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三胞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65.80 KB
- 文档页数:2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1例关键词早产极低体重儿护理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U)的建立医疗技术的发展其死亡率明显下降(~15)。
11年1月5日收治早产极低体重儿1例经过天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患儿女5小时因“早产出生体重低生后5小时”于11年1月5日1:1由我院产科转入。
代诉患儿系GP1母孕9周因“低置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经阴道分娩出生。
出生体重11g胎膜早破天保胎治疗1周。
入院查体:体温不升P 95次/分R 次/分体重15gPO 95早产儿外貌胎龄评估9周神志清醒反应稍差哭声欠宏亮四肢肌张力偏低。
入院后给予相关检查: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血常规:WB .×19/胸片提示新生儿肺炎。
入院后入NIU、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碳酸氢纳纠酸、抗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合理喂养、积极预防并发症。
经过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情明显好转于11月8日出院出院时情况:体重1.8kg精神、反应好生命体征平稳肌张力正常。
吸吮有力奶量完成好ml/次每小时。
护理维持体温稳定:VBW由于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皮下脂防少散热快糖原贮存少易耗尽体温易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可导致寒冷损伤发生硬肿严重则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患儿体温不升入院后置于NIU辐射保温台保暖(温度设定为℃)给予擦身、称体重、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洗胃、采集血标本、静脉置管输液等治疗同时预热暖箱(设定箱温为℃)箱温升到℃后将患儿抱入暖箱每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正常后每小时测量1次维持体温6.5~7.℃箱内湿度保持在55~65维持室温~6℃。
周后体温趋于稳定将箱温调至℃第周维持箱温℃。
如果患儿体温升高至7.5℃以上将箱温下调.5~1℃。
防治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进行各项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
加强空气消毒室内每天用光催空气净化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次每次1小时。
1例早产超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一)关键词早产;超低体重;护理正确地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下面谈谈我科收治1例近年来体重最轻的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患儿,男,于2005年3月24日入院,主要是因生后反应差18min入院,体查:反应差,体温36.3度,心率150次/min,呼吸28次/min,体重0.9kg。
入院后给于温箱保暖,抗感染,洗胃,鼻饲奶,应用固尔苏,蓝光治疗等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3W后能自己吃奶,到7W体重达1.565kg,反应良好,给予出院。
2护理2.1呼吸系统的护理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极不成熟,呼吸浅快而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及青紫。
肺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咳嗽反射弱,不易咳出气管,支气管的粘液,容易产生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1〕。
此时的监护很重要,我们给予患儿持续24h的多功能心电监护,及早地应用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用固尔苏的时候,我们协助医生摆好病人的体位,气管内滴入固尔苏注意无菌操作体滴入后禁止吸痰6h。
当病人出现呼吸暂停的时候,应立即予托背,弹足底刺激呼吸或加压给氧,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予吸氧,吸氧要注意给氧的方式和氧浓度,一般氧浓度以30%~40%为宜,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左右,如果患儿呼吸困难消失后,应及时停止吸氧,以免用氧过多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而导致视力障碍等。
该患儿无发生呼吸暂停现象。
2.2体温的护理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减少,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容易散热,其体温容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置患儿于“中性温度”环境尤为重要〔1〕。
我们特为此患儿用了一个既有温度控制又有湿度控制的温箱,给患儿适宜的箱温为32℃~34℃,湿度维持在60%~70%,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根据体温变化调节箱温,患儿住院期间体温一直保持在36℃~37.3℃。
2.3发育支持护理发育支持护理是要求护理人员能预先估计可抑制婴儿生长的应激压力,并给予支持措施缓解压力促进早产儿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优质推荐】在护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呼吸、体重、大小便情况、吸吮能力、皮肤弹性等全般状况,把好三关,即:保温、喂养、预防感染。
1.保温:根据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表面积大,散热多,产热少,棕色脂肪少,产热储备能力差,故体温常处于低温状态的特点,应做好保温工作。
首先做好保温的准备工作,预热保温箱一般调至34℃,预热被包、衣服、尿布,早产儿娩出后,有条件的在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处置及抢救,尽量减少暴露时间,用预热的被包包裹好,接至特护婴儿室。
根据体重及孕周随时调节好温湿度,1500g以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温箱温度一般为33~35℃,湿度在60~65%.密切观察体温情况,每1~2h测体温一次,若体温不升,可酌情升高箱温1℃,但最高不超过36℃(97F),若体温过高,可逐渐降低箱温,每次降低1~2℃,但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差不超过1℃。
对极低体重儿不宜淋浴,可在温箱内给予油浴,一切操作均在温箱内进行,操作时一般不允许将温箱盖子打开。
以免造成温箱温度大幅度下降而影响早产儿体温变化。
2.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均差,为了保证其水分及热量的摄入,我们开始采用滴管喂奶,最好为母乳,一次5~10滴,每小时给一次,d2采用下胃管鼻饲,我们采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针的硅胶管代替胃管,用5ml注射器每次注入2~3ml 母乳,每2h喂奶一次,以后以每日增加2~3ml递增,至15ml,喂奶后严密观察有无青紫或呼吸困难,取右侧卧位,促进奶液由胃管流入肠中,防止呕吐。
同时严密观察大便次数及性状,有无腹胀。
每次喂奶前观察胃滞留情况,如奶液滞留超过2ml 时暂停喂一次。
每次注奶后再注入1至2ml温水,掐紧胃管端口,以免进入空气。
在鼻饲的过程中耐心训练早产儿的吸吮及吞咽功能,通过试喂有吸吮功能者,拔管给予哺乳,每1h喂奶一次,以保证每日的摄入量,使本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在出院时平均能达到出生时的体重,全般情况较好,随母出院。
1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 摘要】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经验,做好患儿平稳渡过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极低出生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保温 综合护理 出生体重在1000~1499 g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国内报道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死亡率为63%-74%,国外资料为33%-70%。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1]。我科于2008年4月间收治一例孕28周1150g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使其顺利渡过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住院48天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第2胎,第2产。因母亲孕28周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在本院产科剖腹产出生。出生时不哭,无呼吸心跳,经过心肺复苏后呼吸表浅,仍不哭,全身青紫,急转入我科。诊断:早产儿活力低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检:T不升,R 5次/分,脉搏30次/分,体重1150g,身长38cm,四肢肌张力低下,Apgar 3′--4′--4′,即行NICU监护(迈瑞PM-9000Expcess BX—87111367, 标准号YZB/国1039--2006),ABCDE复苏:清理呼吸道、给氧、保暖、触角刺激、胸外按压等抢救后R 40次/分,HR 108次/分,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儿住院48天后,能自已吸吮母乳,体重增至2050g,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维持正常体温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低体温多见。该患儿表现为体温不升,生命及其危险,保暖尤为重要[2]。接收患儿后我们迅速将其置于35℃(相对湿度55%-65%)温箱内,一切操作均在温箱内进行。每小时记录1次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6℃-37℃。如患儿体温升高至37.5℃以上,将保温箱温度下调0.5℃-1℃ 。20天后体温趋于稳定,将箱温调到34℃。随着患儿状态的改善,之后每10天降低箱温1℃ ,至出生第6周维持箱温在32℃。温箱使用期间每天用75%酒精对温箱内外擦拭,湿化器水箱用水每天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2.2 呼吸管理 患儿呼吸暂停较频繁,入院后即上NICU监护,前三天持续头罩给氧,氧流量为2-5L/min,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波动在80%-92%之间,血氧饱和度探头每2-3小时更换部位1次,以防止灼伤皮肤。3天后根据病情的变化,行间断头罩给氧,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5%-95%之间。第15天患儿病情稳定,停NICU监护。 2.3 能量供给与喂养 2.3.1 滴管喂养 入院后第3天患儿有吸吮反射,即用无菌滴管试喂白开水1mL/h。试喂两次,患儿均无不适反应,改用婴幼儿配方奶粉(适用于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按奶粉包装袋说明调配配方奶的浓度,以滴管从患儿口角缓慢滴喂,1mL/3h,奶温控制在38℃左右。从第4天开始增加为2小时1次,每次1mL。第5天开始奶量每次增加1mL,至第8天改为奶瓶喂养,以患儿进食量为主,每2小时一次。在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吞咽及吸吮动作,发现异常及时停喂,哺乳后将头稍抬高偏向一侧,并观察一段时间,以防呕吐,误吸。 2.3.2 肠外营养 早产儿所需能量较多,除胃肠道进食外,尚需给予胃肠外营养。每天根据医嘱行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送营养液,用输液泵控制滴速,速度控制为10-15ml/h。每日正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浆白蛋白、电介质等,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隔日称体重(净重)做到定时定点定磅秤,做好记录为医生根据生长指标调整营养液的配比总量、浓度和速度。 2.4 预防感染 极低体重儿抵抗力极端低下,加之皮肤的未成熟性,即使无外来损伤。只是由于皮肤与床垫的长期接触,或自身尿粪污染都可使感染急速播散和加重。为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严格各项操作。 ①环境准备:室内空气用循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②各种操作、处置、护理之前均用流水洗手,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哺乳前后洗手,并对哺乳容器进行严格消毒。体温计、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为患儿专用。 ③前两周患儿病情不稳定,每天用温热水揩拭身体一次;然后每天沐浴一次,口腔、眼部各护理一次,臀部用锌氧油护理一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监护时敷贴装置应尽可能小范围,并在皮肤上涂抹防护乳液。 2.5 护理干预 从住院第3周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即对患儿进行抚触,按摩,四肢作被动伸屈,变换姿势等活动,每天两次,每次10分钟,从第五周开始,让其母亲每日喂母乳一次,每次30分钟,通过哺乳增加母婴接触机会,同时,指导其母亲与婴儿交流进行早期干预,然后每周增加一次,至出院时患儿能自已吸吮母乳,体重一周增长100g,即康复出院。 2.6 出院随访 为了提高该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了解其预后及体格、智能发育情况,我科与患儿家属建立了电话随访,定期通过电话咨询情况及回院检查。患儿已出院10个月,母婴健康状况良好。 3 小结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理功能发育不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下,各种外界不良因素都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要抓住保暖、用氧、喂养、预防感染、发育支持护理、随访等重点环节进行护理,在此护理过程中注重细节护理,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和慎独精神,做好一切细节工作,以耐心细致的护理方法和精湛的操作技术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 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成活率,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摘要:本文针对早产三胞胎的特殊情况,提出了详细的隔离治疗方案。
从隔离措施、医疗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早产三胞胎的康复提供有力保障。
一、引言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婴儿,其生长发育、器官功能及免疫系统等方面均未成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三胞胎早产儿由于体重更轻、器官功能更不完善,病情更为严重。
隔离治疗是早产儿护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提高生存率。
本文针对早产三胞胎的隔离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隔离措施1.隔离病房设置早产三胞胎隔离病房应具备以下条件:(1)单独的隔离病房,避免与其他新生儿接触,降低感染风险;(2)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50%-60%之间;(3)病房内空气质量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4)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护理用品。
2.医护人员防护(1)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应穿戴一次性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2)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3)医护人员与早产三胞胎接触后,应及时更换隔离衣、手套等防护用品。
三、医疗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1)密切监测早产三胞胎的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监护频率。
2.呼吸支持(1)早产三胞胎可能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需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如使用呼吸机、氧气吸入等;(2)定期进行胸部物理治疗,促进肺部扩张。
3.营养支持(1)根据早产三胞胎的体重、胎龄及病情,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2)采用母乳喂养或早产儿配方奶粉,保证营养摄入;(3)必要时进行鼻胃管喂养。
4.感染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2)定期对早产三胞胎进行皮肤、口腔、脐部等部位的清洁消毒;(3)加强病房环境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四、营养支持1.母乳喂养(1)鼓励母亲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早产三胞胎的生长发育;(2)对无法母乳喂养的早产三胞胎,选择合适的早产儿配方奶粉。
极低体质量儿的护理极低体质量儿(指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因发育不成熟,体内各系统功能尚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抵抗力低,体温调节能力差[1],成活率低,经精心护理可提高其成活率。
现就其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保暖1.1 使用暖箱保暖将暖箱用1∶500的“84”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消毒后预热,调节箱温为34℃~36℃,暖箱中加蒸馏水以保持相对湿度为55%~65%备用。
早产儿室温维持在26~28℃,与暖箱温度相比,室温不应低于箱温7℃,以保证箱内温度不受环境影响。
暖箱不宜放于太阳辐射或有对流风的地方,以免影响箱内温度的控制。
1.2 出生后处理极低体质量儿出生后应在有辐射灯源的操作台上处理,并立即擦干身上的羊水,称体质量后立即裸体放入暖箱,其优点使其活动自如,胸腹部无压力,便于观察肤色、呼吸、动作,及时发觉异常,及时处理。
1.3 体温监控监测极低体质量儿的皮肤温度,1次/2 h,体温维持在36.3℃~37℃之间,昼夜波动不超过1℃,并根据体温调节箱温。
婴儿体质量、生后天数的暖箱温度,见表1。
1.4 出暖箱条件体质量增至2 000 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在不加热的温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且吃奶良好,体质量持续上升者可出暖箱。
但出箱后仍应密切观察体温、体质量及吃奶情况。
2 喂养2.1 乳汁选择首选母乳,因母乳中含有婴儿出生4~6个月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含多种抗体、免疫物质、溶菌酶等因子,有利于婴儿健康发育。
对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喂母乳者,可用牛奶代替。
在配制时按3:1的浓度喂养(3份牛奶加1份水),再加7%糖。
2.2 哺喂方法极低体质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紧张,胃容量小,胃肠道消化功能低下,喂奶后易呛入气管,加之低体质量儿咳嗽无力,极易造成窒息,需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喂奶。
①直接哺乳法:有吸吮能力的婴儿,尽量直接哺母乳或用奶瓶喂奶;②滴管授奶法: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的婴儿,用滴管喂养。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近年早产儿管理已成为新生儿病房的重要问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的小早产儿病死率仍然较高,临床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些主要临床问题及管理。
一、保暖出生后即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6~28oC,湿度50~60%,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
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3~35oC左右,暖箱相对湿度70~80%,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湿度要80-90%。
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须暂时离开暖箱亦应保暖。
二、呼吸管理1、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吸室内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应给予吸氧,一般用头罩吸氧,应尽可能采用有空氧混合的头罩气源,总流量为4-6L/min,根据Sp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氧浓度,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0L/分。
要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监测血氧饱和度,一般将SpO2维持在90%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轻症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压力以3-5cmH2O为宜,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一些,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PaO2下降,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
如常频通气效果不理想,可改用高频通气。
4、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
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按需给药,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 kPa (8 cmH2O),可重复给药,间隔时间约10-12小时,有些病例需给2-3次。
1例早产极低体重婴儿的护理 早产极低体重婴儿的生活能力、适应性与抵抗力差,护理难度较大,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正常新生儿高,只有科学的精心护理,才能提高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1一般资料 我科收住早产极低体重婴儿1名,孕34w,体重1.1kg,5min后评分5分,住院7d痊愈出院。 2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极低体重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调节功能不全,皮下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皮下脂肪易于凝固而发硬,如果早产儿出生后保暖措施不当,易发生硬肿症危及生命。 2.1.1暖箱保暖婴儿娩出后放在保温箱内,更换尿布及护理要轻而迅速,尽量少暴露患儿以防受凉。 箱温调节在28-30℃之间,保持温度在35%-70%,以防止失水过多。要定期测箱温和体温防止过热,特级护理,专人负责。 2.1.2皮肤接触取暖婴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尚可,生后2-3d间断抱出暖箱借母亲的体温取暖。与母亲皮肤接触是为了让患儿有觅食反射,早开奶,增加母子感情等。 2.1.3温水浴可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扩张,产生热量。次日开始洗澡,采用淋浴,每日1次。淋浴时将病室温度提高至28-30℃为宜,以免受凉。在淋浴时注意全身情况,有元眼分泌物、鹅口疮、皮疹、脐炎、黄疸及有无硬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淋浴后立即放暖箱保暖,每日4h测体温,如发现发热不退者,可暂抱出暖箱。 2.2合理喂养有吸吮吞咽能力的婴儿生后4h可开始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婴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如果母亲暂时没有乳汁,可找健康产妇的乳汁或牛奶代替,每次喂奶量不易过多,应少量多餐,缓慢喂入,以保证婴儿每日热量的需要。每次喂奶前先让婴儿出暖箱吸吮母亲的乳头,因母乳尤其是初乳,能增进消化道防御能力。鼓励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尽量做到母乳喂养及按需哺乳。如每日进食少或呕吐,可给静脉补液,并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2.3氧气吸入因婴儿呼吸功能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如发现婴儿口唇青紫时,可立即给氧,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吸氧时间不易过长。 2.4加强皮肤护理出生后1-2d出现硬肿时,在换尿布时给予轻轻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硬肿症状。 2.5其他护理加强母婴同室的管理。护理婴儿前应洗手,母亲在喂奶或挤奶前应用消毒毛巾擦手,以防交叉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罄库护理!!堕垡望:!!CHINAFOR曰GNMEDIo虬TREATMENT
1例三胞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
杨春艳(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
【摘要】三胞胎新生儿比较少见,卫均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并能全部成活护理工作起重l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合理喂养、体位的护理、注重保暖、发育支持护理及蓝光治疗的护理进行了总结。【关键词】三胞胎低出生体质量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722.t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2(2008)07(c)-0151--02
我科于200/年9月10日收治1例三胞胎低出生体质量儿,患儿经过21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予lo月1日康复出院。i胞胎新生几比较少见,全部成活且均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一个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我院还是首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老大。女,足月三胞胎之老大。体质量1.4kg,生活能力低下收入院,体温不升,呼吸40次/rain,微量血糖1.6mmol/L,小样儿,反应弱,诊断为:①极低出生体质量6儿;②新生儿低血糖。第3日出现皮肤黄染及右臀硬肿。住院期间给予保暖,营养支持,对症治疗,21d体温正常,体质量61.52kg。患儿,老二、老三,均为女孩,三胞胎之老二、老三,剖宫产术后口唇发绀,吸氧后好转,但口吐沫,呼吸促,体温不升,体质量6均为2.15kg,诊断为①低出生体质量6儿;②新生儿吸如性肺炎。生后第5Et出现皮肤黄染,第7d出现硬肿。给予保暖、抗炎、褪黄等对症治疗.21d病情好转出院,老二体质量62.29kg,老三体质量.62.14kg。2护理2.1合理喂养2.1.1胃肠外营养患儿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吸吮能力差,同时存在胃食管返流。为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水平的提高,配合医生给予新生儿胃肠外营养。根据公斤体质量及进食情况静脉补充氨基酸及葡萄糖,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药液外渗,保证氨基酸及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有序合理的补充。2.1.2鼻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新牛儿因缺乏肠道刺激、感染以及静脉摄入过高热卡及静脉营养成分失衡(高于所需能量的70%)等,易产生胆汁淤积、肝脏脂肪变性等并发症Ⅲ,所以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同时注意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从而促进肠蠕动,保护新生儿胃肠道黏膜,防止细菌滞留及过度繁殖。通过新生儿常规洗胃,先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以免肠道喂养呕吐引起再吸入及感染。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根据病情留置胃管,给予早产儿配方奶,严密观察病情,在无呕吐的情况下给予按需哺乳。患儿老大因体质量极低,所以鼻饲液为母乳。2.I.3非营养性吸吮和微量喂养低出生体质量儿吸吮能力弱,吞咽功能不成熟,严重影响了患儿营养的摄人,在护理中注意非营养性吸吮和微量喂养,用棉签蘸少许母乳,训练患儿的吸吮能力,从而促进了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提高患儿的吸吮能力。2.2体位的护理2.2.1采取仰卧位,头抬高150一30。角,偏向一侧,喂养后保持立位,拍背或按摩,直至打嗝。2.2.2翻身经常更换卧位,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改善肺部情况。2.3注重保暖因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较易散热,同时产热不足,体温不升,故患儿极易发生硬肿症,重视保暖是低体质量儿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将患儿置于暖箱内,根据体质量、体温变化凋节暖箱温度。患儿老i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更易出现硬肿症,故将其置于只有一层纱布的棉絮中:使其皮肤和棉絮直接接触,放入暖箱中,使其更加温暖舒适,对患儿疾病的转归有利。尽管如此,3个患儿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硬肿症,给予活血化淤药物治疗,并配合红花油皮肤按摩等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2.4发育支持护理患儿均为低体质量儿,属于高危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噪音,灯光,执行医疗护理干预措施等,在治疗护理中,尽量减少强光、噪音、侵袭性操作。在暖箱上面罩一布单,防止强光刺激;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母婴同室,增进母婴情感。2.5蓝光治疗的护理在生后第3天,3个患儿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黄染,生后10d老二、老三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遵医嘱给予蓝光治疗。照射前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及外阴,照射中每4h测量体温1次,2h更换体位一次,仰卧、侧卧交替更换。2.6密切观察病情观察3个患儿反应、意识、体温、尿量、皮肤的硬度、黄疸的进展情况,有无呕吐、大便的性状与数量,注意有无抽搐、腹胀。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呕吐误吸等症状,进乳后将患儿侧卧,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材。3随诊3个患儿共住院21d。出院10d后电话随访患儿的一般情况良好,全身发育正常,老大下肢出现轻度硬肿,给予红花油按摩、保暖等对症处理已痊愈。4结语低出生体质量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属于高危儿,各种生物因素如噪音、感染、疼痛刺激等都可以单独或同时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伤,或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脚。所以,护士要全面掌握其护理方法,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对喂养知识、一(下转第172页)
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中外医疗151
万方数据!!堕盟里:!!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
1例老年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王青・丰青龙+(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个案报道
【摘要】通过报告1例老年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阅读,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结果提示老年人心胍梗死经常无典型的胸同,胸痛的症状,碰到类似以上腹痛的老年病人.要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关键词】心肌梗死无胸痛【中图分类号】&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一仍记(加∞)叮(c)_0172-ot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其典型症状为持续性胸闷、胸痛,但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往往不够典型I”,若警惕性不高,极易引起误诊,延误治疗。我院近期有1例老年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8l岁。因“腹胀1周,加重3小时伴呕吐2次”,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下,感上腹胀,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未予重视;3小时物前出现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服“胃药”无明显疗效来诊。精神欠佳,睡眠一般,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下降。既往有“胃病”史,否认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00/80mmHg,脉搏62次/min,体温36.8度;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音;心率62次/min,律齐,第一心音中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上中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予抗生素,肌注爱茂尔等对症治疗。1d后症状无缓解,且出现上腹部憋闷,烦躁不安,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存在。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I、Vl、V3、V4、V5导联ST段均呈弓背向上抬高,avF导联ST段压低;立即予镇痛、镇静、扩冠等处理。心电图有心肌坏死进行性动态改变,心肌酶学明显异常增高,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入院后抗凝、扩冠、对症治疗16天,临床治愈出院。2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翻。急性心肌梗死大多都有先兆,少部分患者疼痛位‘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读学士・通讯作者于上腹部,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本例均有上腹胀,无心脏病史,既往有消化道病史,且白细胞增高,误诊为急性急性胃肠炎。幸亏医生及时查心电图,明确了诊断,否则后果严重。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是由于心肌缺血后,心肌无氧酵解增加,使乳酸堆积,缓激肽物质释放亦增加,二者刺激神经末梢,冲动经神经纤维传导至中枢引起。老年患者常因神经末梢敏感性较底,而心梗发作时可能不会出现胸闷、胸痛感觉。腹痛的发生机制有:①心脏感觉纤维进入脊髓后与上腹部来的感觉纤维汇合于同一脊髓神经元,经同一传导途径上传,使病人产生上腹部疼痛的感觉;②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觉器几乎都位于心脏后下壁表面,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作用于胃肠道,引起腹痛的症状。因此,老年人如果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并伴有胸闷、大汗、休克、低血压等时,应该怀疑是本症闭。从该患者诊治过程中可知:(1)对上腹痛患者经解痉、止痛无效者,一定要检查ECG,并严密观察患者疵压、心率、心律变化.特别是临床症状加重者要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2)对持续腹痛患者止痛不缓解,可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及镇静剂,可减轻患者因疼痛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减轻迷走神经的张力【4l。对同时并有心脏以外脏器疾病经治疗无效者,一定要考虑到病情的复杂性。参考文献【1】1陈在嘉.临床冠心病学fMl.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8.【2】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8.【3】李民.非典型心肌梗死58例误诊分析m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132,145.f4】祁宏,赵雪,李艳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啊.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22—24.I收稿日期:2∞8却耻船)
(上接第151页)般护理、婴儿常见病的防治知识进行指导,取得家长的配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M。参考文献【1】1张谏,曹云.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肝胆并发症研究进展叨.国外医学:JL科分册。2005:32.【2】张群英,陈志伟,张红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口l172中栅CHINAFOREIGNMEDICALTREATMENT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3】袁新宇.早产儿发生并发症78例惋床分析叨.中国现代医生,200'/。45(21):4IM.
【4】李振光。尚培薇,高继生,等.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明.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50-51.(收稿日期"2008-0鼬7)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