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配设计重点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31.79 KB
- 文档页数:6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装配技术是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工艺,它涉及到机械零件
的组装和调试。
以下是机械装配技术的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总结:
1. 设计图纸的理解和解读
- 设计图纸是机械装配的基础,需要理解图纸上的各种符号和
标识,例如尺寸标注、平行线标记等。
- 了解不同视图的表示方法,如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等。
- 掌握图纸上不同零件的命名规则,以及装配关系的表示方式。
2. 机械零件的分类和特点
- 机械零件可以按照形状、功能和材料等进行分类,如轴、轮、齿轮等。
- 不同零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如精度、强度、耐磨性等。
3. 装配工艺和方法
- 掌握不同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如手工装配、自动装配和半自动装配等。
- 了解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扳手、螺丝刀等。
- 熟悉常见的装配方法,如插销装配、螺纹连接和焊接等。
4. 调试和测试
- 调试是装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逐个检查各个装配好的零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运行。
- 掌握常见的调试方法,如调整螺栓的紧固力度、校准传动装置等。
- 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验,如耐压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装配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安全和保护
- 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应注意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 维护和保养装配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以上是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重点1. 设计原理与方法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设计原理与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它涉及到了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和方法。
设计原理可以理解为设计工作的理论基础,而设计方法则是实践中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因此,熟悉和掌握设计原理与方法是进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础。
重点内容:•设计原理:了解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如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
•设计方法:熟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如概念设计、参数设计、结构设计等。
2. 零件设计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零件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零件设计涉及到了零件的结构、尺寸、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等方面。
一个好的零件设计能够保证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重点内容:•零件结构设计:注意零部件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设计零件的结构。
•尺寸设计:合理确定零件的尺寸,确保与其他零部件的匹配性。
•材料选择: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加工工艺设计:考虑零部件的加工难度和成本,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3. 性能评价与优化性能评价与优化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装备性能的评价和优化,可以提高装备的性能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重点内容:•性能指标:确定适当的性能指标,如速度、精度、可靠性等。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实验测试、计算模拟等。
•优化方法:采用合理的优化方法,如参数优化、结构优化等。
4. 制造工艺与工装设计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制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制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装备的制造效率和质量。
重点内容:•制造工艺选择:根据零部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制造工艺。
•工装设计:根据零部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合适的工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安全与可靠性设计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安全与可靠性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以及装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重点内容:•安全设计:考虑装备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条件,设计安全措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重要知识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掌握这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提高机械制造装备的性能、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机械制造装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机械制造装备首先要具备一般的功能要求,如加工精度、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等。
其中,加工精度是指装备在加工零件时所能达到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等精度要求。
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生产率则反映了装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零件的数量,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自动化程度决定了生产过程中人力参与的程度,高度自动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同时,机械制造装备还应满足人机关系的要求,包括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宜人的造型和色彩等。
这有助于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二、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类型1、创新设计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全新设计,需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思维,开发出具有独特功能和性能的新型机械制造装备。
2、变型设计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对某些结构和参数进行改进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使用条件。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3、模块化设计将机械制造装备分解为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通过对这些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快速搭建出满足不同需求的装备。
模块化设计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
三、机械制造装备的总体设计1、工艺分析对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加工工序、加工方法、定位夹紧方式等,为装备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2、总体布局设计确定装备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使其在工作时能够协调运动,实现预定的功能。
总体布局要考虑到工作空间、操作方便性、维修便利性等因素。
3、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包括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装备的性能和工作能力。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重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重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为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工程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通过计算、绘图、制造和组装等工序,设计出一种能够满足客户需要的机械零部件或机械设备。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需要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机械工程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提供一份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重点,帮助机械工程师在复习时做到高效、全面。
一、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构件的图解法和三维模型法3. 机械构件材料和材料强度4. 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5. 转动惯量和转矩计算6. 工程力学和杆件受力分析7. 锥齿轮、蜗杆蜗轮和行星轮减速器设计8. 表面质量和加工工艺二、机械传动设计1. 齿轮传动设计和计算2. 带传动的设计和计算3. 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4. 变速机构和联轴器的设计5. 机械减震器和过载保护装置的设计三、机械结构设计1.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2. 标准件的选择和应用3. 机械框架和支撑结构的设计4. 机械板弹簧和螺旋弹簧设计5. 机械密封和接头的设计6. 喷涂、电镀和镀铬工艺的应用四、机械加工技术1. 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刀具材料和刀具选择3. 数控加工编程和控制4. 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控制5.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五、机械装配和检测1. 机械装配工艺和流程2. 机械装配技术和方法3. 机械检测方法和仪器4. 机械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六、机械设计中的创新和优化1. 创新意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优化方法和工具3. 模拟分析和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 机械设计的经济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总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需要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熟练掌握各种设计工具和方法,全面提高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知识点:1.主轴转速的计算是主轴传递全部功率时的最低转速。
2.刨床的主运动是直线运动,它的主运动参数是每分钟的往复次数。
3.双三角形组合导轨有接触刚度好及导向性和精度保持性好的优点。
4.机床爬行现象一般发生于低速重载的运动情况下。
5.三维空间中描述一个物体的位姿(位置和姿态)需要6个自由度。
6.PUMA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不包括末端的开合自由度)是6。
7.拟将一台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费用较低,宜采用的伺服电动机是步进电机。
8.同一材料、相等的截面积,圆(环)形截面的抗扭刚度大于方形截面。
9.为了提高蜗轮齿部耐磨性,常采用的材料是铜。
10.属于机械制造装备所强调的设计思想有:机电一体化、精密化、绿色工程、节能等。
11.通常分类中,机械制造装备包括:加工装备、工艺装备、、辅助装备、仓储输送装备12.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与励磁电流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13.链式刀库具有容量大、扩容方便的特点14.通常设计中,导轨的材料不会采用橡胶15.燕尾型导轨的优点不包括刚度高、承载能力大16.矩形导轨的优点不包括可以承受较大的颠覆力矩17.相同支承件截面积条件下,刚度最差的截面形状是实心圆18.相同支承件截面积条件下,抗扭刚度最好的截面形状是空心环形19.适合做主轴的材料包括:45钢、40Cr、65Mn、微晶玻璃20.齿轮传动不如带传动平稳21.由于不可避免存在滑动,带传动的传动比不精确22.进给传动是恒转矩传动,各传动件的计算转速是其最高转速23.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如刨床、拉床,适合采用液压无级变速装置24.在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如刨床属于恒转矩传动,主运动是旋转运动的机床如车床属于恒功率传动25.从减小变速箱尺寸考虑,12级变速传动方案最优的是12=31×23×2626.刀具、夹具属于工艺装备,自动生产线上的排屑装置属于辅助装备。
27.自动运载小车按其运行原理分有轨和无轨两大类。
1、20世纪50年代前,机械制造业推行“刚性”生产模式。
常见制造体系:物料需求规划(MRP)制造资源规划(MRPII)考虑按设备瓶颈组织和优化生产(OPT)考虑最优库存并准时生产(JIT)企业制造资源计划(ERP)柔性制造装置(FMU)柔性加工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柔性制造线(FML)柔性制造工厂(FMF)精一敏捷柔性生产系统(LAF)全面质量管理(TQC)准时生产(JIT)。
机械一般功能要求:①加工精度的要求(几何、传动、运动、定位、低速运动平稳性)②强度、刚度和抗震性的要求(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③可靠性和加工稳定性的要求(可靠性通常用概率表示)④耐用度的求(提高寿命主要措施:减少磨损、均匀摩擦、磨损补偿)⑤技术经济的要求热变形:切削热、摩擦热、环境热。
提高加工稳定性其中措施:减少发热量、散热和隔热,均热、热补偿、控制环境温度。
产品柔性化要求:产品结构柔性化(指产品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只需要少量改动就可以满足市场),产品功能柔性化(指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或修改软件就可以改变产品或系统,满足不同加工需求)。
精密化要求(补偿技术,提高几何、传动、运动、定位精度)自动化要求(全自动指:自动完成工件的上料、加工、卸料的全过程;半自动则上下料需要人工完成。
刚性自动化:传统凸轮挡块控制;柔性自动化:有计算机控制生产)机电一体化要求(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传感检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电力电子有机组成的最佳技术系统)符合工业工程要求、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指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工程)。
机械制造装备分类:加工装备(金属切削机床:适用范围分类:通用、适用单件或中小批量;专用、适用成批和大量生产;专门化机床、介于两者之间。
加工精度分类:普通、精密、高精密。
自动化程度分类:普通、半自动、自动机床。
控制方式分类:程控、数控、仿形机床)。
机器人属于加工装备。
机械装配设计知识点机械装配设计是机械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的组装、传动、连接、固定等方面。
在进行机械装配设计时,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以确保产品的正常运作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机械装配设计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1. 安装与拆卸机械装配设计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安装与拆卸。
在进行产品组装之前,需要先安装各个零部件,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连接和配合。
安装时应注意正确的装配方向、零部件的准确位置以及适当的紧固力度。
而在进行产品的拆卸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避免对零部件和产品造成损坏。
2. 配合与间隙在机械装配设计中,配合与间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配合与间隙可以确保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配合,从而保证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
不同的零部件需要有适当的配合与间隙,以满足其运动和变形的需求。
合理的配合与间隙设计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3. 紧固件选择与设计在机械装配设计中,正确选择和设计紧固件是至关重要的。
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
正确的紧固件选择可以确保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牢固,并且能够承受产品的工作负荷。
在选择紧固件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
而在设计紧固件时,则需要考虑紧固件的几何形状、螺纹尺寸和紧固力度等因素。
4. 传动与传动装置机械装配设计中的传动与传动装置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传动装置用于将动力从一个零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零部件,以实现产品的运动和功能。
在进行传动装置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传动效率、传动比、运动平稳性等因素。
合理的传动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5. 螺纹连接与密封在机械装配设计中,螺纹连接与密封是常用的连接方式。
螺纹连接可以提供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可拆卸性,适用于许多机械产品的组装。
而在进行螺纹连接时,需要注意正确的螺纹尺寸、螺纹类型和螺纹加工质量。
此外,为了确保产品的密封性能,还需要采取适当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
第一章 1.刀具材料应具有的基本性能: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强度和韧性,导热行和热膨胀系数,工艺性和经济性。
2.标注角度的前角: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Ar与基面Pr的夹角。
后角: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后刀面Aa与切削平面Ps的夹角。
3.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和背吃到量ap。
4.切屑形状:带状、节状、粒状和崩碎四种形态。
当切削厚度较小,切削速度较高,刀具前角较大时,得到的是带状第二章 1.金属切削过程就是工件的被切金属层在刀具前刀面的推挤下,沿着剪切面产生剪切变形并转变为切屑的过程。
2.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1)保护刀具2)增大前角3)增大切削厚度4)增大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5)加速刀具磨损成因:由于切削时摩擦阻力Ff的存在,使得切屑滞留在前刀面上,积屑瘤增加,与此同时,切屑流动时所形成的推力使积屑瘤脱落。
3.控制积屑瘤形成:1)改变切削速度2)加注切削液3)增大前角4.切屑的形态:1)带状切屑2)节状切屑3)粒状切屑4)崩碎切屑5.切削力的来源:一是切削层材料、切屑和工件表层材料的弹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二是刀具与切屑、工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
6.影响切削力的因素:1)工件材料的影响2)切削用量的影响3)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4)刀具磨损的影响7.切削塑性材料时,刀具上最高温度是在距离刀尖一定距离的地方;切脆性材料时,在刀尖处且靠近后刀面的地方。
8.刀具磨损形式:1)前刀面2)后刀面3)前刀面和后刀面共同磨损9.刀具磨损后将影响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加工质量,因此必须根据加工情况规定一个最大的允许磨损值,这就是刀具的磨损标准。
10.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首先应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是要在机床动力和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同时又满足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情况下,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公式Vc=Cv/Tm apm/p fm/n确定最佳切削速度。
11。
刀具耐用度一定时,优选切削用量的顺序:首先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然后根据加工条件和加工要求选取允许的最大进给量f,最后根据刀具耐用度或机床功率允许的情况选取最大的切削速度Vc。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重要知识点复习复习进程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设计的目标、原则及流程等。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2.机械零件的设计:学习各类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如轴承、齿轮、链条、曲柄连杆机构等。
了解常见零件的制造工艺和加工精度要求。
3.机械传动设计: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类型和工作原理,如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和带传动等。
学习机械传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包括传动比计算、齿轮模数的选择等。
4.机械结构设计: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学习机械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和弹性力学等。
5.机械装备的动力学分析:了解机械装备的动力学特性,如振动、冲击、动平衡等。
掌握机械装备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模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和瞬态分析等。
6.机械装备的控制技术:了解机械装备的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学习机械装备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方法。
7.机械装备制造工艺:学习机械装备的制造工艺,包括加工工艺、焊接工艺、装配工艺等。
了解机械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8.机械装备的可靠性设计:了解机械装备的可靠性设计原则和方法,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可靠性增长曲线等。
学习机械装备可靠性设计的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9.机械装备的维修与保养:了解机械装备的维修和保养方法,包括故障诊断、维修计划制定、备件管理等。
学习机械装备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方法。
10.机械装备的安全与环境保护:了解机械装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安全标准、安全设备和环境影响评估等。
学习机械装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
复习这些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加强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习题练习和实践项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常见先进制造体系缩写:缩短生产周期(T)、提高产品质量(Q)、降低产品陈本(C)、改善服务质量(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制造资源规划(MRP-II)、成组技术(GT)、并行工程(CE)、柔性制造系统(FM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P1)二、机械制造装备的功能及定义:(1)主要功能:1、一般功能要求(a:加工精度的要求<几何、传动、运动、定位、低速运动平稳性>b:强度、刚度和抗震性的要求c:加工稳定性的要求d:耐用度的要求e:技术经济的要求)2、柔性化(产品结构和功能柔性化)3、精密化4、自动化5、机电一体化(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传感检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电力电子有机组成的最佳技术系统)6、节材7、符合工业工程要求8、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P6)(2)机械制造装备:机械制造装备是制造业的基础,机械制造业直接为生活类机械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及机械装备制造业本身提供机械制造装备;机械设备制造业又为非机械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
机械制造装备几乎与整个制造业都有关系。
(P2)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类型及类型定义:创新设计、变型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等三大类型创新设计:(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通常应从市场调研和预测开始,明确产品的创新设计任务,经过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工艺设计等四个阶段;还应通过产品试制和产品试验来验证新产品的技术可行性;通过小批试生产来验证新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工艺装备的可行性,一般需要较长的设计开发周期,投入较大的研制开发工作量。
(P15)变型设计:(适应性设计与变参数型设计)适应性设计是通过改变或更换部分部件或结构,变参数型设计是通过改变部分尺寸与性能参数,形成所谓的变型产品,以扩大使用范围,满足更广泛的用户需求。
(P16)模块化设计:是按合同要求,选择适当的功能模块,直接拼装成所谓的“组合产品”。
一、绪论1.机械制造装备包括:加工装备、工艺装备、工件输送装备和辅助装备。
2.机床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人机关系?机床应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机床要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有良好的人机关系;在此基础上,机床应尽量经济实用,质优价廉。
机床应具有的性能指标:1、工艺范围:是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
它包括可加工的零件类型、形状和尺寸范围,能完成的工序种类等。
2、加工精度:指被加工工件表面的形状、位置、尺寸的准确度、表面的粗糙程度。
3、生产率和自动化:生产率是指机床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加工的工件数量。
机床自动化分为大批量生产自动化和单件、小批量生产自动化。
大批量生产自动化,采用自动化单机(如组合机床、自动机床,包括数控机床)组成生产流水线。
单件小批量生产自动化,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组成能控制加工、工件输送的高灵活性、高效自动化生产系统,简称柔性制造系统。
4、可靠性:是指机床在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人机关系:使机床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实现人机环境高度协调统一,为操作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可靠、高效的工作条件;能减轻操作者精神紧张和身体疲劳。
3.机床总体方案拟定包括内容?机床总体布局内容和步骤?机床设计大致包括总体设计、技术设计、零件设计及资料编写、样机试制和试验鉴定四个阶段。
其中总体设计又包括掌握机床设计依据、工艺分析、总体布局、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四部分。
机床总体布局内容包括:1、分配机床运动(原则:1.将运动分配给质量小的零部件2.运动分配应有利于提高工件加工精度3.运动分配应有利于提高运动部件的刚度4.运动分配应视工件形状而定)2、选择传动形式和支承形式(机床传动形式有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
机械传动传递功率大,变速范围广,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有相对转速损失,工作中不能变速。
液压传动能实现无级变速,传动平稳,运动换向冲击小,易于实现直线运动。
机床形式是指主运动执行件的状态,如卧式机床:主轴或主运动方向是水平的,也称卧轴机床。
支承形式是指支承件的形状,支承件高度方向尺寸小于长度方向尺寸时称为卧式支承,大于时称为立式支承)3、安排操作部位4、提高动刚度(提高抗振性能、减小热变形、降低噪声)5、造型设计4.如何减少机床振动?对来自机床外部的振源,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振源。
应尽量使主运动电机与主机分离,并且采用带传动驱动机床主运动,避免了电动机振动的传递。
对无法隔离的振源(如立式机床的电机)或传动链内部形成的振源,则应:1、选择合理的传动形式(如采用变频无极调速电动机或双速电动机),尽量减短传动链,减少传动件个数,即减少振动源的数量。
2、提高传动链各传动轴组件,尤其是主轴组件的刚度,提高其固有角频率。
3、大传动件应作动平衡或设置阻尼机构。
4、箱体外表面涂刷高阻尼涂层,增加阻尼比。
5、提高各部件结合面的表面精度,增强结合面局部刚度。
5.机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6.尺寸参数包括:主参数、第二主参数和一些重要尺寸。
主参数的确定:1.工件回转的机床主参数都是工件的最大加工尺寸,如车床、外圆磨床、无心磨床、钻床、齿轮加工机床等 2.工件移动的机床(镗床例外)主参数都是工作台面的最大宽度,如龙门铣床、龙门刨床、升降台式铣床、矩台平面磨床等 3.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拉床、插齿机例外)主参数是主运动的最大位移,如刨床、插床等 4.卧式铣镗床的主参数是主轴直径 5.拉床不是用尺寸作为主参数,而是用拉力值(牛顿N)作为主参数第二主参数:1.卧式车床第二主参数为最大加工工件长度 2.升降台式铣床、龙门刨铣床为工作台面的长度 3.摇臂钻床为最大跨距7机床运动参数的确定:主运动为旋转运动的机床,主运动的主参数为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与切削速度的关系为n=1000v πd主运动是直线运动的机床,如刨床、插床、插齿机,主运动参数是每分钟的往复次数。
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的确定:n min=1000v minπd maxn max=1000v maxπd min变速范围R n=n maxn min(一般取d max=kD,D是主参数,卧式车床k=0.5,摇臂钻床k=1;d min=(0.2~0.25)d max)主轴转速绝大多数按等比数列排列,以φ表示公比,则转速数列为n1=n min,n2=n1φ, n3=n1φ2,.....,n z=n1φz−1,变速范围R n=φz−1主轴转速数列呈等比数列的优点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相等公比选用原则:1.中型机床φ取1.26或1.41, 2、大型重型机床,加工时间长,公比应小一些,φ一般取1.26、1.12或1.06 3、对于非自动化小型机床,φ可选大一点,可选择1.58、1.78,甚至28标准公比φ有1.06 1.12 1.26 1.41 1.58 1.78 2二、机床传动设计1. 机床几何精度:是指机床在不运动或空载低速运动时的精度。
它反映了机床主要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和它们间的相对位置与相对运动轨迹的精度,如导轨副直线度传动精度:指内联系传动链两末端执行件相对运动的精度,它取决于传动零件的制造精度和传动系统的设计合理性。
运动精度:是指机床在额定负载下运动时主要零部件的几何位置精度。
它取决于运动部件的制造精度和机床零部件的动态刚度以及机床热变形的程度。
2.转速图是表示主轴各转速的传递路线和转速值,各传动轴的转速数列及转速大小,各传动副的传动比的线图。
包括一点三线:转速点、主轴转速线、传动轴线、传动线。
3.机床的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应遵循:1、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原则2、传动副数前多后少的原则3、传动线前密后疏的原则4、最小传动比前缓后急的原则.4.等比传动中,各变速组(第j扩大组)的级比指数规律:x j=P0P1P2…P(j−1)总变速范围R=r0r1r2…r j=φP0P1P2…P(j−1)=φZ−1,其中,第j扩大组的变速范围为r j=φx j(p j−1)=φP0P1P2…P j−1(p j−1)5. 机床传动系统的转速图设计为什么要有传动比限制?在设计机床传动时,为防止机床传动比过小造成从动齿轮太大增加变速箱尺寸,一般要限制最小传动比i min≪14;为减少振动,提高传动精度,直齿轮最大传动比i max≪2,斜齿圆柱齿轮i max≪2.56.计算转速n j:主轴或其他传动件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
研究意义:有些典型工艺主传动不需要传递电动机的全部功率,运动参数是完全考虑这些典型工艺后确定的,零件设计必须找出能传递全部功率的最低转速。
普通车床主轴的计算转速n j=n1φΖ3−17. 在机床传动系统设计中,扩大主传动变速范围的方法有:1、增加变速组的传动系统2、单回曲机构3、对称混合公比传动系统4、双速电机传动系统8. 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极限传动比、极限变速范围2、传动副前多后少3、传动线前密后疏(扩大顺序前小后大)4、最小传动比前缓后急三、机床主要部件设计1.机床的主轴组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旋转精度(主轴组件装配后,静止或低速空载状态下,刀具或工件安装基面上的全跳动值)2、静刚度(主轴组件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通常以主轴端部产生单位位移弹性形变时位移方向上所施加的力表示)3、动刚度(主轴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4、温升与热变形5、精度保持性(长期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
因为主轴组件直接参加切削,其性能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因而是决定机床性能和经济性指标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出这些要求。
2. 主轴组件的旋转精度:主轴组件装配后,静止或低速空载状态下,刀具或工件安装基面上的全跳动值,取决于主轴、主轴的支承轴承、箱体孔等的制造精度、装配和调整精度。
3. 主轴的轴向定位有三种:1、前端定位:受热后膨胀向后伸长,对主轴前端位置影响较小,故适用于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高精度机床和数控机床。
2、后端定位:主轴前端轴向误差大,适用于轴向精度要求不高的普通机床(如卧式车床、立铣等)。
3、两端定位:前支承发热小,两推力轴承之间的主轴受热膨胀时会产生弯曲,即影响轴承的间隙,又使轴承处产生角位移,影响机床精度。
适用于较短的主轴或轴向间隙变化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机床(如钻床、组合机床)·4. 主轴材料只能根据耐磨性、热处理方法及热处理后的变形大小来选择。
机械刚度不是选择主轴材料的依据。
5. 机床的支承部件包括:床身、立柱、横梁、摇臂、箱体、底座、工作台、升降台等。
铸铁铸造性能好,容易得到复杂的形状,且阻尼大,有良好的抗振性能。
所以多数机床的支承部件都选用铸铁制造。
补偿机床中不封闭支承件刚度损失的方法:1、采用隔板或加强肋。
2、对于开孔后的刚度损失,可以在孔上加盖板,用螺栓将盖板固定在壁上,也可将孔的周边加厚(翻边)。
在翻边基础上,加嵌入式盖板补偿效果最佳。
6 机床支承件截面形状的选用原则:1、空心截面比实心截面的惯性矩大,加大轮廓尺寸,减少壁厚可以提高支承件刚度。
2、承受一个方向弯矩为主的支承件,其截面形状应为矩形,高度方向应为受弯方向;承受弯扭组合作用的支承件,截面形状应为方形;承受纯扭矩的支承件,其截面形状应为圆环形。
3、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把支承件做成封闭形状。
7.纵向隔板能提高抗弯刚度(隔板高度方向垂直于弯曲面中性层)横向隔板能提高抗扭刚度斜向隔板既能提高抗弯刚度也能提高抗扭刚度8.爬行是一种低速运动不均匀的现象,主要产生于低速进给运动中。
爬行是一种摩擦自激振动,主要原因是摩擦面上的动摩擦因数小于静摩擦因数,且动摩擦因数随滑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摩擦阻尼)以及传统系统弹性变形。
消除爬行的措施主要有:1、减少静动摩擦因数之差,改变动摩擦因数随速度变化的特性2、提高传动系统的刚性3、尽量减少动导轨及工作台的质量。
9.在各种切削加工机床中,广泛采用的直线运动导轨的组合形式有:1、双矩形导轨: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安装调整方便,但导轨磨损后不能自动补偿,广泛应用于普通精度机床和中型机床。
2、三角形和矩形导轨组合:有导向性好、制造方便和刚度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车床、磨床、龙门铣等机床。
3、双三角形导轨:接触刚度好,导向性和精度保持性高,但加工困难,用于精密机床,如丝杠车床、单柱坐标镗床。
4、双燕尾形导轨:导轨高度小,可承受倾覆力矩,但导轨刚度差,加工、检验及维修不方便。
用于受力小,结构层次多,间隙调整方便的地方。
如卧式刨床的滑枕导轨,卧式升降台铣床的床身导轨。
四、组合机床设计1.组合机床是根据加工需要,以大量系列化、标准化的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对一种或数种工件按预先确定的工序进行加工的高效专用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