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疗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8.00 MB
- 文档页数:42
一、病因与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就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与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与继发性因素(表1)。
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与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与心率加快。
股青肿就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与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
主要症状就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与溃疡。
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就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就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与监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四界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1995年,福建三明)讨论修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一)急性期:(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慢性期具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或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出现营养障碍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瘀血性皮炎,瘀血性溃疡等。
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1、血瘀湿热型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
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辨证分析:久坐卧制动,或手术、外伤损伤,气血瘀滞,湿热乘虚入侵,那么肢体肿胀疼痛,固定不移;瘀久化热,那么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三妙散加减。
2、血瘀气虚型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青筋显露;气血瘀滞,肌肤失养,那么患肢麻木,按之木硬;气血亏虚那么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益气通阳。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三、预防措施〔一〕根本预防措施嘱患者人尽早开场经常的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嘱家属进展下肢的按摩。
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临床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传统中医治疗DVT常采用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
一、研究目的通过对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估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急性下肢DVT提供临床参考。
二、研究对象选取符合急性下肢DVT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年龄范围25-65岁,均配合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三、治疗方案采用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为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芒硝5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服。
四、观察指标1.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色泽等症状变化情况。
2. 影像学检查:观察DVT患者的超声波检查结果,包括深静脉血栓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
3. 凝血功能指标:观察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变化情况。
五、治疗过程和结果经治疗后,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超声波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得到了明显溶解或减小。
凝血功能指标也呈现出改善的趋势,PT、APTT延长,D-Dimer水平下降。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六、讨论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在治疗急性下肢DVT的过程中,通过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深静脉血栓的溶解或减小。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设置对照组,疗效评价存在一定局限性。
七、结论桃红四物汤合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下肢DVT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好。
还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
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
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
PTS 发生率为20%~50%。
三、诊断DVT不能仅凭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还需要辅助检查加以证实。
(一)辅助检查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诊断急性DVT的灵敏度较高(>99%),>500 μg/L(ELISA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2.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
DVT(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治疗:临床医生必读Barbara Resnick, PhD, CRNP, FAAN, FAANP静脉血栓(VTE)的界定VTE,特别是DVT和PE(肺栓塞),在临床病人、手术病人中相当普遍,但是病人通常对此缺乏了解或对其高风险性缺乏认识。
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24%的心肌梗塞患者以及超过60%的局麻术后病人会引发深静脉血栓。
DVT(深静脉血栓)在各种术后患者中的发生率不同,髋部手术的发生率为59%,普通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的发生率为29%,妇产科手术的发生率为19%,前列腺手术的发生率为11%。
而且,对于美国成年人,更年期发生静脉血栓(VTE)的比率为1.5(1.5/1000人),男性相对女性略低为1.4,黑人相对白人略高为1.6,每增长十岁其发生率增加1.7。
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白血病患者、休息者和喝酒者未见增加静脉血栓(VTE)的风险。
年龄、种族、性别与静脉血栓(VTE)的发生有关系,上面有所提及。
现行推荐措施鼓励护理人员密切监护临床及术后病人静脉血栓(VTE)的发生,并采取预防措施。
静脉血栓(VTE)的风险因素Turner-Biscossi将静脉血栓(VTE)的风险因素分为一级和二级,见表1。
一级风险因素应该采取完全的VTE预防措施。
二级风险因素却不必采取完全的VTE预防措施。
有些病人有VTE 多次复发史或具有形成血栓的倾向。
表2列出了形成血栓的原因,Turner-Biscossi建议对这类病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甚至是二级风险因素)都应考虑进行VTE预防。
表1. 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表2. 血栓成因DVT或PE的诊断DVT或PE的诊断因典型症状通常不显现而变得困难。
DVT最主要表现为肿胀、腿疼、红斑、静脉曲张。
为了确诊,客观的检测手段包括超声扫描、磁共振、血管造影及侵入性血管造影术都可以考虑。
PE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胸痛、昏厥、呼吸窘迫、右心衰、高血压、血循环障碍。
其他的症状还包括发烧、眩晕、心律不齐、轻微胸闷、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