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产业组织:寡头垄断
- 格式:ppt
- 大小:865.50 KB
- 文档页数:44
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二)——不完全竞争市场4.1名校考博真题详解4.1.1名词解释1.价格歧视[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博]答:价格歧视是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1)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2.掠夺性定价[东北财经大学2007博]答:掠夺性定价又称劫掠性定价、掠夺价、掠夺性定价歧视,是指一个厂商将价格定在牺牲短期利润以消除竞争对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
掠夺性定价是一种不公平的低价行为,实施该行为的企业占有一定的市场支配地位,他们具有资产雄厚、生产规模大、分散经营能力强等竞争优势,所以有能力承担暂时故意压低价格的利益损失,而一般的中小企业势单力薄,无力承担这种牺牲。
掠夺性定价是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实施该行为的企业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会造成短期的利益损失,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以此为代价挤走竞争对手,行为人在一定时间达到目的后,会提高销售价格,独占市场。
3.阻止进入定价[东北财经大学2007博]答:阻止进入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在位厂商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厂商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厂商的进入决策。
阻止进入定价遏制了潜在厂商的进入,这对竞争厂商是不利的,但是,阻止进入定价也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可以从中收益,这种限制性定价的净福利效应是不明确的。
产业组织理论复习整理 第一章导论产业组织的定义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
要紧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对产业组织的研究要紧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的。
产业经济学的进展历程1。
哈佛学派 2. 新产业经济学(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重点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谢林著作:《垄断竞争理论》、《经济集中和垄断问题》、《产业组织》、《产业市场结构和绩效》研究重点:产业集中、进入壁垒等与垄断相关的产业问题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理论框架:SCP分析范式 = S结构—C行为—P绩效⏹结构(structure):厂商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和形式,包括买方之间、卖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市场内已有的买卖双方与正在进入或大概进入市场的买卖双方之间在交易、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竞争关系。
⏹行为(conduct):厂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或行动,即厂商作出决策的行为和如何实施决策的行为。
⏹绩效(performance):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厂商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即厂商的经营是否增加厂社会的经济福利,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二章微观经济学需求价格弹性公式:边际收益函数:总收益函数:TR(y)=p(y)y边际收益函数:MR(y)=dTR(y)/dy边际收益:消费者剩余定义:消费者剩余衡量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一种商品后他的福利(利益)在总体上得到改善的程度。
单个消费者剩余就是某一消费者情愿支付的数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将购买某种商品的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相加,就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总额。
计算公式: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1、市场均衡:市场均衡就是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状态2、总剩余与福利最大化3、消费者剩余和生产剩余的运用:a。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第⼀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些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门应⽤经济学科。
3.马歇尔冲突:在追求规模经济的⾏为和垄断效应从⽽抑制企业的活⼒的影响之间的⽭盾4.可竞争市场:指⼀种存在其他⼚商进⼊威胁的市场,企业之间⾮常具有竞争性,如果价格超过了成本就会吸引⼤量的企业进⼊。
5.⼀般均衡分析: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市场看成⼀个整体加以研究。
⼆、简答题1.简述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研究⽅法的关系:①.⽬的与⼿段的关系,研究⽅法的创新促进产业的发展;②.研究⽅法具有相对独⽴性,⼀种⽅法可以对多种研究运⽤,⼀种研究也可以使⽤多种研究⽅法;③.创新研究⽅法能够推进理论突破,促成新的研究成果※2.简述产业的⼏种主要分类法:①.⽣产结构分类法,包括马克思的两部类分类法,即把产业分为⽣产⽣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部类),⽣产⽣活资料的产业(第⼆部类);农轻重分类法;霍夫曼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分为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②.三次产业分类法,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业为代表的第⼆产业,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③.标准产业分类法。
3.产业经济学家的具体研究⽅法有哪些?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各采⽤了什么研究⽅法及其主要观点?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计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博弈论分析法,产业实验室研究法。
派系代表:哈佛学派:案例研究,产业⽐较研究,统计计量研究。
信息完全,垄断竞争理论;芝加哥学派: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法。
信息完全,经济⾃由主义,达尔⽂进化主义;新奥地利学派:⾏为主义分析法。
信息不完全理论。
新制度学派:边际分析法和“成本-收益”法。
交易费⽤理论。
※※4.简述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①.利于建⽴更为完善的体系;②. 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③.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领域三、论述题欧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欧美通常将产业经济学等同于产业组织理论,⽽在⽇本经济学科理论当中除了产业组织理论还有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布局理论等。
静态博弈——古诺模型和伯川德模型1.寡头垄断、反应函数、伯川德模型、古诺模型。
2.根据伯川德模型,即使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者,价格竞争也会使利润降到零。
为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并不能经常看到这种现象?3.对以下产业而言,哪个模型(博川德或是古诺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炼油业、网络接入服务业、保险业。
为什么?4.两个生产者,企业a 和企业b 生产相同的产品,并且在同一市场销售。
市场的需求函数是p Q -=1200。
一旦企业确定了生产能力,就可以按照最大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边际成本为零。
价格根据销售量进行调整(换言之,他们主要进行产量上的竞争,而不是价格上的竞争)。
(1)假如企业a 知道企业b 正在建设100单位的生产能力,企业a 准备建设多大的生产能力?假如企业A 知道企业b 建设x 单位的生产能力,企业a 准备建设多大的生产能力(即企业a 的最优反应函数是什么)?(2)假如这两个企业不知道对方建设的生产能力的大小,那么在一次性纳什均衡中,企业购建的生产能力为多少?5.在某个需求函数为45.37p Q -=的同质产品市场上,有两个生产者,边际成本都为40。
(1)用古诺模型决定产出和价格;(2)计算此时效率损失与垄断情况下效率损失的百分比。
6.考虑产品同质市场中的双寡头垄断,需求函数为210p Q -=。
每家企业的成本函数为()110++=q q C 。
试确定古诺均衡的值。
7.假设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 P -=130,21q q Q +=为市场供应量,两家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为1021==MC MC 。
求(1)两家企业合谋情况下的1q 、2q 、Q 、P 、1π、2π;(2)两家企业进行古诺竞争情况下的1q 、2q 、Q 、P 、1π、2π;(3)一家企业遵守合谋协议,而另一家企业单方面背叛合谋协议情况下的1q 、2q 、Q 、P 、1π、2π。
8.给定市场反需求函数为()Q Q P 250-=,其中21q q Q +=。
寡头垄断市场- 论文关键字:结构企业产品竞争市场方面垄断厂商寡头摘要: '''寡头垄断市场(ligply arket)''' == 什么是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这几个企业被称为寡头企业。
== 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 西方经济学教科书所推崇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尽管从理论上而言这种市场结构最有效率,但现实生活中在成熟行业出现的市场结构中却往往不是这样。
由几家或十几家左右的企业垄断某个市场的半数甚至更多[[市场份额]],即寡头垄断市场在现实生活中则比比皆是。
实际上,恰恰是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二者折衷,这种市场结构往往并非某个政府的设计,相反恰恰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并在不同的行业得到印证,如美国汽车业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投资银行业的[[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
[[产业经济学]]大师、[[芝加哥大学]]的[[Harld Desetz]]指出,高效率的企业可以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伴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优秀企业的良好绩效是因为效率而不是因为市场垄断造成的:也就是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其实是非常有效率的。
西方经济学所论述的四种市场结构中,完全垄断型市场与完全竞争型市场一样是很少存在的,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是寡头垄断型市场和垄断竞争型市场。
特别是寡头垄断型市场。
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根据寡头垄断企业组织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事实,指出“垄断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观点,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前提上的,而这个前提缺乏现实性,因而此观点的正确性大打折扣。
事实上,垄断虽然是竞争的矛盾对立面,但它的存在并没有消灭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改变的只是竞争形式,而非竞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