著名的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理论主张:①从理论主张的角度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不是一个严密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往往运用他们各自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研究分析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作为其哲学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延伸和补充,由于理解不同,其观点也多有不一致之处。
但他们都打出了重新研究、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旗号。
例如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反对把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割裂开来,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往往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或社会理论的某些流派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理论学说,例如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
(4)评价:①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主要肯定和突出了马克思早期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结合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特点,吸收精神分析学等多种学说观点,高举社会批判的旗帜,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作了深层次的尖锐批判,并对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新发展,特别是现代主义艺术作了理论上的总结、阐述和美学上的辩护和支持,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发展的重要部分,这是值得肯定的。
漫谈结构主义——读伊格尔顿《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有感文学193 何浩1921110317读了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我个人被伊格尔顿的才学给震撼到,虽然我才学了一个学期的文学概论,对“文学”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还不甚清楚,但我竟然读这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当然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我只是似懂非懂,可是他所提到的一个概念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结构主义,我在本学期的语言课,写作课,文学课,概论课都正面碰到过这个怪物,于是我决定在期末作业中会会它。
要谈到结构主义,请原谅我必须先离一下题,我们必须先谈及它的出现及胜利,是建立在谁的坟墓上——在二十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年代的法国,有一个哲学流派叫做“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在法国盛极一时,它忧伤的基调十分完美的和法国人浪漫和自由的性格结合在一起。
萨特,这位存在主义的的举旗手,存在主义在萨特手上发展到顶峰。
他的主要思想其一:“自在,自为,自发,自觉”,这几个词,即使是我们在上哲学课时也都只有很少的机会碰到,自在说的是自我的客观存在,自为说的是自我的主观意识,自发是主体无意识的行为,自觉则是主客体相统一的思想解放。
自在与自为是一组,它们是互相联系与统一的;自发与自觉是一组,它们是对立统一的。
其二:存在先于本质。
本质,是一个事物“是什么”;存在,是一个事物的客观存在;存在主义又分为有神论和无神论两支,萨特是无神论存在主义者,他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这一点和马克思的唯物论有相同点,但究其存在主义的本源,它也算是唯心论。
那个时候的存在主义,主张人生来并没有意义,意义需要人去创造,周围的人,社会,乃至世界对于人都是磨炼性的,人在活着只能遭受悲伤,失望,挫折,绝望……这和尼采的非理性哲学以及叔本华的悲剧消极的人生观有承接之处。
存在主义和我引起了共鸣,我个人虽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实践的证明,它确确实实是真正的“科学”——即使用科学来称呼一门哲学并不合适,但我在生活中常常以存在主义者自居,我并不喜欢太快乐的生活,我欣赏独处时的静谧和孤独,觉得悲伤是一个人最好的镇静剂。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理论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1.1 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符号和结构组成的,这些符号和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对文本的结构和符号进行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意义和规律。
通过对文本的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1.2 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特征和艺术表现,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自足性。
形式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源于其形式和语言的运用,而非外部的社会背景或作者的意图。
形式主义批评通过对文本形式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作品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
1.3 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史批评、生物批评、心理批评等,它们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历史、生物和心理背景进行分析和解读。
传统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到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对作品背景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2.1 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文学批评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文本分析法注重对文本细节的挖掘和解读,通过对文本的逐字逐句分析,揭示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主题。
2.2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比较研究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揭示不同作品之间的文学传统和影响。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2.3 评价分析法评价分析法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评论的方法,它通过对作品的优缺点、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质量和意义。
评价分析法注重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避免主观情感和偏见的干扰,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戈德曼的同构理论及其对文化鉴别的可能性在戈德曼的理论中,文学作品和世界都是结构性的,而文学作品与世界的结构是同构的。
拿资本主义社会来讲,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缺失,人被异化了。
于是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主人公与世界之间产生了破裂。
而在经济生活中,交换价值的引入造成了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淡漠,这也是异化。
从而我们看出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是和文学中的异化同构的。
虽说我国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如今实行市场经济的中国,情况和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是极为相似的。
戈德曼在《小说社会学》的前言最后提到“我们还应该把那些与集体意识的新形式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某些畅销书包括在其中。
”(戈德曼1989)所以在本文中我希望能运用他的同构理论对我们当代的畅销小说进行分析,解释为什么他们属于非主流的一群。
这里我主要以郭敬明的《小时代》为例。
在《小时代》里,郭敬明描写了几个上海的青年男女的故事,尤其不遗余力的渲染了以顾里、顾源为首的富二代的奢侈生活,他们挎着各种名牌包包,穿着各式名牌衣服,俨然成了展示商品的模特,或者说他们被贴满标签,而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已经物化为标签。
从这一点上来讲,《小时代》是符合戈德曼的同构理论的,因为在商品经济时代,确实是人逐渐物化,而在我国经济最繁荣的上海地区,出现作品中的情况也是不足为奇的。
也就是说《小时代》中的那个人物化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同构的。
可是为什么郭敬明的作品许久以来难登主流文学的大雅之堂呢?依照戈德曼对小说的定义“小说以一种堕落的方式追求真实价值”(戈德曼1989)。
《小时代》中的人物的确是堕落的,他们逐渐丧失“人性”,成为各种名牌商品的俘虏,贴上满满的“物性”的标签。
所以它符合戈德曼小说定义中的“以堕落的方式”,可关键是它不合后半句的“追求真实价值”。
我们可以从以往的如今已有“名著”称号的作品中任意拿出一本来做一个比较。
比如《水浒传》,梁山好汉在主流的朝廷面前无疑也是堕落的,可在这些所谓的“堕落的人”的行动之后我们是可以看到对真实价值的追求的——对政治清明的追求。
第2卷第1期2009年1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01.2No.IJan.2009文章编号:1674—5094(2009)01—0083—05论戈德曼的文学解释学+刘月新(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戈德曼对西方当代文学解释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从发生论结构主义社会学角度出发,建构了西方当代文学社会学的解释学。
他从结构与功能、整体与部分、理解与解释、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关系出发,建立了系统的发生论结构主义方法,将文学现象放在社会整体与集团的精神结构中阐释,既注重了文学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又强调了文学结构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影响效应。
戈德曼反复强调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对应不是表面的吻合与相似,而是内在精神结构的对应。
文学研究应致力于作品内在精神结构的理解与解释,揭示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戈德曼的解释学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看重人的个体意识对于集体意识的依赖,忽视了个体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过于强调作品的精神结构与集团精神结构的同源同构关系,忽视了文学创作中个体精神结构对集团精神结构的超越。
关键词:戈德曼;发生论结构主叉;解释学;精神结构中图分类号:10.03文献标识码:ADOI:10.3863/j.issn.1674—5094.2009.01.016吕西安・戈德曼是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他综合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皮亚杰等人的哲学思想,建构了独特的发生论结构主义社会学理论,并且将这一理论成功地运用到文学研究之中,形成了系统的、独具特色的文学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社会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戈德曼的文学社会学中最具有价值的是他的文学解释方法,他破除了静态的结构主义方法,从动态的角度重建文学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内在关联,为文学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丰富了当代的文学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