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黄河
- 格式:ppt
- 大小:6.74 MB
- 文档页数:32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2.黄河的治理》精品教案引入:在《黄河大合唱》的乐曲声中步入课堂。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吗?生:《黄河大合唱》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的摇篮,你还了解黄河那些方面的内容呢?生1: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生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结合课本及大家手中的导学提纲,来重新认识一下黄河。
(板书:一、知黄河,颂黄河)生:看课本,完成导学提纲第一部分内容。
(借助相关地图,分小组:分别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长度,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等)师:哪位同学介绍下黄河的概况?生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生2:……生3:……师:影示黄河水系图,重点强调相关的知识点。
(落实到图)影示黄河源头图片,入海口图片等,加深印象。
思考讨论:为什么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生: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支流难以汇入。
生:观察黄河水系图,看支流的分布,了解黄河的开发师:介绍黄河的梯级开发,主要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工程。
(给生留三两分钟时间,结合图文巩固知识要点。
)(转接)黄河被称为我们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直在歌颂她,你知道她有哪些奉献吗?生:结合图文,讨论总结母亲河的奉献……生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生2:黄河提供了灌溉之利,如: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华北平原。
生3:塑造了华北平原生4:提供水能。
生5:………(转接)黄河在历史上又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她又是一条“害河”,为什么呢?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板书:二、忧黄河,救黄河)师:黄河的忧患所在哪里呢?生1:黄河容易发生洪水泛滥。
生2:……师:黄河存在这么多的“病症”,我们该如何救治我们的母亲河呢?生分组:黄河上、中、下游各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对待?(讨论归纳)生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采取退耕还草、还牧、植树造林等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课件教学内容:一、黄河的概况1. 地理位置: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2. 发源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
3. 流经地区: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份。
4. 全长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
二、黄河的流域特点1. 地形地貌:黄河流域地形复杂,包括高原、山脉、平原等地貌。
2. 气候特点:黄河流域气候多样,南北差异较大,总体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水文特征:黄河水量较大,但季节性波动明显,夏季洪水期水位较高,冬季则相对较低。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概况。
2. 学生能够理解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文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黄河流域的地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黄河的基本概况和流域特点。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特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地图:黄河流域地图。
2. 课件:黄河的相关图片和图表。
3. 练习题:关于黄河的地理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景色。
2. 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二、黄河的概况:1. 通过课件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全长和流域面积。
2.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地图,指出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
三、黄河的流域特点:1. 通过课件介绍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水文特征。
2. 结合地图和图片,解释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如高原、山脉、平原等。
3. 分析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表现。
4. 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如水量季节性波动的原因。
四、随堂练习:1. 给定一道关于黄河地理位置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
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设计思想《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探究、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进一步合作分析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
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
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对于读图能够获取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机会,采取讨论式、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探讨问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