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结论共3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37
寡头垄断企业的动态竞争及其博弈模型一、寡头垄断企业动态竞争及其博弈原理上一节我们讨论了寡头垄断企业的静态竞争及其几个经典模型。
在这种竞争中,市场上的寡头垄断企业同时作出决策或者虽非同时,但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选择。
这种静态竞争的情况在现实经济中往往是很少存在的,现实中存在较多的是参与竞争的企业在行动顺序上有先后之分,且后行动者一般能够在自己行动之前或多或少地观察到竞争对手在此之前行动的有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自己的竞争决策。
这种竞争是一种动态竞争,需要用动态博弈理论进行分析。
动态博弈分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指博弈方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在自己行动之前能够观测到先行动者的具体行动是什么,并且各博弈方对博弈中各种策略组合情况下,所有参与人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
在静态博弈中,博弈方的一次性同时选择的行为就是博弈方的策略,这些策略的组合以及所对应的各方得益,就是博弈的结果。
在这里,策略与行动是等价的。
而在动态博弈中,参与人的一个完整策略应包括其在各个行动点上针对前面阶段的各种情况所作的相应选择和行为的完整计划。
这些策略本身并没有强制力,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博弈方完全可以在博弈过程中改变计划,这就是动态博弈中的“相机选择”(contingent play)问题。
由于相机选择问题的存在,使得博弈方的策略中所设定的各个阶段、各种情况下会采取的行为产生“可信性”(credibility)问题,从而使纳什均衡在动态博弈分析中的有效性也就产生疑问。
因为纳什均衡不能排除博弈方策略中所包含的不可置信的行为设定,不能解决动态博弈的相机选择引起的可信性问题,这就使纳什均衡在动态博弈中可能缺乏稳定性,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和预测,其作用和价值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需要发展出新的均衡概念,将纳什均衡中存在不可置信威胁或承诺的均衡剔除掉。
1965年,泽尔腾提出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概念,即是为解决动态博弈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所提出的新的均衡概念。
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共3篇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1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研究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水平。
因此,对于供应链管理中的若干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基本概念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是一种双方都采取最优策略但最终结果却是不利于双方的情况。
在供应链管理中,常常存在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包括:最小订购量问题、定价问题、加工周期问题等。
二、最小订购量问题最小订购量问题是指在供应链中,厂商需要向零售商提供产品,而零售商对于每次订单的数量都有限制。
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一定的经济效益,厂商往往需要设置最小订购量,而对于零售商来说,最小订购量则可能导致存货过多或成本过高。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双方都采取最优策略但最终结果却是不利于双方的情况,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
三、定价问题在供应链中,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来说,价格的定位都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由于双方之间利益的矛盾,存在着定价策略的竞争和斗争。
如何在双方利益博弈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价格,就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四、加工周期问题加工周期问题是指在供应链中,生产商需要考虑到零售商的需求,并确定生产计划和加工周期。
对于生产商来说,短周期可以增加效益,但对于零售商来说,短周期也许会导致存货成本的增加。
因此,在加工周期的确定上存在着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
五、解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方法针对上述三种常见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问题,供应链管理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1、协调策略协调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双方通过合作来得到更好的结果。
一些解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方法就是采用协调策略。
描述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由约翰·福斯
特·斯塔克尔伯格(John Foster Starkelberg)在20世纪60年代
提出。
它描述了一个博弈中的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无
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只能在当前策略下维持
现状。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一个非合作博弈的概念,适用于多人博弈
或重复博弈的情况。
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
最优的策略,假设其他参与者的策略保持不变。
这种均衡状态下,
没有参与者有动机去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在其他
参与者策略不变的情况下的最佳结果。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的特点是稳定性和无法操纵性。
稳定性指的
是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没有参与者有动机去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这样做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无法操纵性指的是每个参与者都
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只能在当前策略下维
持现状。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在经济学、博弈论和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
用。
它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竞争、政治决策、资源分配等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通过研究博弈参与者的策略和利益,寻找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来预测和解释各种社会行为和决策。
总结来说,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描述了在博弈中参与者选择最优策略的一种均衡状态,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它具有稳定性和无法操纵性的特点,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博弈论教学/双寡头垄断的斯塔克伯格模型出自MyKnowledgeBase< 博弈论教学Bread crumbs:教学工作 > 博弈论教学 > 博弈论教学/双寡头垄断的斯塔克伯格模型目录■1 一般模型■1.1 背景■1.2 博弈模型■1.3 后退归纳法分析■2 不变单位成本和线性逆需求函数的双寡头垄断斯塔克伯格模型■2.1 参数分析■2.2 后退归纳法求解最优反应函数■3 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性质■4 模型推广■5 延伸阅读1 一般模型1.1 背景Stackelberg(1934)提出了一个双寡头垄断的动态博弈模型,其中领导者先行动,然后追随者行动。
1.个厂商生产同样的商品;厂商i的生产成本为;当总产量为时,产品出售价格为2.每个厂商的策略为产量;3.两个厂商相继行动:一个厂商选择它的产量,然后另一厂商在知道了第一个厂商已选择的产量后选择自己的产量。
1.2 博弈模型1.局中人:两个厂商2.终端历史:厂商所有产量序列的集合(非负数)3.局中人函数:,并且对所有的,有4.偏好:厂商关于终端历史的盈利是它的利润1.3 后退归纳法分析1.厂商1(博弈起点)的策略是一个产量;厂商2的策略是将厂商2的产量与厂商1的每个可能产量相关联的一个函数。
的任何产量,求厂商的产量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的子博弈:在给定厂商2的策略下,求厂商1极大化自己利润的产量。
当厂商择产量,厂商2选择产量,则总产量为,价格为,厂的利润为。
利润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1的产量记为给定了厂商1的均衡选择,厂商2的选择的产量为,那么子博弈完美均衡点为成本函数:线性逆需求函数:;, (,)的每一个产量,厂商有唯一的最优反应,为:,如果;,如果厂商2的策略(产量)是,厂商1的利润是:,厂商最大化时的产量,求导数得的最优产量为的利润为,厂商2的利润为注意区别古诺模型的同时行动:产量都为,利润都为二次成本函数的斯塔克伯格双寡头垄断博弈:,成立,以及对于所有的有,且对于有,求斯塔克伯格双寡头垄断博弈的子博弈完美均衡。
斯塔克伯格模型名词解释《斯塔克伯格模型》名词解释《斯塔克伯格模型》是一个经济学中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斯塔克伯格(Richard Stone)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
该模型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过程。
斯塔克伯格模型将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每个部门的产出和就业水平都可以通过该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这些不同的产业部门可以是农业、工业、建筑、运输、金融等,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产出、就业、投资和外部需求等因素。
在斯塔克伯格模型中,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一个部门的发展和增长会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揭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变化的趋势。
斯塔克伯格模型的核心概念是内部投资和外部需求的相互作用。
内部投资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各个产业部门的投资比例,即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分配情况。
外部需求则是指来自其他国家对该国家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水平。
通过分析内部投资和外部需求的变化,可以解释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结构变化的原因。
斯塔克伯格模型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模型中各个产业部门的变化,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资源的分配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产业部门的增长潜力,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斯塔克伯格模型》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过程。
通过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描述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Stackelberg Equilibrium)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用于描述在一个领导者-追随者模型中的均衡状态。
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中,一个参与者被称为领导者,而另一个被称为追随者。
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中,领导者首先做出决策,然后追随者根据领导者的决策做出自己的决策。
这种顺序决策的特点使得领导者能够预先考虑追随者的反应,并据此做出最优决策。
在领导者-追随者模型中,领导者的目标是最大化自身利益,而追随者的目标是最大化自身利益,同时考虑领导者的行动。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的核心思想是,领导者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追随者对其决策的反应,以及追随者的最优反应策略。
这种领导者优先的决策过程导致了一种非对称的均衡状态。
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中,领导者的决策是基于对追随者反应的预期。
领导者会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而追随者会根据领导者的决策做出最优反应。
这种均衡状态下,领导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益,而追随者则会受到领导者决策的限制。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学和工业组织领域。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公司可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制定价格策略,而其他公司则作为追随者,根据领导者的价格策略做出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可以帮助领导者预测追随者的反应,并制定最优的价格策略。
总之,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一个描述领导者-追随者模型中均衡状态的概念。
它强调了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并通过预测追随者的反应来实现最优决策。
这一概念在博弈论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描述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指在博弈论中的一种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博弈中的一组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由约翰·福布斯·纳什提出的,他在博弈论中的贡献使得他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科学和生物学等领域。
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一种策略,而且没有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这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已经达到了对自己来说最优的策略选择,考虑到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相依赖性。
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都会受到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的影响。
因此,斯塔克尔伯格均衡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要考虑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策略。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其中使用了博弈
论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如策略空间、效用函数和最优响应等。
通过分析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确定斯塔克尔伯格均衡的存在和性质。
总结起来,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参与者在博弈中选择的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者都无法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它强调了参与者之间的互相依赖性和最优策略选择。
描述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一种博弈论中的概念,由经济学家托马斯·斯塔克尔伯格提出。
它描述了在一个非合作博弈中,每个参与
者根据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来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结果。
斯塔克尔
伯格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种解概念,用来描述博弈中的稳定状态。
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中,每个参与者选择了一种策略,而且没
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改变策略可能不会带来更大的利益。
这种均衡状态下,每个参与者都知道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并且
相互之间没有动机去改变自己的策略。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非合作博弈中的一
个稳定状态。
这意味着在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下,没有参与者有动力
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自身利益的减少。
换句话说,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策略选择,没有参
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在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
以用来分析市场竞争、政治博弈、资源分配等各种决策情境。
在实
际应用中,通过研究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参与者
的行为模式、预测市场变化、制定策略等。
总结来说,斯塔克尔伯格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中的稳定状态,每个参与者根据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来最大化自身利益。
它在经
济学和博弈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决策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