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以哈尔滨都市圈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22.21 KB
- 文档页数:3
3.1都市圈理论系统构建通过分析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我们总结出了较系统的都市圈的发展研究基本理论观点。
3.1.1我国都市圈概念与界定的基本标准界定我国都市圈标准的基本原则:①都市圈更强调中心城市发达的城镇密集区域;都市圈圈层结构基本形成,副都心圈发育, 快速交通系统形成,社会经济联系密切;②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较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人口不宜太小;③对于我国国情和新时代发展的特征予以充分考虑,如西部开发更需要以中心城市区域来支撑区域发展。
都市圈界定标准的要素:①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与等级:我国100万人口的城市或人口不到100万的省会城市均形成了明显的都市圈,故为核心条件;②都市圈外围地区的标准:目的在于确定“日常都市圈”的边界,国外主要以通勤率为主要条件,主要建立在发达的私人交通基础上;我国私人交通不发达,通勤率本身不高,也没有统计数据基础,研究表明:在我国目前交通水平上“一小时左右时距”范围基本为“日常都市圈”范围;但考虑我国多山,不少河谷或山地大城市受地形影响,“日常都市圈”时距略大于“一小时时距”,而东部沿海特大城市地区的交通条件发展迅速,通行速度在不断提高,“日常都市圈”的时距范围也在扩大,故建议以周边城镇到中心城市“1.5小时左右时距”作为都市圈外围地区进入都市圈的条件;③外围地区划入以县为基本单元,有利于利用统计单位进行研究和管理,都市圈的划定目的主要在于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管理。
在综合参考国内外都市圈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中国都市圈的概念为:拥有一个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且临近150 km 左右半径的范围内至少1个中等城市规模以上的城市和多个小城市的城市区域,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地区,称为都市圈。
至少以2个相连的都市圈为主体的城镇密集区为大都市圈。
大都市圈密集发展的地区可以形成“特大都市圈”,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为特大都市圈。
我国中东部地区都市圈规划编制要点--以武汉为例
仇保兴
【期刊名称】《中华建设》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 历史上我国广大中东部地区曾经属于国家重点投资区域,并兼具矿产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基础扎实、内陆交通便利、城市功能发育较早等优势.但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程度不同地相继陷入了经济体制陈旧、开放度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迟缓的困境.当前的城镇化进程往往与当地的产业转型、国企改革脱困等地区复兴的措施紧密相连.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仇保兴
【作者单位】建设部副部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西部地区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研究--以兰州大都市圈规划为例 [J], 杨永春;张从果;吴文鑫
2.国外大都市圈规划调控实践及空间发展趋势——对我国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借鉴与启示 [J], 曹传新
3.都市圈与都市圈规划的初步探讨--以江苏都市圈规划实践为例 [J], 邹军
4.我国都市圈人才流动的研究框架:集聚、扩散与共享——以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J], 夏琛桂;石金涛
5.都市圈的空间界定方法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J], 李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三四线城市开始通过依靠都市圈的发展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形象。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三四线城市依靠都市圈发展的方式和效果。
一、苏州—南通—扬州经济都市圈苏南经济都市圈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裙之一。
它由苏州、南通和扬州三个城市组成,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9亿。
该区域拥有苏南现代农业园、长江国际航运中心、长江口港口裙等重要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形成以制造业、物流业、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1.1 产业协同发展苏南经济都市圈内的苏州、南通和扬州各自具有不同的产业优势,通过合作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局面。
苏州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南通以化工、纺织、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导;扬州以汽车、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
各城市相互依存,形成了综合实力较强的产业体系。
1.2 人才流动和资源共享苏南经济都市圈内的三个城市之间相距较近,人才流动十分便利。
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专家可以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三个城市也可以共享人力资源、物流资源和金融资源,加快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1.3 联合规划和建设苏南经济都市圈内的城市之间积极开展联合规划和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的城市形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各城市之间加强交通通联,共同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和城际交通,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三个城市共同打造商务、文化和旅游产业,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沈阳—大连—鞍山经济都市圈沈大锡经济都市圈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由辽宁省的沈阳、大连和鞍山三个城市组成。
这一区域拥有雄厚的重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基础,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裙之一。
2.1 产业协同发展沈大锡经济都市圈内的三个城市在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沈阳以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为主导;大连以港口物流、轻工业、海洋开发等产业为主导;鞍山以钢铁、冶金、煤化工等产业为主导。
哈尔滨都市圈西南环线项目可研报告哈尔滨都市圈西南环线项目可研报告项目背景•哈尔滨都市圈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目前哈尔滨都市圈交通拥堵问题严重•西南环线项目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可行性分析交通需求分析•哈尔滨都市圈人口稠密,交通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西南交通网络•西南环线项目可以连接现有交通线路,提高通行效率地理条件评估•西南环线项目涉及地形复杂,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综合考虑地形和工程建设技术,项目可行性较高经济效益分析•西南环线项目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交通通行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潜力实施方案资金来源•政府投资•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工程规划•制定详细工程建设方案•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路线规划环境影响评估•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控•采取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技术支持•集聚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优化工程设计,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实施计划阶段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等•招商引资,争取社会资本参与阶段二•工程建设,包括土地征用、施工等•建设期间加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阶段三•项目验收和投入使用•监测和评估项目的运营情况风险及应对措施•施工期间可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需加强监管和检查•建设资金可能存在不足的风险,需要寻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环境影响可能引发社会负面反应,需加强宣传和沟通工作结论•哈尔滨都市圈西南环线项目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实施该项目对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项目的实施提升项目可行性的建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和政策倾斜•完善项目的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利用现有资源,降低项目实施的成本和风险•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长期发展规划•西南环线项目的实施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规划和建设更多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哈尔滨都市圈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总结•哈尔滨都市圈西南环线项目的可研报告综合分析了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计划和建议,以及长期的发展规划该报告为哈尔滨都市圈西南环线项目的可研报告,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和项目实施方案。
基于旅游集散中心的区域散客旅游线路模式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卢松;车珠琳【摘要】以旅游集散中心推出的旅游线路为基础数据,统计分析长三角地区散客旅游线路模式、旅游目的地类型以及旅游者空间模式,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是以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为主;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在旅游线路出现的频次有较大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呈现3个等级层次,利用CorelDRAW软件绘出旅游集散中心线路的空间扩散路径,长三角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呈现出长三角旅游集散中心线路等级化、长三角旅游集散中心线路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等特征.长三角区域内旅游线路空间分布与区域内各城市旅游资源条件、区域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达性等相关.%Based on travel line of the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as the basic data, this paper figures out and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travel line,tourism destination type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ourist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ingle destination and the total round trip are the main travel line pattern at this area.The frequency of travel line in the cities of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s quite different.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patial structure presents 3 levels of ing Corel-DRAW software to draw the spatial diffusion path of the travel line of tourism distributing center, the spatial behavior patterns of the tourist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how that the travel line of tourist distributing center appears hierarchization and the distance-decay theory is not apparent.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vel lin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region is related to the urban tourism resources, regional location and accessibility.【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12)003【总页数】8页(P69-76)【关键词】旅游线路;散客旅游;旅游集散中心;长三角地区【作者】卢松;车珠琳【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1旅游者出行具有距离衰减规律[1]。
第45卷 第2期 2018年2月天 津 科 技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V ol.45 No.2Feb. 20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5ZDA053)。
收稿日期:2018-01-05基础研究基于多代理的单核心城市群融合度模型——以南京都市圈为例王 晋1,朱英明1,张惠娜2(1.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210094;2.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北京100044)摘 要:在多代理理论基础上,从物理学的原子角度对城市群进行了微观研究,提出了城市粒子的概念,描述了城市粒子的内部结构和交互规则。
同时,提出了城市群融合度和切合度概念,定义了融合性城市群和切合性城市群,建立了单核心融合性城市群模型。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根据2014年和2015年江苏省和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实证,论证了单核心城市群融合度模型的有效性,揭示了南京都市圈融合发展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多代理 单核心 城市群 融合度 模型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945(2018)02-0035-05Fusion Degree Model of Single Core Urban Agglomeration Based on Multi -agent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Netropolitan AreaWANG Jin 1,ZHU Yingming 1,ZHANG Huina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Jiangsu Province ,China ;2.Beijing Institute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eijing 100044,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multi-agent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he view of atomic physic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urban particle and defines interaction rules .It also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the degree of fusion and fitness ,defines the fusio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fitness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sets up the fusion model of single core fusion urban agglomeration .Taking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s an example ,it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usion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Anhui Province in 2014 and 2015,and reveals the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Key words :multi-agent ;single core ;urban agglomeration ;fusion degree ;model0 引 言城市群概念缘于国外,19世纪末Ebenezer How-ard [1]提出城乡功能互补、群体组合的“城市集群(town clu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