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方法趣谈
- 格式:pdf
- 大小:238.2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小学生古诗词趣味教学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古诗词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国古人优秀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学习古诗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在古诗词诵读中找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学习古诗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诵读古诗文。
有经验的老师给会告诉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让学生诵读古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诵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古诗文所包含的感情。
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并积极引导。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反复的诵读中,他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并能准确的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用老师过多的分析讲解。
学生自读自悟获得的感受和知识,远远要比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更有意思,记忆会更深刻。
当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时,教师便可要求带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为了提高诵读效果,教学中教师根据作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
可以听读、范读、领读、齐读、配乐读,也可以是表演读。
但无论怎么读,都要读准诗词的节奏。
要读准节奏,首先要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在教学中,每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词,我会先播放范读录音,或是给学生范读。
让学生听完后再自己读几遍,找到古诗词中的停顿。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停顿,就能读出节奏。
再者古诗词原本就有着朗朗上口、押韵、对仗等特点,这些特点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的这一优势,营造班级浓郁的诵读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诵读的优美境界。
这种境界能使学生爱上古诗词诵读,越读越感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字面意义的同时,也能入到赏析古诗的角色中,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义,养成主动诵读和积累古诗词的习惯,爱古诗词诵读与学习。
二、带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古诗词的世界遨游。
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四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以读激趣激趣导学以导出趣深层感悟一、重导析,以导出趣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捕捉教材中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由教师的正确引导分析来激活古诗中的形趣、情趣和意趣,是古诗歌教学中激趣导学的重要环节。
形趣,是教学中的直观形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它具有审美直观反应。
由于诗歌与绘画有很多相通处。
因此,绘画便是颇具“形趣性”的教学方式。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正道出了王维山水诗盛突出的艺术特色。
所谓“诗中有画”即用文字代替绘画所用的线条色彩来展现具有诗意的画面,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这也说明了许多动人的古典诗歌是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因此教学古诗可以把画面和为突破口,通过朗读分析诗句,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
这种以诗作画给学生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所以他们感兴趣,这样的活动激活了古诗中的形趣,加强了古诗教学的审美趣味情趣。
情趣是指教学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它具有情感体验效应。
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导出诗歌的情趣,那么可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然而如何导人情趣呢?不少作者在其成诗过程中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发生,如果在古诗教学中插入一些典故,这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诱导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振效应。
浅谈初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现行的古典诗词教学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忽视了其人文内涵,陷入僵硬化模式,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冷冰冰的文本分析之中,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古典诗词教学呼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美读教学法、细读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比较阅读法、知人论世法等。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根据诗歌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数百年。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1]现代作家余秋雨也曾说:“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的确,古典诗词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始终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因此,当我们研究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这如繁星般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词上。
“诗歌”题于1985年高考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
尤其是2002 年《考试说明》增设诗歌阅读专项要求,此后诗歌命题深度层层推进,测试难度节节攀升,审美特色日益显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同时,“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反观教改的今天,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中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缺乏热情与兴趣,既不喜欢,也从不重视,如同“鸡肋”。
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诗歌素养缺乏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诗歌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
现行的诗歌教学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忽视其人文内涵。
浅谈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如何引导学生步入其中并尽情徜徉,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是摆在广大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此谈自己的感受。
一、加强诵读,感受古典诗词意象之美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可见,诗歌,尤其是象唐诗宋词这样的古典诗歌,它们具有许多其他文学样式所没有的或比其他文学样式更丰富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最适合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通常情况下,诗歌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鉴赏古典诗歌不必急于去逐字逐句的分析语言、解析思想,而应该考虑先诵读。
重视诵读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读,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古典诗歌的节奏鲜明、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之朗朗上口,读后满口余香,所以,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提高鉴赏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诗境。
况且,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得多了,就会产生这样的功效:古人之言“若出于吾之口”,古人之意“若出于吾之心”,古人文章也“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了。
可见,诵读是领悟语言、生成语感的温床。
读诗是与诗人交流感情的过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或理解诗人之情,或与诗人产生共鸣,于是情由心生,有感而发,有时便能自然而然地探求到诗情、领悟到诗意、感受到诗境。
这就远远超过了老师一味的讲解、机械的传授,从而能达到寓教于不教之中的效果,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分析,也可以自己品出诗歌之味。
因此,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中应该强化朗读环节,寓教于诵,诵中感悟,让学生在嘹亮感性的读书声中自觉变成积极的思索者和独立的审美个体,从而使学生能在深情的朗读中形象地感受。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朦胧深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飘逸神奇、李煜《浪淘沙令》的寂寞失意、苏轼《江城子》的哀婉深情。
但诗歌是感情、情思和情绪的产物,它意蕴丰厚,包含了诗人的品格和情怀,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和时代内容,所以,鉴赏古诗仅靠诵读是不够的。
《浅谈古典诗词的学习方法》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更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由于古代文人所倡导的诗词创作与现代文学的差异,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本文将着重介绍古典诗词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一、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学习古典诗词首先要培养对其的兴趣。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社会风情的描绘,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精华。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学会发现诗词中的美,激发自己的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并欣赏古典诗词。
二、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在培养兴趣的学生还要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首先要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朝代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格律、字数规律等基本特点。
其次要掌握古典诗词的常见修辞手法和意象,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山水、花鸟、月夜等常见意象。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三、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古典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特点而著称。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要学会品味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形象美。
首先要注意把握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比如五言绝句的飘逸、七言绝句的雍容、律诗的庄严等。
其次要关注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比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慷慨、王维的淡泊等,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意境美。
最后要欣赏古典诗词的形象美,即诗词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比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只有通过对古典诗词艺术特点的欣赏,才能更好地领略其魅力。
四、注重诗词的背诵和朗诵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背诵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背诵古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词的内容,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而通过朗诵古典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品位。
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要注重诗词的背诵和朗诵,让诗词真正成为自己心中的美好记忆。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性教学策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诗的教学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
如何增加古诗教学的趣味性,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性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选用生动有趣的古诗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选用生动有趣的古诗。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自然、描写动物、描写人物生活的古诗,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春晓》、《静夜思》、《咏鹅》等古诗都是很好的选择,它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或者生动的动物形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神奇色彩的古诗,比如《长恨歌》、《关雎》等,这类古诗往往有着神秘的色彩,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现代教学已经不再依赖于传统的黑板、教科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古诗教学。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古诗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让古诗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山水画或者动物的图片,辅以古诗朗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也可以播放一些与古诗有关的音乐或者视频,比如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或者情感,都可以在视频中找到对应的形象,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三、用故事情节渲染古诗背后的故事古诗往往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故事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情节,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离骚》的作者屈原,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坎坷与磨难,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静夜思》的作者李白,他酷爱饮酒,喜欢独自思考,这些故事也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
通过故事情节的渲染,古诗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有着具体人物和故事线索的作品,学生会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合手工制作进行诗词创意语文教学中,手工制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古诗趣味教学法例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阶段要理解并背诵近300篇优秀古诗文。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尝试用趣味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激趣”古诗教学前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时,可先讲述陶渊明生平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会大大增强学生学诗的积极性。
又如教学苏轼的《引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在诗中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学习崔灏的《黄鹤楼》时,先讲讲李白等人见到崔诗后,弃笔不敢再写的故事,一定会引发对崔诗的向往之情,阅读兴趣必会大增。
学习写景的古诗则可绘成风景图,让学生先描述图中风景,再与诗中对照,学生往往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这时再引导他们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中“育趣”古诗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远,又兼有“言简意丰”的特点,教学时间一长,学习兴趣就会淡化。
这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象、配音乐、想画面、编故事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想象空间,寻找和培育学生的兴趣点,教学效果往往出人意料。
(1)、想象的乐趣。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可以这样设计:如果你是一位画家,根据诗的内容你会选择那些风景入画?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绘画,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而学生兴趣盎然。
(2)、补白的乐趣。
在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时,让学生把诗人月夜误入藕塘,惊飞鸥鹭的情形描述出来,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3)、探究的乐趣。
在诗歌中寻找兴趣点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过程中,让学生依据地理知识,讨论诗人经历地方位置谬误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现象的好奇心。
(4)、赏析的乐趣。
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值得玩味品赏。
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和审美的光辉,沉淀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于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教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一、激发兴趣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我们可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得不如妻子。
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
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只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古典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意境美所构建的特殊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完全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光、电、声音再现诗歌所营造的情境。
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诗词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联想,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浅论小学语文古诗趣味教学方法摘要: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典传承,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教好古诗词,帮助学生学好古诗。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却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育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当中,古诗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依然沿用固有的教育经验,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诗歌内容教学完毕,但学生的吸收率却普遍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对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造成了诸多困扰。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使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一、活用多媒体,创造学习情境情景化的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能够更加快速的调整学生的状态,帮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从而起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在营造教学情境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优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即可活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并能够使学生置身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山行》一诗的教学时,教师即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从互联网等信息获取渠道搜索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视频、音频等,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播放与展示,将《山行》一诗所描绘的深秋时节,山中的清幽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充满遐想,用美好的画面荡涤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收到情境的影响,从深层激发出对这首诗歌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更高的参与度,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效果。
古典诗歌教课方法小议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朗读古代诗词,存心识地在累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赏识品位和审美情味。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珍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烁着感情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芒,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行代替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佳人之光,能够养目;智者之诗,能够养心。
”但因为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长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课,一些老师采纳“字字解说、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课法,大大损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活力,因此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难免敬而远之。
所以要调换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踊跃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纳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下边笔者联合教课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课方法谈四点见解,以就正于方家。
一、增强兴趣法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课时我们能够经过一些典故、妙闻、逸闻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第一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感觉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老婆,但他不甘愿,于是赵明诚忘餐废寝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淆在这十五首词中,而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比哪首写得最好,朋友赏识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意的浅笑,不由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望,进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讲堂成效明显增强。
可是提升学生兴趣可是是讲堂教课的第一步,重点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境界创想法所谓境界,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绘的富于特点性的客观光景浑融切合而形成的艺术境地和气氛。