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插管溶栓
- 格式:ppt
- 大小:7.36 MB
- 文档页数:33
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张启文【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18【总页数】2页(P后插1-后插2)【作者】张启文【作者单位】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正文语种】中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
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E)。
DVT的后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是在DSA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插入深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能在减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栓清除率,提高药物的溶栓效率,快速开放受阻的静脉。
CDT在临床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其优势在于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部位, 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 使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血栓得以迅速溶解;其次能较好地保存患肢近端深静脉瓣膜, 尽可能减少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另外, 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使主干静脉尽可能地通畅,并使大量侧支开放, 改善静脉回流降低静脉压, 缓解胀痛和水肿症状, 有利于恢复肌肉泵功能。
CDT的血栓完全溶解率是76%~90%,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是0.3%~3.8%;而系统性溶栓分别为28%、8%~10%。
2.1 CDT 适应证①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②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③病程≤14 d。
目前认为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大,而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年的患者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2.2 CDT禁忌证①使用抗凝剂、造影剂和溶栓药物有禁忌或过敏者;②近3个月内有颅脑、胃肠等活动性内出血史或脑梗死史;③近4周内有严重外伤史或接受过大手术者;④妊娠;⑤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⑥细菌性心内膜炎;⑦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久适合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常见于长时间久坐、体力劳动、妊娠、年龄较大、癌症、手术、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溶栓是DVT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久适合溶栓、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何时适合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是在经过药物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后仍然存在血栓形成或患者症状严重或恶化而选择的治疗方法。
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包括:1. 血栓威胁生命:如因大面积肺栓塞、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2. 严重症状:如下肢水肿、疼痛、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3. 非急性血栓,但血栓存在时间较长:血栓已经存在时间较长,且在抗凝治疗下未完全吸收,导致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搏动静脉开口闭合功能障碍,增加了患者再次发生DVT的风险。
4. 血栓不适合介入治疗:如由于肿瘤侵犯、脂肪肝等原因,使得介入治疗存在风险。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而言,溶栓治疗应在DVT确诊后24小时内开始。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有出血倾向、手术等特殊情况,溶栓治疗可以推迟。
同样,对于慢性血栓或血栓存在时间较长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采取缓慢渐进的方式进行,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后果。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1. 内科溶栓治疗内科溶栓治疗是指使用血栓溶解药物(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直接注射入静脉内,以溶解深静脉内瘤栓的治疗方法。
内科溶栓治疗可以在急诊室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以便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2. 经皮穿刺机械旋切治疗经皮穿刺机械旋切治疗是指通过皮肤穿刺的方式,将机械旋切装置直接置入深静脉内,将血栓破碎并吸出来的治疗方法。
经皮穿刺机械旋切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需要进行术前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部位,并在治疗期间配合药物治疗。
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近年来导管直接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显示出更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科在2010年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12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共12例病人,男性8例,女性4例。
年龄53-73岁,平均65岁。
患者术前常规彩超及术中造影确定病变类型及部位。
中央型3例,混合型9例。
病史平均7.6天1(1-12天)。
诊断:Cockett综合征、左下肢DVT 5例;诊断:右下肢DVT 7例。
对发病一周内急性混合型DVT患者采用经外踝至腘窝部小隐静脉穿刺,选择性插管置溶栓导管于深静脉血栓内,持续尿激酶直接溶栓。
(二)、诊断方法全组患者均先行小隐静脉彩超检查,确定小隐静脉的部位及走向,标记小腿后方较粗且走向较直的小隐静脉段,后行患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术中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明确血栓部位和范围。
深静脉造影方法:患者取头高脚低30o位,患肢踝关节上扎止血带以阻断浅静脉回流。
头皮针穿刺足背远端浅静脉,弹簧推注器持续注入48%复方泛影葡胺60-120ml,在透视下,连续摄取小腿、大腿以及骨盆静脉影像,最后放开止血带显示小隐静脉走向并摄片。
(三)、治疗方法1.经小隐静脉穿刺导管直接溶栓:患肢标记的小隐静脉段做1cm小切口,暴露小隐静脉,插入4F鞘管。
DSA下先进入带0.035交换导丝4F直头导管,选择性插管从小腿交通支进入深静脉、或沿小隐静脉直接进入腘静脉,继续上行插过血栓近心段头部,交换合适灌注段4F溶栓导管,至灌注段完全插入血栓近段内,换入溶栓导管芯(Unifuse,带芯侧裂隙灌注的溶栓导管)。
5-10万IU/小时尿激酶持续注入直接溶栓。
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赵文增;刘荣红;孟繁杰;杨京卫;曹斌【摘要】目的观察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7例急性DVT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胫后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腘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患者患、健侧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溶栓前(P均<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89.74±7.16)%,小腿消肿率为(86.74±7.57)%.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明显高于溶栓前(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75.34±7.36)%.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33例患者随访5~12个月,均无血栓再发.结论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DVT 安全、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3(053)021【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导管消融术;胫后静脉;腔静脉滤器【作者】赵文增;刘荣红;孟繁杰;杨京卫;曹斌【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
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危及患者的生命;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患肢出现慢性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DVT确诊后应及早进行有效治疗。
近年来,介入性溶栓方法——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
2010年1月~2012年9月,我们采用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DVT患者37例,取得良好疗效。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12月第12卷第12期MMJC,Dec2010,Vol12,No.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近50万DVT患者,其中近10%发生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而其余大部分病例发展成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1]。
根据调查,在普通人群中每年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0.67/1000[2,3],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但仍有1%~8%的患者死于DVT引起的肺栓塞[4]或发展为远期的并发症,如:约40%发展为静脉血栓后遗症[5]、约4%形成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6]。
目前,对于DVT如何治疗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包括抗凝、溶栓、手术等治疗手段[7],但多数以溶栓治疗为主。
溶栓疗法不仅可以溶解血栓,还可防止血栓蔓延。
只有股青肿、症状无缓解的中心型和混合型患者、溶栓治疗有禁忌证者需手术取栓。
溶栓的疗效是肯定的。
一方面,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溶栓的条件是血栓部位要有足够的溶栓药物浓度[8]。
由于溶栓的时机主要受患者就诊的影响,本研究就溶栓药物的种类、溶栓的剂量、用药途径3点进行综述。
1溶栓药物溶栓药物通常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蛋白水解酶,可作用于纤维蛋白,主要有纤溶酶、胰蛋白酶、曲霉蛋白酶等;第二类是激活纤溶酶原的激酶,可使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主要有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型激活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以下几种。
1.1链激酶(Streptokinase,SK)1933年,Tillett等发现β-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滤液能产生一种可以溶解人血凝块的物质。
1945年,Christensen等发现该物质能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因而命名为链激酶[9]。
SK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合成的蛋白水解酶,能够快速有效的启动机体纤溶系统溶解血栓,是机体内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最有效的活化剂之一。
下肢静脉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
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下
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通过抑制血液凝固来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此外,还可以辅助使用抗炎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栓的溶解。
其次,对于中期和晚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介入
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血栓摘除术。
溶栓治疗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而血栓摘除术则是通过手术方式将血栓直接清除,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例如,对于伴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下肢静脉瓣膜修复术或者下肢静脉瓣膜置换术,以恢复静脉血流的正常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
体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血栓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三种
常见的方法。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的风险和效果。
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2021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规范(全文)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肢体出现肿胀、皮温高、疼痛和功能障碍。
血栓脱落会发生肺栓塞(PE)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介入技术介入技术已成为我国下肢DVT首选治疗方法。
在抗凝治疗基础上,下肢DVT介入治疗包括:①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取出术;②溶栓治疗,如经足背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行患肢浅静脉顺行溶栓、导管接触溶栓;③经皮腔内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④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对策01 出血和周围部血肿①术前应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在手术允许情况下尽量采用直径较小鞘管,术中细致、轻柔操作,减少穿刺次数;②规范、有效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间根据个体差异,以穿刺部位不出血为宜;③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过床时注意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过床后取平卧位,术肢伸直制动6~12h或根据医嘱实施;④告知患者术侧肢体伸直制动目的和重要性,可在床头悬挂制动时间警示标识,以便随时提醒家属和医护人员;⑤溶栓过程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有无颅内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阴道出血、血便、血尿等;⑥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红蛋白,关注患者有无头痛、腹痛等不适;⑦遵医嘱定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动态调整肝素和尿激酶泵入速度,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控制在正常值的 1.5~2倍;⑧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穿棉质宽松衣服,禁止抠鼻、剔牙;⑨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的同时,应教会家属正确观察有无穿刺部位出血现象,嘱患者翻身、咳嗽时先用手压住股静脉穿刺点上方敷料,再轻轻咳嗽或缓慢翻身,避免腹内压升高引起出血。
02 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术前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询问有无过敏史。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应用对比剂后的反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一旦发现对比剂不良反应:①立即停止注射对比剂;②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等药物静脉补液扩容;③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喉头水肿,做好气管切开或插管准备;④严重荨麻疹伴有血压下降时,及时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或静脉注射。
腿部血栓的治疗方法腿部血栓,又称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如果不及时治疗,腿部血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腿部血栓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治疗腿部血栓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腿部血栓的首选方法,主要通过抗凝血药物来阻止血栓的进一步生长,同时帮助机体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在使用抗凝血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疗效达到最佳状态。
介入治疗是针对较大的腿部血栓或存在严重栓塞的患者而言的一种治疗选择。
介入治疗通常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溶栓或取栓手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血流通畅。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无法耐受抗凝血药物治疗或血栓负荷较大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血栓负荷较大、存在严重栓塞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血栓切除术和静脉滤器置入术。
血栓切除术通过手术方式直接清除血栓,恢复血管通畅;而静脉滤器置入术则是为了预防血栓脱落至肺动脉引发肺栓塞。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和减轻体力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生长。
此外,患者还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的来说,腿部血栓的治疗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期尽快康复。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了解腿部血栓的治疗方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