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77
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谈到解构主义,我们不能不提到结构主义。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结构主义大行其道。
我们都了解了,结构主义是从语言学模式入手,将对作品的意义及其内涵或价值上的研究,转向了意义之所以产生的结构,很快就从欧洲风靡到了美国。
但在1966年的霍普金斯讨论会上,德里达发表了一篇名为《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的嬉戏》,率先向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开刀,揭开了解构主义的序幕。
而曾经的结构主义者,如拉康、福柯等人也认识到了结构主义的局限,在文学批评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于是就有了后结构主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解构主义。
罗兰·巴特就是这样的一位学者,他早年是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粉丝,并为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符号帝国,但是后来受到德里达的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解构主义色彩。
让一伊夫·塔迪埃所说“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这位杰出作家大概代表了法国批评界和语言学界几乎所有貌似现代派的思想,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他并非总是第一个提出某种思想,然而他总是以其深刻性很快成为该思想方面的旗手。
”所以有人戏称他为“变色龙”。
(但是我认为罗兰·巴特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墙头草,因为他的转变发生在他瞧见了结构主义的弊端之后,也就是说,这是对文学批评理论的进一步思考)符号学研究的扩展或许将引导我们去研究系列性的而不只是对立性的聚合关系或许不可能消除这些关系,因为并不肯定,在研究涉及质料和用法两个方面的复杂对象时,我们是否仍能在两极成分之间的选择中,或在一个标记和一个零度的对立中,使意义起作用,这就提醒我们,二元选择结构是最有争议的问题。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在1970年出版的《s/z》是巴特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过渡。
?据说,某些佛教徒依恃苦修,最终乃在芥子内见须弥。
这恰是初期叙事分析家的意图所在在单一的结构中,见出世间的全部故事曾有的量,一如恒河沙数他们盘算着,我们应从每个故事中,抽离出它特有的模型,然后经由众模型,导引出一个包纳万有的大叙事结构,为了检核,再反转来,把这大结构施用于随便哪个叙事。
文学批评中的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结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流派。
它通过关注文本内部的结构和符号系统,试图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结构规律。
本文将探讨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一、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包括萨尔特、巴特、布尔迪厄等。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其中的符号和关系构成了一种语言系统。
通过分析这种语言系统,可以揭示文本的意义和结构规律。
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包括符号、差异和二元对立。
符号是文本中的元素,它们通过对比和关系来产生意义。
差异是指符号之间的不同,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符号的意义。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它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通过与其对立的事物来定义的,例如男性与女性、上层与下层等。
二、结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1. 符号学分析结构主义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分析符号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揭示作品中的意义。
例如,结构主义批评家可以分析一个小说中的动物符号,探讨它们与人物关系的对应和象征意义。
这种符号学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发现其中的隐含信息。
2. 二元对立的应用结构主义强调二元对立的存在和重要性。
在文学批评中,结构主义者常常通过对比和对立来分析文本。
例如,他们可以对比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探讨他们之间的对立和互动关系。
通过这种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结构分析结构主义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各个部分和元素,结构主义者试图揭示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
他们可以研究小说的章节划分、叙事结构、人物关系等,从而理解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在逻辑。
三、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影响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强调了文本的内部结构和符号系统的重要性,使得文学研究不再局限于表面现象,而能够深入挖掘作品的意义和结构规律。
其次,结构主义的方法和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工具,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原理和文学艺术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审美效果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世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1.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诗学、启蒙时代的批评理论、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等。
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等方面。
2.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以文本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系统的规则。
结构主义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符号、符号系统、语言结构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等。
3.语法学派理论:语法学派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语法学派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4.重述理论:重述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断被重述和改写的过程。
重述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符号等元素的变化和演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5.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6.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它质疑知识和权力的固化结构,强调差异、边缘与边际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理论对于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拓展文学创作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7.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话语权和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批评男权社会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挖掘女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8.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殖民地历史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强调历史、权力和身份的关系。
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引言:索绪尔语言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本文将探讨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文学研究方法和文学理论的贡献。
一、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索绪尔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是,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产物,通过语言我们能够理解和表达事物。
索绪尔强调语言系统的结构性,认为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了一个整体。
此外,索绪尔还提出了语言符号的符号性和价值性,强调语言符号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事物本身,还包含了社会文化的意义。
二、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强调文学作品是一个符号系统,具有自身的结构和规律。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本内部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而不是作者的意图或作品的历史背景。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以分析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为主要方法,通过解读符号体系来揭示文本的深层意义。
三、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1. 强调结构性分析: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性观点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符号和符号体系来揭示其意义。
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性观点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研究方法更加系统和科学。
2. 关注符号的符号性和价值性:索绪尔语言学强调语言符号的符号性和价值性,即符号不仅仅是指事物本身,还包含了社会文化的意义。
这一观点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解读文本符号的新视角。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符号来揭示其深层意义,将文本视为一个符号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意义的工具。
3. 影响文学理论:索绪尔语言学的观点对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借鉴了索绪尔语言学的思想,从语言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出发,重新审视文学的本质和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强调文本的自足性和独立性,通过对文本内部结构和符号的分析来揭示其意义,这对于传统文学理论的颠覆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主义(wo)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文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的结构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在当代西方文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继承了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注重文学文本客观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并使这种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它又开启了解构主义和阅读理论的新思想。
什么是结构主义?从广义上讲,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20世纪发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思潮,它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法国,然后迅速蔓延到欧美各国,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思潮。
相对于其他思潮来讲,它不重视因果解释,而是坚持如果要弄清楚一种现象,人们就必须描述其内部结构——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它跟其他现象的关系,因为这些现象与之构成更大的结构。
从狭义上来讲,结构主义一般只是指现代语言学、人类学和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
结构主义风行于很多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不少结构主义文论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被称为“结构主义五巨头”的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文论)、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福柯(结构主义历史学)、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雅各布逊、普洛普、格雷马斯、热奈特等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观点统一的学派,它没有统一的纲领,每个人的说法也都不一,内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它也可以跟其它思想体系联姻,正如上边我们所举的结构主义五巨头,他们都是结构主义与不同的思想体系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结构主义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它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
”结构主义者坚持认为客观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可以被科学认识的,只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不存在与单个的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于事物的关系之间。
结构主义者特别关注对结构的感知和描绘,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客体事物的结构模式来达到对于客体的认识,从这个角度看,结构主义具有了方法论的性质。
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看《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不仅悲剧氛围之浓厚,而且悲剧感染力之巨大。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是运用额方法,对文学作品的内在秩序和结构模式加以研究。
结构主义是关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认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事物之间的构造”。
《孔雀东南飞》是两汉乐府诗的代表作。
接下来,我用结构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首五言叙事诗。
一、不变的“语法”:封建家长制度对子女婚姻的控制结构主义学家认为,同类的叙事作品,都是有不变的“语法”,变化的只是人物、环境等因素。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虽然守着妻子的本分,但是还逃不了婆婆的狠心驱使。
焦仲卿虽然深深爱着妻子刘兰芝,“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无法使自己母亲回心转意,却只能把心爱的妻子遣送回家。
在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中,焦母始终占主导作用,这现象也恰恰符合了不变的“语法”。
可怕的封建制度。
另一方面,刘兰芝不堪忍受被婆婆遣送回娘家,在兄弟的逼迫下,她进入了不自主的婚姻中,这再次体现了封建家长制度,刘兰芝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
作为不变的“语法”,诸如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从来没有停止过。
封建家长制度控制子女婚姻,梁山伯和祝英台、柳梦梅和杜丽娘等,这些悲惨的爱情故事。
在结主义看来,这些都是不变的“语法”,是表层的结构分析。
二、深层结构的思考面对一部文学作品,对它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还应该从深层的角度去分析,深层的结构的研究是事物要素背后存在的内在联系。
通过《孔雀东南飞》的表层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层的深层结构的关系。
首先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残害。
焦母和刘家父母兄弟就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他们是负面的代表。
他们也承受着封建礼教的残害,同时封建礼教给予他们权利,儿子是焦母生活的唯一重心,当刘兰芝占据了儿子的时候,她采取折磨刘兰芝来取得心理的平衡。
而刘兰芝被遣送回娘家,这使刘家感到羞辱,所以刘家选择把刘兰芝再次嫁出来挽回颜面。
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批评::共时性和历时性(synchrony and diachrony)费的南.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一对区分性概念。
他说,语言学有“共时规律和历时规律”,语言学研究“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再一次划分共时和历时的范围。
这是不能混淆的两个问题:一般地谈论语言的规律,那就无异于捕风捉影。
”关于两种规律的特征,索绪尔解释说:“共时规律是一般性的,但不是命令性的。
”它“只是某一现存秩序的简单的表现,它确认事物的状态,跟确认果园里的树排列成梅花形是同一性质的。
……总之,如果我们谈到共时态的规律,那就意味着排列、意味着规则性的原理”。
“相反,历时态却必须有一种动力的因素,由此产生一种效果,执行一件事情。
但是这一命令性的特征不足以把规律的概念应用于演化的事实;只有当一类事实全都服从同一规则的时候,我们才谈得上规律。
”总括起来说:“任何共时事实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没有命令的性质;相反,历时事实都是强加于语言的,但是它们没有任何一般的东西。
”语言学研究因此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两种时态中索绪尔更强调对语言学作共时态的研究:“索绪尔视语言为一个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受到‘共时’研究──这就是说,将其作为时间截面上的一个完整系统来研究──而不是‘历时’研究,即在其历史发展中去研究。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引》)索绪尔关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分及其强调共时态研究的立场,直接影响到结构主义批评。
如罗曼.雅各布森关于隐喻和转喻相对立的理论,就被认为“代表了语言的共时性模式(它的直接的、并存的、‘垂直的’关系)和历时性模式(它的序列的、相继的、线性发展的关系)的根本对立的本质。
《文学批评》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20世纪文学批评具有批判否定的革新态势,(),批评的理论化,()等世纪特征。
2、文体学批评是一种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3、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是:摒弃(),标举();形式就是价值;无信息的()。
4、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用()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5、古罗马文学评论家贺拉斯的比喻来归结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他把创作比作(),把批评比作()。
6、《随园诗话》的作者是()。
7、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与逻辑,定性与定量等。
8、新历史主义批评吸收了法国思想家福柯的“断层”和“差异”的历史观,用众多小写的、()的“历史”取代了原先一个大写的、()的“历史”。
9、确定选题必须对()与()进行全面估量.。
10、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20世纪前期甚为明显,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融合与相互()的趋向则逐渐抬头。
1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和()为指导,以()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12、批评的否定精神是评论者()的体现。
13、在社会-历史批评看来,真实性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的真情实感、()的真实感受与()的真实的统一。
14、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基本命题是()、()。
15、文学批评文章的主要样式包括()、()、对话体、()和()等。
16、中国文学批评的源头是春秋时代对()的评论。
17、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和()。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把()当作重要的出发点来理解文化生产。
19、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有句很著名的话:“人们把文学看成是无规则的()的时间够长了,现在有必要把它当作是无信息的()来看了。
”20、在从事接受史的研究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发掘和选择()。
名词解释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认为国家是由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组成的.发达的西方国家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培养“有机知识分子”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占领大众的“常识”领域,也才能够夺取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无意识:“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等。
它们就像冰山中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批评理论: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批评家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评论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以及具有一定普遍性的价值系统。
假定:特定文学批评所提出或隐含的某些理论预设。
方法:特定文学批评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法则。
问题重心:特定文学批评所关注的问题焦点。
“元评论":不是一种正面的、直接的解决或决定,而是对问题本身存在的真正条件的一种评论.模仿说:文艺是对某种外在东西的模仿。
表现论:主张文学来自作家的主观情感,是内心世界的外化.“含混”: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确定本义的语言表达式。
该术语由燕卜荪引入新批评,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
“悖论”: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能指:当一个词被说出来时接受者所听到的声音图像或文字标识,它是符号的视—听方面.所指:单词在接收者的心中所唤起的意义、声音图像所指示的东西是符号概念方面。
延异:语言意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意义必将向外“扩散”,意义最终又是不能获得的即所谓意义的无穷“延宕"。
结构主义批评的基本理论结构主义批评根据现代语言学所建立的明确模型来对文学作品进行结构分析。
如果说新批评所探讨的是文学的微观形式,结构主义所研究的则是文学的宏观形式。
结构主义批评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到了60年代结构主义巳在人文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思想运动。
狭义的“结构”是指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方法。
广义的“结构”指事物的系统模型、形式联系、关系总体等等。
结构主义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瑞士的语言学家结构主义创始人索绪尔在当时他用的不是“结构”而是系统。
其后法国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把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型,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上,从而创立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又叫结构主义叙事学)。
这样索绪尔的语言学和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就成了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
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是结构主义理论的奠基作,他把语言看作一个符号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人们所具体使用的词句叫“言语”,而整个符号系统叫“语言”,具体的言语千差万别,因人因时而异,但能表情达意,让使用同一语言的人都可明白,一这是因为在同一个符号系统里已规定了它们的意义。
索绪尔进一步指出,就具体言语而言,可被看作是由一个“能指”(一个音响形象,或它的书写对应物)与一个“所指”(概念和意义)组成,如“水”的概念在汉字中是“水”英语为water,德语为wasser等,这种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即声音符号与意义概念之间的关系,除了文化上和历史上约定俗成外,没有内在的任何原因可以说明,这完全是任意的。
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思维要是脱离了任何语言系统,都是不可思议的。
而且日常使用的具体语言,也只有在各自的整个符号系统中才有一定意义。
索绪尔还指出,对语言符号系统的研究,要用“共时态”方法,而不应只受“历时态”方法的研究的限制。
“历时态研究是指语言存在的方式是时间性的,人们对一句话,无论是听还是读,都总是一个个字按时间顺序依次出现的,语句的展开有一种水平方向的时序运动,语言学上这就构成语言历时的,或横组合的方面。
文学批评的类型名词解释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概念,其中包括不同的类型和方法。
本文将对文学批评的几种主要类型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
1. 结构批评(Formal Criticism)结构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着重分析作品的布局、节奏、语言运用以及修辞手法。
通过研究文本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批评试图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艺术效果。
例如,它可能分析小说的章节划分和时间线组织方式,或者诗歌中的韵律与押韵手法。
2. 传统批评(Traditional Criticism)传统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考察和评估。
它关注作品的含义、风格和创作背景,试图揭示作品的传统价值和意义。
传统批评常常依据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流派和风格进行分类和解释。
例如,它可以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主义特征,或者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表达。
3. 人文主义批评(Humanistic Criticism)人文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对人类经验、人类情感和人类道德的探索和表达。
它试图理解作品与人类文化和人类价值观的关联,关注作品所揭示的人性、自由、道德和存在主义问题。
人文主义批评注重作品对读者思考和感受的影响。
例如,它可能研究福楼拜小说中的道德冲突,或者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4. 结构主义批评(Structuralist Criticism)结构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
它强调作品的语言和符号的内在结构,试图揭示作品中的普遍模式和意义。
结构主义批评常用于解读诗歌和小说,尤其是对抽象概念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例如,它可以研究小说中的象征符号和隐喻意义,或者诗歌中的音韵和节奏结构。
5. 后现代批评(Postmodern Criticism)后现代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断裂、多重意义和文本间的对话。
它批评传统的一刀切、线性逻辑,并主张对作品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理解。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是指用系统观点来思考文学作品的方法,其主要重点在于理解文学文本的构成,并从结构层面上挖掘及隐含作者对其叙事体系和主题意图的关系。
特别是20世纪中期,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迅速发展,以及展示文学潮流和叙事识别,而在文学作品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严格来说,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是指使用某种结构派的理论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段时期拉尔夫·泰勒、布莱恩·勒依德和其他影响深远的结构主义思想家以及现代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家开创了结构主义思想,他们开始以法国语言学家皮尔·马里斯所发展的结构语言学为基础,通过结构解读流行文学,以体验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魅力。
早期的结构主义文学主要侧重理论,其实质是把传统的文学批评观点和现代的结构理论等融合在一起,强调从结构层面进行解读,深入挖掘文学文本的内在结构。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文化机制,用于将书面文本视为一个单独实体,建立多种概念之间的对话和关系,并使用抽象思维的方法解读文本结构。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突出了文学文本研究的新方法,展现了文学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它们可以帮助学者或读者以全新的视角观看文本;它们也有助于推动文学批评家们重新认识文学作品,为文学作品分析与解释提供独特视角。
此外,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注重文学各种文化层面中所体现的非语言性元素,也有助于揭示作家的写作动机,有助于理解作者如何利用文学的符号系统和套用的文学式样合理展现思想,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并理解作品背后暗藏的含义。
可以总结的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强调文学的结构化解读,它看重文本的构成,针对文本构成,以及其凝聚的关系,深入挖掘叙事语言形式中隐藏的思想意图,重塑文学文本中作者意图所要传达的内容。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通过更全面地文学解读,焕发出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对推动学界进行文学理论更新、完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