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分析的取样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00.42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国家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真题A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20分,本卷单选80题,多选20题。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
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有关消防水泵房的检查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消防水泵房不得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B.消防水泵房不得设置在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人口地坪髙差大于10m的楼层内C.消防水泵房如单独建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D.消防水泵房隔墙上的门为乙级防火门2、自动喷水灭火局部应用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不应低于()L/min•㎡,持续时间不应低于0.5h。
A.2B.3C.5D.63、按照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消防给水系统安装前应对采用的主要设备、系统组件、管材管件及其他设备、材料进行现场检验。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量开关应经相应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B、消防水箱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C、压力开关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D、安全阀应经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4、在对某高层多功能组合建筑进行防火检查时,查阅资料得知,该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十层至顶层为普通办公用房,九层及以下为培训,娱乐,商业等功能,防火分区划分复核规范要求。
该建筑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A.主楼六层设有儿童早教培训班,设有独立的安全出口B.消防水泵房设于地下二层,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为10mC.常压燃气锅炉房布置在主楼屋面上,使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10mD.裙楼五层的歌舞厅,各厅室的建筑面积均小于200㎡,与其他区域共用安全出口5、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时应设置自动启动装置,并在主电源断电后()内供电。
土壤质量分析报告实验方法土壤质量是指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组合,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土壤质量的分析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优化土壤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土壤质量分析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如下:1.土壤样本采集:从研究区域中随机选择多个点位,使用铁铲或采样器采集土壤样本。
为了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应在同一时间段采集土壤样本,并且采集的土壤样本应取自同一深度。
2.土壤样本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本先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植物残留物。
如果土壤样本过于湿润,则可以放置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水分含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土壤物理特性分析:首先,进行土壤质地的测定。
取适量干燥的土壤样本,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土壤颗粒的分层情况,根据层析图判定土壤质地。
其次,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本,放入恒温干燥器中干燥至恒定重。
然后,将干燥后的土壤样本加入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比例的土壤悬浮液,使用干燥土壤质量与湿重土壤质量之比即可计算得到土壤含水量。
4.土壤化学特性分析:首先,进行土壤pH值的测定。
将细粒土壤样本与蒸馏水按固液比1:2.5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用pH计测定土壤悬浮液的pH值。
其次,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蒸发法,将一定量土壤样本加入烧杯中,加入酸碱试剂,蒸发至干燥,称重后得到土壤有机质质量。
然后,进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水解法和验收法,可以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
5.土壤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本,通过稀释系列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碳代谢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评价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6.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如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离子交换容量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导仪、氧化还原电极和离子交换容量测定。
土壤采样流程一、引言土壤采样是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微生物活性等信息,为土壤管理、农作物生长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壤采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确定采样点位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首先需要确定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等因素。
一般来说,采样点位应有代表性,并且要避免显著异常点的影响。
三、采样工具准备进行土壤采样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
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采样铲、采样钻、土壤锄等。
这些工具应保持干净,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样品污染。
四、采样方法1. 表层土壤采样表层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表层(通常为0-20厘米)的样品。
采样时,先清除表层杂质,然后使用采样铲或土壤锄将土壤样品均匀地切取,放入干净的采样袋中。
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5个样品,以提高采样的代表性。
2. 多层土壤采样多层土壤采样是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常见的深度分层为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等。
采样时,根据不同深度使用采样钻进行取样。
每个深度至少采集3-5个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 特殊类型土壤采样针对特殊类型的土壤,如盐渍土、酸性土、矿渣堆积土等,采样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采样前应了解该类型土壤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采样方法。
五、采样现场注意事项1. 采样现场应注意卫生和安全,穿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
2. 采样时要避免与金属、塑料等异物接触,以免产生污染。
3. 采样时要保持手法轻柔,避免土壤颗粒破碎和混合。
4. 不同采样点位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5. 针对不同样品类型,应使用不同的采样袋进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六、土壤样品处理1. 采样完成后,将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加上标签,标明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信息。
2. 采样完成后,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精准养分管理精准农业中的土壤养分快速测定技术杨俐苹,白由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了解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状况是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变量施肥技术的基础。
因此准确而快速测定和评价土壤养分状况,是进行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
经过多年的测土推荐施肥实践,笔者认为,“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1,2]正是适合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土壤肥力快速测定技术。
该技术包括一系列先进的实验室前处理、分析设备和联合浸提剂等分析技术手段。
在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和测土推荐施肥中, 综合考虑各大、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全面均衡供应,更加真实准确地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通过应用联合浸提剂和实验室系列设备实现系列化操作,进行批量处理和快速分析,显著提高了土壤测试的工作效率,单人操作,一天可以完成60个土样11种营养元素( NH4+-N、P、K、Ca、Mg、S、B、Cu、Fe、Mn、Zn)以及pH、有机质、活性酸等14个项目840个项次的分析测定, 大大提高测土推荐施肥工作的时效性。
此外,在大量土壤测试、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建立了从土壤测试到施肥推荐功能齐全的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高产高效平衡施肥咨询服务系统。
由于在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技术中,一般采用网格取样技术,因此所需分析的土壤样品量较大,如果采用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难以达到快速测定的要求。
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从了解土壤养分变异到指导变量施肥,形成了系列配套技术,能够满足精准农业的技术要求。
1分析方法介绍在土壤养分精准管理中,一般采用网格取样[3,4],即在网格交汇处,以网格交汇点为圆心,在约3m半径内取8~10钻耕层土样,混合为一个土样。
网格大小取决于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但一般在50~150m范围。
土壤样品经风干、过2mm筛后留250g左右备用。
测定时用取样勺量取样品进行分析,既简单又快速。
土壤农化分析完整土壤农化分析是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壤农化分析的步骤和意义。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农化分析之前,首先要采集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采样区域应该相对均匀,并且不同类型的土壤要分别采样。
采集土壤样品时要避开路旁、斜坡、河边等容易受到人为污染的地方。
采样工具要干净,避免带入外来污染。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将不同位置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一部分作为分析样品。
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有机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有着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来判断。
一般可以采用干燥法、酸碱滴定法、元素分析仪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土壤养分的测定土壤养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包括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
测定土壤养分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如盐酸消化法、硝酸铵提取法等。
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有pH值测定法和酸碱滴定法。
pH值可以通过酚酞指示剂和pH计进行测定。
五、土壤微生物的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养分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的方法有好氧培养法、快速测定法等。
六、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方法有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容重的测定等。
1.评估土壤质量和肥力水平,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
通过分析土壤中有机质、养分、微生物等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潜在的问题,指导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2.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施肥和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 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
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
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
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变异的。
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变异。
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非异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亦然。
为了达到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即样品应当随机地取自所代表的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数组成。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2.1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
例如:在一块不到2/3公顷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样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
每个土样称取两个分析样品作为重复。
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提取,吸取两分滤液作为重复进行磷的比色分析,测定结果和统计分析列于表2-1和表2-2。
-1表2-2 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采样(即样品间)的误差非常显著(达到1%显著水准)。
测土配方取样化验实施方案测土配方取样化验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的评价和施肥方案的制定。
因此,科学合理地实施测土配方取样化验工作,对于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测土配方取样化验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测土配方取样的时间应选择在农作物生长的休眠期,这样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确保取样的准确性。
在取样的过程中,应该避开土壤表层杂草和秸秆,选择生长状况良好的地块进行取样。
取样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合理划分取样区域,并在每个取样区域内进行多点混合取样,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其次,取样深度也是影响测土配方取样化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浅层土壤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大,因此取样深度应选择在0-20cm范围内。
对于不同的作物品种,取样深度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取样深度确定后,应该使用专业工具进行取样,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然后,取样后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化验分析,以获取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详细信息。
化验分析的项目应包括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PH值等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为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化验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根据化验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是测土配方取样化验工作的重要环节。
施肥方案应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作物品种和生长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在实施施肥方案时,需要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及时性,避免因施肥不当而导致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的问题。
综上所述,测土配方取样化验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的评价和施肥方案的制定。
因此,在实施测土配方取样化验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施肥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土壤样品采集、保存与实验室质量课件一、引言在环境科学和土壤学的研究中,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实验室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它们对于了解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质,以及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计划:在进行采样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采样的目的、地点、时间、方法等。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区域进行采样,同时考虑土壤的深度、质地和剖面特征。
2、采样方法:根据计划,可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随机采样、系统采样或分层采样。
使用合适的采样工具,如挖掘铲、钻头和取样器,以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因素的污染。
3、样品处理:采样后,应立即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按要求混合和分割等。
记录所有处理步骤,以便后续分析。
三、土壤样品的保存1、保存容器:选择适当的容器来保存土壤样品,以确保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容器应清洁、干燥,并具有密封性能。
2、保存条件:将样品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对于需要冷藏的样品,可将其存放在冰箱中。
3、保存时间: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样品变质或成分变化。
如需长时间保存,应定期检查样品的状况。
四、实验室质量课件1、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干燥、无尘,以避免对样品产生污染。
同时,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天平、研钵、筛子、储存容器等。
2、实验人员:进行实验的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明确每个实验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3、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眼镜、手套、实验服等。
应遵守所有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4、质量控制: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这包括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及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5、数据分析与报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详细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的基础工作,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对于获取准确的土壤样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
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点位。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位应该覆盖整个研究区域,并且应该避开有特殊情况的地方,比如排水口、化肥堆放处等。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该尽可能地代表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情况。
其次,确定采样深度。
土壤的养分和性质随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确定采样的深度。
一般来说,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样品可以反映表层土壤的情况,深度为20-40厘米的土壤样品可以反映次表层土壤的情况,深度为40-60厘米的土壤样品可以反映底层土壤的情况。
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确定采样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接着,进行土壤采样。
在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使用尖锐的铲子或者土壤钻头,深入土壤中取样。
每个采样点位需要在不同深度取样,通常每个深度至少需要取3-5个样品进行混合。
取样时需要避免污染,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容器,避免使用有色玻璃容器。
最后,进行土壤样品的处理和保存。
取样完成后,需要将土壤样品进行混合,并取出一部分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剩余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保存,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土壤样品晾晒并晾干,然后放入干燥的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保存的地方需要阴凉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总的来说,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可以确保获取准确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和土壤调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希望大家在进行土壤采样时能够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