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恶阻中医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72.75 KB
- 文档页数:5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妇产科一、基本情况1常见证侯要点牌胃虚弱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航痞腹胀,舌淡、吉白、脉缓滑无力。
肝胃不和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嗳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气阴两虚证:恶心呕吐日久,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发热口渴尿少使结、唇舌干燥,呕吐带血水样物,舌红,苔薄黄或光割,脉细数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1、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作好记录2、保持室内宝气清新,温湿度话宜,避免环境异味刺激,静养为主,减少活动,保证充足3、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4、禁食刺教性食物,如浓茶、酒、咖啡、辣椒等,少吃多餐5、呕吐剧烈时,遵医嘱口服维生素B6等止呕:必要时静脉补充电解质及能量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中药内服。
分析其原因:穴位贴敷、中药内服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中药内服。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中药内服。
分析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减少出血、改善出血量及腹部疼痛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1人(82%);②一般:9人(18%);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保健操,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疼痛、腹胀不适症状。
妊娠恶阻妊娠恶阻,多见于妊娠3个月之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亦称“妊娠呕吐二其原因大多由于胎气上逆,胃失和降。
临床上常见的有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弱两类。
【诊断】1.妊娠早期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胃口不好等症状,属正常反应。
妊娠恶阻则呕吐严重,妨碍饮食,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2 .恶心呕吐剧烈时,可造成脱水、酸中毒。
尿酮体试验呈阳性。
3 .如见脉搏加快、体温升高、出现黄疸及多发性神经炎等,则为危重证候,应考虑终止妊娠。
4 .需与早孕合并病毒性肝炎、溃疡病、胆囊炎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治疗当以调气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忌用升散之品。
1.肝胃不和恶心呕吐剧烈,口吐黄苦水或酸水,脱闷,暧气,胁痛,心烦头胀,精神抑郁,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抑肝和胃,调气止吐。
方药举例:抑肝和胃饮加减。
苏叶3g,黄连2g,陈皮5g,姜半夏加减:呕吐剧烈,损伤胃阴或呕血者,上方去姜半夏,加沙参IOg,麦冬10g,芦根15〜30g,藕节炭IOgo5 .脾胃虚弱腕腹胀闷,呕吐清水,纳差,或食入即吐,神疲少力,舌淡苔白,脉缓滑少力。
治法:健脾和胃,顺气降逆。
方药举例:香砂六君汤加减。
党参10g,白术IOg,茯苓10g,姜半夏6g,甘草3g,陈皮5g,木香3g,砂仁(后下)3g,生姜2片,红枣5个。
加减:兼见痰多口腻者,去党参、甘草;加厚朴花3g,蕾香6g。
二、简易方药灶心土60g(忌用烧煤的灶心土),煎汤代茶。
适用于脾胃虚弱证。
青芦根60g,竹茹15g,加水煎服,适用于肝胃不和或痰热证。
生姜、乌梅擦舌。
三、其他疗法拔火罐中脱穴,呕吐剧烈者用之。
妊娠5月以上者,不取中脱。
此外,如妊娠剧吐引起脱水和酸中毒者,当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适当予以输液、镇静剂、维生素等。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
妊娠恶阻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给孕妇带来不良的身体反应。
中医认为妊娠恶阻是
因体质虚弱、脾胃失调、气血不畅而引起的,因此中医护理方案应重
点在调理脾胃、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方面。
以下是妊娠恶阻中医护
理方案的优化内容:
1. 调整饮食:建议孕妇适量进食、多餐少食,尤其在早晨醒来
前应先进食些面包、饼干等干粮,再起床活动。
同时要避免过烫过冷、刺激性、油腻腥臭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恶心。
2. 调理脾胃:建议孕妇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燕麦、小米、山药、薏米等,同时也可使用中药调理脾胃,如枸杞子、山药等。
3. 活血化瘀:孕妇可选用祛瘀化瘀的中草药,如赤芍、丹参、
补骨脂等,有助于活血化瘀,改善身体状况。
4. 祛湿化痰:孕妇可选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中草药,如苦瓜、川贝、黄芩等,有助于缓解妊娠恶阻症状。
5. 心理调理:妊娠恶阻的程度和症状与孕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建议孕妇多参加一些舒缓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有利于调整心态,缓解妊娠恶阻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妊娠恶阻症状,提高孕妇的
身体状况和免疫力,建议孕期的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情况选
择适合自己的中医护理方式。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肾、平肝、降逆治愈恶阻病案:蒋某,女,39岁。
初诊:1974年12月15日。
主诉及病史:29岁结婚,35岁时流产1次,出血甚多。
现已怀孕5个月,前因上吐下泻作急诊处理住院,尿醋酮(++),补液后尿醋酮(+),呕吐仍剧,夜寐不安。
诊查:脉细滑,舌红,苔薄腻、乏液。
辨证:肝气上逆犯胃。
治法:平肝降逆,和胃安胎。
处方:生地黄12g 白芍9g 钩藤12g 首乌藤12g 茯苓9g 合欢皮12g 姜川黄连3g 淡吴茱萸3g 乌梅1只 6剂二诊:12月22日。
尿醋酮(-),吐已减轻,腹痛腰酸,口干唇燥,舌绛。
肾水不足,阴虚火旺。
治宜补肾养阴安胎。
处方:生地黄12g 白芍9g 生甘草4.5g 淡黄芩6g 川黄连3g 钩藤12g 首乌藤12g 茯苓9g 川续断9g 桑寄生12g 苎麻根12g 5剂按语患者自35岁流产后,每次经行量多,渐致阴血不足、肝肾二虚。
1在受孕前曾一度月经周期紊乱,今怀孕后,赖阴血养胎,肝血益虚,虚火偏亢,上逆犯胃,胃气不得下降,故其恶阻反应较一般为甚。
方用生地黄、白芍、首乌藤、钩藤、合欢皮清热养血安胎;川黄连清肝胆之火,吴茱萸辛散疏泄,二者相合为左金丸,降逆和胃止呕;乌梅酸涩为清凉收敛药,止呕止痢,解渴生津,增进食欲,味酸入肝,有引经作用。
第一诊药以治恶阻为主,药后吐减,尿醋酮由阳性转为阴性,乃进入补肾养阴安胎。
患者因年龄较大,恐再流产,嘱其上方药连服并令其勿情绪紧张,卒获胃和胎安之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575,朱南孙医案。
朱南孙,女,学名荣年,1921年生,江苏省南通人。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
1942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岳阳医院妇科副主任,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副主任,上海计划生育研究会理事,中华全国妇科学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兼妇科学会主任委员。
恶阻(妊娠剧吐)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侯要点(一)牌胃虚弱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肮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二)肝胃不和证: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噯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三)气阴两虚证;恶心呕吐日久,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发热口渴尿少使结,唇舌干燥,呕吐带血水样物,舌红,苔薄黄或光割,脉细数无力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恶心呕吐1、观察患者呕吐的性质、量、呕吐次数,小便及全身症状2、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作好记录3、保持室内空气淸新,温湿度话宣,避免环境异味刺激,静养为主,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4、情绪稳定,保持心情舒畅5、禁食刺激性食物,如浓茶、酒、咖啡、辣椒等,少吃多餐6、呕吐剧烈时,遵医嘱口服维生素B6等止呕,必要时静脉补充电解质及能量7、遵医嘱穴位VB1注射液100mg注射双侧内关穴8、遵医嘱针灸足三里、内关、中院,上脘,太冲,丰隆等穴。
9、遵医嘱耳穴压豆:取神门、胃、皮质下10、遵医嘱貼敷疗法:生姜片贴内关穴(二)全身症状1、观察思者有无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血压下降及嗜睡和昏迷等全身症状2、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记录出入量。
3、注意个人卫生,增进患者舒适感4、若病情严重,尿酮体持续阳性,电解质素乱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5、遵医嘱中药内服:益气养阴生。
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内服中药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抑肝和胃,苏叶黄连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二)特色技术1、穴位注射:VB1注射液100mg注射双侧内关穴2、耳穴压豆:取神门、胃、皮质下3、针灸:取足三里、内关、中院,太冲,丰隆等穴4、贴敷治疗:生姜片贴内关穴。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静养为主,减少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科怀胎恶阻护理常规怀胎恶阻是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以怀胎初期显现严峻的恶心呕吐,厌食,甚那么食入即吐为要紧临床表现。
病位在冲脉。
怀胎呕吐,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停经史及对怀胎反映的心理经受能力。
2、恶心、呕吐,厌食的时刻、频率及程度,有无诱发因素及伴随病症。
3、尿怀胎实验,妇科检查,B超检查结果。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
二、护理要点1、一样护理(1)按中医妇科一样护理常规进行。
(2)呕吐猛烈频繁者,卧床休息,病房空气新鲜,幸免异味刺激。
(3)维持口腔清洁,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
(4)观看和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呕吐次数,尿色、尿量,进食情形及全身病症,遵医嘱留尿送检。
2、病情观看,做好护理记录患者精神异样,呼吸急迫,反映迟缓,呕吐物带血,尿酮体实验阳性等,提示有酸中毒发生,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置。
3、临证(症)施护脾胃虚弱者,应遵医嘱指压双侧内关,轻揉足三里,或按摩脾俞、胃俞穴,以健脾止呕。
4、饮食护理(1)以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增进食欲。
(3)忌食辛辣、厚味、油炸之品。
5、给药护理(1)对服药即吐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并少量多次频服。
(2)服药前或进食前,可先用数滴鲜姜汁擦于舌面,以减轻呕吐。
6、情志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排除其不良的思想顾虑,维持情绪稳固,安心静养。
三、健康指导1、注意休息,慎房事,适起居,预防伤风发烧,按期孕期检查。
2、维持心情愉快,聆听音乐,指导妊妇阅读与怀胎知识有关的书籍,做好孕期卫生。
3、注意饮食调理,不宜过饱。
遵医嘱除必需服用安胎药物外,一样以调护为主,不宜乱服药物。
4、恶阻治愈后,适当活动,有助于气血调和,增加食欲,有利于胎儿发育。
中医妊娠恶阻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等。
本病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证之一。
以恶心呕吐,头重眩晕,恶闻食气或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为特点。
初始表现为择食、食欲缺乏、轻度恶心等早孕反应,以后症状逐渐加重,直至呕吐频繁,不能进食,或食入即吐,呕吐物多为食物、黏液等,有些可为胆汁或咖啡渣样物。
患者表现为明显消瘦,极度疲乏,脉搏增快,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等失水症。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双侧内关、足三里。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将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6注射液5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共4ml吸入注射器。
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个穴位注射药液1ml。
隔日1次。
有严重脱水会电解质紊乱者,予补液或调节电解质紊乱。
2.耳穴压豆【主穴】脾、胃、贲门、大肠、小肠、十二指肠、腹、神门、皮质下、肝。
【操作】患者取坐位,首先右耳局部用75%乙醇棉球擦去皮肤表面油垢,取中药王不留行置于0.5cm×0.5cm的胶布中间,将带药粒的胶布贴在选定的等耳部穴位上,用拇、示指指腹相对按压王不留行(不能揉搓),以耐受为度。
每日按压2~3次,按至全耳发热发红为宜,2天后换贴左耳,交替贴。
3.拔罐疗法【操作】用胶皮罐吸在中脘穴上,进食前使用1次,饭后30分钟拿下,可配合三阴交穴。
每天操作2~3次,7天为1个疗程。
如果没有胶皮罐,可以使用火罐,用闪火法迅速将火罐吸在中脘穴上,吸拔10分钟即可。
4.艾条灸疗法【操作】自制艾条(藿香50g研细末,两年以上陈艾叶250g揉搓成绒团状,两者混合均匀,用细麻纸或易燃的薄纸卷裹而成),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公孙(双)点燃艾条对准选定穴位,距皮肤约1寸左右行温和灸,直至所灸穴位的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
5.中药敷脐【药物】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
【操作】上药调成稀糊状,再用文火熬成膏状。
『妇科门』妊娠恶阻治则
妊娠恶阻降中寓安
恶阻系胃气上逆,胎动不安所致,非降不止,应用辛开苦降法,但降的程度直接影响胎气,甚至可致滑胎,故极易适度。
一者降中焦胃气,忌利下焦两便。
二者佐宣肺清肃和柔肝和胃之品以助胃气之降。
三者尊“胎前宜清”之训,配安胎之品。
姜竹茹、黄连、黄芩、双花、佛手、炒白芍、乌梅炭、当归、苏梗、炙杷叶。
【怀孕呕吐处方】要降胃气,但是不要利、把通利二便的药去掉。
要用宣肺清肝疏利柔肝和胃之品。
也得胎前宜清,配点安胎之品。
用姜竹茹止呕。
黄连6-10g,黄芩10g,金银花10g、何首乌10g、炒白芍10g、乌梅炭10g(和胃收敛)、当归10g、苏梗10g、炙枇杷叶10g(清肺热)的作用。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半夏汤加味治疗重症妊娠恶阻病案:马某,女,26岁,1982年3月8日。
主诉:恶心呕吐1个月,近1周加重。
病史:妊娠2个月,恶心呕吐,经中西医调治月余,反而日趋恶化,初起尚能进少许食物,至妊娠3个月呕吐加剧,食物入口即吐,饮水片刻亦复吐出。
经入院静脉输液,脱水及酸中毒症状虽有缓解,但恶心呕吐如故。
妇科医生见其过于衰惫,拟中止妊娠,以防意外。
初诊:恶心呕吐,消瘦,倦怠,头晕,气短,口干思饮,饮水即吐,大便7日未行。
舌干红绛,苔薄黄,脉数而细。
西医诊断:妊娠3月重度恶阻(酸中毒)中医诊断:恶阻辨证审机:胃失和降,津液大亏,气阴两虚。
治法:急则治标,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加味生半夏20克(捣) 竹茹10克生姜20克(切) 代赭石70克(捣)煎汤300毫升,频频饮之,一日之内服完。
二诊:1982年3月10日。
服药二剂呕吐明显减轻,能进粥少许,大便仍未下,舌苔薄黄。
生半夏20克(捣) 竹茹10克生姜20克(切) 代赭石150克(捣)三诊:1982年3月12日。
前方服药一剂,大便通下羊便状三四枚。
生半夏20克(捣) 竹茹10克生姜20克(切) 代赭石50克(捣)四诊:1982年3月27日。
前方连服十五剂后,饮食增加,呕止而愈。
按语本例属妊娠恶阻急重症,虽出现气阴两虚、津液大亏之象,但并未用滋阴补气生津之品,而取急则治标,治呕为要,况久吐胃气大伤,众多滋补之品岂能耐受,待其人呕吐一止,气津必当自然而复,此虽治其标,实则治其本。
本方药少精,气味平淡是取效之关键。
若其方气味辛苦浓厚,已伤之胃定不受纳,反徒增其呕吐之势。
但恶阻程度不甚严重者,宜适当辨证用药与本例不同。
呕吐之证其服药方法亦宜讲究,因呕吐重患本有格拒之势,若按常规用法,往往咽下即吐,此时可少量频饮,一般多能服尽而不呕出,因口腔舌下均能吸收少量药液之故,格拒上冲之势缓解,则无味少量药液自然能下咽矣。
妊娠恶阻一、概述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为“妊娠呕吐”“病儿”“子病”“阻病”等。
妊娠早期若仅见择食、恶心、晨起呕吐等为早孕反应,一般于3个月后可逐渐自行消失,不作病论。
本病常因反复呕吐不能自止,或呕吐进行性加重,易影响孕妇营养状况,而出现消瘦,甚至影响胎儿的发育,应及时治疗。
恶阻的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恶阻候》:“恶阻者,心中愤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
”详细描述了恶阻的症状特点。
《万氏妇人科》曰:“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病也。
重者需药调之,恐伤胎气。
”《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了本病的病因和方药,曰:“妊娠恶阻病……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半夏茯苓丸主之。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妊娠恶阻的病因证治,明确提出:“当以胃弱为主,更审其或因胎气阻逆,或痰饮阻逆,与夫兼热、兼寒,而分治之。
”西医学的“妊娠剧吐”,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常见病因是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素体脾胃虚弱或肝气偏旺,孕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呕恶。
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若病情严重则可发展为气阴两虚证。
病因病机见图3-7。
图3-7 妊娠恶阻病因病机示意图三、常见证型1.脾胃虚弱【临床症状】妊娠早期,口淡厌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呕吐清涎或食糜,脘腹胀闷,头晕体倦,怠惰思睡。
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辨证分析】脾胃素虚,孕后血聚于下以养胎元,脾胃愈虚,加之冲气偏盛而上逆,胃气失于和降,冲气夹胃气上逆,所以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因而脘腹胀闷,口淡厌食,呕吐清涎或食糜;中阳不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晕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为脾胃虚弱之征。
【施护法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妊娠恶阻一、概述(一)概念妊娠恶阻是以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亦称“子病”、“病儿”、“阻病”等。
(二)讨论范围现代医学的妊娠剧吐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二)病机总结1.病位:胃,与肝、脾有关。
2.基本病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3.病理因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妊娠早期呕吐发作频繁,厌食,甚至可导致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明显消瘦。
2.体征:重者可导致全身皮肤和黏膜干燥,眼球凹陷,体重下降,甚至出现黄疸,嗜睡和昏迷。
3.病史:有停经史,多发生在孕三个月内。
4.相关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相符,子宫变软。
辅助检查:血、尿β-hCG阳性可证实早孕。
病情重者,应测定尿酮体、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二氧化碳结合力、钾、钠、氯等,以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二)鉴别诊断1.妊娠恶阻与葡萄胎:两者均有月经停闭、妊娠试验阳性及恶心呕吐,但葡萄胎恶心呕吐较剧,阴道不规则出血,偶有水泡状胎块排出,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多数较停经月份大,质软,HCG水平明显升高,B超显示宫腔内呈落雪状图象,而无妊娠囊、胎儿结构及胎心搏动征。
2.妊娠恶阻与妊娠合并急性胃肠炎:妊娠阶段出现急性胃肠炎多有饮食失宜史,除恶心呕吐外常伴有上腹部或全腹阵发性疼痛,肠道受累时伴有腹泻,大便检查可见白细胞及脓细胞。
3.妊娠恶阻与孕痈:孕痈即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开始于脐周或中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24小时内腹痛转移到右下腹;查体腹部有压痛、反跳痛。
伴肌紧张,出现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增多。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妊娠恶阻以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为主症,因此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患者口味,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辨证。
四、辨证施护(二)护治原则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
四、辨证施护(三)证治分类1.脾胃虚弱症状: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或吐清水、清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妊娠恶阻
一、概述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为“妊娠呕吐”“病儿”“子病”“阻病”等。
妊娠早期若仅见择食、恶心、晨起呕吐等为早孕反应,一般于3个月后可逐渐自行消失,不作病论。
本病常因反复呕吐不能自止,或呕吐进行性加重,易影响孕妇营养状况,而出现消瘦,甚至影响胎儿的发育,应及时治疗。
恶阻的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恶阻候》:“恶阻者,心中愤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
”详细描述了恶阻的症状特点。
《万氏妇人科》曰:“轻者不服药无妨,乃常病也。
重者需药调之,恐伤胎气。
”《妇人大全良方》提出了本病的病因和方药,曰:“妊娠恶阻病……由胃气怯弱,中脘停痰……半夏茯苓丸主之。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妊娠恶阻的病因证治,明确提出:“当以胃弱为主,更审其或因胎气阻逆,或痰饮阻逆,与夫兼热、兼寒,而分治之。
”
西医学的“妊娠剧吐”,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常见病因是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素体脾胃虚弱或肝气偏旺,孕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其气上逆,胃失和降而致呕恶。
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若病情严重则可发展为气阴两虚证。
病因病机见图
3-7。
图3-7 妊娠恶阻病因病机示意图
三、常见证型
1.脾胃虚弱
【临床症状】妊娠早期,口淡厌食,恶心呕吐,甚则食入即吐,呕吐清涎或食糜,脘腹胀闷,头晕体倦,怠惰思睡。
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辨证分析】脾胃素虚,孕后血聚于下以养胎元,脾胃愈虚,加之冲气偏盛而上逆,胃气失于和降,冲气夹胃气上逆,所以呕吐不食,或食入即吐;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因而脘腹胀闷,口淡厌食,呕吐清涎或食糜;中阳不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晕体倦,怠惰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为脾胃虚弱之征。
【施护法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
【临床症状】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嗳气叹息,心烦急躁,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
【辨证分析】素体肝旺,孕后阴血下聚养胎,致肝失濡养,肝火偏亢,冲气夹肝火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故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胆热液泄,故呕吐酸水或苦水;肝郁气滞,气机不利,所以胸胁满闷,嗳气叹息;肝火上逆,因而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热盛伤津,故心烦急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脉弦滑数,为肝热内盛之征。
【施护法则】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代表方】加味温胆汤。
3.气阴两虚
【临床症状】妊娠呕吐不止,甚则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饮食量少,口舌干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结,精神萎靡或淡漠。
舌质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
【辨证分析】呕吐伤气,吐而伤阴,因妊娠呕吐剧烈或长期呕吐,可耗气伤阴,阴虚内热,热伤胃络,故呕吐带血样物;阴液亏损,虚火内炽,故可见发热口渴,口舌干燥,尿少便干;气随津伤,胃失濡养,则饮食量少,精神萎靡或淡漠;舌质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均为气阴两虚之征。
【施护法则】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代表方】生脉散合增液汤。
四、施护
(一)辨证施护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食欲、口味、呕吐的情况,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色、质、量和气味,对恶阻反复发作或病情加剧者,观察尿量、皮肤弹性、有无眼眶凹陷等,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抽血检查电解质及化验尿比重等。
必要时,遵医嘱做B超等检查以排除葡萄胎的可能。
密切注意患者的妊娠情况,观察是否有因剧烈呕吐引起的腰腹疼痛、阴道少量流血等异常情况,防止发生胎漏、胎动不安、堕胎等。
呕吐剧烈而不能进食者,或已经出现明显伤津表现者需静脉补液;如出现呕吐频频,头晕头痛,倦怠烦躁,甚至嗜睡昏迷,发热口渴,尿少便秘,要特别警惕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如呕吐频繁或持续日久,出现形体消瘦,眼眶下陷,肌肤干皱失泽,口干口苦,苔薄黄而干,为阴液亏损、正气耗伤之象。
以上两种情况常伴随出现,为妊娠呕吐气阴两伤的严重证候,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输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若经治疗无好转,患者体温持续38℃以上,心率超过120次/分,出现黄疸、蛋白尿等,应报告医生,必要时遵医嘱终止妊娠。
2.生活起居因妊娠早期易出现“恶闻食气”的现象,故应保持室内整洁、安静、无异味,温湿度适宜,及时清理呕吐物及被污染的衣物,避免各种噪音和
不良刺激,避免一切可诱发呕吐的因素。
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漱口,防止发生口腔溃疡。
进食前刷牙或漱口,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3.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且清淡,随孕妇喜好鼓励其进食,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
切不可因恶心呕吐而停止进食。
进食宜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饮食品种花样,注意营养搭配,进食时间宜安排在不易呕吐的时段为佳。
脾胃虚弱者宜食健脾和胃之品,如山药、莲子、南瓜、大枣、薏苡仁等,忌生冷瓜果及寒性食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
肝胃不和者可食米汤、稀粥、豆浆、藕粉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饮水,或少量多次饮新鲜果汁;可用陈皮泡水代茶饮以和胃理气,食用一些酸味食物以抑肝止呕,如乌梅、陈皮等。
4.用药护理用药宜轻清芳香之品,以醒脾助运化、平肝以降逆气,使胃气和降,呕逆得解。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止呕的药物。
汤药宜浓煎,少量频频饮服,或以生姜和药兑服,或服药前用鲜生姜汁擦舌,以降逆止呕。
脾胃虚弱者,汤药宜偏热服;肝胃不和者,汤药宜偏凉服,若烦渴口苦明显,可滴鲜竹沥汁于药液中服用。
服药后嘱患者静卧休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5.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给予孕妇安慰和心理支持,稳定孕妇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
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听音乐、看娱乐性电视节目等,转移和分散孕妇注意力而减轻焦虑。
6.适宜技术呕吐剧烈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宜轻刺激,每天1~2次,留针20分钟左右。
脾胃虚弱者,应遵医嘱指压双侧内关,轻揉足三里,或按摩脾俞、胃俞穴。
用丁香、半夏加生姜汁熬成膏,敷于神阙穴。
(二)主要症状护理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
护理措施如下:
1.保持室内的整洁、安静、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刺激。
2.每次呕吐后用清水或银花甘草液漱口,进食前刷牙或漱口,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3.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待病情恢复后鼓励孕妇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恶心呕吐的情况,对呕吐反复发作或病情加剧者,正确记录24h
出入量,遵医嘱抽血检查电解质及化验尿比重等。
密切注意是否有因剧烈呕吐引起的腰腹疼痛、阴道少量流血等异常情况,防止发生胎漏、堕胎等。
5.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注意色、香、味的调配,促进食欲。
随孕妇喜好鼓励其进食,切不可因恶心呕吐而停止进食。
进食宜少量多餐,经常更换饮食品种花样,注意营养搭配。
6.对服药即吐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并少量多次频服。
服药前,可先用数滴鲜姜汁擦于舌面,以减轻呕吐。
7.向孕妇解释孕吐只是早期的生理反应,说明孕吐持续的时间,让孕妇消除顾虑,缓解情绪,树立信心。
(三)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异味刺激。
2.保持心情舒畅,安心静养,适当给予安慰和鼓励,稳定孕妇的情绪。
3.向患者讲解妊娠后的生理现象及正常反应,消除紧张,正确对待孕育问题。
4.注意休息,防劳倦,孕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调畅气机。
5.生活有规律,慎起居,适寒温,节房事,定期孕期检查。
6.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营养且易消化,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