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第一章 机械运动【综合备课】(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734.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讲:机械运动知识点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例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骑自行车上学B.划破夜空的流星C.人造地球卫星在回收途中烧毁D.火车减速进站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例2:(2019•福建)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针对练习1 .(2019•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B.静止的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2 .(2019•乐山)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流水D.河岸3.(2019•黑龙江)小明操控遥控器使电动遥控飞机匀速上升过程中,遥控飞机相对于小明是(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调整遥控器,使飞机急转弯,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例3(2019•广元)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往期推荐:☞中考一轮复习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 长度及其测量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 m1mm=10-3 m1μm=10-6 m1nm=10-9 m长度的测量工具常用工具刻度尺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放零刻度线(或其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 时间及其测量③中学生1分钟内约呼吸20次④人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0.3s3. 误差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与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但不可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改变是指物体间距离或方位的变化,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参照物定义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相对位置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②行驶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单位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常见速度①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②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的行驶速度约33 m/s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实验原理v=s/t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易错警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中考物理】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机械运动(基础篇)1.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护旗队员每步行进的距离最接近( )A.75 mm B.75 cmC.75 dm D.75 m2.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A.量角器B.卷尺C.直尺D.三角板3.关于错误和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B.使用先进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引起的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4.在路口等红灯时,小华坐在爸爸的轿车里四处观望,当他看向右旁邻道并排的大巴车时,感觉爸爸的车在后退,当他看到路旁的树时,发现爸爸的车并没有动。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B. 以大巴车为参照物,小华爸爸的车是静止的C. 以小华为参照物,爸爸的车向后运动D. 以小华爸爸的车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
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3.9cm 3.90cm4.90cm 3.90A. B. C. D.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7.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8.“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A. 60km/hB. 10km/hC. 10m/sD. 6m/s9.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50km /h 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
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
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复习重点和难点】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常见单位的换算。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cm。
的直径约为mm。
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误。
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测量结果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 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误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
说明甲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 km/h.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通过这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时,通过的路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专题1 机械运动一、单项选择题目1.(2020·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
“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
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详解】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A 错误;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B 正确;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C 错误;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D 错误。
故选B 。
2.(2020·山东省泰安市)一辆长20m 的货车,以72km /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 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解析】【详解】货车的速度v=72km/h=20m/s 的①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1=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1=180m 20m/ssv==4s 故①错误,②正确;③④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s2=100m+20m=120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2=2120m 20m/ssv==6s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3.(2020·贵州省黔南州)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 mmB. cmC. mD. km【答案】B【解析】【详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不大于18cm,而如果为6.25mm,即0.625cm,不符合实际,则6.25cm更符合实际。
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点分布考查频率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长度的测量★★★★ 1.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估测及单位换算. 2. 了解测量有误差,明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掌握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3.了解参照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6.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长度和时间的估测、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运用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为2-3道题,分值为2-6分,多以选择、计算、实验形式出现,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速度计算是历年中考的热点2.时间的测量★★★ 3. 运动的描述★★★★ 4.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m.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它们的换算关系:1 km= 1 000 m ,1 m= 10 dm= 100 cm= 1 000 mm= 106μm= 109nm.2.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3.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1)认: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 误差:误差是真实值和测量值的差别,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s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3. 停表的使用方法:(1)认识秒表: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 min。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案一、知识回顾: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单位换算:1km=______m;1dm=______m;1cm=______m;1mm=______m;1μm=______m;1nm=______m.2、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单位换算:1h= min= s.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在实验室常用_______来测定时间.4、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__________和________.(2)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尺的____________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______________紧靠被测物体. (3)会看: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 (4)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________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_____和单位.5、在测量时要进行估读,估计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小这种误差.6、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_____________的位置改变叫作机械运动,简称________.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一个选定的__________而言的.7、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8、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等.9、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形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比.10、速度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用公式______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这个速度称为______速度.二、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第一章机械运动(解析版)2021年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一遍过(通用版)1.了解:长度和时间两个基本物理量;误差的概念;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概念。
2.会:进行长度与时间单位的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
3.理解:机械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
4.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与读数;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
5.能:利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解答相关问题。
★知识点一:长度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基本物理量。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如图(1)所示。
图(1)刻度尺b.正确放置刻度尺。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如图(2)中“零刻度线磨损怎么办”),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2)中“眼睛如何观察刻度线”)。
d.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35cm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图(2)标尺的读取图(3)刻度尺的读数(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
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3.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
★知识点二:时间1.时间: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
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知识点四:参照物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以路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以车里的人或物品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知识点五:运动的相对性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路面是运动的),这叫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知识点六:速度运动时,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如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动)。
(5)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4)所示。
图(4)路程时间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6)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5)所示。
图(5)速度时间图像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知识点七: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平均速度的公式是tS v =(如:小明从家步行走到学校用时10分钟,已知小明家距学校1500米,那么,小明上学的平均速度为2.5m/s )。
2.平均速度的测量: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tS v =,常用工具有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测量★典例一:(2020·贵州黔南)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 mmB. cmC. mD. km【答案】B 。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测量 备考:熟悉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技巧;长度与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认识生活中常见长度与时间的大体数值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考向:参照物、运动相对性、物体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平均速度 考向: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简单计算机械运动 备考: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
参照物的选取与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描述不同。
备考: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解答有关平均速度的问题,首先要分清要求的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说一定要对平均速度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
常考题型 选择题:常考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填空题:常考热点集中在长度测量、运动描述、参照物和平均速度计算。
考向:刻度尺、秒表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估测【解析】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不大于18cm,而如果为6.25mm,即0.625cm,不符合实际,则6.25cm更符合实际。
故选B。
★典例二:(2020·黔贵州东南)下列估测最接近于实际的是()。
A. 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 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D. 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39°C【答案】A。
【解析】A.一支全新2B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B不符合实际;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故C不符合实际;D.人感到舒适的气温约为25°C,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典例三:(2020·山东泰安)如图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______cm。
【答案】2.35。
【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3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35cm。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典例四:(2020·四川成都)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
“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
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答案】B。
【解析】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B正确;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五:(2020·四川甘孜州)2019年1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嫦娥四号”在加速过程中,动能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1)增大;(2)运动。
【解析】“嫦娥四号”减速落月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其动能增大。
“嫦娥四号”在落月过程中,“嫦娥四号”相对于月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以月球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考点三:速度与平均速度★典例六:(2020·德州)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______m/s,当40st 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
【答案】(1) >;(2)20;(3)200。
【解析】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00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700m,甲车的速度:v甲=1000m=50sst甲甲=20m/s,v乙=700m-200m=50sst乙乙=10m/s v甲>v乙由图可知,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当t=4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800m-400m=400m乙车行驶的路程:s′乙=600-400m=200m;Δs=s′甲-s′乙=400m-200m=200m。
★典例七:(2020·山东泰安)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②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