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联红学思想说略——读《红楼评梦》
- 格式:docx
- 大小:36.89 KB
- 文档页数:2
红楼梦书评红楼梦书评(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里获得官方、学术界、民间共同认可的不多的小说之一,其成就单从小说的创作周期上便令后来者无法企及。
正统的评论比较实用,通常从阶级的观点出发,褒扬其内容深刻,通过描写一个大地主家族的没落,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云云;而红学家们则用高倍显微镜研究每一片残砖断瓦,考证里边某个仅露了一脸的人物的出身来历并乐此不疲;普通读者热衷于郎才女貌的男欢女爱,白玉为堂金做马的毫奢,还有错综复杂犹如剧情片的故事情节。
道也好,淫也好,各人的眼光不同角度不一,得出的印象就大相径庭。
曹雪芹起笔时就开宗明义,这只是一块顽石在尘间“走一遭”的历程,亦梦亦幻,作不得真——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而已。
却又在开篇时欲盖弥彰地写了四句诗道破了玄机:原来顽石所历是虚,自身的亲历却非假。
他用写作追忆流逝的时光,抒发内心不平之气,切肤之痛没有让他写出一部才子佳人花好月圆的言情剧,他亲手搭起了一座美奂美仑的大观园,却没有来得及亲手把它毁掉,结尾时的悲剧色彩被宿命的虚无与因果报应冲淡不少,不可不说是种损失。
鲁迅讲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按这个说法观照《红楼梦》,固然看到了毁灭,但并非都是美好的东西,贾府的大厦倾颓树倒猢狲散,并不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如果我们对此产生了同情或者怜惜,那对他们周围的人,对被他们剥削过的佃户,被他们欺压过的小民,则是不公平的。
关于《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专家们的着述实在太多,并且过多了,这里就犯不着再说,以免有抢人饭碗之嫌,这些纤巧精致,绚丽夺目的文饰后面,藏着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但更真实。
一座占地辽阔,锦绣灿烂的大观园是一个封闭的小小世界,这个世界与外面的那个更大但简陋得多的世界只通过那么几个通道联系着,它在金字塔的顶端,俯瞰众生,并且和其它尖顶联为一体,在这个世界的内部充满了纷繁错杂的关系,有矛盾,有冲突,不时有暗礁突破水面风暴扫过头顶,但是它就象一张绷紧的蛛网,依靠自身的张力维持着平衡——只要这张网附着的墙角柱头没有改变,那它就象飞快运转的陀螺在一点上始终不倒,但只要稍稍有外力袭来,则立时土崩瓦解,毁于一旦。
“红学”与“鲁学”视野中的鲁迅《红楼梦》研究-各体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鲁迅的学术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使用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红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很大。
对此,鲁学研究界和红学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在鲁迅的《红楼梦》研究是否自成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分歧。
本文无意对这些分歧进行辨析,只是认为鲁迅的《红楼梦》研究值得从学术思想发展史角度进行梳理,这种梳理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其学术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理解,也有助于深化对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一、鲁迅《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贡献毋庸讳言,发端于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构,是在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其中学术研究方法的引进、西方学者惯用之思维方式的借用以及一些新术语的引进介绍,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基础。
从文学史研究和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构和发展的角度看,鲁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也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缺少真正悲剧所提出的批评就是一个例子。
就《红楼梦》研究而言,鲁迅提出的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断、概念如人情小说、悲凉风格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后来者继续深化对《红楼梦》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的建构和学术方法的演进,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鲁迅在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优秀古典小说的研究中,始终具有清醒、自觉的史家眼光和文学史意识,将其纳入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之中,并在总结概括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审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
基于此,鲁迅给予《红楼梦》极高的评价,将其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鲁迅的高度评价,奠定了《红楼梦》在20世纪中国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心目中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红学的发展。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的贡
献与不足
刘永良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4)003
【摘要】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总页数】8页(P17-24)
【作者】刘永良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J], 高冲
2.现代美学批评的百年纪念——读俞晓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J], 杨柏岭
3.红楼梦的最高评价:“宇宙之大著述”——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J], 白盾
4.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雏议 [J], 李威;刘永
良
5.《红楼梦》的最高评价:“宇宙之大著述”──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J], 白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he Review of the History about Research on the Studie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20th Century--How to Understand th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作者: 胥惠民
作者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出版物刊名: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6页
主题词: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史;红学研究
摘要:诸多事实说明,20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实际是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索隐派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读.新红学有功绩,但仍未读懂<红楼梦>.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从人物研究这个角度读懂<红楼梦>的著作.1954年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是为了读懂这部伟大作品的斗争.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是读懂<红楼梦>的典范.1974年的'评红运动'是阴谋红学的大表演.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是考证派的典范.张国光的'当代红学'批评周汝昌极端贬斥高鹗续书的意见,在世纪之交解决了读懂120回完整作品的重大问题.。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篇2)《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读完红楼后,我觉得有无奈和悲伤,为黛玉而伤,为宝钗而悲。
她们的悲和伤,看上去似乎都是宝玉造成的,但谁又能说不是当时的社会间接造成的呢!倘若没有世俗羁绊,黛玉又岂会在无数个夜晚哭泣?黛玉内心所有的伤,所有的不安,都是为了这段情。
倘若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宝钗怎会被一段金玉良缘所负,误了一生。
在袭人拜托湘云做鞋子,宝钗知道湘云银子少,所以将哥哥铺里的螃蟹拿给湘云请客。
这些无不能看出宝钗心思之细腻令人不得不服。
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大家伙行令时,黛玉只顾怕罚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说了出来。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红楼梦评论(节选)王国维是红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红楼梦〉评论》对后世红学研究影响甚大。
王国维认为“人只有知苦痛才能奋起,才能避免麻木”。
在《〈红楼梦〉评论》这篇文章里,他运用叔本华的悲观哲学诠释了《红楼梦》人物的悲剧命运,隐含了自己对人生苦难的体验、对国运衰亡的忧患以及对人民麻木乐天的慨叹。
王国维从分析生活的本质着手对《红楼梦》的精神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种族都是为了延续生命,生命的本质就是欲望。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论述《红楼梦》的美学价值时盛赞《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
在他看来,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而《红楼梦》的精神就在于它授人以解脱之道,真正揭示了人生痛苦的真相。
有人这样评价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说它是王国维真正将文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全面系统阐发其唯意志论思想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作品。
课文节选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主要阐释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
作为“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王国维借鉴了叔本华的哲学及悲剧学说,力图从哲学的角度把握《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眼光。
一、注音餍.________ 缧绁..________ 悚.然________ 战慄.________ 福祉.________ 婉慝.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著⎩⎪⎨⎪⎧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 其最著.之一例也 仆诚以著.此书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目⎩⎪⎨⎪⎧目.击之而身历之 便以血污涂其面目. 决定目.之为经矣 范增数目.项王交⎩⎪⎨⎪⎧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台隍枕夷夏之交.皆谦而礼交.之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________ 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王夫人固亲于薛氏 ________亦自然之势也 ________《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________五、积累名句始于悲者终于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5篇)《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
主要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部著作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十分聪明,薛宝钗十分大方,王熙凤精明能干……我形象最深入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总会让人对她发生爱怜,很多事都会使她落泪,这个灵敏的女孩让我无法忘掉。
文中,贾宝玉这个主人公让我觉得他不虚伪,。
他不爱读书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不想为了所谓的官而装虚伪。
他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扯谎,他能和黛玉以及大观园里的其他姐妹处的联系很好,是由于他能读懂她们的心里,能看到她们的心里。
贾宝玉无为却仁慈实在。
文中从前的宁荣二府多么富贵,单单一座大观园就让人惊叹。
但是就由于晚辈太爱财,无视律法,不知满意,不思进取,才会衰落。
我觉得红楼梦是一本奇特的书。
一开始我并不是特别喜爱,但是当我读完一章的时分,不知不觉被里边详尽形象的描绘招引。
他带我走进古人的日子,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性情明显的人物,还有一首首美丽的诗词。
以我现在的常识,还无法更深的解读这本书,但我仍然被它所招引。
《红楼梦》读后感2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让我原本惆怅的心情好了许多。
我闲着没事做,便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红楼梦》坐在沙发上细细品读。
《红楼梦》是我看过很多遍的,可每看过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它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
其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薛宝钗三个人的感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试,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
但最终宝玉却在半苏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的薛宝钗。
而林黛玉终只有在落得焚稿断痴魂,旧离恨天。
当宝玉苏醒后,发现所娶之人并不是林黛玉,便丢下怀孕的薛宝钗独守空闺,离家出走当和尚。
其他主配角皆红颜薄命。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沈新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从南京到苏州来和大家交流阅读《红楼梦》的体会。
我今天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
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部小说的话,那么我就推荐你读《《红楼梦》》。
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一最伟大,二最复杂。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最伟大最复杂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我们说,《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有人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能没有《红楼梦》,也有人说,《红楼梦》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圣经》,欧洲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欧洲文化遥远达不到的高峰,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写了六百多个人物而西方的莎士比亚他在三十多部戏剧中只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的成就超过了莎士比亚。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小说,下面我主要从两点来说它的伟大。
第一,它写的最好。
毛泽东曾经对《红楼梦》做出这样的评介,他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把《红楼梦》与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列为中国的四大之最。
《红楼梦》为什么说它最好,一是《红楼梦》文备众体,它不仅仅是小说,而且里面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谣、歇语、灯谜、酒令、骈文,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文学样式,而且这些作品都写的非常好。
举例来讲《红楼梦》前八十回有诗词曲赋197篇,后四十回有四十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就诗而言,《红楼梦》里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排律,歌行,骚体这是形式,从内容来讲有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谜语诗、打油诗,从写法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等等。
诸联红学思想说略——读《红楼评梦》
刘永良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2)002
【摘要】<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
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
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
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8页(P97-104)
【作者】刘永良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红楼梦》就是小说的深刻蕴含——读王蒙评《红楼梦》 [J], 唐振家
2.马克思主义红学“人文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反思--评李成文《〈红楼梦〉文学思
想的现代阐释》 [J], 燕喜
3.婚姻自由的呐喊男女平等的讴歌——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兼评红学“四论” [J], 赵荣
4.马克思主义红学"人文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反思——评李成文《〈红楼梦〉文学
思想的现代阐释》 [J], 燕喜
5.囿于自传说困境的红学研究——评冯其庸《论<红楼梦>的思想》 [J], 王俊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