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市圈视角下县域旅游业竞合发展策略选择——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8.19 KB
- 文档页数:2
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基于杭州都市经济圈SEM模型的分析陶永诚;姚星垣【摘要】都市经济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区域金融合作的良好支撑.本文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的基础,并通过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完善两条路径对金融合作产生影响,但其影响机制不同:前者的提高对金融合作主要产生极化效应,而后者主要产生扩散效应.对此,需要统筹兼顾金融合作的两种效应,搭建良好的金融合作平台,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实现金融合作的最优效果.【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路径与机制;SEM【作者】陶永诚;姚星垣【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8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0一、引言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向纵深方向推进,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与演变成了近年来国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除了从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角度研究都市经济圈经济一般发展和演变规律外,还有学者着重从都市经济圈内部合作的角度进行探讨,比如罗小龙、沈建法(2007)认为都市经济圈合作是否有效取决于合作的机制、合作的过程、合作的性质和领域、伙伴的选择和伙伴关系形成中利益相关者的作用[1]。
王红霞(2006)指出,城市群的崛起带动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群的演变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因素[2]。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不少学者从金融的角度探讨都市经济圈合作,例如许长新、李政(2007)提出了金融地理圈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其发展过程、演化的动力和路径,认为在我国行政割据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金融地理圈与都市经济圈并未实现和谐发展[3]。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市场营销提升杭州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营销策略探析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一)选题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产生条件的改善,旅游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业日益发展并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被人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城市旅游是中国旅游法阵的新阶段。
把城市整体当做一个巨型旅游产品向旅游者退出,改变以往以景区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模式,转而将城市的方方面面作为旅游产品开发,这就是城市旅游。
发展城市旅游业不但能为杭州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以使相关产业获得的大力发展。
杭州旅游有很好的自然、文化、基础设施及与服务相关的资源。
尽管大多数的服务资源,如住宿设施、旅游景点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杭州拥有多种多样的资源和吸引物,他们却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缺少一种内聚力来吸引国际旅游者。
她既面临着国际旅游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艰难。
所以通过营销手段来发展杭州旅游产业显得十分重要。
(二)研究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发展杭州市的旅游业,本文在分析了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挖掘了杭州城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杭州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营销策略,提升的杭州城市旅游业的质量。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研究目标:以目前杭州旅游市场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杭州旅游的定义、历史、特点等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到目前杭州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来更好的发展杭州旅游事业,并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杭州经济的繁荣。
主要内容:立足于杭州旅游业及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杭州旅游的历史、特点、问题,得出如何营销的对策和战略,以及推广旅游市场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提纲:一、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杭州城市旅游基本概况与地位(二)杭州旅游资源概况(三)杭州城市旅游业发展趋势二、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一)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优势(二)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的劣势(三)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竞争中的机遇(四)杭州城市旅游发展竞争中的挑战三、杭州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虽然旅游资源种类齐全,但名牌产品数量有限(二)旅游产品陈旧,缺乏创新(三)城市形象定位过多,令人混淆四、对杭州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营销方面的建议(一)重新整合旅游产品并开发新产品(二)对杭州进行明确的城市旅游文化形象定位,整体营销(三)加大国外市场的营销力度、提高国际知名度(四)促进杭州旅游业的全面联合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本文采取的研究办法主要有: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文献中归纳旅游广告的历史、特点、现状,并从自己的实习经验中得到一些启发,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以及在今后经济活动中旅游市场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其发展必要性。
杭州都市圈县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分析
戴玲丽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县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杭州都市圈20个县(市、区)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圈各县(市、区)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竞争力从杭州主城区周边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从子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各主城区周边;旅游要素竞争力在杭州都市圈的分布比较均衡;旅游环境竞争力集聚程度比较高,主要集中于杭州主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潜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集中于杭州都市圈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淳安县和诸暨市.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戴玲丽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
【相关文献】
1.科学谋划杭州都市经济圈——关于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 [J], 王东祥
2.杭州都市圈构建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关于杭州都市圈构建中政府作用的思考[J], 徐长乐
3.广佛都市圈热场的空间格局分析 [J], 杨军锋;胡伟平;赵英霞;王兵
4.论都市圈视角下县域旅游业竞合发展策略选择——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例 [J], 许光
5.杭州经济都市圈土地混合利用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J], 黄永平;高仓健;金玉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都市圈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研究作者:沈晨仕来源:《北方经贸》2015年第05期摘要:杭州都市圈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中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有待优化,项目雷同缺乏体验;乡村旅游配套仍较薄弱,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不够,营销模式需要创新。
为此,应规划引导,打造都市圈精品乡村旅游游憩带;深度开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优化环境,提升接待服务质量水平;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品牌。
关键词:杭州都市圈;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82-03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独特的乡村生产形态、乡土风光、生活形式、民俗风情、乡村建筑景观和乡村文化等等为对象,利用城乡的差异性来设计、包装和组合产品,是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它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
杭州都市圈是以杭州市区为核,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联动与这个核心具有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杭州市域五县与相邻的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六县市为紧密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城镇与地区组织的圈层式结构。
区域规划总面积34585平方公里,占浙江省面积的33.97%,常住人口 2000多万,占全省的38.6%。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5970.99亿元,比上年增长9.2%,高于全省平极均数1.2个百分点,在长三角、浙江省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
2014年《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显示杭州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占浙江省的比重达到45.95%。
一、杭州都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城镇居民消费的水平与结构也不断地在升级,乡村旅游应运兴起。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摘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并对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不同竞争力因素的研究和分析,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竞合模式一、引言旅游业作为一种全球性、全人类普遍参与的经济活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且讨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合”模式,为区域旅游产业提升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二、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由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三个维度构成。
市场竞争力是指区域旅游产业在市场上占据的地位和竞争地位。
企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不同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和优势。
创新竞争力是指区域旅游企业在技术研发、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这三个维度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1. 市场竞争力:区域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来自于区域特色资源和独特的旅游产品。
这些资源和产品可以吸引游客,并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此外,区域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与区域的交通网络、商业氛围和旅游设施等相关。
2. 企业竞争力:区域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价格竞争等方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3. 创新竞争力:创新是区域旅游产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旅游企业需要通过技术研发、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方式,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并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以增强其竞争力。
三、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相结合,形成一种“竞合”模式。
试论大都市中心城与郊区旅游的空间的相互作用(一)内容摘要随着大都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旅游环境容量的趋向饱和,使得大都市郊区旅游逐步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和城市旅游规划部门的重视。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在实际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探讨大都市中心城与郊区旅游的空间相互作用问题,以期能够对大都市郊区旅游的发展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些有益参考。
引言当前,城市快节奏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都市中心城建筑森林的苍白、环境污染的危害使不少城市居民期望能短暂地逃离城市。
1995年在对上海市民的调查中发现,期望周末双休日能外出旅游度假者占被调查人数92%,其中期望回归大自然,去野趣浓、环境幽静、空气清鲜的目的地占51。
4%。
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外交通条件的不断发送使都市居民的愿望逐渐转化为行动,节假日都市居民大规模的郊游活动直接刺激了郊区旅游行的开发。
此外,每逢“五一”、“国庆”长假,大量外地游客拥入大都市中心城区,造成城市核心区的旅游接待、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等不堪重负,这也促进了城市旅游规划部门下决心对郊区旅游地进行开发。
如杭州市就根据自身西部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特点(西部旅游资源约占杭城旅游资源总量的2/3)①,提出了“旅游西进”、“西湖西进”等开发西部旅游资源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拓展城市旅游空间、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有关大都市郊区旅游问题的研究成了目前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谈谈大都市中心城与郊区旅游的空间相互作用问题,旨在抛砖引玉,为当前方兴未艾的大都市郊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些有益思路。
1大都市与大都市郊区的内涵1.1大都市的内涵大都市或称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
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发展速度迅速变化。
一方面城市工业和接掌技术高度发展,使人口、资金和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城乡之间交通高度发达,城市由长期的向心集聚向相对分散的郊区发展。
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对比研究——以大连、杭州、成都为例徐嘉蕾;李悦铮【期刊名称】《旅游论坛》【年(卷),期】2010(003)004【摘要】大连、杭州、成都作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城市,其区位差异、旅游资源禀赋差异等决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不同选择路径.文章以2001-2007年为时间序列,选取旅游企业业绩、旅游支撑系统、旅游业未来发展潜力3个一级指标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25个二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历年3个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作对比研究.根据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情况提出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相对稀缺但旅游支撑系统完善的大连应该选择将旅游产品开发重点落在大型节庆活动、商务会议及会展方面的比较优势战略;旅游企业业绩突出的杭州应该选择强化合作机制,优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市场化战略;旅游资源导向型的成都应选择加强城市旅游支撑系统投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政府主导战略.【总页数】5页(P418-422)【作者】徐嘉蕾;李悦铮【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相关文献】1.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浪漫之都·时尚大连 [J],2.热烈祝贺大连市荣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J], 大连市旅游局3.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浪漫之都·时尚大连 [J], 大连市旅游局4.浪漫之都·时尚大连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欢迎您 [J], 大连市旅游局5.大连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条件评价与发展对策 [J], 赵永宏;张耀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以杭州为例作者:暂无来源:《商业经济》 2010年第22期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以杭州为例杭宇(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 “城市品牌”是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发展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杭州正在以“休闲杭州”、“华东会客厅”、“生活品质之城”为核心,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会展、休闲、商务旅游目的地。
当前的问题是杭州旅游在国外的知名度并不高。
杭州旅游部门应制定“城市品牌”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宣传杭州旅游,拓展会议旅游市场,举办国际性的知名论坛,努力提升杭州知名度。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城市品牌;杭州[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Marketing Strategy on Tourism Destination Based on HangzhouHANG YuAbstract: City brand is an important impetus for its popularity and tourism. Hangzhou is developing into a top-ranking travel destination with its recreation, fairs and exhibi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the popularity of this citystill needs advancing. Hence, Hangzhou tourism department should make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city brand, enhance the publicity of tourism, expand the market of convention tour, and hold world-known forum.Key words: 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city brand, Hangzhou国际上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系统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
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作者:崔凤军文章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1994年第3期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09年12月30日一、城市旅游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必要性(一)旅游业区域合作是区域竞争的必然结局进入21世纪,中国旅游业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旅游的竞争策略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价格竞争、当前的质量竞争向未来的文化竞争转化;旅游的竞争方式也从单一的“技巧竞争”向“战略竞争”和“形象竞争”转化。
而构筑地域大文化、谋求区域大联合成为当今时代旅游竞争的根本性策略:地域联合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和自相残杀,而且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并可谋求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旅游业区域合作是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旅游的本质决定了旅游合作的重要性。
旅游业的本质,可以说是以促进人的流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兴旺起来的产业。
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就是“合作促进发展”:旅游线路是跨区域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发展旅游。
同样,旅游业作为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就必须贯彻“大旅游、大市场、大开放、大产业”的发展方针。
过去一些地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外地旅行社进行封锁,对外地车辆和导游进行重重限制,激发了类似的报复行为,结果是两败俱伤。
更有甚者,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以行政区域代替客观上的旅游区域,从规划之初就分割旅游精品线路,造成地方割据,景区(点)(特别是主题公园)近距离重复建设、公路等基础设施难以互惠互利和共享等违背空间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问题。
(三)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终极形态从旅游业注意力经济的角度考虑,旅游者的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
因此,合作、协作是树立旅游整体形象、吸引旅游者的必然选择。
区域合作和区域旅游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国际上,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欧洲等鲜明的旅游形象的树立,与区域合作的战略实施是分不开的。
杭州市旅游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本文分析了杭州市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
首先,介绍了杭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的背景和潜力。
其次,分析了杭州市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然后,探讨了杭州市旅游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提出了一些对于进一步发展杭州市旅游市场的建议。
1. 引言杭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市的旅游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对杭州市旅游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市场趋势,提供合理的发展战略。
2. 杭州市旅游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2.1 旅游市场现状目前,杭州市的旅游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2019年,杭州市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杭州市的旅游产品多样化,包括西湖景区、灵隐寺、宋城等知名景点。
此外,杭州市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旅游项目,如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进一步拓宽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
2.2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杭州市的旅游市场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高端旅游的崛起: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花更多的钱享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因此,杭州市的高端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崛起,为市场增加了更高的附加值。
•文化旅游的兴起:杭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西湖文化、龙井茶文化等。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和追求文化旅游体验,杭州市通过挖掘和传承文化资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网络营销的推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营销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杭州市的旅游企业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积极推广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杭州市旅游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杭州市旅游市场面临以下挑战:•竞争加剧: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来自其他旅游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
杭州市需要提升自身的旅游品牌形象,加强市场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业务提质增效:杭州市旅游业务的提质增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杭州都市经济圈产业整合分析摘要详细阐述了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分析了产业融合的现状,指出了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杭州经济圈发挥应有的带动辐射功能。
关键词都市经济圈;产业整合;现状;问题;对策;浙江杭州2006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杭州市要加快沿江、跨江发展进程,强化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使之成为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
这标志着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已成为全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但《纲要》没有对圈域地理范围给出明确界定。
2007年,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牵头下,联合嘉兴、湖州、绍兴3市共同确定了都市经济圈的范围:杭州所辖全部县市加上3市各2个县(桐乡、海宁、德清、安吉、诸暨、绍兴县)。
由于杭州都市经济圈刚刚建立,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而对于如何打破四地行政区划、对各地产业进行综合协调,使得区域综合实力得以提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杭州都市经济圈的概念及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所谓杭州都市经济圈,就是以杭州市区为核心,包括市域内5县(市)和海宁、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6县(市)在内的圈层状区域,以形成一个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
从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来看,现在分工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还未建立,需要创造条件让市场切实发挥主导作用。
杭州周边六县(市)通过接轨杭州,积极承接杭州产业转移获得了快速发展。
如在钱江新城拆迁过程中,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承接了大量的杭迁企业,目前已落户企业50%以上的是由杭州迁入,杭迁企业产值在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占到了60%以上;2003年至2007年6月,桐乡吸引了120多个杭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30多亿元,单体投资规模上亿元;2002~2006年,杭州企业到德清投资达87.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64.5亿元,占德清引进内资的75%以上;诸暨承接了杭州的造纸、链条、铸造等产业以及萧山的包装业转移。
特大城市推进区县共富的思考与建议——以杭州为例
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名称】《浙江经济》
【年(卷),期】2023()1
【摘要】以区县共富为目标,以财税分享、产业协同、生态共建、生产要素流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强化市级统筹区域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打破区县行政区划壁垒,加快构建新型特大城市区县一体化空间格局区县共富是杭州争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杭州常住人口达到1193.6万,其中城区人口874万,是全国十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人才净流入率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城市集聚高端要素能力不断增强。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杭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区县公共图书馆主导“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萧山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例
2.推进扶贫开发转型促进“缩差共富”的思考
3.实践"三个代表"建设绿色常州--关于在推进特大城市建设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4.打造共富标杆展现银龄风采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
5.“六网”治水促共富——绍兴市优化水资源管理的思考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县域经济与都市圈如何实现联动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杭州:生活品质》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正>2008年12月12日,美丽的西子湖畔,来自杭州都市圈的13个节点县的区、县(市)长聚首之江饭店,"论剑"县域经济与都市圈联动发展这一共同话题。
政府官员、专家学者200多人,济济一堂,碰撞智慧火花,共商兴"圈"大计。
本刊选取了论坛的精彩发言,以供读者参考。
【总页数】3页(P16-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兰白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J], 骆进仁;张蕊;常小刚;李晓燕
2.都市圈和港口经济圈的新港城联动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 [J], 楼颖莹
3.论都市圈经济协同联动发展的机理与路径——以深莞惠都市圈经济一体化为例[J], 刘璟
4.产业新城:都市圈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J], 于靖园
5.推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圈发展的思考——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 [J], 梁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竞合视角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作者:战丽娜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0期【摘要】区域竞争、合作是区域旅游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区域旅游合作模式过于单一,旅游产品形式大相捷径、区域政府的联系性不大,使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只有引入竞合理念,才能够实现区域共生发展,构建科学的旅游发展模式。
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旅游竞合的定义,同时阐述了基于竞合视角下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最后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竞合视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定义【中图分类号】F590.31 【文献标识码】A前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指的是不同行政边界,在各个不同的区域范围内,依据实际情况,各级旅游主体为实现地区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优化旅游配置,制定的协议、制度,重新组合旅游产品。
确保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全面凸显旅游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地开展旅游经济活动。
一、区域旅游竞合的定义竞合,顾名思义就是“竞争与合作”,代表的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采取竞争合作、竞争发展的经营方式,以此构建双赢局面。
区域旅游竞合指的是,不同的旅游企业、不同区域的区域旅游之间开展竞争、合作模式。
不同区域在应用区域旅游竞合发展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整体旅游发展,实现周边区域旅游经济与利益的协调。
在市场经济交易的基础上,在政府行为的协调、引导下,通过行政、经济手段建立区域性的合作模式,确保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顺利开展。
实施竞合模式,需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1)区域内的旅游类型相似;(2)不同区域旅游资源能够实现互补。
旅游类型的相似指的是,能够为不同区域开发具有链接性的旅游产品,将不同区域内的旅游产品整合起来,构建完善的区域旅游形象,进而确保当地旅游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旅游资源互补指的是,将旅游地产品差异性、独特性显现出来,满足不同区域交通空间、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便捷性。
区域旅游合作将以往的竞争模式打破了,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将旅游效益最大化。
以“融杭”为契机的黄杭旅游协同发展研究作者:李瑛姚李忠程静静代华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05期摘要:旅游业作为安徽省黄山市最具主导地位的明星产业,其兴衰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
多年来,黄山市一直致力于区域旅游融合发展。
经过努力,黄山市已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其中,黄山市“融杭”成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研究的项目和实现黄山旅游业革新发展的契机与手段。
文章旨在探讨以“融杭”为契机的黄杭旅游协同发展,以实现黄山与杭州两地旅游业的互补和共赢。
通过对黄山和杭州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交通联通、深化旅游产品整合与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通过深化合作与整合资源、互相借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
关键词:融杭;协同发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SK2021ZD0079);2023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以黄山旅游为例(2023AH051338);2022年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近代黄山游记研究(2022AH051934)作者简介:李瑛(1979- ),女,安徽霍邱人,黄山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姚李忠(1980- ),男,安徽桐城人,黄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程静静(1983- ),女,安徽休宁人,黄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旅产业融合;代华(1979- ),男,安徽肥西人,黄山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山市一方面大力推动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大力发展旅游业。
但单一的传统旅游模式逐渐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黄杭两地既山水相连,又人文相亲。
因此,“融杭”是黄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