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491-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 格式:pdf
- 大小:75.08 KB
- 文档页数:4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国粮发〔2010〕19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油和国家临时存储油,下同)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必要时由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合做好质量检查工作。
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为检查扦样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在地监管原则,将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卫生安全状况列为日常监管内容。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的扦样检验工作,包括制定扦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扦样检验任务等。
第五条承担中央储备粮扦样和检验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应取得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资质。
扦样、检验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业务知识,具有粮食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实际工作经验。
第六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符合委托任务书的要求。
第二章扦样与送样第七条检验机构接到委托任务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准备扦样器(含深层)、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瓶)、封条(标签)等工具和用具,复制《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见附件2-1A、2-1B,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做好扦样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收集和整理本省(区、市)和中储粮分支机构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规定等文件,并报送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三)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按时送达。
(四)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承储企业扦样,到每个库点的扦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
附件:小麦不完善粒检验实施细则依据现行《小麦》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现对小麦不完善粒判定标准的有关技术问题说明如下:一、分样检验小麦不完善粒的样品应按照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的要求,分取检验用大样和小样。
送检样品在分样前至少混合5次,缩分前至少混合3次,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二、小麦不完善粒检验与判定小麦不完善粒检验应按照 GB/T 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和 GB 1351-2008 《小麦》等国家标准的规定,在散射日光或符合 GB/T 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的光照条件下进行。
小麦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具体检验细则如下:(一)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应特别注意是否伤及胚或胚乳,未伤及胚或胚乳的籽粒归属为完善粒。
2、应细致观察粒面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细小蛀孔,以免漏检。
3、仅仅在籽粒表面有轻微虫蚀痕迹,没有形成肉眼可见的细小蛀孔的,不归属虫蚀粒。
4、虫蚀粒不能准确鉴别时应进行剖粒检验。
(二)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1)黑胚粒须进行剖粒检验,应沿着黑斑中心部位将籽粒切开。
(2)深褐色或黑色斑块可能发生在籽粒的任何部位,但常出现在胚部和麦沟处。
不论斑块在何处,斑块明显并伤及胚或胚乳的都应归属黑胚粒。
2、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籽粒皱缩,呆白在实际鉴别中按呆白并皱缩掌握。
3、籽粒胚部因感染病菌而导致色泽灰暗,与正常籽粒明显不同,且伤及胚的籽粒,应归属病斑粒。
(三)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籽粒有裂纹未伤及胚或胚乳的不属于破损粒。
(四)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荔枝、龙眼干燥设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荔枝、龙眼干燥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编制规则、基本要求、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以间接加热方式对荔枝、龙眼进行干燥的批式干燥设备(以下简称干燥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查抽样计划GB/T 3768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 1039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T 13306 标牌GB/T 14048.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总则GB/T 14095 农产品干燥技术术语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GB 16798 食品机械安全要求JB/T 8574 农机具产品型号编制规则NY/T 515 荔枝NY/T 516 龙眼3 术语和定义GB/T 14095、NY/T 515、NY/T 5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成品裂壳率 fissuring quotiety of finished product干燥后成品中裂壳果的质量占成品总质量的百分比。
4 型号编制规则干燥设备的型号编制按照JB/T 8574的规定进行,以处理量为主参数。
5 H L □□□改进代号(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A为第一次改进,B为第二次改进,以此类推;主参数代号:处理量,×103kg;特征代号:热源方式代号:煤用“M”表示,生物质用“S”表示,热泵用“B”表示,电加热用“D”表示,气用“Q”表示,油用“Y”表示(有辅助加热的以主热源代号表示);小类代号:烘干机,“H”表示烘干,“L”指荔枝和龙眼拼音首字母;大类代号:脱粒、清选、烘干和贮存机械。
油茶籽扦样、分样方法参照GB/T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所规定方法执行。
1、工具1.1扦样器:又称粮探子。
分包装和散装两种.1.1.1包装扦样器。
油茶籽扦样器:全长75cm,探口长55cm, 口宽1.5-1.8cm,头分尖形或鸭嘴形,最大外径1.7 〜2.2cm。
1.1.2散装扦样器。
粗套管扦样器,全长分lm、2m两种,三个孔,毎孔口长约15cm, 口宽约1.8cm,头长约7cm,外径约2.8cm。
1.2取样铲:主要用于流动油茶籽的取样或倒包取样。
1.3容器:样品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是:密闭性能良好,清洁无虫,不漏,不污染。
常用的容器有样品筒、样品袋、样品瓶(磨口的广口瓶)等。
2、扦样方法2.1单位代表数量。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
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
2.2散装扦样法2.2.1仓房扦样散装的油茶籽,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
步骤及方法如下:2.2.1.1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各区设中心、四角五个点。
区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两个区共八个点,三个区共十一个点,依此类推)。
油茶籽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
2.2.1.2分层:堆高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油茶籽面下10〜20cm处,中层在油茶籽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如遇堆高在3〜5m时,应分四层;堆高在5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
2.2.1.3扦样: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扦样。
各点扦样数量一致。
2.2.1.4散装的油茶籽,采取扒堆的方法,参照“分区设点”的原则,在若干个点的油茶籽面下10〜20cm处,不加挑选地用取样铲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2.2圆仓(囤)扦样按圆仓的高度分层(同2.2.1.2),每层按圆仓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的一半处)、外(距仓边30cm左右)三圈,圆仓直径在8m以下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 2, 4个点共7个点;直径在8m以上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 4, 8个点共13个点,按层按点扦样。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粮食局(2003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扦样第三章检验第四章复检第五章工作纪律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央储备粮油(以下简称“中央储备粮”)质量监督活动,使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质量抽查扦样检验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对中央储备粮质量抽查的扦样检验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或由国家粮食局与有关部门联合组织.被扦样的库点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和代储库。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质量办”)负责组织实施抽查的扦样与检验工作,向承检机构下发委托扦样及检验任务通知,安排复检任务等.第五条扦样检验内容包括对中央储备粮被检验品的采集,品质检验及检验报告。
第六条扦样检验须扦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所扦取的样品能够反映被抽查库点中央储备粮的总体质量情况和粮食安全储藏情况。
第七条扦样库点随机选取。
选定库点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的,对库存粮食实行全部扦样检查质量,同时核查数量;选定库点为中央储备粮代储库的,只对库存的中央储备粮扦样检查质量。
第八条样品的扦取与检验工作,可委托被抽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的省级或地级粮油质量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承担。
承检机构在检验工作结束后,需编写“中央储备粮质量抽查扦样检验报告(包括编制检验结果汇总表)”(以下简称“检验汇总报告”)。
承检机构对扦样、检验报告负责.第九条承检机构接到质量办的通知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抽查的技术性文件,掌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技术规定,并按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确保扦样与检验任务按质、按时完成。
第十条承检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一)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认证,并在有效期内;(二)具备完成检验任务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检测仪器设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在检定周期内;(三)参加质量办组织的比对检验,并符合规定要求;(四)扦样及检验的技术人员应持有《粮油质量(监督)检验员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人员数量应满足完成扦样及检验工作的需要;(五)备有必要的扦样工具,包括扦样器(含深层扦样器)、合格的样品装具(具塑牛皮纸袋或布袋,塑料筒等)、大包装箱、封条等;(六)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效,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七)近3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工作责任事故.第十一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第十二条扦样及检验所需费用,由财政部门安排专项经费或其他渠道解决,不得向被抽查单位收取。
GB5497-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含水量的测定。
1105℃恒重法1.1仪器和用具1.1."1电热恒温箱;1.1."2分析天平:感量0."001g;1.1."3实验室用电动粉碎机或手摇粉碎机;1.1."4谷物选筛;1.1."5备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变色硅胶~经呈现红色就不能继续使用,应在130~140℃温度下烘至全部呈蓝色后再用)。
1.1."6铝盒:内径4."5cm、高2."0cm。
1.2试样制备从平均样品中分取一定样品,按下表规定的方法制备试样:试样制备方法表粮种粒状原粮和成品粮分样数量,g30~50的不少于90%30~50不少于90%制备方法除去大样杂质和矿物质,粉碎细度通过1."5mm圆孔筛大豆除去大样杂质和矿物质,粉碎细度通过2."0mm圆孔筛花生仁、桐仁等约50剪碎取净仁用手摇切片机或小刀切成0."5mm以下的薄片或花生果、茶籽、桐子棉子、葵花子等油菜籽、芝麻等甘薯片甘薯丝甘薯条约100取净果(籽)剥壳,分别称重,计算壳、仁百分比;蓖麻籽、文冠果等将壳磨碎或研碎;将仁切成薄片约30取净籽剪碎或用研钵敲碎约30除去大样杂质的整粒试样约100取净片粉碎,细度同粒状粮约100取净丝、条粉碎,细度同粒状粮1.3操作方法1.3."1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105±2℃。
1.3."2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至1h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重。
1.3."3称取试样:用烘至恒重的铝盒(W0)称取试样约3g,对带壳油料可按仁、壳比例称样或将仁壳分别称样(W1,准确至0."001g)。
检验员培训一、样品的分类:按采样分类和检验过程,将粮油食品分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验样品三类。
原始样品:从一批受检的粮油食品中最初采取的样品,称为原始样品,其数量是根据一批粮油食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要求而定的,粮食的原始样品一般不少于2Kg。
零星收付的粮食样品可酌情减少。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按照规定连续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一部分,作为该批的待检样品,称为平均样品,或称缩分样品。
平均样品一般不少于1Kg。
试验样品:平均样品经过连续混合分样,从中分取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试验样品,简称试样。
对于保存的原始样品,数量不少于1kg同时保存有样品要经登记密封,加盖公章,经手人,签字后放于干燥,低温处妥善保存1个月,以备复检。
二、采样方法:从一批粮油中平均采取原始样品的过程叫采样。
采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为一个检验单位,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一般不超200吨,特大粒粮食不超50吨。
(一)、散装采样法:1、仓库采样: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采样。
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50m2,各区设中心,四角5个点。
区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时,两区界线上的两点为共同点即一区5点,2区8点,3区11点,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仓库边墙50cm处。
分层:堆高在2m以下,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堆高在3-5m时,分4层,堆高在5m以上时,适当增加层次。
采样步骤: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采样,各点采取样品数量一致。
(二)、圆仓采样:按圆仓的高度分层,每层按圆仓的直经分为内(中心)中、外C距仓边30cm)三圈,直径在8m内时,设7个点,直径在8m以上时按中心1点、中4点、外8点,共13个点采样。
(三)、包装采样:中、小粒粮食采样包数不少于点包数的5%,小麦粉不少于总包数的3%,采样的包点要分布均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 5491-85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eeds Methods for sampling and sample reduction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的质量检验。
1 扦样工具1.1 扦样器:又称粮探子。
分包装和散装两种。
1.1.1 包装扦样器。
分三种。
1.1.1.1 大粒粮扦样器:全长75cm,探口长55cm,口宽1.5~1.8cm,头分尖形或鸭嘴形, 最大外径1.7~2.2cm。
1.1.1.2 中小粒粮扦样器:全长70cm,探口长45cm,口宽约1cm,头尖形,最大外径约1.5cm。
1.1.1.3 粉状粮扦样器:全长约55cm,探口长约35cm,口宽0.6~0.7cm,头尖形,最大外径约1cm。
1.1.2 散装扦样器。
分三种。
1.1.2.1 细套管扦样器:全长分1m、2m两种,三个孔,每孔口长约15cm,口宽约1.5cm,头长约7cm,外径约2.2cm。
1.1.2.2 粗套管扦样器:全长分1m、2m两种,三个孔,每孔口长约15cm,口宽约1.8cm,头长约7cm, 外径约2.8cm。
1.1.2.3 电动吸式扦样器(不适于杂质检验)。
1.2 取样铲:主要用于流动粮食、油料的取样或倒包取样。
1.3 容器:样品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是:密闭性能良好,清洁无虫,不漏,不污染。
常用的容器有样品筒、样品袋、样品瓶(磨口的广口瓶)等。
2 扦样方法2.1 单位代表数量。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单位。
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
2.2 散装扦样法2.2.1 仓房扦样:散装的粮食、油料,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
步骤及方法如下:2.2.1.1 分区设点:每区面积不超过50m2。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的一般性要求、扦样、分样工具和扦样、分样。
本文件适用于散装、包装和流动的粮食、油料及成品粮的扦样和分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LS/T 3547 粮油机械电动散装粮食扦样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LS/T 3548 粮油机械电动吸式包装粮食扦样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JB/T 12339-2015 固定式粮食扦样机3 术语和定义GB/T 5490 界定的和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检验批 Inspection lot按合同或运输单据中所涉及的一次性交付的粮食和油料。
一般指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运输单元、同储存单元的粮食和油料。
3.2检验单位 Inspection unit在一个检验批中按本标准划分出的一个检验单元。
3.3扦样 Sampling采用适当的工具按照规定的方法获得具有代表性样品的过程。
3.4分样 Dividing将集合样充分混合均匀,经逐级缩分得到送检样品或实验室样品、试验样品的过程。
4 一般性要求4.1在该标准中,扦样、分样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见附录A):——扦取一定数量的点样,组成一个集合样;——集合样的混匀;——由集合样缩分成送检样品或实验室样品。
4.2 应采集足够数量的点样,并充分混合为集合样,按规定的分样方法获得一个或几个送检样品或实验室样品。
4.3 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或设备洁净、无污染,扦样过程中应防止样品被污染导致样品改变。
4.4 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扦样过程,以避免样品的变化,尤其是其中的挥发性物质。
如果扦样时段持续过长,应将所扦取的样品置于洁净的密封容器中。
4.5 选择扦样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待扦取样品的特性、扦取样品的数量及所使用的容器。
GB5491-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的质量检验。
1扦样工具
1.1扦样器:
又称粮探子
分包装和散装两种。
1.1.1包装扦样器。
分三种。
1.1.1.1大粒粮扦样器
全长75cm,探口长55cm,口宽1.5~1.8cm,头分尖形或鸭嘴形,最大外径1.7~2.2cm。
1.1.1.2中小粒粮扦样器
全长70cm,探口长45cm,口宽约1cm,头尖形,最大外径约1.5cm。
1.1.1.3粉状粮扦样器
全长约55cm,探口长约35cm,口宽0.6~0.7cm,头尖形,最大外径约1cm。
1.1.2散装扦样器
分三种。
1.1.
2.1细套管扦样器
全长分1m、2m两种,三个孔,每孔口长约15cm,口宽约1.5cm,头长约7cm,外径约2.2cm。
1.1.
2.2粗套管扦样器
全长分1m、2m两种,三个孔,每孔口长约15cm,口宽约1.8cm,头长约7cm,外径约2.8cm。
1.1.
2.3电动吸式扦样器(不适于杂质检验)。
1.2取样铲
主要用于流动粮食、油料的取样或倒包取样。
1.3容器
样品容器应具备的条件是:密闭性能良好,清洁无虫,不漏,不污染。
常用的容
器有样品筒、样品袋、样品瓶(磨口的广口瓶)等。
2扦样方法
2.1单位代表数量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
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200t,特大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50t。
2.2散装扦样法
2.2.1仓房扦样
散装的粮食、油料,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
步骤及方法如下:
2.2.1.1分区设点
每区面积不超过50m2。
各区设中心、四角五个点。
区数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两个区共八个点,三个区共十一个点,依此类推)。
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
2.2.1.2分层
堆高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3m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如遇堆高在3~5m时,应分四层;堆高在5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
2.2.1.3扦样
按区按点,先上后下逐层扦样。
各点扦样数量一致。
2.2.1.4散装的特大粒粮食和油料(花生果、大蚕豆、甘薯片等)
采取扒堆的方法,参照"分区设点"的原则,在若干个点的粮面下10~20cm处,不加挑选地用取样铲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2.2圆仓(囤)扦样:按圆仓的高度分层(同2.2.1.2),每层按圆仓直径分内(中心)、中(半径的一半处)、外(距仓边30cm左右)三圈,圆仓直径在8m以下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2,4个点共7个点;直径在8m以上的,每层按内、中、外分别设1,4,8个点共13个点,按层按点扦样。
2.3包装扦样法
2.3.1中、小粒粮和油料扦样包数不少于总包数的5%,小麦粉扦样包数不少
于总包数的3%。
扦样的包点要分布均匀。
扦样时,用包装扦样器槽口向下,从包的一端斜对角插入包的另一端,然后槽口向上取出。
每包扦样次数一致。
2.3.2特大粒粮和油料(如花生果、仁、葵花子、蓖麻籽、大蚕豆、甘薯片等)取样包数:200包以下的取样不少于10包,200包以上的每增加100包增取1包。
取样时,采取倒包和拆包相结合的方法。
取样比例:倒包按规定取样包数的20%;拆包按规定取样包数的80%。
倒包
先将取样包放在洁净的塑料布或地面上,拆去包口缝线,缓慢地放倒,双手紧握袋底两角,提起约50cm高,拖倒约1.5m全部倒出后,从相当于袋的中部和底部用取样铲取出样品。
每包、每点取样数量一致。
拆包
将袋口缝线拆开3~5针,用取样铲从上部取出所需样品,每包取样数量一致。
2.4流动粮食扦样法
机械输送粮食、油料的取样,先按受检粮食、油料数量和传送时间,定出取样次数和每次应取的数量,然后定时从粮流的终点横断接取样品。
2.5零星收付粮食、油料取样法
零星收付(包括征购)粮食、油料的扦样,可参照以上方法,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务使扦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2.6特殊目的取样:如粮情检查、害虫调查、加工机械效能的测定和出品率试验等,可根据需要取样。
3分样方法
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进而分取平均样品或试样的过程,称为分样。
3.1四分法
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0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四、五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
3.2分样器法
分样器适用于中、小粒原粮和油料分样。
分样器由漏斗、分样格和接样斗等部件组成,样品通过分样格被分成两部分。
分样时,将清洁的分样器放稳,关闭漏斗开关,放好接样斗,将样品从高于漏斗口约5cm处倒入漏斗内,刮平样品,打开漏斗开关,待样品流尽后,轻拍分样器外壳,关闭漏斗开关,再将两个接样斗内的样品同时倒入漏斗内,继续照上法重复混合两次。
以后每次用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按上述方法继续分样,直至一个接样斗内的样品接近需要试样重量为止。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商业部粮食储运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修吾、杨浩然、吴艳霞、吕桂芬。
国家标准局1985-11-02发布1986-07-01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