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初中物理实验-精选.pdf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7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对于我们理解液体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化,探究液体的特性以及与压强相关的现象。
实验目的:1. 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2.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 了解液体内部压强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器材:1. 一个透明的长方形容器;2. 水和食盐溶液;3. 一个刻度尺;4. 一根塑料管;5. 一个压强计。
实验步骤:1. 将容器填满水,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制成食盐溶液;2. 将塑料管插入容器中,确保管子底部贴近容器底部,并用胶带固定;3. 将压强计连接到塑料管上,并将刻度尺固定在容器旁边;4. 缓慢向容器内加入食盐溶液,同时观察压强计的读数和刻度尺的变化;5. 记录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读数,并绘制图表。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计的读数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正相关的。
这一结果符合液体的性质,液体受重力作用,底部受到的压力更大,因此压强也更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液体深度一定时,压强计的读数也是稳定的。
这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均匀分布的,不论液体的深度如何,压强都会均匀作用于液体内部的每个点。
实验应用: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对于理解一些实际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液体中潜水时,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潜水员所受到的压强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正相关,潜水员需要通过相应的装备来平衡体内外的压强差异,保证潜水的安全。
此外,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液体的运动和流动。
例如,液体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液体分子之间会受到压强差的作用,从而产生流动。
这种流动现象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如水力发电、液体输送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并探究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中考题欣赏(液体压强实验)中考题欣赏:(2015.30)小明利用图甲、乙、丙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蓝墨水,当管内的蓝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2)他将探头用橡皮管连接到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将探头没入水中,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
(3)如图乙、丙所示,将探头放入水和酒精中相同深度,发现探头在酒精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于是他做了图丁和图戊所示的实验;将同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一部分,并保证浸入液体中的体积(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验证了结论是正确的。
变式训练:1.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
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
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
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
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2.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容器中,如水杯、水桶等。
然而,液体内部的压强是一个我们经常忽视的概念。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揭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性和相关规律。
实验一: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探究液体深度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在其中注入了不同深度的水。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压强计在不同深度处测量了液体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内部的压强也随之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液体的重力作用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强,从而导致液体内部的压强增加。
实验二: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另一个实验,以研究液体密度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分别是水和食用油,并在相同深度处测量了它们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水和食用油的深度相同,但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其内部的压强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食用油的密度较水小,因此其内部的压强也较低。
这说明液体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
实验三: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液体种类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水、酒精和甘油三种液体,分别测量了它们相同深度处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三种液体的密度并不相同,但它们的压强却非常接近。
这表明,液体的种类对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影响较小。
这一结果可能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较小,从而导致了它们内部的压强相似。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2. 液体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3. 不同种类的液体对液体内部的压强影响较小。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各种容器,从而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
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
初中物理液体对器底器壁的压强实验
观察与思考
把两端开口的粗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薄膜扎紧,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往管里加水,观察筒下端橡皮薄膜形状的变化。
1.往管里注入水以后,管底的橡皮薄膜的形状起了什么变化?表明什么?
2.再继续往管里加水,使管里水的深度变大,橡皮薄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如图所示,在有侧管的玻璃筒的侧管口上用橡皮薄膜包上并扎紧,往管里加水,观察橡皮薄膜形状的变化。
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原理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
2.液体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
图一
图二
图三
实验结论
1.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答案:与深度有关。
2. 这也是由于水的深度增加,压强增大,而山体滑坡造成的堰塞湖,它的湖坝结构不稳定,容易被强大的水压冲垮,大量的水会向下游冲去,所以对下游的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很大。
答案:略
3. 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因此,甲乙相比乙的密度大,乙丙相比丙的压强大,可见丙中的液体密度是最大的。
答案:A
举一反三答案
1. 会感到胸部受到水的压力作用,因为水的内部存在压强。
2. 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大,当水位上涨超出警戒水位时,堤岸受水压将大于正常水位时水压,所以就有可能决堤。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同学密度ρ(×103千克/米3)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薄膜凸出程度1 5 h1小华0.82 10 h23 10 h3小明 1.04 20 h45 18 h5小红 1.26 20 h6①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②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③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⑤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规律,为深入理解液体力学性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与材料:1. 透明的玻璃容器。
2. 不同高度的液体(水、油等)。
3. 压强计。
4. 尺子。
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透明的玻璃容器放在实验台上,并用尺子测量容器的高度。
2. 在容器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液体,确保液面平整。
3. 将压强计放入液体中,并记录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值。
4. 分别在液体表面、液体底部和液体中间位置测量压强值,并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值,并绘制液体内部压强分布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液体内部压强分布曲线图显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
在液体表面,压强最小;而在液体底部,压强最大。
这与液体的密度和重力有关,密度大的液体在同样深度下的压强要大于密度小的液体;同时,液体受到的重力也会影响其内部的压强分布。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规律,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
在液体表面压强最小,在液体底部压强最大。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液体的力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并得出了液体内部压强分布的规律。
实验结果对于液体力学性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对液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一物理液体的压强与浮力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深度下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来了解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
实验器材:1. 透明容器(如玻璃或塑料容器)2. 水3. 测力计4. 物体(如小球或小块木材)5. 尺子6. 锤子实验原理:1. 压强: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压力称为压强,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hρg,其中P表示压强,h代表液体的深度,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m/s²)。
2. 浮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即Fb = ρVg,其中Fb表示浮力,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在透明容器中装满水,确保水面平稳。
b. 测力计的表盘调零,确保准确读数。
c. 选择不同的物体,如小球或小块木材,并使用尺子测量其直径。
d. 使用锤子将物体固定在测力计的钩子上,确保物体悬挂自如。
2. 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a. 将固定了物体的测力计先完全浸入水中,记录下测力计显示的数值,即为所测得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b. 将测力计逐渐抬至水的不同深度,记录下每个深度对应的测力计数值和深度。
3. 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压强:a.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悬挂处距离水面的高度,以及不同深度下的高度变化。
b. 记录下每个深度对应的压强。
4. 数据处理:a. 绘制测力计数值与深度的折线图,分析浮力随深度变化的规律。
b. 根据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深度下的压强,绘制压强与深度的折线图,分析压强随深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需谨慎,避免将水溅洒出容器。
2. 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应保持容器、物体和测力计的稳定。
3. 测力计的表盘读数应该是稳定的后再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物体在不同深度下的浮力和压强的变化情况。
从折线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规律:1. 浮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引言: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液体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液体的深度和压强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结论。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装置如下:
1. 玻璃圆筒
2. 整流筛
3. 安装在玻璃圆筒上方的导管
4. 液压计
实验过程:
1. 将液压计连接到导管上,并校准
2. 在玻璃圆筒底部放上整流筛
3. 把液体倒入玻璃圆筒,直至液面达到导管
4. 记录液体深度及相应的压强
5. 重复步骤4,直到测量所有液体深度处的压强
实验结果:
当液体深度为0到20cm时,压强分别为0kPa到1.96kPa;
当液体深度为20到40cm时,压强分别为1.96kPa到3.92kPa;
当液体深度为40到60cm时,压强分别为3.92kPa到5.88kPa;
当液体深度为60到80cm时,压强分别为5.88kPa到7.84kPa;
当液体深度为80到100cm时,压强分别为7.84kPa到9.81kPa。
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液体深度与液体内部压强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内部的压强也相应地增加。
而且,每个深度处的压强都是均匀分布的。
这可以说明液体
内部的压强不受液体的形状、大小和种类的影响,只与液体的深
度有关。
这对于液体力学与相关工程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