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4.73 KB
- 文档页数:5
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1.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的量度,单位是伏特(V)。
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单位是欧姆(Ω)。
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V=I*R。
2.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导线和负载。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可以是电池或交流电源。
导线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路径,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低电阻。
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或执行特定操作的元件,例如灯泡、电机或电子设备。
3.电路连接方式电路的连接方式主要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
串联连接是将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电压在元件上累加;并联连接是将元件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在每个元件上相同,电压在每个元件上相等。
4.电路定律电路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基本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任何一个节点处,电流的进入量等于电流的离开量;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在任何一个回路中,电压的和等于零。
5.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是通过应用电路定律来计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方法。
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法、节点电压法和戴维南定理等。
基尔霍夫定律法是通过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来建立和解决方程组,从而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节点电压法是通过分析电路中每个节点处的电压来计算电流和电压。
戴维南定理是将电路转换为等效电路,简化电路分析。
6.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功率是描述电路中电能转化速率的量度,单位是瓦特(W)。
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即P=I*V。
能量是电路中储存的电能,单位是焦耳(J)。
能量等于功率乘以时间,即E=P*t。
7.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直流电路是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路,例如电池供电的电路。
交流电路是电流周期性地反向流动的电路,例如电网供电的电路。
直流电路分析相对简单,而交流电路复杂一些,需要考虑频率和相位等因素。
电路初探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电路知识1. 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2. 电流、电压的测量方法3.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4. 电路中的功率计算5. 电路中的等效电阻计算6. 电路中的功率损耗计算二、基本电路元件1. 电阻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2. 电容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3. 电感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4. 理想电源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5. 片式元件的特性及其计算方法三、基本电路分析方法1.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 节点分析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3. 微威尔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4. 叠加原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5. 零极点分析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四、电路中的复数方法1. 电压、电流的复数表示法及其应用2. 复数阻抗的计算方法3. 复数电路中的功率计算方法4. 复数方法在谐振电路分析中的应用5. 复数方法在滤波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五、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 交流电路中的幅度、相位计算方法2. 电路的共振频率及谐振曲线的计算方法3. 电源稳压电路的设计原理及方法4. 电源变换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5. 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六、电路中的故障检测与维修1. 电路中的常见故障及其检测方法2. 电路中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3. 电路中的安全知识与防护方法4. 电路中的地线与接地方法5. 电路中的防雷与过渡电压保护方法七、电路可靠性评估与改进1. 电路中的可靠性分析方法2. 电路中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计算方法3. 电路中的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方法4. 电路中的故障排除与改进方法5. 电路中的可靠性测试与验证方法总结:电路初探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基础电路知识、基本电路元件、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中的复数方法、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电路中的故障检测与维修、电路可靠性评估与改进等内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可以对电路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设计,了解电路中的故障检测与维修方法,并对电路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与改进。
电路知识点总结8篇第1篇示例:电路知识点总结电路是指由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而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装置。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电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家用电器还是工业生产设备,都离不开电路的应用。
掌握电路知识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提高工程技能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电路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电路基本概念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子元件通过导线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气系统,用于实现电流、电压等电学量的控制和变换。
2. 电路的分类:电路按功能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按连接方式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按组成元件可分为被动电路和主动电路等。
3. 电路的符号:在电路图中,电子元件用具体的图形符号表示,如电阻用Ω表示,电容用F表示,电感用H表示等。
二、电路的基本元件1. 电阻:电路中的电子元件,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单位是欧姆(Ω)。
4. 电源:电路中的电子元件,提供电流和电压,是电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5. 开关:电路中的电子元件,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控制。
6. 源波纹:电路中由于电源频率或者负载不稳定引起的波动电压或电流。
7. 电路板:电子元件连接的载体,通常是一块绝缘基板,也称为PCB。
1. 欧姆定律:描述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
2. 基尔霍夫定律:描述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流平衡关系,即电路中的节点电流代数和为零。
4. 电流分流定律:描述电路中分流电路的原理,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 超前相位:电压超过电流的现象,通常出现在电容、电感等元件中。
四、电路的搭建与调试1. 搭建电路:根据电路图纸和电子元件的连接符号,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将电子元件连接到电路板上。
2. 调试电路:通过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检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找到问题并解决。
3. 仿真电路:利用电路仿真软件模拟电路的工作状态,帮助分析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路分析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1. 电路基本元件在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这些元件分别用来阻碍电流、储存电荷和储存能量。
此外,还有理想电源、电压源、电流源等理想元件。
2. 电路参数在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电路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导、电容、电感、功率等。
3. 电路定理在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电路定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诺顿定理、叠加原理等。
4. 电路图在电路分析中,常用的电路图包括电路的标准符号、线路图和接线图。
二、直流电路的分析1. 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电路的分析主要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戴维南-诺顿定理和叠加定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求得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2. 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串联电路的分析主要是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总电阻、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等;并联电路的分析也是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总电阻、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等。
3. 戴维南-诺顿定理的应用戴维南-诺顿定理可以将复杂电路转化为简单的等效电路,从而方便计算电路的各项参数。
4. 叠加定理的应用叠加定理通过将电路分解为多个独立的部分,分别计算每个部分对电压、电流的贡献,最后叠加得到最终结果。
三、交流电路的分析1. 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包括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电阻、交流电抗等。
2. 交流电路的复数表示法在交流电路分析中,常使用复数表示法来分析电压、电流和阻抗等参数。
3. 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表征了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情况,通过频率响应可以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
4.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在交流电路中,功率的计算可以通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来分析电路的功率特性。
四、数字电路的分析1. 逻辑门的分析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常见的逻辑门有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通过逻辑门的组合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
2. 数字电路的布尔代数分析布尔代数是对逻辑门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布尔代数可以推导出逻辑门的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
电路知识电路知识点总结电路是由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组成的电器元件的总称。
电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可以在各种设备中发挥作用,如手机、电视、电脑、汽车等等。
本文将会总结电路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电路定律和常见电路。
一、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由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连接组成的电器元件的总称。
它可以是闭合的,也可以是开放的。
1.2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流的行进方式,电路可以分为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在电路中有多个不同的路径进行,而串联电路是指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进行。
1.3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和电源。
电阻是用来限制电流的一种元件,电容是用来储存电荷的一种元件,电感是用来储存能量的一种元件,电源则是提供电压和电流的元件。
二、电流2.1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通常用符号I来表示,单位是安培(A)。
2.2 电流的方向电流有正向和负向的概念。
正向电流是指由正极流向负极的电流,而负向电流则是指由负极流向正极的电流。
2.3 电流的计算电流可以通过电流计来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成正比,可以用公式I=U/R来表示。
三、电压3.1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U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3.2 电压的方向电压有正向和负向的概念。
正向电压是指正极的电位高于负极的电位,而负向电压则是指正极的电位低于负极的电位。
3.3 电压的计算电压可以通过万用表来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电压与电流和电阻成正比,可以用公式U=IR来表示。
四、电阻4.1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指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或材料。
它的单位是欧姆(Ω)。
4.2 电阻的分类电阻可以分为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固定电阻的电阻值是固定的,而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电路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电路的基本原理1. 电流与电压:电路中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输的过程,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由于电场作用所具有的能量,表示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2. 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其电阻值和电流、电压之间存在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的电压和电流之间满足以下关系:U = IR其中,U为电压(单位为伏特),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
3. 电路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电压驱动电流,而电流又受到电阻的阻碍。
通过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可以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分析电路中元件的特性。
二、电路的分类1. 按电流方向分类(1)直流电路:电流只在一个方向上流动(2)交流电路:电流在一个方向上不断变化2. 按电路结构分类(1)串联电路: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只能按照固定路径流过(2)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并联连接,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过(3)串并联混合电路:电路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连接方式3. 按电路功能分类(1)功率电路:用于传输功率的电路(2)信号电路:用于传输信号的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等以上是电路按照不同方面进行的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的特性和其应用。
三、电路分析方法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法则。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值。
2.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用于分析电路中节点和回路的电流、电压分布情况。
通过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可以在复杂电路中进行节点电压、回路电流的分析。
3. 电路分析方法除了以上两种定律外,还有许多电路分析方法,如叠加原理、替代电路法、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
这些方法都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现象。
电路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相互连接的电子元件组成的电流通路。
它包括电源、负载、导线、开关和保护装置等。
电路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控制和转换电能。
二、电路的基本原理1. 欧姆定律:在常温下,导体的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
即R=U/I。
2.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中,任何节点的电流代数和等于零,任何回路的电压代数和等于零。
这是分析电路的基本工具。
3.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从而形成电磁波。
这是无线通信和电磁兼容性研究的基础。
三、电路的分析方法1. 节点分析法:通过分析电路中各节点的电压和电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确定整个电路的工作状态。
2. 网孔分析法:将电路分解为若干个网孔,然后分别分析每个网孔内的电流和电压,从而确定整个电路的工作状态。
3. 叠加定理:在电路中,任一电压或电流都可以看作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点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这是分析和计算复杂电路的有效工具。
四、电路的应用领域1.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或将电能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过来的装置。
它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线路和用户等部分。
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安全、可靠、经济地输送和分配电能。
2.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由各种通信设备组成的,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网络系统。
它包括电话网、互联网、电视广播网和移动通信网等。
通信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和调节过程参数,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的系统。
它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计算机等部分。
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五、电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路系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电路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管理。
电学基础必会知识点总结一、电路理论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流源、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组成的。
其中,电流源是提供电路中电流的源泉,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电感是存储电能的元件,电容是存储电荷的元件。
电路中的元件通过导线互相连接构成电路的拓扑结构。
2. 电压、电流、电阻和功率电压是电路中的电势差,是指单位电荷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路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
功率是描述电路中能量转换效率的物理量,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3. Ohm定律Ohm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可以表示为V=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根据Ohm定律,电压和电流成正比,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元件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组成不同的电路结构。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走;并联电路是指多个元件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动。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分别求和;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和电流分别求和。
5. 电路的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描述线性电路等效变换的定理。
根据这两个定理,任意一个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的电压源和电阻网络或电流源和电阻网络来代替。
这两个定理在电路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6.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是电路中两种不同的电压类型。
交流电路中,电压随时间呈正弦变化;直流电路中,电压是恒定不变的。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在电路分析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7. 电路的平衡和不平衡在电路分析中,平衡和不平衡是两种重要的电路状态。
对于线性电路,在平衡状态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在不平衡状态下,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参数随时间变化。
平衡和不平衡是电路分析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电路基础总结知识点电路基础知识是电子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从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基本定律、基本原理及常见电路类型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1. 电路的定义:电路是指电器件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形成能够传输电流的结构。
2. 电路的分类:根据电流的传输方式,电路可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根据连接方式,电路可分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
3. 电路的基本参数:电路的基本参数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
4.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二、电路的基本元件1. 电源:电路中提供电流的设备称为电源,通常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2.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用来限制电流的大小。
3. 电容:电容是能够储存电荷的元件,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
4. 电感:电感是具有储存能量的元件,其作用是通过互感作用储存电磁场能量。
三、电路的基本定律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用来描述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分布规律。
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基本的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马克斯韦尔方程组:马克斯韦尔方程组是描述电磁场的动力学规律的方程组,可用来描述电磁场中电荷和电流的分布情况。
四、电路的基本原理1. 超定原理:超定原理是指当电路中的支路电阻大于等于零时,支路电流等于零;当支路电压等于零或支路无电压源时,支路电压等于零。
2. 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一个线性电路中多个电压或电流的叠加效应等于每个电压或电流分别作用时的效应之和。
3. 置换原理:置换原理是指在电路中可以用一个等值的电路代替另一个电路而不改变电路的原有特性。
五、常见电路类型1. 直流电路:直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保持不变或变动很小的电路,主要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交流电路: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电路,主要包括谐振电路、滤波电路和功率电路等。
基础电气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电路基础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电的基本单位,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库仑(C)。
电荷流动形成了电流,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与电势差电压是单位电荷通过一个电场获得的能量,用符号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路中的电压也称为电势差,表示两点之间的电压差,用符号V表示。
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物质或元件,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物质的基本电阻,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4. 电功与功率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能,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焦耳(J)。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5. 串联与并联串联是将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
并联是将电阻并排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通过。
第二章电路元件1. 电源电源是提供电动势和电压的装置,用于驱动电路中的电流。
常见的电源有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2.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的一种基本元件,用于阻碍电流通过。
常见的电阻有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
3. 电容电容是电路中的一种元件,用于储存电荷和能量,单位是法拉(F)。
4. 电感电感是电路中的一种元件,用于储存磁场能量,单位是亨利(H)。
5. 开关开关用于控制电路中的通断,通常有手动开关和自动开关两种。
第三章电路分析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用于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2. 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支路分析和戴维南定理等,用于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包括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功率等,用于分析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第四章电路定理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规定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U=IR。
2. 费曼定理费曼定理用于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关系,通过电压和电流的积分可以得到电功。
3. 麦克斯韦定理麦克斯韦定理用于分析电路中的电场和磁场关系,通过电场和磁场的积分可以得到电磁感应和电场能量密度。
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电压电流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i>0,反之i<0。
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任意指定,分析时: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u>0反之u<0。
2.功率平衡一个实际的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总是等于负载消耗的功率。
3.全电路欧姆定律:U=E-RI4.负载大小的意义:电路的电流越大,负载越大。
电路的电阻越大,负载越小。
5.电路的断路与短路电路的断路处:I=0,U≠0电路的短路处:U=0,I≠0。
二、基尔霍夫定律:1.几个概念:支路:是电路的一个分支。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称为结点。
回路:由支路构成的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电路中无其他支路穿过的回路称为网孔。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a)定义:任一时刻,流入一个结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流入的电流等于流出的电流。
(b)表达式:i进总和=0 或: i进=i出(c)可以推广到一个闭合面。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定义:经过任何一个闭合的路径,电压的升等于电压的降。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或者说: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电阻上的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的电动势之和。
电位的概念(1)定义:某点的电位等于该点到电路参考点的电压。
(2)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
称为接地。
(3)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位用符号V表示(4)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的差。
(5)注意电源的简化画法。
四、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1.理想电压源(a)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流的大小,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不变。
理想电压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b)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
2.理想电流源(a)不论负载电阻的大小,不论输出电压的大小,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不变。
理想电流源的输出功率可达无穷大。
(b)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3.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串并联(a)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等于电流源的电流,电流源起作用。
(b)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并联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电压源的电压,电压源起作用。
4.理想电源与电阻的串并联(a)理想电压源与电阻并联,可将电阻去掉(断开),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
(b)理想电流源与电阻串联,可将电阻去掉(短路),不影响对其它电路的分析。
5.实际的电压源可由一个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电阻的串联来表示。
实际的电流源可由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电阻的并联来表示。
五、支路电流法1.意义:用支路电流作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2.列方程的方法:(a)电路中有b条支路,共需列出b个方程。
(b)若电路中有n个结点,首先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n-1个电流方程。
(c)然后选b-(n-1)个独立的回路,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回路的电压方程。
3.注意问题:若电路中某条支路包含电流源,则该支路的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少列一个回路的电压方程)。
六、叠加原理1.意义:在线性电路中,各处的电压和电流是由多个电源单独作用相叠加的结果。
2.求解方法:考虑某一电源单独作用时,应将其它电源去掉,把其它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开。
3.注意问题:最后叠加时,应考虑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与总电流的方向问题。
叠加原理只适合于线性电路,不适合于非线性电路;只适合于电压与电流的计算,不适合于功率的计算。
七、戴维宁定理1.意义:把一个复杂的含源二端网络,用一个电阻和电压源来等效。
2.等效电源电压的求法:把负载电阻断开,求出电路的开路电压UOC。
等效电源电压UeS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3.等效电源内电阻的求法:(a)把负载电阻断开,把二端网络内的电源去掉(电压源短路,电流源断路),从负载两端看进去的电阻,即等效电源的内电阻R0。
(b)把负载电阻断开,求出电路的开路电压UOC。
然后,把负载电阻短路,求出电路的短路电流ISC,则等效电源的内电阻等于UOC/ISC。
八、诺顿定理1.意义:把一个复杂的含源二端网络,用一个电阻和电流源的并联电路来等效。
2.等效电流源电流IeS的求法:把负载电阻短路,求出电路的短路电流ISC。
则等效电流源的电流IeS等于电路的短路电流ISC。
3.等效电源内电阻的求法:同戴维宁定理中内电阻的求法。
一、换路定则:1.换路原则是: 换路时:电容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c(o+) =Uc(o-)。
电感上的电流保持不变, Ic(o+)= Ic(o-)。
原因是:电容的储能与电容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感的储能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2.换路时,对电感和电容的处理(a)换路前,电容无储能时,Uc(o+)=0。
换路后,Uc(o-)=0,电容两端电压等于零,可以把电容看作短路。
(b)换路前,电容有储能时,Uc(o+)=U。
换路后,Uc(o-)=U,电容两端电压不变,可以把电容看作是一个电压源。
(c)换路前,电感无储能时,IL(o-)=0。
换路后,IL(o+)=0,电感上通过的电流为零,可以把电感看作开路。
(d)换路前,电感有储能时,IL(o-)=I。
换路后,IL(o+)=I,电感上的电流保持不变,可以把电感看作是一个电流源。
根据以上原则,可以计算出换路后,电路中各处电压和电流的初始值。
二、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正弦量的三要素(1)表示大小的量:有效值,最大值表示变化快慢的量:周期T,频率f,角频率ω。
表示初始状态的量:相位,初相位,相位差。
复数的基本知识:1.复数可用于表示有向线段,复数A的模是r ,辐角是Ψ2.复数的三种表示方式:1.代数式2.三角式3.指数式4.极坐标式3.复数的加减法运算用代数式进行。
复数的乘除法运算用指数式或极坐标式进行。
4.复数的虚数单位j的意义:任一向量乘以+j后,向前(逆时针方向)旋转了,乘以-j后,向后(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三、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1.相量的意义:用复数的模表示正弦量的大小,用复数的辐角来表示正弦量初相位。
相量就是用于表示正弦量的复数。
为与一般的复数相区别,相量的符号上加一个小圆点。
2.最大值相量:用复数的模表示正弦量的最大值。
3.有效值相量:用复数的模表示正弦量的有效值。
4.注意问题:正弦量有三个要素,而复数只有两个要素,所以相量中只表示出了正弦量的大小和初相位,没有表示出交流电的周期或频率。
相量不等于正弦量。
5.用相量表示正弦量的意义:用相量表示正弦后,正弦量的加减,乘除,积分和微分运算都可以变换为复数的代数运算。
6.相量的加减法也可以用作图法实现,方法同复数运算的平行四边形法和三角形法。
四、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瞬时值之间的关系:u=Ri ,u与i同相位。
2.最大值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最大值之间的关系)3.有效值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4.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相位与相位同相位。
五、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瞬时值之间的关系:u与i相位不同,u 超前i2.最大值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最大值之间的关系)3.有效值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4.电感的感抗:单位是:欧姆5.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由式1和式2 得:相位比相位的相位超前。
6.无功功率:用于表示电源与电感进行能量交换的大小 Q=UI=XL 单位是乏:Var 。
六、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瞬时值之间的关系u与i不同相位,u 落后i 。
2.最大值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最大值之间的关系)3.有效值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有效值之间的关系)4.电容的容抗:单位是:欧姆5.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电压相量与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相位比相位的相位落后。
6.无功功率:用于表示电源与电容进行能量交换的大小为了与电感的无功功率相区别,电容的无功功率规定为负。
Q=-UI=-XC 单位是乏:Var 七、阻抗的串联电路:(1)各个阻抗上的电流相等:(2)总电压等于各个阻抗上和电压之和:(3)总的阻抗等于各个阻抗之和:(4)分压公式:多个阻抗串联时,具有与两个阻抗串联相似的性质。
八、阻抗的并联电路如图:(1)各个阻抗上的电压相等:(2)总电流等于各个阻抗上的电流之和:(3)分流公式:多个阻抗并联时,具有与两个阻抗并联相似的性质。
九、复杂交流电路的计算在电工学中一般不讲复杂交流电路的计算,对于复杂的交流电路,仍然可以用直流电路中学过的计算方法,如: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等。
十、交流电路的功率1. 瞬时功率:p=ui=UmIm sin(ωt+φ) sinωt=UIcosφ-UIcos(2ωt+φ)2. 平均功率:P= = =UIcosφ平均功率又称为有功功率,其中cosφ称为功率因数。
电路中的有功功率也就是电阻上所消耗的功率。
3. 无功功率:Q=ULI-UCI= I2(XL-XC)=UIsinφ电路中的无功功率也就是电感与电容和电源之间往返交换的功率。
4. 视在功率: S=UI 视在功率的单位是伏安(VA),常用于表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容量。
5.功率三角形:P、Q、S组成一个三角形,其中φ为阻抗角。
十一、电路的功率因数1.功率因数的意义从功率三角形中可以看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就是电路的有功功率占总的视在功率的比例。
功率因数高,则意味着电路中的有功功率比例大,无功功率的比例小。
2.功率因数低的原因:(a)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是电感性负载异步电动机,洗衣机、电风扇、日光灯都为感性负载。
(b)电动机轻载或空载运行(大马拉小车)异步电动机空载时cosφ=0.2~0.3,额定负载时cosφ=0.7~0.9。
3.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a) 提高发电设备和变压器的利用率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供电设备都有一定的容量,称为视在功率,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减小无功功率输出,提高有功功率的输出,增大设备的利用率。
(b) 降低线路的损耗当线路传送的功率一定,线路的传输电压一定时,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可减小线路的电流,从而可以降低线路上的功率损耗,降低线路上的电压降,提高供电质量,还可以使用较细的导线,节省建设成本。
(c).并联电容的法,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可以补偿电感消耗的无功功率,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